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平王以後,又分「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春秋時期,由於周朝皇帝的勢力越來越弱,各地的諸侯互相爭奪領土和利益,戰勝的大國諸侯,可以號令其他諸侯。這種人稱做霸主。
齊桓公在周王權失控、戰亂不止動盪的形勢下,任用管仲為相,管仲在桓公的大力支持下,大刀闊斧地進行了改革。
在政治方面,實行了「參其國而伍其鄙」的制度。就是按照軌,邑,鄉、縣、屬的組織把鄉村居民編製起來,設置官吏,加強控制。目的是使人民各安其居,各守其業,不任意遷徙*,以發展社會生產,鞏固統治。
在軍事方面,推行了「作內政而寄軍令」的措施。官吏們既是行政長官,又是軍事統領;既管行政,又管軍事。這樣就擴大了兵源,提高了戰鬥力。又以「尊王攘夷」為號召,擴充疆土。
在經濟方面,實行了增加國家賦稅收入的措施在廣大農村對土地進行普查,根據土地的肥瘠和數量,規定應交納貢賦的多少。同時,還提倡即山鑄錢、煮海為鹽,鼓勵發展鹽鐵業。此外,又設「輕重九府」之制,根據年歲的豐歉和人民的需要,來集散貨物,以調劑物價的貴*,達到通貨積財,增加國家收入的目的。為齊國稱霸諸侯,奠定了物質基礎。為爭霸提供了雄厚的實力;再加上齊國在今山東北部,盛產魚鹽,經濟富庶,是東方的一個大國。各種稱霸的條件均已具備。齊桓公把黃河中游的諸侯國聯合起來,北御戎狄,南制強楚,扭轉了「南夷」、「北狄」交伐中原的危機形勢,保衛了比較進步的中化。
公元前651年,齊桓公召集諸侯在葵丘會盟,周天子派人參加。齊桓公的霸業達到頂峰,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