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不落之夢 第七回 愛爾蘭起義獲獨立 英帝國遠征動殺機
    在很久很久以前,北大西洋海面的群島上,有英格蘭、蘇格蘭和愛爾蘭三個王國。在英格蘭女王伊麗莎白無嗣去世前,還欽定了蘇格蘭的國王詹姆士一世接替王位。然而,當英國革命建立了英吉利共和國之後,資產階級便在以往鎮壓愛爾蘭人民起義的基礎上,發動了侵佔愛爾蘭的第一次殖民地戰爭。這次戰爭就其滅絕人道和殘酷來說,超過了愛爾蘭全部多災多難的歷史中的一切災難。緊接著,英吉利共和國又發動了對蘇格蘭的戰爭,經過血腥的鎮壓,終於撲滅了蘇格蘭人的抵抗。英國資產階級在推翻封建專制統治之後,便利用勝利來謀求本階級的利益。資產階級的同盟者新貴族在土地問題上表現出了特殊的自私,克倫威爾在其征服愛爾蘭之後,將掠奪來的大片土地分給他的將士,從而導致了人民群眾同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矛盾和衝突。英國政權也經歷了護國政府、斯圖亞特王朝君主制的復辟。1688年,英國發生了政變,這個政變後來被資產階級歷史學家頌揚為「光榮革命」,「不流血的革命」。然而,政變後確立的君主立憲制,意味著大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化的責族真正取得了政權,它們可以堂而皇之地利用國家政權,剝奪英國農民和愛爾蘭農民的土地,在亞洲、非洲和美洲推行侵略殖民政策。17世紀的英國革命不但影響了歐洲和美洲大陸後來的歷史,也決定了它的鄰國——當時徹底併入英國國家體系和英國資本主義體系的愛爾蘭王國和蘇格蘭王國的命運。後來,英國國名的全稱就叫「大不列顛和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了。

    愛爾蘭人民的超義

    早在12世紀後半期,英國人就組織了對愛爾蘭多次的掠奪性進軍和血腥的遠征,企圖在這裡建立英國的統治秩序,但大都沒有成功,影響漢限於該島東部為數不多的沿海城市,而居住於狹長地帶後面的愛爾蘭人,仍舊過著氏族生活,從事畜牧業和少量農業。他們保存了自己的語言、法律和習慣,並且很快地同化了定居在這裡的大部分英國移民。為了阻止英國人繼續與愛爾蘭人接近,英國採取了嚴厲的制裁手段:凡英國人與愛爾蘭人通婚,則被宣佈為叛國行為而處以死刑;凡英國人穿著愛爾蘭衣服或者使用愛爾蘭的語言,則全部沒收其土地。

    英國為了完全征服愛爾蘭,完全消滅愛爾蘭的氏族制度、法律和習慣等秩序,必須剝奪愛爾蘭人的土地,破壞愛爾蘭人的語言、信仰和古老的文化。在伊麗莎白時代,英國以其近代殖民分子的頑固性和殘忍性,發動了對愛爾蘭人的戰爭,一郡接一郡地摧殘愛爾蘭人的抵抗,採取燒光村落。趕走牲畜等慘無人道的手段。據目擊者記載:「……他們(愛爾蘭人)四肢著地的從森林的各個角落爬出來,因為腿再也支撐不住他們的軀體了。他們骨瘦如柴,說話象幽靈。他們靠吃動物的屍體,甚至靠吃從墓穴裡刨出的死屍維持生命。」

    英國為了戰勝愛爾蘭人,竟然採取背信棄義的伎倆:本來答應愛爾蘭人,一旦放下武器就將得到寬恕,但爾後卻不分男女老幼,成村地加以屠殺;強迫愛爾蘭人互相毆打,准其在系死幾個同族人之後獲得自由;捕獲愛爾蘭人作為「白奴」大批運往英國殖民地,併力圖肅清愛爾蘭土地上的愛爾蘭人。為了沒收愛爾蘭人的土地,英國人採取移民的手段,把當地居民從平原趕到荒山活活餓死。對堅持自己權利的業主大肆逮捕和嚴刑拷打,直至他們放棄自己的土地權利為止。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英國統治者污辱愛爾蘭人,直呼他們為狗,並且按照對待「愛爾蘭狗」的方式解決一切問題。即使英國人殺死愛爾蘭人,也僅被處以為數不多的罰金。據史書記載,伊麗莎白時代有50多萬英畝耕地被沒收;詹姆士統治時期,又有38.5萬英畝土地被認為是國王的。當時不管是誰,只要答應報效2萬鎊,就可以從詹姆士那裡得到一個大種植場。

    英國斯特拉福伯爵在任愛爾蘭總督期間,提出「徹底」政策,進行獨裁統治,包括宗教上的強制、破壞愛爾蘭古老的傳統體制,推行殖民化等措施。斯特拉福的橫徵暴斂及其它專橫的政策,終於成為愛爾蘭起義運動爆發的導火線。在英國王的殖民統治下,不堪忍受的愛爾蘭人民,乘英國發生革命的機會,於1641年發動了反英起義。愛爾蘭人打出的旗號是,『為上帝、為國王、為愛爾蘭民族」。1643年9月,英格蘭和蘇格蘭結盟訂約,共同抗擊國工。英國資產階級新貴族本想馬上派兵去鎮壓愛爾蘭起義。但是,國內熾熱的階級鬥爭使他們一時騰不出手來。英國國內的獨立派在人民群眾的推動下,宣佈成立共和國,這個共和國便成為獨立派獨掌大權的資產階級新貴族的共和國。英國宣佈廢除君主制之後,英國保王黨復辟勢力便與愛爾蘭人聯合起來,企圖以愛爾蘭為基地,撲滅英國革命。1649年2月,英國議會決定派遣1  名軍隊去遠征愛爾蘭,並預定克倫威爾擔任司令。英國資產階級規定遠征愛爾蘭的目的是:鎮壓起義並粉碎英國保王黨人的復辟陰謀。英國資產階級新貴族遠征愛爾蘭還有其不可告人的動機:掠奪愛爾蘭的財產及土地,並借此機會,把平等派的士兵調出國外,從而瓦解平等派運動。

    1646年4月,克倫威爾下令調一部分軍隊參加遠證,但遭到平等派士兵的嚴詞拒絕,因此,遠征一事暫時擱置下來。共和政治是平等派的要求。平等派針對共和國成立後,軍官們成了新的顯貴,選舉權並未擴大,沉重的捐稅有增無減等冷酷的現實,發表了《揭發英格蘭的新枷鎖》的小冊子,批評軍官們的背叛,要求恢復由選舉產生的、有士兵鼓動員參加的全軍委員會,解散新設立的國務會議等要求,號召人民行動起來,推翻篡奪政權的新舊顯貴們的統治。平等派的抨擊和要求,是對獨立共和國的嚴重挑戰,也是對軍隊高級將領的致命威脅。克倫威爾惡狠狠地說:「我告訴你們,對付這些人,除了把他們砸個粉碎以外,沒有其他辦法。讓我對你們說實話吧,如果你不制服他們,他們就要制服你……從而使你們這麼多年來孜孜以求、費盡心力、處心積慮所放的工作全部落空!」克倫威爾下令把平等派的首領逮捕起來,關押在倫敦的塔獄裡。關押制服不了他們,要求釋放平等派首領的萬人簽名請願書和全部由婦女簽名的第二份請願書送了上來、緊接著騷動和抗議也出現了。克倫威爾抓住平等派起義的口實,親自率領兩個騎兵團和三個步兵團共約4000人鎮壓了這次起義,起義領袖之一湯姆遜在英勇抵抗中犧牲了。

    英吉利共和國是在人民運動——平等派運動的強有力的推動下建立起來的,平等派運動的存在是共和國的有力支柱。然而,平等派的綱領只強調政治民主,忽視了廣大貧民的經濟要求,因而失去了他們的支持。克倫威爾逮捕了平等派的首領後,平等派便失去了有力的領導,群龍無首,很快被消滅了。平等派的失敗,給英國革命造成了嚴重的後果,不僅為此後的克倫威爾的軍事獨裁鋪平了道路,也使英國政府清洗了軍隊中的民主派分子,集中大批兵力開始了對愛爾蘭的遠征。

    英國資產階級的血腥鎮壓

    愛爾蘭爆發了民族大起義後,引起了英國資產階級的恐慌。早在1642年1月16日,英國長期國會就通過借債法案,以250萬英畝的愛爾蘭土地為擔保,發行土地抵押券100萬英鎊,作為鎮壓愛爾蘭起義的軍費。1649平春,英格蘭共和國政府決定遠征愛爾蘭。倫敦商業區的資產階級和金融大亨們,熱烈擁護和積極支持這次遠征,他們懷著殖民掠奪的野心,集資籌款,4月,給政府貸款12萬鎊,7月又貸給15萬鎊。8月13日,克倫威爾率領由30艘軍艦、運輸艦和商船組成的龐大船隊,載著12000名士兵、大炮、彈藥和糧食,揚帆渡海,直駛愛爾蘭,在都柏林附近登陸後,立即引兵北上,開始了對愛爾蘭人民的鎮壓。

    愛爾蘭起義是一次反對殖民統治,爭取民族解放的正義鬥爭,後來,隨著英國革命的深入發展,大批保王黨人和其他反動分子滲入愛爾蘭的起義隊伍,使起義的性質逐漸複雜化。歐洲的天主教國家,法國和西班牙等,企圖利用愛爾蘭人民的力量來削弱英國的革命和新教勢力;英國的保王黨分子則希望以愛爾蘭起義來扼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愛爾蘭的保王黨人和長老派分子,追隨蘇格蘭國會之後,擁護查理一世之子為英國國王,並集結力量,伺機向革命進行反撲,為了維護共和政權和打擊國際勢力的影響,克淪威爾受命率領軍隊鎮壓愛爾蘭的民族解放運動。

    奧裡維爾-克倫威爾出生於英國社會各種矛盾日益激化,封建統治危機四伏的時期。青年時期的克倫威爾看到資產階級和貴族向封建君權和神權挑戰的趨勢,堅定了只有用強有力的手段才能改變世道的信念,轉而習武,苦練馬術,潛心鑽研統帥經驗和作戰藝術。1640年,克倫威爾以郡議員的身份來到倫敦,據描述,「他衣著簡樸,穿一身粗呢衣服,一望可知是蹩腳的鄉村裁縫縫製的,領子粗劣而不大整潔……他身材相當高大,佩劍緊繫腰間。面部紅腫,聲調尖歷難聽,但他的演說卻充滿了熱情……」克倫威爾雖然不是一個天生的演說家,既不喜歡摘引聖經,也不喜歡憲法辯論中有關法律概念的咬文嚼字,但他一手創造並指揮的「鐵騎兵」和「模範新軍」在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中,為消滅斯圖亞特王朝的封建軍隊,從而為促進這場革命的勝利作出了貢獻。同時,這個野心勃勃的統帥,又是一個嗜血成性、殺人不眨眼的魔王。他擔當討伐愛爾蘭人民起義的總司令,率兵屠殺愛爾蘭人,充分暴露出他的豺狼本性。他進軍愛爾蘭時,在攻打德羅厄達要塞的聲明中凶相畢露:

    「我命令前往進攻他們(指愛爾蘭暴動者)的我軍把他們斬盡殺絕……我親自指揮這些行動,下令在城內遇有攜帶武器者,不得寬恕。我估計,那天晚上我們士兵殺死敵人約2000名。一部分叛軍官兵過橋逃往城的另一邊去了……曾向他們建議投降,可是他們拒絕,我就下令焚燒聖彼得教堂的鐘樓(他們藏在那裡)……

    「第二天,又建議藏在另外兩座樓塔上的人投降,其中一個樓塔上有120∼140人,也拒絕了;我們知道,只有飢餓才能迫使他們投降,便派出可靠的守衛。不讓他們逃跑,直到飢餓把他們逼下塔為止。從一個樓塔裡……射出一排子彈,打傷了我們幾個人,當他們投降時,我們就把他們軍官的頭顱砸碎,每10個士兵槍斃一個,剩下的人一律流放到巴貝多斯島。

    「我相信,這是上帝對這些野蠻,人公正的裁判……」

    克倫威爾親臨前線指揮,命令守軍投降,受到愛爾蘭人的拒絕。於是,他就命令大炮轟擊,將城牆打開兩個缺口,英軍攻進城區後,克倫威爾命令英軍將愛爾蘭人全部殺掉。據記載,攻下德羅厄達城後,英軍殺死愛爾蘭的守軍和居民多達3352人。

    德羅厄達戰役後,克倫威爾揮兵南下,襲取另一個沿海城市韋克斯福德。克倫威爾的軍隊僅在大街和廣場上就殺死2000人。到這年的年底,韋克斯福德、羅斯等城投降,愛爾蘭的東部和東南部相繼被英軍佔領。但是,當克倫威爾向愛爾蘭內地推進時,卻遇到極大的困難。愛爾蘭人利用山地和沼澤等有利的自然條件,廣泛地開展游擊戰,給英軍以沉重的打擊。1650年5月,英軍包圍了克隆美爾要塞。鎮守要塞的1200名守軍成功地擊退了數量上超過他們的英國軍隊的進攻。愛爾蘭人誘敵深入,伺機出擊,全殲英軍2500餘人。這是克倫威爾軍事生涯中遭到的最大慘敗。

    克倫威爾為了征服愛爾蘭,打敗愛爾蘭人的頑強抵抗,使用了一切卑鄙的手段:大量毀壞莊稼,造成嚴重的饑荒;不斷使用離間的手法,製造對方的內部矛盾;以賄賂和許諾,渙散愛爾蘭人的鬥志。他還利用宗教信仰的不同,為鎮壓行動披上宗教外衣,竟說什麼他們屠殺天主教的愛爾蘭人是執行「正義和上帝的裁判」,「托上帝的福,我們到這裡維護英國自由的光輝和榮譽來了」。如今愛爾蘭人就親眼看到這種「自由」的面貌了:國家被劫掠一空,變得荒無人煙。「往往走上幾十英里也碰不到生物——沒有人,沒有牲畜,沒有飛鳥」。

    殘酷地處理愛爾蘭法寨英國政府決心撲滅愛爾蘭人的抵抗。由於英格蘭和蘇格蘭關係極度惡化,戰爭迫在眉睫的時刻,克倫威爾奉召回國。繼任的將領愛爾頓和弗利特伍德按克倫威爾的既定方針行事,繼續向愛爾蘭人進攻。英軍經過艱苦的戰鬥,終於在1652年5月迫使愛爾蘭最後一個要塞向英軍投降,從而結束了遠征愛爾蘭的戰鬥。

    1652年8月12日,英國國會通過了處理愛爾蘭的法案。這個法案集中反映了英國資產階級的利益,體現了英國殖民者對愛爾蘭的殘酷掠奪:

    「……

    「5.凡愛爾蘭人手持武器或採取其他任何敵對行動反對英吉利共和國國會者,在國會的全權代表或總司令公佈本法令28天內,仍不放下武器,且不服從本國會及現已建成之共和國最高政權者,其生命財產不在赦免之列。

    「6.一切其他人等(上列任何一條未提及者)曾在愛爾蘭反對英國國會的戰爭中擔任指揮職務者……根據英吉利共和國國會的旨意,應將其驅逐出境,其財產應予沒收並以下列方式分配:各人財產的三分之二被剝奪,並沒收歸共和國使用和管理,其餘三分之一的財產,則交給上述人等之妻子兒女保有和享用,但議會為更有效安撫愛爾蘭設想,得另在愛爾蘭撥給面積與價值相當的土地。

    「……

    「8.凡天主教徒,從1641年10月1日至1650年3月1日期間任何時候居住在愛爾蘭,而不曾一貫對英吉利共和國利益表示好感者(如此等人不屬上述任何條例之內),應剝奪其在愛爾蘭財產的三分之一,歸英吉利共和國所有,……其餘三分之二財產則歸此等人其後嗣或讓受人享用,但國會為更有效安撫愛爾蘭設想,得在愛爾蘭另撥給面積和階值相當的土地;凡在上述期間居住於愛爾蘭的其他人等,不曾為國會方面服役,或雖有機會,但不曾以別的方式對英國國會利益表示好感者,應沒收財產的五分之一,收歸英吉利共和國使用。

    「……。」

    在征服愛爾蘭之後,英國侵略者便開始有系統地沒收愛爾蘭起義者的大量土地。這些沒收來的土地有一半分給軍隊,其中大部分落到軍官手中,只有微不足道的少量土地為士兵所得。這樣便使昔日革命的軍隊蛻化了,變成了殖民者的軍隊,變成了被搶劫和暴行所腐蝕的效忠於走運將軍的軍認;另一半土地被送給倫敦大商人,作為償債之引。這樣軍隊的上層分子與倫敦資產階級一道攫取了被沒收的土地,成了英國新的大地主階層,這個階層構成了英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專政的支柱。克倫威爾本人也在愛爾蘭取得1000英畝的土地。這些英國的新地主們把英國古老的封建土地關係全部搬到愛爾蘭,對愛爾蘭佃農進行了殘酷地封建剝削。

    英國的侵略和掠奪,給愛爾蘭人民帶來了浩劫。愛爾蘭人在1641∼1652年由於戰爭而喪命者達50多萬人,居民死去三分之一;成千上萬的愛爾蘭人「自願地」離開了祖國,被僱傭到波蘭、法國和西班牙去當兵;奸商們把愛爾蘭人當成活商品加以「獵捕」。成千上萬的愛爾蘭男人、婦女和兒童被運往美洲的英國殖民地。經過兵燹戰禍僥倖地活下來的人處在水深火熱之中。據當時人的記載,「……貧民遍於全國各地,有些人常常吃馬肉及草類,有些人餓死在大道上;時常有失掉親人或為親人所遺棄的窮孩子受到命運的專橫擺佈;其中有些孩子還成為狼和其它野獸及肉食鳥的擄獲品。」

    英國遠征愛爾蘭,也對英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英國許多軍官及倫敦大商人成了愛爾蘭的大封建地主,他們時時刻刻受到愛爾蘭起義的威脅,為了確保他們在愛爾蘭的權益,鎮壓人民群眾,因而為英國建立軍事獨裁統治鋪平了道路:參加遠征愛爾蘭的士兵,受到分配土地的腐蝕,從而喪失了以往的革命精神;克倫威爾本人也變成了愛爾蘭的大封建主,遠征愛爾蘭的勝利,助長了他當獨裁者的野心。1653年,克倫威爾便在軍官們及倫敦大商人的擁戴下,用武力解敞國會,成立了本質上屬於半君主制的軍事獨裁的護國政體,自己就任護國主,集立法。行政及軍事大權於一身,把全國幾乎變成了一座大軍營。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