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工 正文 第二四零二回 格物院
    種船已經有了,但實用性尚未足夠,華夏精作坊設計,」李彥示意小太監將失去動力的輪船模型拿過來,然後給朱由校演示輪船模型使用螺旋槳推動前進的過程。

    「這種螺旋槳轉動的時候,能夠推動水流向後,從而產生相互作用力,水向後,而船則向前,」李彥簡單介紹螺旋槳推動輪船前進的原理。

    「當真是奇巧!」朱由校看得有趣,不禁撫掌感慨。

    「三娃,你說朕的精作坊也造這樣的舟船,好不好?」朱由校抬起頭,希翼地看向李彥,他將模型拿在手上翻來覆去地看了兩遍,已經明白大致結構。

    李彥略一沉吟,露出猶豫的神色:「皇上若是要做這樣的模型,自然不成問題。」

    「朕是說,可以坐的,」朱由校興奮地用手比劃:「不需要用人划船,可以自己行駛。」

    「皇上有沒有想過,可以坐的船,不需要人力,這個螺旋槳要如何轉動起來呢?」李彥微微笑著搖了搖頭。

    朱由校舉起上的模型:「難道不可以這樣……」

    話未說完,朱由校自己就搖了搖,像這種可以自己動起來的小模型,朱由校也做過不少,若是要做大、載人的話,那就不好做。

    「華夏精作坊的輪船,可以載人的,而且也不用人力,只是航程有限,用的又是明輪,」就在朱由校感到失望的時候,李彥又道。

    「是嗎?他們是如何做到地?」朱由校不出望外。

    「是蒸汽機!」李彥笑著說道。給朱由校介紹起遼南使用地蒸汽機。特別是在礦井用來抽水。效率挺高。將來還能夠用來紡織、行船、行車等等。

    「包括皇上使用地木工車床可以用上蒸汽動力。不再需要再用人力。」李彥向朱由校展示了蒸汽機地美好前景。正如他所料想地那樣。朱由校變得十分興奮。

    「朕也要做蒸汽機!」

    「皇上莫急。微臣地話尚未說完。蒸汽機雖然用途廣泛過眼下製造技術尚且不過關。有些設計理論。還需要進一步完善李彥就給朱由校說起製造蒸汽機將會涉及機械、材料、力學、數學等領域。理論和技術跟不上。便無法製造出合乎要求地蒸汽好像現在地蒸汽機。用途十分有限。

    為了讓朱由校明白理論和技術地重要性。李彥又舉了幾個例子。最後還恭維了他兩句:「能有皇上那樣技藝地工匠畢竟很好術、理論地作用。就是讓蒸汽機可以實現規化、大型化地製造。」

    事實上,幾年之前朱由校就從李彥這邊學了機械製圖,那時候李彥就曾引導朱由校學習一些數學、機械和製圖方面的東西,如今理解起來,倒是並不複雜。

    李彥趁機提出望組建一個專門研究技術和理論的「格物院」,召集天下的高手、能手機械、材料、化學等等進行研究,以使得實用型的蒸汽機能夠早日問世在各領域得到推廣、使用。

    朱由校一聽,就非常感興趣謂提高科學技術水平,他尚沒有這個認識,不過這個「格物院」聽起來就很有趣,他對李彥這個想法,很是贊同。

    李彥便建議組建「皇家格物院」,一開始,這個所謂的格物院並不顯眼,規模很小,人數也很少,李彥奉行的便是多辦事,少說話,悄無聲息地弄了個院子,掛塊牌子,就從華夏記那邊調兩個人過來,將框架搭起來,又讓情報部、錦衣衛搜集這方面的消息,並以華夏記的名義,在報刊上招募相關的人才。

    「皇家格物院」招募數學、物理、化學、機械、農學、水利、地理、天文、醫學等諸多方面的人才,這些在古代都屬於「雜學」,地位不顯,也很少會有人從事。

    倒是李彥從五年前開始在天津辦新學,五年中也培養了許多的人,只不過「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五年中培養出來的,雖然不乏一些人表現傑出,但無論深度,還是數量,都還難以形成規模。

    當然,就這個時代來說,其中最優秀的那部分人,未必掌握的專業知識最高深,但是他們的知識體系,卻是相對比較完整和先進的,特別是有的觀點和認識,承自李彥那裡,又要遠遠超前,跳出了這個時代常見的一些誤區。

    在李彥的引導下,這些受過系統教育的學生,資質一般的,多成為工場、作坊中的技術骨幹,他們的研究和創新能力雖然有限,但是在操作和執行上,又要比那些只憑經驗的老師傅來得更好。

    資質比較好的,多數

    與生產相結合的研究開,其中也有一部分人,更偏性的研究,這也是李彥想要看到的。

    就近代科技與生產力展的歷史來說,科學理論的現,未必能夠直接推動生產力的展,譬如影響比較大的蒸汽機、珍妮紡紗機,與同時期的牛頓、笛卡爾等人並沒有什麼關係,可以說這個時代的技術展,還不到講究精準、科學的的層次。

    大體來說,到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時候,也就是十八、十九世紀前後,包括電的現和使用,很多技術成果,都已經是實驗室出來的,那才是科學的黃金時代。

    就十七世紀來說,經驗主義和手藝依然佔據主導地位,科學展的最大作用,先是一種知識的啟蒙,拋棄中世紀那種蒙昧的觀念,才能夠走上高速展的進程,先就是觀念上的改變。

    然後科學的知識也對經驗主義的現起到補充和促進,比如對蒸汽機、紡織機的完善,科學知識也能指明正確的方向,譬如這個時代的西方醫學,依然停留在「體液說」,經常使用放血之類的治療方法,直到十九世紀,隨著科學的展,才建立起後來的西醫體系。

    作為穿越,李知道科學是如何的重要,後世對華夏文明近現代化落後於世界的總結,大多認為華夏文明的科學精神不足,李彥雖然未必認同這樣的觀點,但也不會放棄將這一點盡早補上。

    從天啟二年開始,李彥先創辦華夏書院、遼南學院、四海大學,分別位於北京、金州和天津,從名稱的變化就可以看到辦學的重點,如果說主要由華夏社運作的華夏書院仍然側重於儒學,那麼遼南學院和四海大學對雜學、技術,乃至商業都已經一視同仁,而經過四年的學習,天啟六年也是第一屆學生的畢業年份。

    今年是鄉試年份,華夏書院也有不少秀才身份的學生報名參加鄉試,而在遼南學院和四海大學,基本無人報考,也可以看出不同學院的不同風格。

    李彥從遼南學院、四海大學招募些在專業研究方面比較傑出的導師和學生,組成皇家格物院的骨幹,雖然力量還很薄弱,卻是一個嶄新的起點。

    在過去,李彥是通過夏精作坊,以及遼南學院、四海大學進行一些專業研究,這雖然也是一種途徑,不過,基礎學科展,顯然需要國家的大力推動,唯有如此,方能集中最大的資源力量,才能改變、並營造適合科學展的道理。

    李彥也明白,格物院所囊括的很多,在大明帝國都被認為是「雜學」、「末學」,這個時代的精英,雖然都以博學著稱,卻多是持不太重視的態度。

    當然也有徐光啟、李之藻人在數學、機械、水利等方面的造詣很深,特別是徐光啟,其博學,在很多領域的理解之深,甚至讓李彥也望塵莫及。

    更重要的是,他們未必知道科學展的深遠影響和意義,卻很積極地推動東西方學術交流,向西方的傳教士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進行翻譯和推廣。

    這些人受到傳統文化的局限,還不能夠超越這個時代,但與同時代的人相比,又要超前許多。

    也因為同樣的原因,很難讓他們加入格物院,從事專門的研究,至少現在還不行。李彥就趁機向朱由校提出,依托皇家格物院,同時組建一座皇家格物學院,可以邀請他們前來講學。

    魏閹當政之時,曾經下令搗毀各的書院,京城的善書院、華夏書院等都遭了劫難,幸虧李彥動手比較快,才使得天下其他地方的書院免於災難。

    魏閹覆滅以後,隨著政治氛圍變得更加活躍,就像很多報刊一樣,各地的學院如同雨後春筍一般,又一下子冒出很多,其中不僅有原來那些給關閉的學院重新建立,也有很多新建的學院。

    雖然華夏向來有重視教育的傳統,不過辦書院畢竟不同於辦報紙,相比起來,數量上還是會差很多。

    而在這些新建的書院中,皇家格物學院無是最特殊的,自從皇家博覽會舉辦以來,推出以「皇家」授命的做法,似乎用「皇家」命名的情況越來越多。

    為了避免給保守派責難攻擊,李彥刻意保持低調,對外招募專業人才,也是以華夏工場的名義進行,一開始並不是那麼引人注目。甚至就連招生,也主要從遼南學院和四海大學中調劑,並通過這兩座學院進行招生。(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章節更多,!)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