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必讀世界經典名著 第一篇 中國名著 第五十章 《平凡的世界》
    作者:路遙

    成書時間:1991年

    類別:長篇小說

    內容導讀

    路遙創作的中篇小說《人生》榮獲第二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後來還被作者本人改編成了電影劇本並搬上銀幕。

    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於1991年榮獲國內最高文學獎——「茅盾文學獎」,從而奠定了他在中國文壇上的文學地位。

    《平凡的世界》中路遙把國家大事、政治形勢、家族矛盾、農民生活的艱辛、新一代的感情糾葛,以及黃土高原古樸的道德風尚、生活習俗都真實而細膩地描繪了出來,構成了一幅中國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農村生活的全景式畫卷。既透露出作者對家鄉父老溫馨動人的情愫,又體現了作者對生活、對社會,對歷史、對人生富於哲理性的深刻思考與理解,讀來嚴峻悲壯、真切動人。

    小說以陝北黃土高原雙水村孫、田、金三家的命運為中心,反映了從「*」後期到改革初期廣闊的社會面貌。

    第一部寫1975年初農民子弟孫少平到原西縣高中讀書,他貧困自尊,學習和勞動都好,與地主家庭出身的郝紅梅互相愛憐,後來郝紅梅卻與家境優越的顧養民戀愛,少平又高考落榜,回鄉生產。但他並沒有消沉,與縣革委副主任田福軍女兒回曉霞建立了友情,在曉霞幫助下關注著外部世界。少平的哥哥少安一直在家勞動,與村支書田福堂女兒,縣城教師潤葉是青梅竹馬,卻遭到田福堂反對。經過痛苦的煎熬,少安到山西找到了勤勞善良的秀蓮,潤葉也只得含淚與向前結婚。這時農村生活混亂,旱災又火上加油,田福堂為加強自己威信,組織偷挖河壩與上游搶水,不料出了人命,為了「學大寨」,他好大喜功炸山修田叫人搬家又弄得*人怨。生活的航道已到了非改變不可的地步。

    第二部寫1979年春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百廢待興又矛盾重重,田福堂連夜召開支部會抵制責任制,孫少安卻領導生產隊率先實行接著也就在全村推廣了責任制。少安又進城拉磚,用賺的錢建窯燒磚,成了公社的「冒尖戶」。少平青春的夢想和追求也激勵著他到外面去「闖蕩世界」,他從漂泊的攬工漢成為正式的建築工人,最後又獲得了當煤礦工人的好機遇,他的女友曉霞從師專畢業後到省報當了記者,他們相約兩年後再相會。潤葉遠離她不愛的丈夫到團地委工作,引起鍾情癡心的丈夫酒後開車致殘,潤葉受到內疚回到丈夫身邊,開始幸福生活。她的弟弟潤生也已長大*,他在異鄉與命運坎坷的郝紅梅邂逅,終於兩人結為夫妻。往昔主宰全村命運的強人田福堂,不僅對新時期的變革牴觸,同時也為女兒、兒子的婚事窩火,加上病魔纏身,弄得焦頭爛額。

    第三部寫1982年秋少平到了煤礦,盡心盡力幹活,成了一名優秀工人,一天下工時曉霞在井口燦然地迎接了他。少安的磚窯也有了很大發展,他決定貸款擴建機器制磚,不料因技師根本不懂技術,磚窯蒙受很大損失,後來在朋友和縣長的幫助下再度奮起。潤葉也生活幸福,生了個胖兒子,潤生和郝紅梅的婚事也終於得到了父母的承認,並添了可愛的女兒。但是禍不單行,少安的妻子秀蓮,在歡慶由他家出資兩萬元擴建的小學會上口吐鮮血,確診肺癌。曉霞在抗洪採訪中為搶救災民光榮獻身。少平在一次事故中為救護徒弟也受了重傷。但他們並沒有被不幸壓垮,少平從醫院出來,又充滿信心地回到了礦山。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現實主義小說,也是小說化的家族史。洋洋百萬言的《平凡的世界》不僅是路遙創作的高峰,也是中國當代文學的一座高峰。作家高度濃縮的中國西北農村的歷史變遷過程,作品達到的思想性與藝術性的高度統一,特別是主人公面對困境艱苦奮鬥的精神,今天對我們仍有啟迪。

    相關鏈接

    路遙談《平凡的世界》的創作

    在《平凡的世界》*具體的準備工作後,首先是一個大量讀書過程。有些書是重讀,有些書是新讀。有的細讀,有的粗讀。大部分是長篇小說,尤其是盡量閱讀、研究、分析古今中外的長卷作品。其間我曾列了一個近百部的長篇小說閱讀計劃,後來完成了十之*。

    同時也讀其它雜書,理論、政治、哲學、經濟、歷史和宗教著作等等。另外,還找一些專門著作,農業、商業、工業、科技以及大量搜羅許多知識性小冊子,諸如養魚、養蜂、施肥、稅務、財務、氣象、曆法、造林、土壤改造、風俗、民俗、UFO(不明飛行物)等等。那時間,房子裡到處都擱著書和資料,桌上,床頭、茶几、窗台,甚至廁所,以便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隨手都可以拿到讀物。

    《白鹿原》(修訂本)

    作者:陳忠實(1942-),生於西安。1965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1979年以來發表中篇小說9部,短篇小說80餘篇,報告文學,散文以及創作漫談50餘篇。已中篇小說集《初夏》、《四妹子》、《夭折》,短篇小說集《鄉村》、《到老白楊樹背後去》,以及文論集《創作感受談》。長篇小說《白鹿原》(修訂本)獲第四屆茅盾文學獎。197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82年進陝西作協分會從事專業創作,現為陝西省作家協會主席。

    成書時間:1993年

    類別:長篇小說

    陝西作家陳忠實的長篇小說《白鹿原》(修訂本)曾獲茅盾文學獎。

    作者在扉頁引用了巴爾扎克的那句「小說被認為是一個民族的秘史」,這為作品定下了一個基調,並且通過白鹿原的榮辱興衰、命運*來展示中華民族的發展史,於一斑中窺全貌。真實地反映了中國幾千年來傳統的民族觀念以及由此而產生的一系列社會、文化、心理現象。

    在《白鹿原》這部文學作品中,陳忠實選擇了一個富有內蘊的人物以現實主義的表現方式,在對歷史的亦真亦幻的描繪中,盡情地展現自己對傳統文化與道德的詮釋,表現出傳統文明與道德的無形力量。作品通過白鹿原的兩大家族代表——白嘉軒和鹿子霖,不僅深刻地表現了中國農民的普遍現象,也充分反映了他們鮮明的個性內涵。

    《白鹿原》整部小說體現著深刻的鄉土情結。在陳忠實筆下的白嘉軒和朱先生可以離開土地卻又牢牢地守住土地,這種對土地的特別「眷戀」很難將之歸結為文化的落後與文化的保守、文化的失落與文化的固守,這種強烈的「眷戀」不僅不能歸為落後與保守、失落與固守,反而是最能真實而深刻地反映了作家陳忠實內心深處的那種土地高於一切的觀念。這也許正是鄉土作家的一種於心靈深處共通的召之即來、揮之不去的對土地的「精神領地」。

    《白鹿原》在深刻地體現作家對歷史、對人性的思索、拷問上顯得非常出色。

    《白鹿原》是圍繞家族中的不同人生和命運展開去描寫,作品表面上有一條時間線,寫出了白嘉軒的青年、中年和老年的生活狀況,但整部作品基本上是以白鹿原為蜘蛛,白、鹿兩家的子弟為蜘蛛吐出的線交織而成的,整體上顯示出一張巨大的「網」型結構。

    通過描寫五十年所發生的一系列「風攪雪」事件,白、鹿兩家的明爭暗鬥、時事的變遷、天災**以及一系列富有內蘊的人物,一方面在回溯了歷史的同時,寫出了作家陳忠實自己對中國歷史的深刻沉思,對傳統文化與道德的獨到解析。另一方面又給歷史注入了生命和靈魂。

    小說力求表現出一個民族的心靈秘史。小說不是以人的身份來劃分,而是以人的道德*行劃分;不是以財產、地位來論成敗,而是以是否在災難面前保持*守來分優劣。作品重點描寫的不是社會,而是人;他的焦點集中在傳統文化與道德對人的行為的約束和指導。作者雖然沒有著意於歷史事件、人物的複述,但歷史的意蘊感較強。這是一部心靈的歷史。他永遠具有活的生命和靈魂。

    此外,《白鹿原》體現著深刻的神話意識。它通過「白鹿」的審美意象,體現出了自然崇拜、神靈崇拜、祖先崇拜、英雄崇拜等思想觀念。

    「白鹿意象」首先屬於一種神話意識的自然崇拜。小說《白鹿原》體現了地域文化的隱喻性。它以黃土高原的八百里秦川作為故事的自然背景和敘述對象,其中潛藏著豐富而獨特的人文色彩和民俗風情。「白鹿」:這個動物,被賦予了特殊的情感內涵,實際上它被融入了接近圖騰式的崇拜意識。從表面的因果邏輯關係上看,由於對動物的崇拜而導致對土地的崇拜。然而,其深層的原因則是:它象徵了一種農民對土地的無意識的圖騰和崇拜,一種對生存地域的非理性的眷戀情感。於是誕生了神話*,一種動物「白鹿」被選擇作為表達這種神話情感的獨特媒介。

    陳忠實的《白鹿原》在創作上完全側重於歷史,側重於對傳統文化與傳統道德的深刻反思,因而,他的作品就顯得格外的樸實、深沉,具有相當強的解讀性、審美性、反思性。同時,又因為作者在這部作品中是以網狀結構展現出有關渭河平原五十年的風俗史、民情史,從而又使得他的這部作品具有相當強的親近性、審視性、研究性。

    《白鹿原》是一部渭河平原50年變遷的雄奇史詩,一軸中國農村斑斕多彩,觸目驚心的長幅畫卷。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人生應該讀幾本墊底的書。」陳忠實的《白鹿原》也可以算是其中的一本。

    相關鏈接:

    《白鹿原》的創作動機

    陳忠實在披露《白鹿原》創作動機的最初萌生時間和過程時說:「這是中篇小說《藍袍先生》的醞釀和寫作過程中所觸發起來的。以往,某一個短篇和中篇完成了,關於某種思考也隨之終結。《藍袍先生》的創作卻出現了反常現象,小說寫完了,那種思考非但沒有終止反而繼續引申,關鍵是把我的某些從未觸動過的生活庫存觸發了、點燃了,那情景回想起來簡直是一種連續性爆炸,無法撲滅也無法終止。」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