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近3/4的面積是遼闊的海洋,海水是地球水的主體,佔地球總水量的96.53%。那麼,如此眾多的海水是從哪裡來的?
最早的觀點認為,這些水是地球固有的。
當地球從原始太陽星雲中凝聚出來時,這些水便以結構水、結晶水等形式存在於礦物和岩石中。以後,隨著地球的不斷演化,輕重物質的分離,它們便逐漸從礦物和岩石中釋放出來,成為海水的來源。例如,在火山活動中總是有大量水蒸氣伴隨岩漿噴溢出來,一些人認為,這些水汽便是從地球深部釋放出來的「初生水」。
然而,科學家們經過對「初生水」的研究,發現它只不過是滲入地下,然後又重新循環到地表的地面水。況且,在地球近鄰中,金星、水星、火星和月球都是貧水的,惟地球擁有如此巨量的水。這實在令人感到迷惑不解。
有些科學家認為,地球上的水,至少大部分的水,不是地球固有的,而是由撞入地球的慧星帶來的。
因為從人造衛星發回的數千張地球大氣紫外輻射照片中發現,在圓盤狀的地球圖像上總有一些小斑點,每個小黑斑大約存在二三分鐘,面積約2000平方公里。
科學家們認為,這些斑點是一些由冰塊組成的小慧星衝入地球大氣層造成的,是這種隕冰因摩擦生熱*為水蒸汽的結果。但上述觀點是否正確,還有待驗證。
另一些科學家相信水是地球固有的。
他們認為,其中99%是週而復始的循環水,但卻有l%是來自地幔的「初生水」。而正是這部分水構成了海水的來源。地球的近鄰貧水,是由於其引力不夠、或溫度太高,不能將水保住,更不能由此推斷地球早期也是貧水的。
目前,關於海水的確切來源仍無定論,還有待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