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治維新以後,國家很快強盛起來,同時對外侵略的野心也開始膨脹,它首先把侵略的矛頭對準了鄰國朝鮮和中國。
1*4年春,朝鮮爆發東學黨農民起義,朝鮮政府請求清政府派兵協助*。清政府派直隸提督葉志超、太原鎮總兵聶士成率淮軍2500人赴朝。日本亦派兵入朝。日本外務大臣陸奧宗光授權駐朝公使大鳥圭介挑起釁端,發動侵略戰爭。23日,日軍攻佔朝鮮王宮,拘禁國王李熙,成立以大院君李是應為首的傀儡政府。25日,大鳥指令大院君宣佈廢除中朝兩國間的一切商約,並授權日軍驅逐屯駐牙山的清軍。當天,日本不宣而戰,在豐島海面擊沉中國運兵船高昇號;同時日本陸軍向駐牙山中*隊發起進攻,挑起戰爭。8月1日(七月初一),中日政府同時宣戰。甲午戰爭開始。
整個戰爭持續近9個月,依據戰場轉換及雙方作戰態勢的變化,大致分為三個階段。在第一階段,日軍攻佔平壤,中國守軍棄城而逃,最後全部退至鴨綠江以北中國境內。同時,日本通過和中國海軍的黃海一戰,奪得了黃海控制權。在戰爭的第二階段,日軍突破清軍鴨綠江防線,並在花園口登陸,隨後攻佔旅順。在戰爭的第三個階段,清軍在山東半島和遼東兩個戰場全面潰敗。1*5年2月1日,日軍佔領威海衛城。此後,日軍水陸配合,攻擊劉公島和港內北洋艦隊。北洋艦隊提督丁汝昌等先後自殺殉國。17日,威海衛海軍基地陷落,北洋艦隊覆滅。
威海衛失陷後,清廷遂派李鴻章為全權大臣,赴日議和。4月17日,《中日馬關條約》簽字,甲午戰爭結束。
甲午戰爭中國的失敗,使半殖民地化速度進一步加快,民族危機愈益深重,同時也促使中華民族日益覺醒,資產階級維新運動和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迅速高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