程明本無二心,此刻又被司馬父子一個紅臉,一個白臉這樣的折騰,心中更是感激涕淋,大有以死相報之心。被司馬懿攙扶起來,乃泣聲道:「將軍不棄,末將這就帶人出城,即便郭淮不肯出兵來救,末將也定趕回城中與將軍共存亡,若有異心則萬箭穿心,死無葬身之地。」言罷,便舉劍欲斷指為誓。
司馬懿老奸巨滑,對屬下諸將都十分瞭解,心知程明忠心不二,斷然不肯讓其自殘身體,急忙伸手阻攔,道:「將軍大可不必如此,將軍高義人所共知,小兒無禮,還望將軍切莫見怪。」司馬師在旁也不住好言道歉,才將程明手中的長劍奪下。司馬懿復道:「將軍獨自前往,恐難以突破魏軍營寨,須得一人帶兵護送為好。」
司馬懿雖然沒有明說讓誰前去護送程明出城,但是此刻房中除了程明只有司馬父子二人與戴陵,言外之意,自是誰也能明白。戴陵倒是頗為識趣,不等司馬懿再多言,便上前道:「末將不才,願陪程將軍出城一遭。」司馬懿聞言大喜,遂吩咐司馬師道:「去取酒來,為父親為二位將軍壯行。」
司馬師領命出去,片刻之後就帶家人端來佳釀,親自斟下四盞,然後奉上一盞遞與父親。司馬懿卻道:「程將軍為救一城百姓,孤身冒險,吾兒當先為將軍奉酒。」司馬師只得道:「孩兒糊塗。」隨即將手中酒杯奉向程明,道:「將軍請用。」程明此刻也不推辭,雙手接過,等其他三人也都舉酒在手,才道:「末將定不辱命。」說完乃一飲而盡,並將酒盞擲碎於地,便要轉身出去,準備就此出城。戴陵也忙緊跟在後。
「二位將軍且住。」司馬懿急忙將其喚住,道:「此刻曹真攻城甚急,將軍雖有勇力,終恐難以突破,不如等到黎明之際,曹軍退兵之時,二位將軍再出城不遲。此刻可先退下好生休息片刻,以養精蓄銳,等待激戰。」程明,戴陵二人深覺司馬懿言之有理,抱拳領命下去。望著兩人離開,司馬懿父子二人擔心城上戰局,也不敢再作逗留,隨即披掛整齊,一同趕到城樓上。
二人來到之時,魏軍已經攻城多時,城牆上下又多添了不少屍體。鄧艾一人不住四處指揮,正難以支撐,見恩師上城,急忙趕到前面,道:「老師,今夜情況大是不妙,曹真使司馬孚在城下高聲招降,不少軍士心中多少有些猶豫,若不是弟子斬殺數人,只怕早有人逾牆投敵。還望老師恕弟子擅專之罪。」司馬懿知道自己親弟弟出城投降,對城上守軍的軍心士氣打擊很大,當即道:「殺的好,但有降意者,不必再多問,只需就地斬殺。」復向城下觀望一陣,道:「老三在哪裡?」
鄧艾指著城下曹軍密集之處,道:「那火光下的不是?」司馬懿低「唔」了一聲,轉頭道:「老三倒是知道你箭術了得,不敢過分靠前。」鄧艾又仔細看了看距離,道:「雖然比平日弟子練習之時距離較遠,但若真要射殺,弟子也還有幾分把握。只是司馬孚乃老師嫡親兄弟,與旁人不同,沒有恩師明示,弟子實是不敢。」
司馬懿冷哼一聲,微怒道:「既已投敵,與吾便絕了兄弟之情,你取弓箭來,只管射死便是。」鄧艾得了司馬懿明令,便不再推辭,隨手從旁邊取過自己的寶雕檀木弓,張弓搭箭,拉弦如滿月。手指鬆開,羽箭便如流星趕月亮,直射向司馬孚。鄧艾不僅兵略出眾,箭術也是相當了得,司馬孚又站在火光之下,鄧艾在城樓之上看得十分真切,只是距離實在太遠,這一箭只是射中了司馬孚肩頭,並無性命之憂,左右的曹魏軍士急忙將其攙扶又向後退開數十步,饒是鄧艾箭術非凡,也只能搖頭苦笑,望之興歎。司馬懿也是連連搖頭,不住歎息道:「可惜了,可惜了。」
旁邊司馬師卻藉機靠上前兩步,在其父耳邊私語幾句。司馬懿先時還有幾分猶豫之色,最後卻還是點了點頭,道:「你去吧。」鄧艾正不明白司馬師究竟下城何干,只在片刻之後便又見其回轉,身後卻有軍士押著司馬孚的幼子二人。原來司馬師見其叔父向後躲避,知道已經是在鄧艾箭法射程之外,於是向其父獻策,將年幼的兩個族弟押解上城,希望能借此讓司馬孚靠上前來,為鄧艾所殺。
等司馬師向鄧艾解釋清楚,鄧艾只覺得手心發涼,司馬孚臨陣變節,背叛自己的兄長,殺之固然無礙,但其幼子二人卻是司馬家的嫡親血脈,無罪如何能下得了這樣的狠心?眼見司馬師將其族弟推上城頭,鄧艾也只能莫歎一聲,在暗中再次張弓搭箭等待司馬孚上前。
司馬懿為人奸猾,城府深厚,其膝下二子卻是青出於藍,更勝於藍。司馬師將長劍架在自己族弟頸下,絲毫不覺得心慈手軟,高聲喊道:「叔父若想救二位弟弟的性命,可上前來說話。」雖然在兩軍交戰之時,司馬師說的話,遠在城下的司馬孚未必能聽得清楚明白,但司馬孚藉著火光卻是能清楚得看見自己的愛子正在司馬師的劍下。
曹真來勢浩大,司馬孚自忖宛城之中的兵力不足以自保,惟恐城破之時,玉石俱焚,是以偷偷出城投敵,欲保存自己與家人的性命,不致使司馬家舉族覆亡。卻萬萬沒有想到這個早成的侄兒竟然會無情至斯,眼見一把明晃晃的寶劍不住的愛子的脖子上晃動,司馬孚想要上前,但又不敢,只是稍稍猶豫,不曾回答,司馬師的寶劍早落下。大約是他的劍鋒過於鋒利,那小孩叫也不叫一聲,便身首異處,城下的司馬孚頓時心肺俱裂,連連吐出數口鮮血。
司馬懿本意只是想要迫使其弟上前,乘機將其射殺,以免得動搖軍中士氣,並不當真想要殺這兩個年幼的侄兒,畢竟兩人都只有三五歲,平日小嘴裡面稚嫩的喊著「伯伯」,此刻要親手殺掉心中也是不忍。看到司馬師手起劍落,司馬懿似乎也不忍再看,想要出口阻止,卻又恐一時心軟,倒讓旁人看了笑話,只得將臉轉到一旁,不再多看。至於鄧艾,握弓的雙手不住的顫抖,竟有些拿捏不住。
反而是剛剛親手殺人的司馬師顯得出奇的平靜,一腳便將族弟的屍體踹下城樓,又使人將另外的那個押到前面,作勢欲殺。那小孩見自己哥哥被殺,早嚇得哇哇大哭起來,不住地喊著「爹爹,伯伯。」讓城上下左右的兩軍將軍聽得無不側目傷懷。
司馬孚此刻方知道自己素來喜愛的侄兒竟是如此的人面獸心,再不敢絲毫地耽擱,不顧左右護衛的阻攔,大喊著上前。看到叔父搶近前來,司馬師急忙催促鄧艾放箭。鄧艾此刻心潮澎湃,難免手上有些失去準頭,一箭匆忙射出,卻不曾射中司馬孚。司馬師見之大怒,大聲道:「師兄此是何意,需知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鄧艾對司馬師今夜之所為原有些不滿,此刻被他搶白,心中更是不悅,正將臉色沉下,待要與之爭執,卻見老師司馬懿也狠狠瞪了自己一眼,似乎對自己失手大為不滿。鄧艾只得將話嚥下,復取一支羽箭再射向司馬孚。此刻司馬孚又跑上前不少距離,鄧艾被師威所攝,不敢再有絲毫的馬虎,羽箭離弦而去,直奔司馬孚胸前。「噗嗤」一聲,便透胸而過,其角度力道都是極為精近,司馬孚撲身倒地,眼見是不活了。
司馬師見到叔父被鄧艾射殺,自覺其計謀已成,當即又一劍刺死幼弟,高聲呼道:「城中將士,再有敢叛逃者,皆以此為例。」鄧艾不想在自己射殺司馬孚之後,司馬師還是不肯放過那個小孩,勃然變色,用力將長弓擲於地上。司馬懿也不由皺了皺眉,卻見左右將士皆被司馬師氣勢凶焰所懾,又不禁點了點頭,城中士氣如此,若不用此雷霆手段,只怕不斷會有人效仿司馬孚之所為。
曹真在後陣之中,見到司馬孚被殺,也覺得若有所失,原意是想讓其以特殊的身份在城下高聲招降,以惑亂守城將士的軍心,不想卻是這樣的結果,失望之餘地,乃輕聲低歎。倒是旁邊監軍辛毗見主帥心情不悅,乃道:「司馬懿如此行事,敗亡無日也。」
蜀漢鎮北將軍魏延此時已經攻破長安,魏主本有詔使曹真移兵西向,卻是曹真與曹休二人上表進言,先滅司馬,再戰長安。不日前,汝南留守將領文欽又有軍報傳來,言淮南東吳大將凌統與孫桓也在整合兵馬,蠢蠢欲動。現在情勢對曹魏相當不利,宛城戰事,曹真意在速戰速決,聽到辛毗如此說來,不由轉頭問道:「大人何出此言?」
辛毗乃輕笑道:「將軍帶兵多年,豈不知為將之道?司馬孚與司馬懿乃一母所生之同胞兄弟,此刻卻不禁將其射殺,連膝下幼子也不肯放過,此舉固然可以震懾城中軍士。但如此一來,豈不是城中人人自危?連親兄弟尚且如此,何況他人乎?枉司馬懿聰明一世,此刻卻糊塗一時,一旦失去軍心民心,宛城自是指日可下。」話是說的頗為有理,只是成敗如何,卻難以斷言,曹真也只能默然點頭,又揮軍繼續強攻。直至天色泛白,才下令暫時收兵。
魏軍日夜攻打,雖然是二十萬大軍輪換上陣,但也十分疲憊,好容易等到主將下令撤退,除了少許的斷後部隊,其餘諸部皆顯得有些雜亂無序。最初幾日,曹真倒還要不住派人傳令眾將休整軍伍,這幾日自己都覺得疲憊不堪,也漸漸鬆懈下來。反正宛城司馬懿此時也只有防守之功,再無還手之力。
然而事事總不盡如人意,曹真大軍剛動不久,便聽得後軍一片混亂,不等差人打探,便有軍士來報,城中殺出一旅兵馬,其勢洶洶,後面留下的部隊難以抵擋。自從圍攻宛城以來,城中兵馬就沒有出城應戰過一次,曹真大感以外之餘,也急忙下令眾軍回轉迎敵。但下令容易,執行卻是很難,常言道「一鼓作氣」,魏軍既然已經得到撤退的命令,無不是想著早點回營休息,氣勢已洩,再難復振。雖然在曹真的嚴令之下,返回迎戰,卻遠不如夜間攻城那般效力。
而城中殺出的兵馬正是程明,戴陵二人所率突圍的人馬,雖然只有區區數百騎,卻是人人死戰,宛如一把尖刀,直插曹軍陣中。左突由擊,其勢固不可擋。加之程明一心只望能衝出重圍,向郭淮請兵求救,並不戀戰,只是望著曹軍人少的空隙穿插。曹真雖然也算是魏國名將,但幾萬大軍卻遠沒有那數百騎指揮起來方便靈活,就如一隻大象,想要踩死一隻老鼠,總是十分的困難。
交戰良久,突圍的人馬固然死亡殆盡,但程明終究還是殺出重圍,一路投南而來。騎馬狂奔十餘里,程明回顧左右,只剩下二十餘騎,至於戴陵也早失散在亂軍之中。此刻眾人都是人困馬乏,程明也只得下令放緩馬速,既能在馬上休息,也能蓄養馬力。
如此行進不遠,便聽得身後蹄聲大作,卻原來是曹真見有人突圍向南而來,心知必是司馬懿派人前往新野向郭淮求救,當即派出一隊騎兵沿途追殺,希望能將使者截攔下來。程明見左右人少,不敢回身應戰,只得復下令打馬向前,眾人只以弓箭後射,冀望能早到新野。
兩撥人馬便是如此一追,一趕,又行出數十百里。魏軍人數眾多,約有千騎,箭術雖然不及程明及其部下,但在死傷數十人之後,也將程明左右二十餘騎盡皆射死。程明也是多處受傷,箭矢用盡,只能是伏鞍策馬,能逃到新野固然好,若是命喪當場,也只是天意如此。
行出數里,轉過一處道口,前面卻又有一彪軍馬攔路,後面追兵仍是緊追不捨。程明自知不能得免,乃貯馬橫搶,欲以一死回報司馬懿知遇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