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必讀世界經典名著 第一篇 中國名著 第二十二章 《聊齋誌異》
    作者:蒲松齡(1*0-1715)清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淄博)人。小時侯就以才華出眾而非常有名,為施閏章、王士禛重視。好多次屢參加省級考試,都沒有考中,七十一歲考成貢生。除了中年時做過寶應的幕撩,在鄉下當老師直到去世。家境貧困,接觸底層人民生活。能詩文,善作俚曲。曾以數十年時間,寫成短篇小說集《聊齋誌異》。

    成書時間:1679年

    類別:短篇小說集

    內容導讀

    《聊齋誌異》是蒲松齡的代表作,是一部花費蒲松齡一輩子心血的「孤憤之書」,在他40歲左右已基本完成,此後不斷有所增補和修改。「聊齋」是他的書屋名稱,「志」是記述的意思,「異」指奇異的故事。

    全書有短篇小說491篇。題材非常廣泛,內容極其豐富。多數作品通過談狐說鬼的手法,對當時社會的**、黑暗進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會矛盾,表達了人民的願望。

    《聊齋誌異》的藝術成就很高。它成功的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佈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中國古典短篇小說的高峰。

    《聊齋誌異》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有傳奇、志怪、軼事等,諸體兼備,為中國文言小說集大成之作。內容十分廣泛,多談狐、魔、花、妖,以此來概括當時的社會關係,反映了17世紀中國的社會面貌。書中寫的是一個花妖鬼狐的世界,既有對如漆墨黑的社會現實的不滿,又有對懷才不遇、仕途難攀的不平;既有對貪宮污吏狼狽為奸的鞭笞,又有對勇於反抗,敢於復仇的平民的稱讚;而數量最多、質量上乘、寫得最美最動人的是那些人與狐妖、人與鬼神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純真愛情的篇章。書中的作品情節離奇曲折,幻化形象刻劃得獨具特色。雖為文言,但凝練之外又極形象傳神,富有表現力。

    《聊齋誌異》是一部具有獨特思想風貌和藝術風貌的文言短篇小說集。多數小說是通過幻想的形式談狐說鬼,但內容卻深深地扎根於現實生活的土壤之中,曲折地反映了蒲松齡所生活的時代的社會矛盾和人民的思想願望,熔鑄進了作家對生活的獨特的感受和認識。

    蒲松齡在《聊齋自志》中說:「集腋為裘,妄續幽冥之錄;浮白載筆,僅成孤憤之書:寄托如此,亦足悲矣!」在這部小說集中,作者是寄托了他從現實生活中產生的深沉的孤憤的。因此我們不能只是看《聊齋誌異》奇異有趣的故事,當作一本消愁解悶的書來讀,而應該深入地去體會作者寄寓其中的愛和恨,悲憤和喜悅,以及產生這些思想感情的現實生活和深刻的歷史內容。

    由於《聊齋誌異》是一部經歷了漫長時期才完成的短篇小說集,故事來源不同,作者的思想認識前後有發展變化,加上作者世界觀本身存在矛盾,因而全書的思想內容良莠不齊,比較複雜。但從總體看來,優秀之作佔半數以上,主要傾向是進步的,真實地揭示了現實生活的矛盾,反映了人民的理想、願望和要求。歌頌生活中的真、善、美,抨擊假、惡、丑,是蒲松齡創作《聊齋誌異》總的藝術追求,也是這部短篇小說集最突出的思想特色。

    《聊齋誌異》充滿了浪漫主義精神和驚人的想像力,這主要表現在對正面人物的塑造上,特別是表現在由花妖狐魅變來的女性形象上。另外,作者善於運用夢境和上天入地、虛無變幻的手法營造情節,衝破現實的束縛,表現自己的理想和願望。

    《聊齋誌異》在進步的思想內容中也夾雜著一些落後的成分,如封建倫理道德觀念,鬼神迷信和因果報應思想,追求功名利祿的庸俗傾向等,是我們閱讀時應注意分析批判的。

    相關鏈接

    多具人情,和易可親

    魯迅認為《聊齋誌異》裡描述的妖怪、神仙等「多具人情,和易可親」,這精確地概括了《聊齋誌異》「花妖狐魅」的性格特徵和形象本質——這也是蒲松齡在小說中刻畫性格和塑造形象的審美依據。因而其「聊齋」之狐鬼神妖,我們看不見有任何狐性,鬼性,神性,妖性,看到的只是一種人化了的人性,人情——人性美,人情味。人化,就是美化。蒲松齡筆下的花妖狐魅,神仙怪物,來到人間,變成了人,多富有人情味和人性美,都是非常可愛的藝術形象,呼之欲出,經世長存。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