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最佳課外讀物 第二篇 動物、植物、江河 60、善於喬裝打扮的魚
    眼睛能看到物體的範圍稱為視野,視野的大小以視角的度數表示。人眼垂直方向的視野為134度,淡水鮭魚為150度;人眼水平方向的視野為154度,淡水鮭魚為160∼170度。魚眼視野大是由於水晶體大,並且突出而能接受更大角度射來的光線的緣故。人的眼睛生長在正前方,雙眼視野為120度;魚的眼睛長在頭的兩側,雙眼視野僅為20∼30度,或者沒有雙眼視野。眼長在側面的魚類,視覺近於平面的視野範圍,因此能同時看清前後的物體。

    但是,由於魚眼不能調節,頭前和身後一定區域是看不到的,也就是頭前無視區較大。

    由於水與空氣折射率不一樣,陸地上物體的光線折射入水中後,魚眼感覺的距離比實際距離要遠得多,如果物體很低,由於折射和水面的反射作用,魚是看不到的。

    由於魚眼的水晶體呈球形,曲度又不能改變,因而大部分魚是高度近視,一般只能看清30-40厘米遠的物體,至多也不過10∼20米。

    生環境不同,魚眼的適應形式也不同。例如,生活在沿海的彈塗魚,眼突出,角膜相當彎曲,水晶體稍扁平,視網膜上圓錐細胞多,適於離水在空氣中觀察物體。四眼魚的眼球分成兩部分,上部分觀看空中物體,下部分觀看水中物體,當它的水面游泳時,是空中、水中的食餌,均逃不出它的視線。生活在深海的後肛魚,眼呈圓筒狀,像望遠鏡一樣。生活在深海在柄眼魚,眼窩區向外突出,變成長柄,眼著生在柄的前端。這些都是長期適應環境的結果。

    生活在熱帶海洋中的石斑魚,能很快地從黑色變為白色,黃色變為緋紅色,紅色變為淡綠色或深褐色等,它身上的點、斑紋、帶和線還能忽暗忽明。據觀察,這種魚能在極短的時間內變化出6種不同的顏色。為什麼石斑魚能迅速變換體色呢?

    我們知道,魚的色彩是皮膚細胞的色素決定的。色素細胞共有4種,即黑色素細胞、紅色素細胞、黃色素細胞和鳥糞素細胞(或稱為虹彩細胞)。色素的種類和多少不同及色素的*而形成了魚的體色。另外,色素細胞的形狀改變,會顯出不同的色彩。色素細胞在魚體皮膚中呈雙層;上層分佈在表皮下的疏鬆結締組織中,下層則在皮膚的緊密結締組織中。上層色素細胞對魚體顏色的改變起著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魚體黑色素細胞附近分佈著豐富的神經末梢,神經系統控制著黑色素細胞的*活動,同時,腦下腺分泌的激素也控制黑色素細胞的*活動,但作用的速度比神經控制速度慢得多。黃色素細胞和紅色素細胞則是由激素控制的,與神經系統無關,這兩種色素細胞附近未發現神經末梢。

    魚類變色,是對環境刺激的一種反應。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鼻子嗅到的以及觸覺器官所感受到的刺激引起的神經*傳至腦,促使腦相應的反應下傳至一定部位,或腦下腺分泌激素傳至一定部位,色素細胞得到信息分泌適量的色素。刺激不同,分泌色素種類與量就不同,從而顯示出不同的體色變化。

    有的魚死後顏色有很大變化,完全不同。在羅馬時代,大型宴會上常常把活的羊魚放入魚缸內,請客人觀看它死亡過程中表現出的各種顏色。

    石斑魚和羊魚,都是較名貴的食用魚,在我國南海這兩科魚的種類也不少。

    在大海中,生活著各種各樣的魚類,有的呈金黃色,有的呈紅色,有的呈淡藍色等等,構成了一個絢麗多彩的魚類世界。

    生活在水域中上層的魚類,它們身體的背部呈灰黑色,腹部呈銀白色。在深水處生活的魚類,大多為黑色、紫色、避免鮮明的色彩招來麻煩。生活在澄清水域中的玻璃魚全身透明,連五臟都可以看見。生活在巖礁洞的魚類,它們的體色變幻無窮,美不勝收。

    為什麼魚兒會有各種各樣的顏色?這主要與它們的生活環境有關。一般說來,生活在水域上層的魚類,腹部是銀白色的,背部呈灰色或者黑色。這一水層的環境惡劣多變,很不安寧,魚類時常會遇到一些海鳥的襲擊和同類間捕食的競爭。它們穿起灰、黑色的「衣裳」,從上往下看,跟水底的顏色相似,這樣就可以成為「隱身者」,避免受到意外的襲擊;從水下往上看,白色的魚肚子跟天空的顏色相近,又可以迷惑水下兇猛魚類,免遭災難。

    魚類的各種喬裝打扮,都有利於它們適應不同的生活環境,躲避災難,保護自己。魚從卵孵化成幼魚,直到長大,一生中隨時都在跟惡劣的環境作鬥爭。生存下來的魚類之所以沒有被淘汰絕種,一代一代繁衍到今天,與它們的保護色「服裝」有很大關係。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