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軍攻進柏林,中士和下士在一位上士的掩護下,把紅旗插上了國會大廈。希特勒希望歷史重演,但他不得不失望地與他的"同志們"告別。
※ ※ ※
話說1945年年初的雅爾塔會戰後,盟軍的反攻更加猛烈,法西斯德國只剩下了柏林附近地區作苟延殘喘之地。
為了徹底消滅法西斯德國,解放柏林,蘇軍最高統帥部制定了柏林戰役的計劃。按照蘇軍最高統帥部的計劃,柏林戰役的企圖是:以三個方面軍的兵力在遠程航空兵和部分海軍的協同下,實施強大的突擊,迅速突破奧得河——尼斯河防禦地區,合圍並分割德軍柏林集團,各個殲滅被分割之敵,攻佔柏林,並前進至易北河與盟軍會師。
參加作戰的三個方面軍是: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司令員朱可夫),烏克蘭第一方面軍(司令員科涅夫)和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司令員羅科索夫斯基)。三個方面軍共有250萬人,4萬多門火炮和迫擊炮,625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以及7500架飛機。根據柏林戰役計劃,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的任務是:在施韋特、大加斯特羅澤地段轉入進攻,殲滅當面之敵,攻佔柏林,於戰役第12至15日前進到易北河。
烏克蘭第一方面軍的任務是:在科特布斯和柏林以南地域殲滅敵人後,隨即向西和西北發動進攻,最遲於戰役第10至12日攻佔別力茨、威騰堡、德景斯頓地區。由於充分估計到德軍的頑抗會給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的進攻造成極大的困難,甚至可能影響攻佔柏林的進程,斯大林預先決定,一旦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進攻受阻,烏克蘭第1方面軍應準備以平坦克集團軍從南面突擊柏林。斯大林明確表示:誰頭一個突到柏林,就讓他攻佔柏林。
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這時還在但澤、格丁尼亞作戰。斯大林於4月6日把羅科索夫斯基召回莫斯科,單獨同他研究了該方面軍參加柏林戰役的問題。為了不影響柏林戰役的進程,斯大林決定該方面軍留下部分兵力繼續消滅但澤和格丁尼亞的敵人,主力則應開始向奧得河變更部署,以便及早參加柏林戰役。統帥部賦予該方面軍的任務是:粉碎斯德丁地域的德軍集團,保障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的右翼安全,於戰役第12至15日前進至安克拉姆、瓦倫、威騰貝格地區。計劃規定的發起進攻的日期,是1945年4月16日。
在最高統帥部受領作戰任務以後,各方面軍司令員急忙趕回各自司令部,立刻召開軍事會議,根據上級意圖、受領的任務和地形條件,進行作戰部署。
朱可夫決心以第47集團軍、第3、第5突擊集團軍,近衛第8集團軍的兵力從屈斯特林登陸場實施主要突擊,近衛坦克第1、第2集團軍於當日分別在第8集團軍和第5突擊集團軍的突破口進入交戰。至戰役第6日,方面軍主要集團應攻佔柏林。戰役第8日,第3突擊團軍前進到柏林以西地區,而第47集團軍於戰役第11日前進至易北河。方面軍同時實施兩個輔助突擊。右翼輔助突擊由第61集團軍和波蘭第1集團軍共同實施,從施韋特以南指向菲爾別林。左翼輔助突擊由第69和第33集團軍共同實施,從法蘭克福指向勃蘭登堡。方面軍進攻正面規定為172公里,戰役任務縱深為165公里,計劃12至15天完成。
科涅夫決心主要突擊由近衛坦克第3集團軍、第13集團軍、近衛第5集團軍,從特裡別裡附近地區向別爾齊格方向實施。當強渡尼斯河並突破當面德軍防禦後,近衛坦克第3、第4集團軍於戰役第2日進入突破口,於戰役第5日前進到柏林西南30至35公里外。
羅科索夫斯基決心以左翼第65集團軍、第70集團軍和第49集團軍的兵力實施主要突擊。主突集團強渡奧得河後,在斯德丁(什切青)、施韋特地段上突破德軍防禦,向施特景利茨方向進攻,切斷德"維斯瓦"集團軍群主力與柏林的聯繫,並將其殲滅,於戰役第12至15天前進至安格拉姆、瓦倫、維騰貝格一線。方面軍右翼第19集團軍和第2突擊團軍則固守所佔領地區,準備在必要時轉入進攻。
話分兩頭,再來看一看那位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原凶阿道夫-希特勒的情況。在蘇聯紅軍和盟軍的強大攻勢打擊之下,這位久居地下室缺乏新鮮空氣的德國納粹頭目的身體很快垮了下來。身體健康問題導致其心理負擔不斷加大,使其經常莫名其妙地大發脾氣。7月20日那天的爆炸,使他兩隻耳朵的耳膜震破,由此常常引起頭暈目眩。醫生建議他長期休息,不能再為其他的事操心,但他拒絕了。並聲言道:「如果我離開東普魯士,它就會淪於敵手。只要我在這裡,它就能保得住。"但他卻並未能保住東普魯士。1944年11月,他離開那裡,回到了柏林。
1945年,前線失利的戰報頻頻傳來,使他的脾氣更加火爆,更加讓人難以接受。此時的納粹元首已完全喪失了控制自己的能力,每每情急,就手腳發抖。
1945年3月19日,希特勒下令,要把所有德國軍事工業、運輸和交通設備以及所有的儲備統統毀掉,以免他們完整地落入敵人之手。
3月20日,德軍最高統帥部公佈了希特勒親自製定的所謂"焦土"政策。希特勒命令:所有工廠,所有重要的電力設備、自來水廠、煤氣廠、食品店、服裝店,所有的橋樑、鐵路和交通設備,所有的河道、船隻,所有的機車和貨車,必須摧毀。但德國法西斯暴徒還沒有來得及實施"元首"的「焦土"計劃時,他的生命已經終結了。
4月16日3時,震天動地的炮彈和航空炸彈的爆炸聲,打破了奧德河畔的沉寂。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開始實施進攻前的火力準備。在短短的20分鐘之內,蘇軍將50萬發各種火炮、迫擊炮和"卡秋莎"火箭炮的炮彈射向德軍的陣地。與此同時,第16航空兵集團夜航轟炸機和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第4航空兵集團所屬第5轟炸航空軍實施了航空火力準備,對當面德軍司令部和炮兵發射陣地等重要目標進行了猛烈的轟炸。
遭到強大火力襲擊的敵人,只進行了瞬間的抵抗,隨即便受到蘇軍火力的強烈壓制。德國炮兵部隊一發炮彈也未能發射,防禦火力系統被完全打亂了。希特勒的軍隊被埋葬在一片火海之中,第一陣地內的德軍損失50%以上,已不可能進行有力的抵抗,慌忙撤退到第二陣地。
蘇軍強大的火力對德軍進行了20分鐘的轟炸,隨後地面部隊開始衝擊,蘇軍各地的地面衝擊部隊指揮,在看到朱可夫總司令發出的第一顆進攻信號彈後,立即一起向天空發射信號彈。立刻,天空中出現了數千發五彩繽紛的亮光。地面上間距為200米的143部探照燈一下子全部亮了起來,場面極為壯觀。
隨著各種信號彈的升起,蘇軍部隊轉入了衝擊。屈斯特林登陸場上的第3、第5突擊團軍和近衛第8集團軍的部隊趁著探照燈的光亮向德軍防禦陣地迅猛衝擊,炮兵和航空兵隨之轉入火力支援,德軍一下子被蘇軍打得蒙頭轉向。
蘇軍利用突然襲擊的優勢,以一個小時的時間,就突破了德軍的第一陣地,向縱深推進1.5至2英里。但德軍很快從慌亂中恢復過來,立即增強了兵力,並對蘇軍實施反衝擊,使蘇軍前進速度緩慢下來。上午10時,第3集團軍司令員將坦克第9軍投入戰鬥,擊退了德軍反衝擊,蘇軍繼續向前發動攻擊。中午,蘇軍便在數個地段上,突破了德軍主要防禦。
德軍遭到慘重傷亡後,被迫退守澤勞弗高地,並企圖依托有利地形,對蘇軍進行阻擊。為此,德軍退守澤勞弗高地後,便把大批預備隊投入戰鬥,多次對進攻蘇軍實施強大的反衝擊,進攻的蘇軍被阻於高地之前。
澤勞弗高地坡陡溝深,易守難攻,是德軍重點設防地區。德軍在這裡構築了第二防禦地帶,部署了大量的兵力,企圖把它變成"柏林之鎖",以便把蘇軍距之於柏林城外。
蘇軍進攻第二防禦地帶,遭到了德軍的阻擊,在此停止不前。蘇軍最高統帥斯大林對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在高地前被阻,大為不滿。他責怪朱可夫上將。朱可夫向斯大林保證,在4月17日日終前,一定突破澤勞弗高地的防禦。
4月17日,朱可夫上將調動所有的大炮和坦克部隊對高地發動猛烈轟炸。到中午,蘇軍終於攻佔了澤勞弗高地,打開了通向柏林的道路。經過4天的激戰,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殲滅了大量德軍。儘管進攻速度每晝夜平均只有7.5英里,比原計劃低一半,但第47集團軍和第3突擊集團軍通過戰鬥都佔據了從北面和西北面包圍與突擊柏林的有利地位,方面軍右翼軍隊也創造了從北面和西北面包圍德軍法蘭克福——古本集團,切斷該集團與柏林的聯繫。
烏克蘭第1方面軍亦於4月16日晨在尼斯河畔發起了進攻。進攻開始之前,該方面軍同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一樣,也命令所屬各部隊派出偵察分隊,進行火力偵察。但在開始進攻的方式上,與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完全不同。這是由於烏克蘭第1方面軍在維斯瓦河——奧得河戰役和爾後在下西裡亞戰役結束時,必須首先強渡尼斯河,進行奪取登陸場的戰鬥。科涅夫認為,朱可夫的辦法不適用於他的部隊。因為渡河時絕不能使田探照燈,他們需要的是,盡可能地利用夜色掩護部隊迅速渡河。
4月16日4時15分,烏克蘭第1方面軍開始實施火力準備。科涅夫來到第13集團軍觀察所指揮作戰。炮彈呼嘯著飛過了尼斯河,雨點般地落到了德軍陣地上。在炮兵轟炸的同時,該方面軍航空兵也進行了猛烈的轟炸,響聲驚天動地,德軍陣地立即變成了一片火海。
火力準備實施40分鐘之後,尼斯河上空突然濃煙四起,烏克蘭第1方面軍使用飛機和其他手段施放棄煙幕來了。正義的戰爭似乎得到了"上帝的保佑",老天刮起了每秒0.5米的微風,這微風將煙幕慢慢地向德軍的防禦縱深移動,在方面軍整個390英里的進攻正面上,形成了一道高高的垂直煙幕遮障,把尼斯河籠罩起來。
煙幕遮住了德軍的視線,使之辨不清蘇軍部隊的進攻方向。於是,方面軍突擊集團第一梯隊師派出先遣分隊,在煙幕的掩護下,於6時55分開始強渡尼斯河。各先遣分隊很快渡過尼斯河,並在河西岸奪取了登陸場,從而保障了舟橋部隊架橋和主力部隊渡河。
8時40分,第一梯隊師開始在尼斯河西岸發起衝擊,德軍進行了激烈的抵抗。德軍從第3陣地調來第21坦克師和「元首衛隊"坦克師的部分兵力,阻止了蘇軍突破防禦地帶和爾後向縱深發展進攻的計劃,從而遲滯了蘇軍的進攻速度。在進攻受阻後,烏克蘭第1方面軍司令員科涅夫決定將第4、第3坦克集團軍投入戰鬥中,以增強突擊力量。即使這樣,蘇軍進攻仍然遇到相當大的困難,前進並不順利。
由於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的推進速度遲緩,斯大林擔心合圍和攻佔柏林的計劃難以在預定時間完成。在烏克蘭第1方面軍順利突破德軍第二防禦地帶的當天晚些時候,斯大林通過無線電台與該方面軍司令員科涅夫通話,通告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進攻受挫的情況,提出讓朱可夫率部借用烏克蘭第1方面軍的突破口向柏林進攻的設想。
科涅夫將軍當即表示不贊同這種做法,他認為這樣做要經過長時間的變更部署,反而會延長攻克柏林的時間,同時還會造成戰場上的混亂,因此不如讓他的烏克蘭第1方面軍擔任主攻任務,迅速向柏林突擊。斯大林同意了他的意見,決定執行進攻柏林的"第二方案",命令烏克蘭第1方面軍以兩個坦克集團軍迅速渡過斯普裡河,爾後向西北發動進攻,從南面突擊柏林。
4月17日夜,根據科涅夫的命令,坦克第3、第4集團軍的進攻方向轉向柏林。
4月18日,方面軍強渡斯普裡河。第7機械化軍和第27步兵軍的部隊首先渡過河,並在河對岸佔領了登陸場,保障主力陸續渡河。至18日傍晚,在科特布斯以南形成一個統一的登陸場。19日晨,近衛軍坦克第3、第4集團軍和第13合成集團軍全部渡過了斯普裡河。至此,烏克蘭第1方面軍經過了3天激戰,終於突破了德軍的三道防禦地帶和克服了兩道江河障礙,完成了整個德軍尼斯河防禦地區的突破任務。
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由於實施東波美拉尼亞戰役而耽擱了參加柏林戰役的時間,未能同友鄰軍團一啟發起進攻。4月18日,最高統帥部鑒於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前進遲緩而命令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強渡奧得河。羅科索夫斯基遵照統帥的指令,18日,即發起攻擊。該方面軍克服了奧得河下游複雜的水流障礙,利用兩天時間強渡了東奧得河,肅清了東、西奧得河之間地帶內的德軍,並佔領了強渡西奧得河的有利出發陣地。
根據最高統帥部的命令,蘇軍對柏林達成合圍後,各方面軍未經休息調整,便在全線繼續展開進攻,於是,更加激烈的戰鬥在柏林南北和柏林市區同時展開。在柏林以南,被包圍的德軍法蘭克福——古本集團,包括第9集團軍、坦克第4集團軍的14個師及許多獨立部隊和後方機關,由第9集團軍司令布謝統一指揮。
布謝是個十足的納粹信徒,他忠實地執行希特勒"死守到底"、"絕不投降"的命令,企圖向西部魯肯瓦爾德方向突圍,以便與在別茨方向進行抵抗的第12集團軍會合,從而打破蘇軍的合圍,以便解救柏林。為此,他以一個坦克師,一個摩托化步兵師和一個步兵師為先頭部隊,決定取道巴魯特,向魯肯瓦爾德方向拚命進攻。
4月26日晨,德軍被圍困集團開始向巴魯特方向突圍。由於德軍突圍時選擇了蘇軍防禦的薄弱部位,從烏克蘭第1方面軍近衛第3集團軍與第28集團軍的接合部實施突擊,致使蘇軍未能有效阻止德軍西進。經過激戰後,德軍進至巴魯特北部,但始終未能衝出蘇軍的包圍圈。
4月27日,烏克蘭第1方面軍一面阻止德軍突圍,一面加強了巴魯特方向的防禦。至27日晚,構成了三道防禦地帶,縱深20英里,同時在措森和魯肯瓦爾德等地也作好了防禦準備。同時,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多次突擊被圍德軍,前進10至12英里,合圍圈越來越小,德軍被壓縮在正面和縱深約20英里的地域內,成了甕中之鱉。
4月28日夜間,被圍德軍主力利用夜色的掩護再次實施突圍。同時,德軍第12集團軍由易北河向魯肯瓦爾德方向發動進攻,以策應其突圍。經過一晝夜的激烈戰鬥,到29日晚,被圍困德軍打開了一條兩英里寬的走廊,近5萬人突破了蘇軍的防禦,向西前進24英里。其先頭部隊與第12集團軍部相距只剩下30英里時,被蘇軍阻止。
4月30日,被圍德軍不停地繼續向西突圍,結果大部分被殲滅在魯肯瓦爾德以東地區,數萬人被俘。是夜,殘餘德軍2萬人進行了最後一次突圍,並衝破蘇軍戰鬥隊形,進至別力茨地域。但在5月1日距第12集團軍5英里處時,眼見就能與大部德軍會合,卻被大批蘇軍阻止,隨後這支德軍有5000人被擊斃,14000餘人放下武器投降。至此,柏林以南地區的法蘭克福——古本德軍集團被徹底殲滅。
就在德軍在柏林以南遭受災難時,柏林以北地區的德軍命運也糟透了。
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艱難地渡過奧得河並突破當面德軍第一防禦地帶後,從4月26日開始高速向戰役縱深運動,從南面和西面包圍坦克第3集團軍主力,使豈不能向柏林方向運動和向西方撤退。各部隊頑強戰鬥,克服了各種障礙,以每晝夜25至30英里的速度向前挺進。至5月2日,向西北方向進攻的第21突擊集團軍和第65集團軍在法爾斯特、瓦爾蒙得地段前進至瓦爾蒙得以西地區至威騰貝格一線,並與英軍第2集團軍先遣部隊取得了聯繫。
柏林被合圍以後,市區戰鬥更加激烈。儘管德軍的抵抗力量逐步受到削弱,但越接近市中心區,德軍的防禦越堅固。對蘇軍來說,戰鬥也就越艱難。多層的樓房,厚實的牆壁,堅固的地下室,以及有地下通道相連的地下掩蔽部,地下鐵道,排水溝等等,都可以掩護德軍,為德軍提供了發揮火力殺傷蘇軍的堅固陣地。市內每個高大樓房的守備兵力多的可達一個營。
參加攻佔柏林市區戰鬥的蘇軍共有9個實力強大的集團軍,而且各級指揮員都是身經百戰、經驗豐富的軍官。4月26日,各部隊派出了強擊組和強擊群,從四面八方向防守市區的德軍突擊。逐漸緊縮包圍圈,把被圍德軍割裂後,一部分一部分地殲滅。從這一天開始,柏林市區內德軍同外邊完全斷絕了聯繫。
4月27日,在柏林西南戰鬥的蘇軍攻佔了波茨坦,關上了柏林西南的大門。德軍集團軍被封閉在一個東西長僅15英里,南北寬2至5英里的地帶內,德國法西斯匪徒惶惶不可終日。
4月28日,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各部隊英勇作戰,又肅清300多個街區的德軍,並且奪佔了斯普裡河上的毛索橋。德軍在這裡布下重防,在橋墩上埋設兩枚地雷,企圖退卻時把橋炸掉。但是,由於起爆電線被炮彈炸斷,德軍未能如願。這無疑為蘇軍克服斯普裡河最後一道水障提供了方便條件。形勢發展對法西斯希特勒越來越不利。
4月29日,市中心的戰鬥更加激烈起來,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各集團軍密切協同作戰,取得了豐碩的戰果。第5突擊集團軍在向帝國辦公廳進攻的道路上,先後攻佔了築有堅固工事的西裡西亞車站和市政管理局大樓。當帝國辦公廳瀕臨陷落的時候,希特勒為了制止蘇軍利用地鐵車站迂迴德軍後方,保住他的老巢,竟不顧在地下鐵道藏匿著幾千名傷兵和無數的市民,強令開放斯普裡河上的水閘,淹沒帝國辦公廳以南的地下鐵道,許多德國傷兵和許多無辜的市民被活活淹死。
就在這一天,蘇軍奪取國會大廈的戰鬥開始了。
德軍把國會大廈建成了一個堅固的支撐點。在大廈的鄰近處,有斯普裡河與凱尼格斯訓練場等堅固建築物掩護,大廈東面有勃蘭登堡門可以用來抵抗蘇軍。通往大廈道路上的橋樑被炸毀,沿路構築了多個堅固的街壘,大廈前的廣場和毗鄰的街道地雷密佈。大廈周圍築有環形防禦工事,用塹壕相連。西部挖有防坦克壕,並且灌滿了水。各層樓的門窗都用磚砂堵塞,修成各種火力發射點。大廈和大廈附近的樓頂上,架設著各種口徑的火炮,地空交叉火力嚴密地控制著整個大廈附近的空間。在國會大廈內的守衛部隊,由希特勒狂熱的信徒編成,有陸海軍軍官學校學生,炮手、飛行員和黨衛隊員近2000人,連同大廈附近地域的守備部隊共計6000人,且槍支彈藥足備。因此,國會大廈被稱為"堡壘中的堡壘"。
奪取國會大廈的任務由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第3集團軍第79軍承擔,該軍軍長於4月28日下達了"第0025號"戰鬥號令,規定步兵第150師用一個團在斯普裡河設防,用兩個團強渡斯普裡河,攻佔國會大廈的西部;第171師奪取了毛索橋後,其所屬第380團在炮兵火力掩護下迅速渡過斯普裡河,佔領了河南岸的橋頭堡和一些樓房,第525團在橋東北強渡了該河,並鞏固了陣地。
翌日早些時,炮兵對內政部和皇家劇院的樓房區進行了10分鐘的猛烈炮火轟炸,壓制了該處德軍的火力。第150師第756團在火力掩護下迅速通過毛索橋,隨即發起奪取內政部大樓的戰鬥。第171師380團首先向大樓發起衝擊。爾後不斷增強兵力。經過整整一晝夜的激烈戰鬥,於4月30日晨,全部肅清了內政部大樓內的德軍。
4月30日12時,步兵第79軍的第150師和171師佔領了強擊國會大廈的有利出發點,並派出強擊分隊對大廈發動猛烈攻擊。駐守的德軍進行拚死抵抗,打退了蘇軍的多次衝擊。13時30分蘇軍調來90門火炮增援,隨後對國會大廈進行了20多分鐘的直接炮擊。於是,最後爭奪國會大廈的戰鬥打響了。
與此同時,在柯洛廖廣場的一個地下室裡,第150師329團津飲科上校將一面紅旗交給上士伊凡諾夫、中士葉戈羅夫、下士坎塔裡亞三人,命令三人將紅旗插到國會大廈的頂部。三人接受命令後,乘著炮火迅速向國會大廈衝去。
炮擊剛一停,3個連的戰士在"嗚拉"聲中衝向國會大廈。經拚死的搏鬥,西亞諾夫連的戰士們最先從打破的門洞中進入國會大廈。接著彼得-格利琴科夫連從"議論門"衝進了國會大廈。
14時30分,第171師第380團1營和第150師756團1營及671團1營的官兵們經過與德軍的白刃格鬥,衝進了國會大廈,很快佔領了下面各層,並將三面紅旗插在國會大廈門前和側面的圓柱上。經過數小時的激烈戰鬥,至21時50分,葉戈羅夫中士和坎塔裡亞下士在伊凡諾夫上士的掩護下,順著半被破壞的樓梯攀上了大廈的圓頂,將軍事委員會授給第115師的第五號紅旗插上了國會大廈。
5月1日,大廈內大部分德軍投降,只有個別的法西斯匪徒頑抗到5月2日。肅清大廈內的德軍後,津欽科上校被任命為國會大廈的警備長,負責警戒大廈。
在爭奪國會大廈的同時,柏林其他街區的戰鬥也在激烈地進行著。烏克蘭第1方面軍的部分部隊,經過9天巷戰,完全奪取了柏林西南部各街區。被分割的德軍一群群地被殲滅,蘇軍的紅豈不斷在各個街區的樓房上升起,戰鬥集中在威廉-伏斯、赫爾曼、戈林三條大街進行著。
至5月1日24時,德軍大部停止抵抗,請求蘇軍停火。5月2日清晨,柏林城防司令魏德林率部放下武器投降,蘇軍佔領了全部柏林城。
就在蘇軍兵臨柏林城下之際,法西斯德國的納粹頭目如同一群喪家之犬,紛紛逃離柏林。
戈林脫下了他那天藍色的鹿皮軍服和赭紅色鑲著金邊的高筒馬靴,摘掉了令人眼花繚亂的胸章,換上便服,帶領一個汽車大隊,把他公館裡掠奪來的金銀財寶運出柏林,運向德國南部的伯希特斯加登。
納粹黨元老,外交部長裡賓特洛甫也坐飛機離開柏林,溜到一個安全所在地逃難去了。
施佩爾是希特勒一手提拔起來的第三帝國軍備部長,也匆匆與希特勒告別而去。
就在納粹黨魁們紛紛逃出柏林城的時候,希特勒卻一直沒有動搖堅守柏林的決心。他一再向部隊下達"不准撤退"的命令,而且以身作則,直到最後絕望地自殺身亡。
希特勒為什麼死守柏林,比較有代表性的一種說法認為:希特勒是因為徹底絕望了,才下決心呆在柏林堅守到底的。
持這種說法的人所依據的事實是:
1945年4月21日,希特勒曾經命令施坦因納要不惜一切代價把俄國人趕出首都。他要求每一個人、每一輛坦克都要投入到總反攻中去,並告訴施坦因納,他將會得到呂弗特瓦夫的支援。
希特勒對這次反攻寄予了極大的期望,他發出命令:所有按兵不動的司令官,都要在6小時之內被處決!然而,因為希特勒所指望的預備役飛機和答允支援的大部分部隊只不過是他想像中的東西。所以,施坦因納不但沒有執行他的命令,反而帶著部隊向西轉移,並企圖向英美部隊投降去。
希特勒開始並未發現施坦因納的這一企圖。直到4月22日上午,他還不斷地親自打電話查問反攻是否已經開始,但始終沒有得到肯定的回答。希姆萊向他報告說,據來自空軍的消息,反攻一直沒有開始。這樣,希特勒在焦急的等待中挨過一個上午,直到下午3點鐘召開例行的軍事會議以前,仍然沒有開始反攻的任何消息。
下午的軍事會議開始以後,在雷布斯和約德爾介紹了當前的軍事形勢後,希特勒惱怒氣來。原來,反攻的命令根本就沒有得到執行,那些部隊什麼事都沒有做,計劃周密、具有威懾力的空軍也一直沒有出動飛機;施坦因納一直沒有下達反攻的命令,而在那些奉命從柏林北部調到南部去增援施坦因納的部隊離開之後,俄國人卻趁虛而入攻克了柏林北部。現在,蘇聯紅軍的先頭坦克部隊已經佔領了半個城市……
這一連串的消息,對於正在滿懷希望地等待反攻勝利的希特勒來說,無異於當頭一棒。在震驚之餘,他怒不可遏地對約德爾吼叫道:「軍隊和黨衛軍把我出賣了!施坦因納這個混蛋,我不會放過他!」
在一陣歇斯底里發作之後,希特勒一下子坐在椅子上,臉色鐵青,雙眼無神,自言自語道:「我的末日到了,第三帝國的末日到了。現在,一切都完了。我除了一死以報帝國外,已經別無選擇了。現在,我已經不再猶豫了,也堅決不去南方了,誰願意去誰就去吧!反正我是一定要留下來與柏林共存亡了。」
聽了希特勒這番絕望的表白後,在場的那幫納粹首領們也都受了感動。他們一致反對希特勒繼續留在柏林,並且安慰元首說,這一切並未結束。捨爾納和凱塞林元帥的陸軍集團軍群仍然完好無缺地存在著,憑藉著這些力量,還可以和敵人一搏。所以現在沒有任何失望的理由,更不用說是絕望了。元首應該馬上離開柏林城,以圖東山再起。現在上薩爾斯堡還為未晚……
正在德國北部的希姆萊和鄧尼茨得到消息後,連忙打電話給"元首",請他務必重新考慮一下決定,並向元首保證說,如果元首需要,他們可以把自己所掌握的黨衛軍和海軍部隊開到柏林保衛元首的安全。外交部長裡賓特洛甫經過一番活動後,打電話報告"元首"說,他對搞一次拯救全局的外交活動抱有很大的希望,請元首勿必振作品憊的精神。
然而,這所有的一切並未能使希特勒放其他的計劃。他一再重申,他一定要留守柏林,要親自組織指揮保衛這座城市的戰鬥。他命令向柏林市民宣佈:元首一息尚存,保柏林之志不移。第二天,德國廣播電台就向全世界作了如下廣播:
「柏林和布拉格是帝國的兩個堅不可摧的孿生堡壘,元首希特勒和大區黨部書記戈培爾將留在柏林,直到最後!」
從1935年起就一直在希特勒身邊工作的貼身侍衛海因茲-林格回憶說,希特勒在那次軍事會議之後就常常對他說:「你瞧,林格,甚至黨衛軍也後退了,在人們無利可圖的時候便背叛了我。現在,我要留在柏林,直至死去。因為我已經病得不輕了,也許會拿不起武器,但我會以死盡職的。」
因此,林格認為,正是黨衛軍上將施坦因納不服從命令,才導致了希特勒下決心堅守柏林的。所以多年來人們也一直相信了林格的說法,認為希特勒是在絕望之後才決定破罐子破摔,死守柏林的。
但是,英國著名學者戴維-歐文卻提出了另一種說法。
戴維-歐文曾經收集了大量有關這一事件的第一手材料。在對這些材料進行了潛心研究之後,戴維-歐文發現,在希特勒的身上,附著腓特烈大帝的陰魂。正是由於"鬼魂附體",才使得希特勒在充滿了幻想和希望的狀態下,最終下決心要堅守柏林的。而不是像人們通常認為的那樣,希特勒是在絕望之後才下決心死守柏林的。
這種說法乍一聽起來似乎荒誕離奇,但只要深入瞭解一下希特勒一貫的行為,研究一下當時情況下希特勒的那種微妙的心態,就會對戴維-歐文的這一說法認同了。
眾所周知,希特勒是個目空一切的人。無論是古代的,還是現代的,幾乎沒有幾個人能被他看得起。但是,就在那少得可憐的幾個被他看得起的人中,卻有一位簡直讓他佩服得五體投地,這個人就是十八世紀的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大帝。這位代表著容克地主階級利益的普魯士國王從1740年當上國王起,就開始著手推行他的侵略擴張政策,他於1740年至1742年,1744年至1745年發動了西裡西亞戰爭,還參加了1756年至1763年進行的以奧地利、法國、俄國、西班牙、薩克森和瑞典為一方與其魯士、英國、葡萄牙為另一方的"七年戰爭"。
在"七年戰爭"中,腓特烈大帝曾經巧妙地利用反普聯盟計劃的不協調,於1757年指揮普軍大敗奧軍和法軍。取得了羅斯馬赫戰役的勝利。但是在隨後幾年的戰爭中,普魯士卻遭到了一連串的失敗,僅在1761年至1762年的時間裡,連續喪失了波美拉尼亞、西裡西亞、薩克森等一大起土地,幾乎瀕於滅亡的邊緣。
到1762年,經過長達7年之久的殘酷戰爭之後,這位普魯士國王已經被困在佈景斯勞已經大半被毀的宮殿裡,他自己已感到走投無路了。他的首都柏林被俄國、奧地利和薩克森的聯軍包圍,他的軍隊士氣低落,而且與敵人相比眾寡懸殊,處於明顯的劣勢。腓特烈大帝在給他的朋友和大臣德-阿根斯侯爵的親筆信中表示:如果到了某一日期局勢還沒有好轉的話,他將接受失敗,服毒自殺。
然而,就在腓特烈大帝給自己規定死期到來的前3天,俄國女皇伊麗沙白死了,彼得三世繼位。這位新沙皇卻沒有繼承剛剛死去的女皇的遺志,去和盟國一起最終消滅普魯士帝國,而是採取了截然相反的作法,轉而與腓特烈大帝戲劇般地化敵為友結成了同盟,使整個戰爭的形勢發生了逆轉,腓特烈大帝也因此獲救了。
正是由於有這段不平凡的經歷,希特勒對腓特烈大帝推崇備至。他曾經在流亡維也納街頭時以很大的精力熟讀了大量有關腓特烈大帝的書籍。
希特勒不但把腓特烈大帝作為自己的一根重要精神支柱,而且還常常用這位普魯士國王給他的部下打氣壯膽。一次,一位女秘書顫顫兢兢地問:「元首,我們是不是已經輸了?」
希特勒立即板起面孔,威嚴地說道:「還沒有,我們是不會輸的。腓特烈大帝最後贏了!所以,我們最後也會贏!」
除了希特勒之外,戈培爾也十分相信,在希特勒與腓特烈大帝之間有著某種妙不可言的奇特關係,並挖空心思用一種十分玄妙的方式來證實這種關係的存在。
在末日到來之際,帝國宣傳部長戈培爾更是煞費心機讓人們相信,希特勒就是腓特烈大帝的轉世化身。
1945年4月初,戈培爾派人到蓋世太保的秘密檔案裡取出了事先存在那裡的兩份希特勒的星相圖,他在這兩份星相圖上看到了驚人一致的讖語:「希特勒在1939年發動一場戰爭並在1941年取得輝煌的勝利,但在此以後,他還是將有段時間的失敗,他的軍隊將在敵人的打擊下節節敗退直到1945年4月份的上半月遭到最為嚴重的打擊。然而,否極泰來,在經過這些打擊後,他將會一步步交上好運,到4月份的後半月時,他的軍隊將暫時佔上風,隨後將出現相持階段,直到1945年8月,可以恢復和平。
星相圖最後明確預示出這樣一個結論:經過三個殘酷的年頭之後,希特勒德國將在1948年再次崛起。
戈培爾以這份星相圖為依據,竭力勸說希特勒不要喪失信心。因為在他認為,俄國和西方之間的交鋒將在未來的3至4個月到來。具體地說,也就是在1945年8月,反法西斯聯盟就要解體,倒轉聯盟的日子就要到來了。接著,他又繪聲繪色地為希特勒讀了卡萊爾關於"七年戰爭"最艱難歲月所做的一段精彩描述,重溫了一遍腓特烈大帝那段"絕處逢生"的經歷。
面對著一天天惡化的局勢,耳聽著蘇軍越來越近的槍炮聲,希特勒在祈禱著歷史的再現,奇跡一定會能拯救帝國,就像當年勃蘭堡王朝得救一樣。歷史時常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希特勒等待已久的事終於發生了。1945年4月12日,美國總統羅斯福在佐治亞洲的溫泉正接受別人給他畫像時突然發病,終於不治,當天與世長辭了。
當羅斯福總統突然逝世的消息傳到德國之後,第三帝國的首領們欣喜若狂,他們為終於找到了當今的"伊麗莎白女皇"而彈冠相慶。他們知道,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中,英美與俄國之間的關係是既聯合又鬥爭的關係,丘吉爾和斯大林之間因為各自的國家利益和意識形態存在著很深的成見,羅斯福在協調各盟國之間的關係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誰都知道,在打敗了他們的共同敵人之後,東西方之間在對未來世界範圍內的利益分配和勢力範圍劃分上將出現尖銳的矛盾。現在這個日子就要到來了。在此關鍵時候,羅斯福的死,難道是偶然的嗎?歷史豈不又要再一次演出"七年戰爭"即將結束時的那一幕!
戈培爾在聽到羅斯福的死訊後,似乎看到了那即將到來的勝利,他認為這就是轉折點。
希特勒對此也深信不疑,此時他好像毒癮發作的人吸上了一口毒氣似的,異常興奮。納粹首領們低落的情緒也因元首的興奮而提高。
第二天清晨,希特勒就口授了一份致前線士兵的公告,並要求在蘇聯紅軍攻勢一開始就發表。
公告中,希特勒對蘇聯紅軍極盡誣蔑,謊言連篇,同時還把羅斯福稱作有史以來的最大戰犯。最後他說:
「柏林是德國的!維也納還將是德國的,歐洲永遠不是俄國人的。」
「在這命運之神從地球上剝奪了有史以來最大戰犯的生命時,戰爭的轉折點到來了。」
無論是希特勒癡人說夢般地虛聲恫嚇,還是德軍孤注一擲的頑抗,都擋不住蘇軍的強大攻勢。就在希特勒高叫"維也納是德國的"同時,蘇軍攻佔了這座城市。蘇軍已逼進柏林城下。在這種情況下,希特勒仍然沒有放棄倒轉時運的幻想。他認為只要再贏得時間,情況就會發生改變。
他給駐意大利德軍總司令凱塞林元帥捎去一個口信,告訴他:「我希望能再堅守8周時間。我等待東方和西方鬧翻,我打算要不惜一切代價守住意大利的堡壘和柏林。」
其實,希特勒希望東西方關係破裂也並非是毫無根據的,因為他得到報告說,英軍先頭部隊在易北河進軍的過程中已侵犯了蘇聯人的區域,而蘇軍在4月15日晚到達聖柏爾騰一線時立即停了下來。衝突似乎已經不可避免了。蘇軍軍官對英軍準備進攻感到憂心忡忡。根據這些情報,希特勒堅信,
「英國不久將要與蘇聯交戰,而且前景比德國旗望的還要美妙。英國為此開始組建進攻俄國的部隊,大概哪一方(指英美)應該明白,能阻止布爾什維克巨人的終究只有一位,那就是我!」
希特勒正是抱有這種希望下決心堅守柏林的。
歷史常常會有驚人的相似之處,但永遠不會重演。腓特烈大帝那段神奇的經歷並沒有在希特勒身上重現,羅斯福的死也並沒有使整個反法西斯同盟國四分五裂,法西斯德國也並未因此而獲救,柏林最終還是成了蘇聯紅軍慶祝自己偉大勝利的地方。
1945年4月29日清晨,希特勒口述了他的遺囑。
希特勒稱為之"政治遺囑"的東西,第一部分是他對後代的呼籲;第二部分是他對未來的具體"指示"。
希特勒在這個遺言中,重彈他在《我在奮鬥》一書中的老調,又加上了些最後的謊話。他咒罵世界上一切的壞事都是猶太人幹的,不斷吹噓他那半瓶子醋的宇宙理論,歎息命運再度擊敗德國,使它不能得到勝利和征服世界。他把他對德國民族和全世界的遺言,看作是對歷史的最後呼籲。這些證實了這個曾經以他的鐵腕統治德國十二年多、統治大部歐洲達四年之久的人物,沒有從他毀滅性的最後失敗中吸取任何教訓。
遺囑再往下是號召全體德國人"決不放棄鬥爭"。他終於不得不承認,"國家社會主義"目前已經完蛋了,但是他向同胞們保證,由於士兵和他本人的犧牲,"種子已經撒下了,有朝一日會生長期來——在一個真正團結一致的民族中,國家社會主義運動將要獲得光榮的再生。」
他的"政治遺囑"第二部分涉及繼承問題。儘管第三帝國已在烈焰和爆炸中化為廢墟,希特勒在沒有指定繼承人,決定繼承人所必須任命的政府組成人員以前是不肯死去的。首先,他不得不將以前指定的繼承人除掉。遺囑說:
「在我去世以前,我將前帝國元帥赫爾曼-戈林開除出黨,並剝奪1941年6月29日命令中授與他的一切權力。「在我去世以前,我將前黨衛隊全國總隊長兼內政部長海因裡希-希姆萊開除出黨,並革除他的一切職務。」
在開除了"賣國者"後,希特勒又指定了繼承人和新政府的組成人選。他們是:
帝國總統:鄧尼茨
帝國總理:戈培爾博士
黨務部長:鮑曼
外交部長:賽斯——英誇特
內政部長:大區黨部書記吉斯勒
作戰部長:鄧尼茨
陸軍總司令:舒埃納爾
海軍總司令:鄧尼茨
空軍總司令:格萊姆
黨衛隊全國領袖兼德國警察首腦:大區黨部書記漢克。
經濟部長:馮克
農業部長:巴克
司法部長:葦拉克
文化部長:謝爾博士
宣傳部長:瑙曼博士
財政部長:施維特-克羅西克
勞工部長:胡普福爾博士
軍備部長:索爾
德國勞工陣線主席兼內閣成員:萊伊博士。
就在同一天,希特勒為了酬勞他的情婦愛娃十二年來對他的忠誠,正式同她舉行了婚禮。希特勒一直認為,結婚就是愛情的墳墓,會阻礙他的行動,分散他的精力,使他沒有足夠的精力用於領導他的政黨。現在,一切都要結束了,作為一個男人總要給女人——愛娃一個交代。
在柏林總理地下避彈室的一間小會議室裡,戈培爾和另外一名忠於元首的議員,給他們的"元首"舉行了結婚典禮。「由於戰爭關係,結婚預告只能口頭宣佈,其他一切證婚事項均需避免。"希特勒看了愛娃一眼說。
死到臨頭的德國納粹頭子希特勒仍堅持遵守形式,他與愛娃一起宣誓:「我們是純雅利安人種,沒有使我們不能結婚的遺傳病症。」
最後作為證婚人的宣傳部長戈培爾,在結婚證書上簽了名。
1945年4月30日,星期一,清晨,感覺生命已走到盡頭的希特勒,命令秘書榮格夫人焚燬檔案中的重要文件。上午9時,希特勒鑒於當前形勢,口述了一道指令:
「致柏林城防司令炮兵部隊威德林將軍:
為了防備與帝國首都失去聯繫,無法增援,特此批准我的部隊組織一次突圍。
「全力跟仍在柏林城郊進行戰鬥的德國部隊會合。如不能實現,則柏林部隊必須進入森林,繼續抵抗。」
這道命令是希特勒發佈的最後一道命令。
下午3時剛過,作為德國總理的希特勒攜同夫人愛娃-勃勞恩,在總理府地下室的寢室門口與大家訣別。希特勒同在場的戈培爾、鮑曼、克萊勃斯、布格道夫、赫威爾大使、伏斯海軍上將、海斯教授、臘登伯少將、霍格爾上校、林格侍衛長等一一握手告別,但在場所有的人沒有誰記起當時希特勒說了些什麼,只記得"元首"不停地嘰嘰咕咕。
3時30分,"-"一聲槍響。這聲槍響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為重要的一聲槍響。這一聲槍響使千千萬萬的人感到無比欣慰。希特勒命歸黃泉了。
希特勒的夫人愛娃-勃勞恩也於槍響的同時咬碎了毒丸自殺。
隨後,納粹黨徒進行了快速的葬禮。這也是歷史上最短的安魂彌撒,但這卻是給人類造成無比巨大災難的人的安魂彌撒。幾分鐘後,希特勒夫婦的屍體被倒上汽油,並立即點著火焚燒。
4月30日這天,是希特勒擔任德國總理,建立第三帝國的12年零3個月。但第三帝國的壽命只比他多活了一個星期。
作為希特勒的死黨戈培爾,他一心追隨"元首",在希特勒寫下遺囑的同一天,他和夫人馮格達-戈培爾也寫下了遺囑,表示以生命殉元首。
在希特勒死後的第二天,5月1日,戈培爾及其夫人倣傚他們的元首及夫人,唯一不同的是戈培爾及夫人還毒死了他們的6個孩子。施瓦格曼上校為他的新任總理作了善後——將戈培爾夫婦的屍體倒上汽油焚燒。
至此,希特勒締造的第三帝國大廈已經崩塌,德國法西斯徹底滅亡近在眼前。
欲知法西斯如何掙扎,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