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國有兩個很能幹的大夫,一個叫文種,一個叫范蠡。
范蠡是先秦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謀略家。字少伯,春秋末期楚國宛(今河南省南陽縣)人。范蠡年輕時就學富五車,滿腹經綸,而且聰敏睿智,胸藏轁略,有聖人之資,更精通劍法,文武雙全;然而不為世人所識。他便憤世嫉俗,裝瘋賣傻,佯狂癲狂,浪跡江湖。
越國大夫文種曾到宛縣訪求名士,文種跟范蠡一見如故,縱論天下大事,商談富國強兵之道,十分投機。文種賞識范蠡,把他領回朝中,提拔他成為越國大夫。一直鬱鬱不得志的范蠡視文種為恩師,是他最尊敬的人。
那時候,越王勾踐整頓內政,努力生產,使國力漸漸強盛起來,而吳王夫差因為當上了霸主,驕傲起來,一味貪圖享樂。勾踐就和范蠡、文種兩個大臣經常商議怎樣討伐吳國的事。
公元前484年,吳王夫差要去打齊國。等夫差從黃池得意洋洋地回來,越王勾踐已經率領大軍攻進了吳國國都姑蘇。吳國士兵遠道回來,已經夠累了,加上越軍都是經過多年訓練的,士氣旺盛。兩下一交手,吳軍被打得大敗。
得勝回國,范蠡就隱姓埋名跑到別國去了。走前,留給文種一封信,說,「飛鳥打光了,好的弓箭該收藏起來;兔子打完了,就輪到把獵狗燒來吃了。越王這個人,可以跟他共患難,不可以共安樂,您還是趕快走吧。」
文種不信。有一天,勾踐派人給他送來一口劍。文種一看,正是當年夫差叫伍子胥自殺的那口寶劍。文種後悔沒聽范蠡的話,只好自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