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必讀世界經典名著 第一篇 中國名著 第四章 《楚辭》
    作者:屈原(約前340∼約前278年),戰國時楚國政治家,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中的一員,也是我國傑出的大文豪,最早的偉大愛國詩人,還是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和改革家。名平,字原。作品有《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25篇,以優美的語言,豐富的想像,溶化神話傳說,塑造出鮮明的形象,富有積極的浪漫主義精神,對後世影響很大。

    成書時間:戰國

    類別:詩集

    內容導讀

    「楚辭」是一種在戰國時代由楚國的詩人吸收南方民歌的精華而形成的。

    我們現在講的「楚辭」,具有雙重意義。一是指戰國時代南方楚國出現的一種新的文學樣式,敘寫楚地的山川人物、歷史風情,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二是指詩人屈原的創作和宋玉等人的擬作所集合的一部詩歌總集,名為《楚辭》。

    屈原是楚辭最主要的代表作家,楚辭同他的名字密不可分。屈原的出現使楚辭得以昇華和流傳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正因為出現了他,才造成了楚辭文化上的不朽。

    屈原是楚國的貴族,年輕的時候就受到楚王的重用,但是受到奸臣的排擠,所以先後兩次被流放。在流放的過程裡,屈原大量的運用楚辭的特點,融合他的遭遇,將原有著重神話與傳說的楚辭做了另一種蛻變與提升。我們現在去看他的作品,可以發現強烈的愛國精神,而透過優美藝術形式的表現,把他的品德、人格、對於自身遭遇的不平與惶恐、對於亡國的哀痛與悲傷,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像他的代表作:「離騷」,雖然我們並不能全然體會他「遭憂」的心情,但是字裡行間的曲折與血淚,仍是可以在細心閱讀之後,令人深深動容。

    屈原的作品,歷來《風》、《騷》並提。我們今天所見屈原的作品,皆出自劉向輯集的《楚辭》,計二十五篇。它們是:《離騷》、《九歌》(十一篇)、《天問》、《九章》(九篇)、《遠遊》、《卜居》、《招魂》。

    《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是詩人在遭第二次流放中,滿懷「信而見疑、忠而被謗」的委屈,凝聚憂憤、感慨於筆端寫成的。這首近2500字的長詩,敘述了詩人的身世和志向,通過表現詩人一生不懈的鬥爭和決心以身殉志的悲劇,反映了楚國統治階層中正直與邪惡兩種勢力的尖銳鬥爭,*了楚國的黑暗現實和政治危機,表達了他為國為民而戰鬥不屈,「九死而不悔」的精神。

    楚辭真正迷人的,不是在於文體,而是在於他民歌裡的內容。春秋戰國時代,北方經過諸子百家思想的洗禮,鬼神信仰已經很淡薄了,但是南方楚國迷信巫術的宗教風氣卻非常盛行,又由於南方高山大澤雲霧悠渺的情境,非常適合鬼神與宗教信仰的發展,於是,許多美麗的歌詞樂舞,伴隨著各式各樣的神話與傳說發展起來。而楚國被稱為「南風」或「南音」的音樂民歌,又是一種富於幻想、變化曲折、悅耳動聽的曲調,與當時標榜正音的中原雅樂大大不同,使楚辭的創作與傳唱,更因為音樂的起伏而有情致上的宕拓。而人民富於幻想與愛美的浪漫氣息,更讓夸誕靡麗的文辭,不受拘束的奔騰在字裡行間。

    楚辭的語言,以情味悠深見長,它往往十分單純自然,又非常優美,極富含蘊,令人有讀之不盡、味之無窮之感。而且打破了《詩經》四字一句的死板格式,採取三言至八言參差不齊的句式,篇幅和容量可根據需要而任意擴充。這使得它的形式活潑多樣,也因此更適宜於抒寫複雜的社會生活和表達豐富的思想感情。

    楚辭在中國文化裡興起的不太早,它比詩經晚,甚至,比諸子散文更晚,但也因此,吸收了詩經的奔放情致,吸收了諸子散文的文字技巧,再加上他獨有的楚地特色,便形成了一種很特別的楚辭風情,是對中國古代詩歌發展的一次大的解放,也開啟了中國史詩上的第二個春天。

    中華民族有著數千年的文明歷史,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古代文化,給人類留下了豐富的精神財富。它不僅對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對今天在人們正確認識民族歷史的同時,得到愛國主義教育,陶冶道德情*,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質,促進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仍有巨大的現實意義。它們是我們炎黃子孫的文化精髓,它們塑造了我們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

    《楚辭》是我們不可不讀的文化經典。

    相關鏈接:

    《楚辭》的編纂

    《楚辭》的編纂始於西漢,漢成帝河平三年,文學家劉向領校中秘書銜,負責整理屈、宋作品,編定《楚辭》。《楚辭》選編了屈原的《離騷》、《九歌》、《天問》、《九章》、《遠遊》、《卜居》、《漁父》等名篇,並加以詳細的註釋,即使現代讀者對當時的語言習慣、社會背景等都比較陌生,也能比較好地理解楚辭作品,從中領略楚辭的精粹。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