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湯顯祖(1550-1616),字義仍,號若士,出身於江西臨串一個書香人家。由於不肯阿附權貴,34歲才中進士。湯顯祖作有傳奇《牡丹亭》、《邯鄲記》、《南柯記》、《紫釵記》,合稱《玉茗堂四夢》。《牡丹亭》則是他的代表作,使他成為中國文學史上和關漢卿、王實甫齊名的戲曲家。在明代300年的劇壇上,沒有一個戲曲家像他那樣受到後人的敬仰。
成書時間:1598年
類別:劇本
內容導讀
明代著名戲劇家湯顯祖一生寫了四部戲劇作品,《牡丹亭》是他最為得意的一部。
此劇演述杜麗娘與柳夢梅這對青年男子之間的愛情故事。作者通過曲折離奇的情節,優美動人曲詞,以其巨大的藝術感染力,深深地打動著每一個讀者的心。
宋南安太守杜寶之女杜麗娘正當青春年華,但受封建禮教的束縛,心情深受壓抑。一天,她在丫環春香的鼓動下遊覽了府中的花園,花園中百花爭艷的美麗春色深深地觸動了她的心。於是,她抱怨父母只知選擇門當戶對的女婿,而使自己青春虛度,深埋於內心中的感情也找不到可以傾訴的人。在這種苦悶的心情下,她昏昏入睡*夢境。夢境中,她在花園裡遇到了青年秀才柳夢梅,兩人一見傾心,互訴受慕之情,共成*之歡。她的真情在夢中得到了無拘無束的表露,然正當兩情綿綿難捨難分之際,杜母進房叫醒了麗娘,打斷了她的美妙夢境。此後,杜麗娘因難忘夢中戀人,再尋而不可得,終於鬱悶成疾,想思而死。這是恰逢杜寶奉旨陞遷,命他立即北上鎮守淮陽,只得暫時把杜麗娘埋葬在花園內梅樹下,並把花園改為尼庵(梅花庵)。
三年後,青年秀才柳夢梅在進京赴考途中,路經南安,偶感風寒,暫寄梅花庵養病。一天,他散步至花園,在假山石下拾得一幅畫卷,展開一看,原來是杜麗娘生前病中的自畫像,上有題詩曰:「……他年得傍蟾宮客,不在梅邊在柳邊」。詩意暗示著杜麗娘將來要嫁給姓柳的或是姓梅的。柳夢梅從前並不叫夢梅,是他曾得一夢,夢至一花園,見一美女站在梅花樹下,含情脈脈地對他說:當你遇到我後方有姻緣之分,發跡之期,從此他才改名為「夢梅」。他的姓名中既有柳字又有梅字,所以當他看到此詩和畫後,浮想連翩,想思之情陡起,日夜頂禮膜拜,亟盼早得相會,那怕是在夢中一會也好。柳夢梅的真情,感動了杜麗娘的遊魂,她不顧一切地前來與他幽會。在人與鬼的幽會中,他們擺脫了現實世界中的種種拘束,盡情表達相互間的愛情,雙雙盟誓,結為百年夫妻。情真意深的愛情,終於使杜麗娘起死回生。
之後,柳夢梅趕考完畢,沒等到發榜就拿著畫捲去找杜寶認親,誰知卻被當作盜墓賊而受拷打,而當還生的杜麗娘到來時,杜寶又認為妖精而不予相認。最後,由皇帝出面調停,以傳統的大團圓結束全劇。
《牡丹亭》中所表達的「情」,絕不僅僅是杜麗娘、柳夢梅兩位青年之間的這段愛情故事而已。湯顯祖通過此劇是謳歌人本性中所具有的真實感情,揭示現實社會生活中人的真實感「情」與維護社會倫理綱常的「理」之間的矛盾和鬥爭。
湯顯祖通過編織夢和醒、死和生等曲折離奇的故事情節,突顯出理想與現實、情與理之間的矛盾。作者十分喜歡寫夢,也十分擅長於寫夢。在他人的四部戲劇作品中,「夢」都是故事結構中的重要環節,並由夢而搬演出一場場曲折離奇、引人入勝、感人肺腑的戲來。湯氏在解釋他的劇作中為什麼都離不開夢時說:「因情成夢,因夢成戲」。這是說,夢是情的反映,寫夢也就是寫情。所謂「因情成夢」,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夢是一個人的事,夢中的景象也只有做夢者自己知道,因此,夢中之境不需要有任何的掩飾。夢境是人們內心最真實情感的表露,一個美麗的夢通常是一個人的追求和嚮往的反映。
《牡丹亭》的曲文優美,此劇除了曲折離奇的故事情節外,更以它那充滿真情的曲文深深地打動著讀者、聽者的心。
湯顯祖主張,作曲填詞應以立意為根本,曲詞只要合於作者和劇中人物的意趣和風格,出於自然而然就可以了,而不必太據泥於曲調的格律。他強調曲詞應當情真意切,這樣才能「入人最深,遂令後世之聽者淚,讀者顰,無情者心動,有情者腸裂」。
《牡丹亭》,是我國古代戲劇史上最偉大的作品之一。
相關鏈接:
《牡丹亭》的地位
自其《牡丹亭》問世之日,即轟動了文壇劇場。當時一位著名的戲劇評論家沈德符曾這樣描述說:「湯義仍《牡丹亭夢》一出,家傳戶誦,幾令《西廂》減價。」同時,他在指出湯顯祖劇作中「不諳曲譜,用韻多任意處」的缺點後,又十分肯定地說:「乃才情自足不朽也。」誠如沈氏所言,四百年來,《牡丹亭》一劇不僅已成為古典文學和戲劇的經典作品,而且其中的一些精彩折子,至今還在戲曲舞台上傳演不絕,仍具有極大的藝術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