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工 正文 第一九零回 全新局面
    天啟四年八月,金州灣碼頭上人山人海,在臨近海灣的岸邊,預先搭起了一座丈餘的高台,高台四周旌旗飄飄,高台上面站著一些人,都是遼海戰區的高級官員及將領,還有一些應邀而來的商人、百姓代表。

    大家都自覺的分散在中間的李彥兩邊,藉著這個難得的機會,與旁邊的人相互說著話,交流此時的感慨。

    「聽說這一回的火輪船,不用風帆,也能在海上航行,到底是不是這麼回事?這也太神奇了吧?」一直經營著海上貿易的大海商翁啟愚將信將疑地說道,這一次大家都被遼海議事會邀請而來,參加三年一度的發展大會,第一日卻是要觀摩所謂的火輪船,都是十分好奇。

    「議事會發佈的通告,那還能有假?」山東登州的海商陶宜先笑著說道:「遼海船廠裡頭,據說已經試驗過好幾回了,只有這一回,才真正實行了火輪行駛,不要風帆。」

    「要說這火輪,倒也不是什麼稀罕物,鹽場鐵礦那邊,早就使用燒煤的抽水機,據說是叫什麼蒸汽機,用蒸汽推動,真是巧奪天工,巧奪天工啊!」陶宜先的商號開在登州,主要就是做遼南的生意,所以對遼南這邊的情況很瞭解,說起來也是忍不住連連搖頭,一副難以置信的樣子。

    旁邊幾位來自不同地方的商人,聞言都是微笑著附和,能出現在這裡的商人,基本都是做遼南生意的,或者是從其他地方販運遼南需要的商品,或者是採購遼南才有的工業品,賣往各地。來來往往之間,不少人都是依托遼南發家致富。

    這些商人,也都是喜歡在遼南做生意,與其他地方紛繁的釐金不同,在遼南,以及整個遼海地區,實行地是一稅制,而且這稅收的征管,還不是遼南衙署來征,而是由相對獨立的海關、稅務所徵收。而稅務所的所長,是由商人們組成的工商協會選舉任命的,要是稅務所亂徵稅。他們就能夠提案罷免這個所長,進而選舉出他們認可的新的所長。

    就像海關、稅務所的存在一樣,遼南衙署奉行所謂的「士紳自治」政策,衙署並不直接管理下面地事情,特別是涉及到收錢之類的。衙署會讓下面選舉出一個協會,再組織一個獨立性比較強的機構,由協會來推動這個機構地運轉。

    當然。遼南衙署也並不是奉行無為而治,他們有專門的審計、監察機構,專門對這些協會機構的運轉情況進行監督。一旦發現問題,懲治的力度也會相當大。

    這種政策實行初期。很多商人都因為投機倒把,試圖勾結串聯。逃稅漏稅,被發現以後。立即被驅逐離開遼海,而且被遼海的商人所孤立,遼海衙署還會通過各種手段,追回不當得利,並追加經濟處罰,有些商人竟因此傾家蕩產。

    遼海這種做法,在初期雖然有些殘暴,但是在這個體系漸漸發展起來以後,遼南地商業環境變的前所未有的理想,不僅如此,遼南還鼓勵商品地貿易,特別是鼓勵商品出口,賣往朝鮮、日本,以及南洋。

    如今。大明那些成功地商人。多少都與遼海有些關係。除了直接做遼海生意地。下面還有次一級地販子。還有使用華夏技術協會授權地。與這些產業發生關係地。

    華夏技術協會從無到有。漸漸發展壯大。網羅地各地有影響力地商人。用了幾年地時間。終於形成了一套初步地技術專利制度。而這套旨在保護技術創新地規範。在這些協會成員地維護下面。已經差不多成為一種行業地規範。

    類似這樣地協會。還有好幾個。不過影響最大地。還是由諸多協會合併而成地工商協會。這個協會直接控制了海關、稅務局等機構。這一次發展大會。據說還會考慮將技術協會、農協會等幾個協會並進來。在分會掛靠地同時。還要搞出一個更大協會出來。基本要囊括農、工、商諸個領域。

    遼海地這些做法。讓很多參與者獲得了收益。同時也得到了尊重和權力。有些精明地人則看到了一種可能。那就是權力參與地新方式。

    幾十年前。有個西方地傳教士利瑪竇曾經這樣評價大明地官僚體系。他認為明朝地官員作威作福已經到這樣一種地步。以致簡直沒有一個人可以說自己地財產是安全地。人人都整天提心吊膽。唯恐受到誣告而被剝奪他所有地一切。

    這樣地說法雖然有些誇張。不過仔細想想。也確實有些道理。而在遼南。卻不存在這樣地情況。遼南地治理很寬鬆。法律很完備。很多事情都是下放給協會做地。這讓他們享受到了權力。

    很多協會成立之初,都只有一些行業的精英參加,所以從一開始就能形成比較好的規則與運轉,之後雖然也曾出現過一些問題,大體都是像好的方向發展,並由此與衙署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關係,是協會在管事,而衙署在監督。

    當然,說協會在管事也不確切,事實上經過幾年的發展,協會基本上只擁有政策的制訂,主要官員的任命監督權,原則上這些機構是要接受衙署監督的,所以這一次大會,也是要重新協調雙方的關係,建立一個更加通暢的體系。

    遼海自由和安全的環境,使得有能力的商人都跑來做生意,遼南這些年的發展,也都是建立在貿易與工業之上的。

    在工業方面,自鐵工城以南的金州半島,廠礦林立,鐵工城有鐵礦與鐵廠,往南有採石場、水泥廠,造船廠、鹽場,還有大量的紡織廠,以及這些年發展起來的一些化工廠,譬如肥皂廠、火柴廠、玻璃廠等等,有很多東西都是別的地方沒有的,或者是雖然授權出去,但遼南依然能保持技術與品質的領先。

    與初期的工業都是由華夏工場,或者遼南衙署組織不同,後來建起來的廠礦,多數是各地的商人紛湧而來投資的,畢竟遼南這個地方,經營工商業的氛圍實在太好。

    整個遼海地區,還包括朝鮮安州以西的安義地區,利用這個地區的資源,東江鎮也是引入了大量的投資,開發礦山,然後將礦石運往遼南,或者是在當地進行初步加工。

    東江鎮也推行遼南一樣的做法,經過幾年的運轉,已經類似於國中之國,基本上不受朝鮮朝廷的影響了。

    遼海地區工業的發達,也為商貿的發展提供了便利條件,首先是發展帶來人口的增加,以及商品需求的增加,特別是糧食、礦石、棉花、皮革等原材料,都需要從各地「進口」,很多商人就是從事這方面貿易的。

    此外遼南的商品在各地也很有市場,在南北直隸、山東,乃至河南、山西等腹地,或者是浙江、福建等南方地區,都有販賣。海上貿易也是重要的一環,自從天津船廠、旅順船廠先後造出福船、西洋船以來,遼南的造船業飛速發展,所造出的船,也是供不應求,都是被海商所瓜分,形成了幾大船隊。

    北方的海上貿易與南方相比,有著很大的不同,那就是北方的海貿多數是通過遼南進行轉口的,也就是很多商人如果是要販賣關內的貨物,都會以賣往遼南為借口,這樣可以免掉很多麻煩,而到了遼南,就可以很方便地轉為出口,賣到朝鮮、日本等地。

    因為都通過遼南進行轉口,北方的海貿都是集團化的,既有海商協會這個組織,也有華夏海運或者其他一些大的船隊與海商,集團化優勢明顯。

    遼南海商的海關稅有一部分都用來建設護航艦隊,李彥心目中的大洋艦隊也終於成行,他們隨著海商的船隊前往朝鮮、日本,然後佔據了濟州島,不斷出動掃蕩海上的海寇,並且與日本、南方的海商、海盜集團發生了幾次衝突,最終的結構是取得了一些勝利,使得海貿活動擁有了保障。

    當然大洋艦隊也沒有能夠,也沒有必要消滅其他的海寇或者海商,北方的海商終究還是與南方的海商聯合起來,畢竟北方的海商中,也有不少閩粵人,南方的海商中,也有很多浙江、南直隸商人,大家平素就有聯繫,合則兩利。

    通過華南海商,遼南的商品也獲得了通往南洋,乃至西洋的銷售通道,遼南需要的糧食等商品,也有了更為廣泛的來源。

    經過幾年的發展,遼南的工商業規模,特別是海上貿易的規模,已經達到空前的程度,並且因為組織有力,呈現出良好的勢頭。

    但是對翁啟愚這樣的商人來說,在享受紅利,以及參與遼南治理權力的同時,私下裡也有些擔心,那就是遼南這樣的環境,能夠維持多久。

    大家都知道遼南一直都面臨著雙重的危機,其一就是遼東的建奴大軍在旁邊虎視眈眈;其二是遼南的這一切,都與李彥這個人密切相關,要是他改變主意,或者被朝廷罷免、調職,那麼遼南這樣的情況還能不能繼續維持下去?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