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世明皇 第二卷 第三十章 論才,論財(新版)
    糧食的問題得到解決,也是時候把開放禁海這個議題提日程,不過得事先跟內閣打聲招呼。很快我就在乾清宮召見了內閣大臣,曹文衡,李邦華,陳文一作為翰林院侍講也在旁伺候。

    「朕已經看了李原吉的奏折,到明年糧食的問題總算解決了,朕也可以安心了。」

    「恭喜皇,那李原吉也算個人才,能這麼快把糧食問題解決!」錢龍錫因為主要處理戶部的事,見我講到戶部的事情,馬應口道。

    「人才,嗯,你們是朕的內閣大臣,許多地方的政事,都需要你們的意見,朕對地方不是很熟悉,地方的官員也見得少。就任官員是不是人才你們要懂得分辨才是。」扯到人才這個問題,我想今天是應該給我的內閣大臣們做回思想工作。

    韓枘曜畛ゅwh澩鸕潰骸盎噬纖檔檬牽~O」偌囪∠筒牛秘抱撋滇\m災沂擔u嬌紗筧危?br>

    劉鴻訓也接著說:「如陛皇所言,官吏需系民於心方是好官。」

    我站起來,度了幾步,說:「各位都是飽學之士,也知術業有專攻,作知縣的需要知道如何理民,如何斷案,做河督的要會治水,如此方可事半功倍。雖官員的正直,清廉是個首選,朝廷取他們的高風亮節。但現在大明諸事紛亂,需治世之臣。所以取才要看到他的長處,也要看到他的短處。呂望、張良、諸葛孔明皆能興邦立事,有匡扶宇宙,經天緯地之才,論錦繡文章、急智,不如曹子建;論詩詞畫賦,不如李白杜甫。夫大才者,守正惡邪,有見有識,澤及當時,名流後世,呂望、孔明者也;次之者,能敗曹百萬於赤壁,下不察聯蜀抗曹之玄機,屬有見無識之才,周公謹是也;無才者,一味雕辭鑿句,專工翰墨,青春作賦,皓首窮經,雖筆下雖有千言,胸中實無一策。李杜之流也。朕要的便是大才者!像不通事務,不懂變化的正直大臣就只能做個御史,做個言官。能入內閣,掌六部的,就非得德才兼備,心胸開闊!朕以為現如今選士子,不能只讀四五經,還要讀萬卷,行萬里路!凡事躬親,才知其所以然。」

    我又轉身對新科的進士們說:「你們新進的進士,除了在翰林院讀編史,也要多到六部,學習下如何處理政務,可以到刑部陪審去學習下怎麼處理案情。只要不涉及機密,你們都可以去觀摩。」

    他們三個趕忙說:「臣等受教了。」

    劉鴻訓從皇的話裡品出個味來了,他知道皇又有新的舉措。這一次來只是和內閣大臣通個氣,讓他們在朝會有所準備。他不禁望了皇一眼,那剛毅的臉盤,那果斷的語氣,讓他想起了先前幾朝的皇。這個年輕的君主有著跟他年齡不符的成熟。難道真是天祐我大明,終於給百姓一個明君了嗎?!

    劉鴻訓還在東想西想的時候,孫慎行已經出來接話了。

    「皇所言極是,千里馬難求,這伯樂更難求,臣以為,選用官員要慎之又慎!」

    「呵呵,孫愛卿說的有道理,不過朝中還是有很多伯樂的,以後你們放學政到地方,可要仔細了,這學政取的舉人可就是未來官員的基礎,別埋沒了人才,盡要了些只會作八股的人來。」

    眾內閣大臣應了下來。

    「朕本想恢復縣學,但朕即位以來,國庫一直入不敷出,只好待來年了。但科舉要改進下,以後鄉試的卷子需得有所增加內容。與作文章同時,加入其它漁林稼穡,經濟治世之道。這些秀才儘管答便是,不需全部都會,有一技有用之長便可。朝廷各取其才,只要文章過得去,朕就用他們。朕不希望大明朝的官只是會死讀的呆子。」

    錢龍錫道:「皇,這雖是有利於學子熟悉世務但無統一經文,即使學政恐也難以為準繩。」

    「呵呵,向百姓學便是,孔子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師』,又曰『不恥下問!』要學習這些又何必拘泥於本。不過朕為方便與公平,就讓徐光啟與宋應星編的兩本《農政全》和《天工開物》作為參考。這事就教由禮部辦了,朕不僅要這些學子有賢德,還要是能吏!各朝向以漁林稼穡為低賤,殊不知這些方是朝廷基礎,衣食不足何談其它!」

    「皇聖明,臣等遵旨!」

    「你們是朕的左膀右臂,不用如此據禮,如今朝廷的情況你們也明白,遼東還在打戰,各地方也鬧災荒。朕這個皇也是做得難啊。朕不怕同你們說,朕要改良,一切阻礙大明中興的東西朕全都會廢除掉,這一次李原吉從安南那邊換來百萬石的糧食,朕想廢止禁海令,不知各位內閣大臣有何建議?」

    韓枋紫確⒀裕_盎噬希紆鶺壯蛾忽ぇNV樂拱儺粘鎏雍猓{窨V藕穎}盅睪J蝖捇\褡呤G{:U魑V侵偕G踩菀捉嵊諍I獻鞫瘛!?br>

    我苦笑了下,真不知這些人怎麼想的!

    「朕看愛卿不明白朕的意思,大明百姓哪個不戀故土,若非無以謀生,又怎會逃往異域!即使如此也怪不得他們。只能怪朝廷沒能做好,如百姓都活不下去,只是逃去,而不是落草作流寇,那已是萬幸。」

    韓杓嗾蝌珨曌蒂翦錌取揧←浸奏G皇輩荒芟徹Y噬轄駁模痍傰w盟擔?br>

    「臣駑鈍,皇教訓,使臣茅塞頓開。臣不明事理,見短識淺,請皇責罰。」

    「免了,凡事有利則有弊,朕現在就要用它的利。」

    賀逢聖啟奏道:「皇,與海外各番國有利,皇取之,何不就由朝廷組建商隊,出使各國,豈不便利,既不違祖制,亦可便於控制流民。再者由朝廷商貿,可以使國庫增收。」

    嗯,這未嘗不是個好法子,可以不用費多少心思便可在朝堂通過。但這僅可以解決對外貿易的問題,卻沒有使大明處於開放的氛圍。對禁海的解除,是要國人對外交流,惟有百姓參與其事才行。這樣大明才不會故步自封,也不會閉塞封閉。

    「嗯,如只由朝廷參與,朕以為官商不分,容易滋生貪污受賄。而大明沿海數省,大多田地不足,百姓無以為生。讓他們出海貿易,或者打魚度日,都可省去朝廷不少麻煩,也給我大明百姓些謀生之道。朝廷設立海關,收取船稅,便等同於出海商貿。這既省朝廷之力,又利於百姓。朕屬意解除禁海。」

    賀逢聖沒有想到皇說開放禁海能有如此好處,只得連連點頭表示贊同。

    孫承宗出來說:「臣以為皇暫時不應該開放海禁。」

    我說了這麼多,沒有想過孫承宗還會出來反對,不知他又有什麼道理呢?

    「孫愛卿,為何不可?」

    「臣以為,滿洲乃我大明心腹之患,朝廷每年在遼東花費近五百萬兩白銀。目前也只是守住寧遠一線,現如今滿洲人無法互市,也無法換取他們所要的絲綢,鹽鐵,如開放海禁,則有不法商人到遼東,與滿洲人交易。這無疑是助增滿人的實力。」

    「孫愛卿說得是,朕竟未想到,如此只在浙江,福建,廣東,廣西,四省先開放。同時詔告天下百姓,與滿洲通商者與通敵賣國論處!這開放的四省都設立海關,總關設在南京,讓李原吉去打理。無論官船,私船,外番船隻都需繳稅。孫愛卿,覺得這樣是否妥當?」

    「如皇所言,臣贊同!」孫承宗見自己的意見得到解決,也就不反對了!

    「既然各位大臣都沒有意見,朝議之時就由內閣提出!」我想了想,這樣可以減少點阻力。

    「臣等遵旨。」

    在一旁沒有說話的陳文一站出來啟奏道:「皇,我大明歷年來禁海,水師從嘉靖年間起就未加強訓練,如今大明東南海域,只有新降的鄭芝龍提督水師,臣以為應派個忠實之輩前往監軍,否則鄭氏坐大,恐尾大不掉!」

    「哦,派監軍?」

    「各位臣工可有什麼看法?」

    「臣以為此議甚好,臣推舉湯開遠為福建水師監軍。」孫承宗知兵事,是以作答。

    「臣以為不妥,現如今鄭氏已然獨佔南疆海域,貿然派監軍前往只會使其驚疑不定,如此必生反心!」劉鴻訓出言反對。

    「那劉愛卿以為如何?」

    「臣以為可以使福建巡撫穩定其心,使鄭氏為大明出力。臣知福建有盜台灣為紅毛人所據,何不派福建水軍攻台灣。勝則我大明多有一地,敗則消弱鄭氏實力。」

    我在桌前走了兩個來回,還是想把這件事放一下。兩面作戰可是頂不住,而且福建水師若是奉朝廷之命去攻台,一旦有什麼損傷,問朝廷要錢要糧的,我能不給嗎?這樣無異給我的國庫雪添霜!

    「此舉雖然可以制約鄭氏,但朕以為傷了天下將士之心。朕以為每年給福建水師軍餉十萬白銀,負責南疆海域商船安全便可。那湯開遠就去福建負責福建水師的糧草!如今朕給鄭芝龍的榮耀難道還不比做海寇強,朕相信他短個時期內不會有反心。」

    其實我還有一句話沒說完,那就是東海內還有荷蘭人的船,這樣多少可以制約鄭芝龍。等他真的要反叛的時候,估計我已經有精力來發展水師遠征了。畢竟史,說鄭芝龍可是在清軍入關後才投降的。十七年的時間,相信夠用了!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