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必讀世界經典名著 第一篇 中國名著 第二十三章 《古文觀止》
    選編者:吳楚材、吳調侯;二吳均是浙江紹興人,長期設館授徒,此書是為學生編的教材。除本書外,二吳還細著了《綱鑒易知錄》。

    成書時間:康熙三十三年(1694)

    類別:中國古代散文

    內容導讀

    「三百年間中國最通行的古文選本」

    「中國散文清晰的發展脈絡」

    「一部細緻獨到的准文學史」

    「一本最佳的古代傳統文化讀本從文學的角度理解中華文明的幽深和博大」

    「歷史知識分子的心路歷程」

    「文學技巧的集中體現」

    這一系列的評價都是對《古文觀止》這本書來說的。

    《古文觀止》是清人吳楚材、吳調侯於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選定的。二吳均是浙江紹興人,長期設館授徒,此書是為學生編的教材。正所謂「正蒙養而裨後學」。

    《古文觀止》所錄文章大多是各個時代的名著選段和名家作品,大多為膾炙人口的佳作,因其選擇「簡而該」、「評注詳而不繁」,在同類選本中脫穎而出,成為流傳最廣的中國古文選本。

    《古文觀止》上起先秦,下迄明末,收文222篇,分為12卷。大體反映了先秦至明末散文發展的大致輪廓和主要面貌。其中包括《左傳》34篇、《國語》11篇,《公羊傳》3篇、《禮記》6篇,《戰國策》14篇,韓愈文17篇;柳宗元文8篇,歐陽修11篇,蘇軾文11篇,蘇轍文3篇,王安石3篇……共222篇。本書入選的文章都是語言精煉、短小精悍、便於傳誦的佳作。

    《古文觀止》所選古文,以散文為主,兼收韻文、駢文。先秦選的最多的是《左傳》,漢代選得最多的是《史記》,唐宋時代選得最多的是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軾的文章。

    照文體來看,本書選韻文十三篇,如《楚辭·卜居》,陶淵明《歸去來辭》,杜牧《阿房宮賦》等,這些作品都工於描繪,往往韻散結合,來加強聲情之美。散文則或記人或記事,有議論有寓言等等。選文豐富多彩,篇幅較短,語言精煉,便於誦讀,其中不少是傳誦千古的名篇。

    散文是我國古代的主要文體之一。散文的發展大體上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一是先秦時期。《尚書》是第一部散文集。春秋戰國時代,百家爭鳴,產生了諸子散文。《左傳》與《戰國策》是先秦歷史散文的代表。二是兩漢時代,散文進一步發展,《史記》乃「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代表了兩漢散文的最高成就。三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文章多講求聲律,形成馬並儷文體,《水經注》、《洛陽伽藍記》不同凡響。四是唐宋時期。中唐韓愈、柳宗元領導了古文運動,「文起八代之衰」。北宋時,歐陽修力倡古文,蘇氏父子等人互相應和,古文日漸佔領文壇。五是元明清時期。散文基本上繼承發展了唐宋古文運動的精神。明代出現了前後七子的復古派,反對復古的唐宋派,主張性靈的公安派……,出現了歸有光等散文大家,清代影響最大的是桐城派。

    《古文觀止》是一部縱橫交美的好文選。說其縱,是因為編者按歷史的流程將一位位最優秀的作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依次編錄,讀之如同漫步中國古代散文發展史的長廊,沿波討源,因枝求葉,可以毫不費力地體會到其中的脈絡;言其橫,則是指《古文觀止》幾乎收存了我國古代文章的各種樣式和各類內容。我們看到:先秦外交官的優雅而婉轉的辭令如何完成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縱橫家們又是如何唇槍舌劍捭闔天下釋難解紛的;帝王求賢若渴,於是下詔,臣子滿腹良策,於是上表;魏晉名士蘭亭聚會了,王羲之把它記下來;徐敬業要討伐武則天了,駱賓王大書檄文;關心政治的,諸論紛出,瞭解民情的,各傳頻作;朋友要走了,有贈序,從自然中歸來,有遊記;於是我們看到了蘇軾為韓愈作的碑文:「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於是我們看到杜牧用文字還原的阿房宮;還有考試的論文,自薦的求職書;還有夢想中的桃花源,酣醉後的醉翁亭;岳陽樓上的憂患意識,滕王閣中的書生意氣……一切都在這個世界中呈現,令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

    所以,《古文觀止》的流行性與通俗性、權威性至今難以動搖,仍影響巨大,是青年首選的普及性古文選本。

    相關鏈接:

    《古文觀止》精彩五句

    1.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李斯《諫逐客書》)

    2.人固有一死,或重與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司馬遷《報任安書》)

    3.人之相知,貴相知心。(——李陵《答蘇武書》)

    4.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劉禹錫《陋室銘》)

    5.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晁錯論》)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