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必讀世界經典名著 第一篇 中國名著 第三十五章 《朝花夕拾》
    作者:魯迅

    成書時間:1926年

    類別:散文集

    內容導讀

    《朝花夕拾》是魯迅1926年所作的回憶散文集,共10篇。最初在《莽原》雜誌發表時總題目為「舊事重提」,1927年編集成書,改為現名。

    《朝花夕拾》記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時求學的歷程,追憶那些難於忘懷的人和事,抒發了對往日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作品在夾敘夾議中,對反動、守舊勢力進行了抨擊和嘲諷。第一篇作品《狗·貓·鼠》是針對「正人君子」的攻擊引發的,嘲諷了他們散佈的「流言」,表述了對貓「盡情折磨」弱者、「到處嗥叫」、時而「一副媚態」等特性的憎惡;追憶童年時救養的一隻可愛的隱鼠遭到摧殘的經歷和感受。表現了對弱小者的同情和對*者的憎恨。

    《阿長與山海經》憶述兒時與保姆長媽媽相處的情景,描寫了長媽媽善良、樸實而又迷信、嘮叨、「滿肚子是麻煩的禮節」的性格;對她尋購贈送自己*已久的繪圖《山海經》之情,充滿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語言,表達了對這位勞動婦女的真誠的懷念。

    《二十四孝圖》從當時的兒童讀物談起,憶述兒時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作品著重分析了「臥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等孝道故事,指斥這類封建孝道不顧兒童的性命,將「肉麻當作有趣」,「以不情為倫紀,誣蔑了古人,教壞了後人」。作品對當時反對白話文、提倡復古的傾向予以了尖銳的抨擊。

    《五猖會》記述兒時盼望觀看迎神賽會的急切、興奮的心情,和被父親強迫背誦《鑒略》的掃興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強制的封建教育對兒童天性的壓制和摧殘。

    《無常》描述兒時在鄉間迎神會和戲劇舞台上所見的「無常」形象,說明「無常」這個「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眾的喜愛,是因為人間沒有公正,惡人得不到惡報,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陰間」。文章在夾敘夾議中,對打著「公理」、「正義」旗號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諷。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描述了兒時在家中百草園得到的樂趣和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揭示兒童廣闊的生活趣味與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書塾教育的尖銳矛盾,表達了應讓兒童健康活潑地成長的合理要求。

    《父親的病》回憶兒時為父親延醫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幾位「名醫」的行醫態度、作風、開方等種種表現,揭示了這些人巫醫不分、故弄玄虛、勒索錢財、草菅人命的實質。

    《瑣記》憶敘魯迅為了尋找「另一類的人們」而到南京求學的經過。作品描述了當時的江南水師學堂(後改名為雷電學校)和礦務鐵路學堂的種種弊端和求知的艱難,批評了洋務派辦學的「烏煙瘴氣」。作者記述了最初接觸進化論的興奮心情和不顧老輩反對,如饑如渴地閱讀《天演論》的情景,表現出探求真理的強烈**。

    《籐野先生》記錄作者在日本留學時期的學習生活,敘述在仙台醫專受日本學生歧視、侮辱和決定棄醫從文的經過。作者突出地記述日本老師籐野先生的嚴謹、正直、熱誠、沒有民族偏見的高尚品格,說「他的性格,在我的眼裡和心裡是偉大的,雖然他的姓名並不為許多人所知道」。表達了對籐野先生深情的懷念。

    《范愛農》追敘作者在日留學時和回國後與范愛農接觸的幾個生活片段,描述了范愛農在革命前不滿黑暗社會、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後又備受打擊迫害的遭遇,表現了對舊*革命的失望和對這位正直倔強的愛國者的同情和悼念。

    《朝花夕拾》中的作品都是回憶性文章,但它們不是對往事的單調的記錄,而是用嫻熟的文學手法寫成的優美的散文珍品。

    濃厚的生活氣息和生動鮮明的人物形象,使《朝花夕拾》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作品的語言清新、樸實,親切感人,是現代回憶散文的典範之作。

    相關鏈接:

    百草園和三味書屋

    百草園是新台門周氏共有的一個荒蕪的菜園,佔地面積約為2000平方米。魯迅說:「我家的後面有一個很大的園,相傳叫作百草園……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現大部分園地保持原貌。「短短的泥牆根」則系原物。

    三味書屋為清末紹興城內頗負盛名的一所私塾。塾師壽鏡吾是一位「極方正,質樸,博學的人」。魯迅12至17歲在此讀書,現室內文物保存完好,正中為塾師桌椅,兩側為客席,窗前壁下則為學生座位,魯迅座位在左上角,書桌是魯迅當年用過的原物,桌上有魯迅親手刻下的一個「早」字。一次因上學遲到,魯迅在書桌上刻了一個「早」字,以激勵自己按時上學。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