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奧斯汀(1775∼1817)英國女小說家。生於鄉村小鎮斯蒂文頓,父親是當地教區牧師。奧斯丁沒有上過正規學校,在父母指導下閱讀了大量文學作品。她20歲左右開始寫作,共發表了6部長篇小說。1811年的《理智和感傷》是她的*作,隨後又接連發表了《傲慢與偏見》(1813)、《曼斯菲爾德花園》(1814)和《愛瑪》(1815)。《諾桑覺寺》和《勸導》(1818)是在她去世後第二年發表的,並署上了作者真名。
成書時間:1775∼1817
類別:長篇小說
內容導讀
《傲慢與偏見》是英國女作家簡·奧斯汀(1775∼1817)的代表作。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為素材,一反當時社會上流行的感傷小說的內容和矯揉造作的寫作方法,生動地反映了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處於保守和閉塞狀態下的英國鄉鎮生活和世態人情。這部社會風情畫式的小說不僅在當時吸引著廣大的讀者,時至今日,仍給讀者以獨特的藝術享受,是一部社會風俗喜劇佳作。
在奧斯汀之前,18世紀後期的英國小說中有一股女性感情潮流,充滿傷感情調和憂鬱嗜好,奧斯汀則在此書中運用喜劇手法表達對生活的嚴肅批評,探索女主人公伊麗莎白從戀愛到結婚中自我發現的心理歷程。她提出了新的婚姻觀,即為財產打算的婚姻是不幸福的,結婚只考慮財產是愚蠢的,講究門第的包辦婚姻不堪忍受,把婚姻當兒戲毫不足取,理想的婚姻要以感情為基礎。正因此書反映的新型婚姻觀更接近現代生活,這就使《傲慢與偏見》一書的思想成就卓然,超越了同時代的愛情小說。
奧斯丁在這部小說中通過班納特五個女兒對待終身大事的不同處理,表現出鄉鎮中產階級家庭出身的少女對婚姻愛情問題的不同態度,從而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觀:為了財產、金錢和地位而結婚是錯誤的;而結婚不考慮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因此,她既反對為金錢而結婚,也反對把婚姻當兒戲。她強調理想婚姻的重要性,並把男女雙方感情作為締結理想婚姻的基石。書中的女主人公伊麗莎白出身於小地主家庭,為富豪子弟達西所熱愛。達西不顧門第和財富的差距,向她求婚,卻遭到拒絕。伊麗莎白對他的誤會和偏見是一個原因,但主要的是她討厭他的傲慢。因為達西的這種傲慢實際上是地位差異的反映,只要存在這種傲慢,他與伊麗莎白之間就不可能有共同的思想感情,也不可能有理想的婚姻。以後伊麗莎白親眼觀察了達西的為人處世和一系列所作所為,特別是看到他改變了過去那種驕傲自負的神態,消除了對他的誤會和偏見,從而與他締結了美滿姻緣。伊麗莎白對達西先後幾次求婚的不同態度,實際上反映了女性對人格獨立和平等權利的追求。這是伊麗莎白這一人物形象的進步意義。
從小說看,伊麗莎白聰敏機智,有膽識,有遠見,有很強的自尊心,並善於思考問題。就當時一個待字閨中的小姐來講,這是難能可貴的。正是由於這種品質,才使她在愛情問題上有獨立的主見,並導致她與達西組成美滿的家庭。
奧斯丁的小說儘管題材比較狹窄,故事相當平淡,但是她善於在日常平凡事物中塑造鮮明的人物形象,不論是伊麗莎白、達西那種作者認為值得肯定的人物,還是魏克翰、柯林斯這類遭到諷刺挖苦的對象,都寫得真實動人。同時,奧斯丁的語言是經過錘煉的,她在對話藝術上講究幽默、諷刺,常以風趣詼諧的語言來烘托人物的性格特徵。這種藝術創新使她的作品具有自己的特色。
著名詩人司各特說:「我至少是第三遍,重讀了奧斯汀小姐大手筆創作的小說《傲慢與偏見》,在描寫人們日常生活中各種錯綜複雜的瑣事、內心情感和人物性格方面,這位姑娘很有才能。這種才能是我所遇到過的最令我感到賞心悅目的。若是寫一些虛張聲勢的文章,我可以和一般人一樣動動筆。可是要我以這樣細膩的筆觸,把那些普普通通的事情和人物刻畫得維妙維肖,這確是我力所不能及的。」《傲慢與偏見》除以它精雕手法和諷刺天才給予19世紀乃至現在許多作家營養外,還成為當時婦女的必讀節目,成為她們選擇愛情的標準。這部小說後來還被改編為戲劇、電影。無庸置疑,奧斯汀和《傲慢與偏見》在世界文學史上已*經典行列。
相關鏈接
《傲慢與偏見》精彩語錄
(1)對於生活中憂慮的緩解方法是走親訪友和打探新聞。
(2)在婚姻問題上,唯利是圖和小心謹慎,這兩者之間區到何在呢?
(3)孩子們是不能隨心所欲地娶他們所喜愛的姑娘的,除非他們所喜愛的姑娘很有錢。
(4)將感情埋藏得太深有時是件壞事。如果一個女人遮蓋住對自己所鍾愛的男子的感情,她或許會失去得到他的機會。
(5)什麼事都可以隨便,沒有愛情可千萬不要結婚。
(6)假如一個女人愛上了一個男人,只要女方不故意瞞住男方,男方一定看得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