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西斯演義 第十八回 核彈爆炸 美麗廣島頓成死海 蘇軍出擊 猖狂日本落花流水
    波茨坦公告,敦促小日本放下屠刀無條件投降,但卻被一幫狂妄之徒拒絕,原子彈在距地面六百米的空中爆炸。關東軍怎麼也擋不住蘇聯紅軍。

    ※        ※         ※

    且說1945年5月1日晚上10點鐘剛過,當戈培爾夫婦的屍體在總理府花園中正在焚燒,地下避彈室裡的人們集結在一起,準備從柏林地下鐵道逃亡的時候,漢堡廣播電台突然終止播送勃魯克納的第七交響樂。一陣軍鼓聲之後,一個廣播員說道:

    「我們的元首阿道夫-希特勒同布爾什維克主義戰鬥到最後一息,今天下午在德國總理府的作戰大本營為祖國犧牲了。4月30日,元首任命海軍元帥鄧尼茨為他的繼承人。現在由元首的繼承人海軍元帥對德國人民講話。」

    第三帝國在彌留之際還在撒謊,就像它在建立之初一樣。除了希特勒不是在那天下午而是在前一天下午死去這一無關重要的事實以外,他也不是打到"最後一刻"時犧牲的。但是,繼承希特勒衣缽的人為了保持神話,為了要控制仍在進行抵抗的軍隊,廣播這個謊言是必要的,如果士兵們知道事實真相,一定會感到他們被出賣了。

    鄧尼茨在晚上10點20分進行廣播的時候,也重複了這個謊言,並大談元首的"壯烈犧牲"。實際上,他當時也不知道希特勒是怎樣死的。但是,這並不妨礙鄧尼茨玩弄從"元首"那裡學來的慣伎,企圖把人們的頭腦弄得更糊塗。談到新政府的任務,他說:

    「我的任務是拯救德國,使它不致遭受向我們進攻的布爾什維克敵人的破壞。正是為了這個目的,才要繼續把軍事鬥爭進行下去。只要英國人和美國人阻撓這個目的的實現,我們也就不得不繼續進行抵抗他們的防禦戰。」

    鄧尼茨在廣播結束時,撫慰德國人民說,"在我們做了這樣重大的犧牲之後,上帝是不會拋棄我們的。」

    這些都是空話,鄧尼茨知道德國的抵抗已經到頭了。就在鄧尼茨講話的第二天,經過十六晝夜的英勇奮戰,蘇聯紅軍已於5月2日下午3時攻克柏林。第三帝國的首都、希特勒老巢的解放,標誌著納粹的武裝抵抗基本結束。

    柏林的光復,像一聲驚雷,迅速傳遍各個戰線,德軍的戰鬥士氣全部瓦解了。5月4日,德軍最高統帥部命令所有在德國西北部、丹麥和荷蘭的德軍向蒙哥馬利元帥投降。第二天,凱塞林的G集團軍,包括駐在阿爾卑斯山北部的德國第一軍團和第九軍團在內,都投降了。

    同一天,即5月5日,新任德國海軍司令漢斯-馮-弗雷德堡海軍上將,來到設在萊姆斯的艾森豪威爾的總部接洽投降。1945年5月7日凌晨2點41分,德國宣佈無條件投降了。約德爾代表德國最高統帥部在投降書上簽字後,發表談話說,"德國人民和德國武裝部隊的禍福吉凶,已交給勝利者決定了,」「在這個時刻,我只能表示希望勝利者會寬大地對待他們。」

    1945年5月8日午夜,歐洲的炮火和轟炸停止了,自從1939年9月1日以來,在歐洲整個大陸上第一次出現了解放後的和平歡樂,勝利的禮炮、和平的煙花,映紅了柏林城,照亮了整個歐洲大地。在這5年8個月零7天中,在一百個戰場上,有一千個城鎮被炸毀,幾千萬人被屠殺,這一切全是法西斯造成的惡果。

    為了慶祝反法西斯戰爭的這一偉大勝利,在斯大林的堅持下,5月8日24時,在柏林正式舉行了德國無條件投降儀式,參加儀式的蘇方代表是朱可夫元帥和維辛斯基,儀式由朱可夫主持。西方盟軍最高統帥部的代表是:英國空軍上將泰德,美國戰略空軍司令斯巴茲將軍和法軍總司令德-塔西尼將軍。

    代表德國在投降書上簽字的是:陸軍元帥凱特爾,海軍上將弗雷德堡和空軍上將什圖姆普弗。投降書宣佈:「我們,這些代表德國最高統帥部的簽字者,同意德國陸、海、空軍及目前仍在德國控制下的一切部隊,向紅軍最高統帥部,同時向盟國遠征軍最高統帥部無條件投降。"並規定,該投降書從1945年5月9日零時開始生效。歐洲戰爭至此宣告結束。

    這裡按下德國法西斯不表,但說已處於空前孤立的最後掙扎階段的日本軍國主義分子。

    德國法西斯投降時,在亞洲和太平洋戰場,盟軍已佔領硫黃島和沖繩島,並在亞洲大陸各戰場發起了反攻。陷在中國大陸的日軍已經失去了往昔的威風,處處被動挨打,首尾難顧,正在滑向深淵,從整個的戰爭形勢看,世界人民對日本法西斯的作戰即將取得最後的勝利。

    雖然日本在軍事上的敗局已定,但是日本軍國主義勢力仍不甘心於失敗。他們準備把日本國民,特別是那些受反動民族主義情緒煽動起來的年輕人,推向垂死的絕路,搞所謂本土決戰;妄圖以流血震懾美國,爭取在較為有利的條件下結束戰爭,而不是"無條件投降。」

    6月22日和23日,日本進行軍事動員,降低徵兵年齡,擴大徵兵範圍,相繼頒布了"義勇兵役法"和"國民義勇戰鬥隊統章令",規定十五歲到六十歲的男性公民和十七歲至四十歲的女性公民均須服役,適齡人員都要編入"國民義勇戰鬥隊",從事各項為戰爭服務的活動。與此同時,日軍又從中國、朝鮮等地向日本本上調兵,至7月,日本全國又實行了第三次軍事動員。這時的日軍從表面看是十分強大的,其軍隊人數已達到七百二十萬,較一年前的三百八十萬幾乎增加一倍。飛機達到七千架。

    日本實行本土決戰的指導思想,就是要在海上、空中和陸上都實施不斷的特攻作戰。所謂的陸上特攻作戰,就是拼刺刀,對坦克實行肉搏攻擊,用一個兵去拚命炸毀一輛坦克。日軍參謀次長河邊在6月8日的御前會議上聲稱,在日本本土決戰,對美軍不利;對日軍則有"絕對優勢"條件,他提出:「皇國的萬物眾生統統化為戰力","發揮一億國民的特攻攻擊精神",以"互相刺殺的戰法。"消滅敵人,保衛大日本帝國國土。實際上日軍所倡導的就是武士道精神,他們曾在太平洋戰場上多次使用這種殘忍的自殺戰術,確也取得了一定的戰場效果,對盟軍有很大的威懾作用。

    7月17日至8月2日,蘇、美、英三國為了處理德國問題和解決歐洲及其他一些問題,在德國柏林西南的波茨坦舉行了會議,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波茨坦會議"。它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美、英三國政府首腦繼德黑蘭和維爾塔之後的第三次會晤。

    參加波茨坦會議的有斯大林、杜魯門和丘吉爾以及三國的外長等。羅斯福已於4月12日因腦溢血逝世。杜魯門則是第一次代表美國參加會議。會議期間正值英國大選,因此丘吉爾半途回國參加競選。結果,由於英國保守黨在大選中失敗,英國二戰領袖丘吉爾被迫下台。新任英國工黨首相艾德禮偕新外長貝文於7月28日參加了最後幾天會議。

    波茨坦會議討論的主要問題,是有關戰後佔領德國的基本政治原則和經濟原則,德國和意大利的賠償,德國商船和軍艦的分配,對待意大利和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芬蘭的政策,波蘭西部疆界,控制黑海海峽,哥尼斯堡地區的歸屬問題,以及戰敗國領土的"委任統治權"等。與會國經過多次討論,對一些主要問題達成了協議,於8月1日簽署了《柏林會議議定書》,為戰後處理德國和歐洲問題定下了基調。

    對日作戰問題,是波茨坦會議的另一個重要議題。會議通過了著名的《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政府立即宣佈所有日本武裝部隊無條件投降",重申"開羅宣言的條件必將實施,而日本的主權必將限於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所決定的其他小島之內,"日本霸佔中國的東北、台灣、澎湖列島等要歸還中國。這項公告最初是以美、英、中三國共同宣言的形式公佈的,後來蘇聯出兵對日作戰時,也在公告上正式簽字,所以公告最後成為四國的對日共同宣言。

    但是,《波茨坦公告》發佈後,日本軍方拒絕執行。在這種情況下,要使日本真正接受《波茨坦公告》的要求,舉手投降,還必須在戰場上同日本軍國主義作最後的較量。

    早在1944年12月,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就擬訂了在日本本土實施登陸的作戰計劃。1945年3月,重新改組了太平洋戰區的指揮機構,麥克阿瑟負責全部地面部隊的指揮,尼米茲負責海軍指揮,戰略空軍由斯帕茲上將統一指揮。繼而又確定了登陸日本本土的日期。

    美軍是於1944年6月15日開始對日本本土進行戰略轟炸的。當時,美國的戰略空軍B—29超級"空中堡壘"共50架,從中國、印度的航空基地起飛,對日本鋼鐵工業城市八幡進行猛烈的轟炸。到1944年下半年,美軍轟炸機共出動十次,投彈八百噸。

    1945年3月9日,美國戰略空軍一次出動B—29型飛機234架,對東京進行大面積轟炸,投下燃燒彈1667噸,使東京四分之一地區燃起了大火。以後,—29又對神戶、大阪、B名古屋、橫濱等地進行了同樣的轟炸。

    日本投降前三個月,美機向日本五十八個城市投下的燃燒彈多達五萬八千噸。

    盟軍對日本的轟炸和封鎖,使日本經濟癱瘓,社會混亂。從1944年底以來,日本海軍已被徹底擊潰,航空兵也遭到毀滅性打擊。特別是日本從南方掠奪戰略資源的運輸線已被切斷,國內資源枯竭,儲備告罄,不僅嚴重影響了作戰,生活保障也極端困難。到1945年3月底,作為戰爭和一切經濟活動的大動脈石油的儲存量僅有四十萬噸。海空作戰已難以保障,汽車用的燃料和重油至二季度已即將全部用完。和1943年相比,鋼材產量下降至35%,儲備僅有二十六萬噸,造船業降至27%,飛機製造降至64%,輕武器降至50%,糧食方面進口斷絕,年度米產量只有三百萬噸。

    因此,新動員的部隊沒有武器裝備,部隊行動受到很大限制,全國口糧發生饑荒,局勢異常混亂。法西斯部隊的橫行和與民搶糧,引起了日本國內強烈的反軍和反戰情緒。

    東京在大火中已經燃燒了十幾天了,如同一個大火坑,沒有人能知道什麼時候能夠煙消雲散。對於東京的老百姓來說,才剛剛嘗到戰爭的滋味。

    從7月10日到19日,有一千多架美國飛機,又對東京進行了新的一輪狂轟濫炸。儘管已經有了不准轟炸皇宮的命令。但是在幾千米的高空,面對地面上高射炮,雨點般的射擊,美國飛行員也就顧不得老是想著皇宮的事了。所以仍有不少炸彈落到了皇宮裡。

    防空洞裡的空氣,幾乎使人喘不上氣來,儘管有抽氣機在不停地工作,但外面的空氣也好不了多少。

    天皇裕仁手裡握著一支叫作"抓"的大筆,正在一張大紙上寫著什麼。皇后良子走過來一看,寫的是長長的一豎,乾巴巴如同一根枯死的樹棍,下面是白茫茫一片。

    裕仁本來想寫國運久長,可是飛機的轟鳴聲和一陣緊過一陣的爆炸聲,使他心煩意亂,這種國運,還是不寫為好。

    他把筆朝桌子一丟,歎了一口氣:「朕有愧於國,有愧於民,有愧於列祖列宗啊!」

    他從椅子上站起來,朝防空洞的大門走去。

    侍從長籐田急忙攔住了他:「陛下,您不能……"下面的話,他沒敢接著說。

    他不敢說,外面正在轟炸,您一出去,沒準正好一顆炸彈落下來……可他不敢在皇上面前說死。

    「知道,知道了!"天皇顯得很不耐煩。

    天皇走到大門口,朝外望了望,只見他最心愛的幾株櫻花,已經被炸得七零八落,面目全非了,不由得心頭一陣酸楚,黯然神傷。

    這時,外相東鄉氣喘吁吁地跑了過來。看到了天皇,他才停住了腳步。又四下看了看,沒有外人,便說道:「啟奏陛下,剛才,臣從廣播中聽到了美、英、中三國發表的波茨坦公告。」

    「怎麼沒有蘇聯?"天皇問道。

    「這一點,臣竊以為,是因為蘇聯和我們非交戰國。」

    接著,東鄉把公告的內容,向天皇作了匯報。

    天皇半天沒有說話,他的頭上出了一層汗。皇后趕緊走過來,遞過一方絲帕。天皇拿在手裡,輕輕擦了一把汗。

    這些條件是天皇所沒有想到的,特別是沒有提出要堅持取消天皇。在此之前,天皇已聖意俯允,可同蘇聯協商結束戰爭。可是蘇聯死活不同意日本代表前去協商。這主要是因為蘇、美、英三同已有協定,三國中任何一國不得單方與交戰國談判結束戰爭。

    「內閣是什麼意見?"天皇先試探著問東鄉。

    「內閣認為,日本只有接受,方能結束戰爭,否則沒有別的……"說到這,東鄉看了天皇一眼,見他的眼睛緊閉著,臉上一片蠟黃。於是,他馬上又改口說道:「三國宣言僅系一般的聲明,至於其中的一些內容,仍有研究之餘地,再說蘇聯也沒參加,我們還可以通過蘇聯充分瞭解剖中的內容。」

    「這麼說,你們的意見是可以先聽一聽各方面的反映?」

    「是的,臣是這麼想的。」

    「那也好,可以請鈴木先作決定。」

    東鄉聽完了天皇的聖斷,便匆匆趕回去,向鈴木首相匯報。

    7月22日上午,由鈴木首相主持召開了緊急會議,研究對三國波茨坦公告的對策。

    出席會議的有首相鈴木、外相東鄉、內相安倍、內大臣木戶、陸相阿南惟幾大將、海相米內大將、國務相安井。

    軍方出席會議的有:參謀總長梅津美次郎、陸軍總司令東條英機、作戰第一部長宮崎等。

    東鄉外相在會上第一個發言:「面對目前形勢,我們應該努力予以結束戰爭,這恐怕是最後一次機會了。」

    他的話音未落,便遭到一片反對。

    陸相阿南大將氣勢洶洶地說:「現在結束戰爭,還為時太早,日本陸軍,仍是世界上最強的陸軍,而且我們已經作好了本土作戰的準備,如果不戰而降,對國民如何交代?」

    「戰爭總要結束的,這個宣言是有條件的媾和,對日本是有利的。"東鄉外相堅持自己的觀點。

    「我看不出,哪些方面對日本有利,總之只要是投降,對日本來說,就談不上有利!」

    宮崎也跟著表示支持阿南:「目前,主要的在於決心,在於日本的精神,在於大和之魂,這一點,我們務必不能動搖,尤其是武士。」

    梅津一開始沒有說話,這時也只是冷冷地說:「關東軍已經作好了戰鬥準備,美軍要想在日本本土登陸,也非易事。只有在有利於日本的情況下,才可以設法結束戰爭。」

    東鄉這時已是孤掌難鳴了,他向周圍看了看,都是統帥部的主要人物,只好對鈴木首相說:「如果現在拒絕,怕是會招致嚴重之後果。」

    「會是何種後果呢?"阿南問道:「日本要打到最後一個人,再也不想別的什麼後果,那樣只會動搖日本的軍心。」

    「我提議,可以發表一個聲明,拒絕波茨坦宣言,詔告日本軍民,協力將戰爭進行到底。"宮崎又提出了更強硬的要求。

    「這樣有些為時過早,我們可以暫不表態,也可以漠然置之,不加評論,根據形勢再作定奪。"鈴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陸軍儘管不同意鈴木的意見,但是東鄉也轉而支持鈴木的意見,因此只好表示同意。

    7月28日,日本《朝日新聞》以"政府置之不理"為標題發表文章,大肆鼓吹要更加堅決地完成戰爭。

    東鄉看到報紙後,知道這是有人在搗鬼,立刻拿著報紙去找首相。

    「一定是統帥部的那些人搞的鬼,現在馬上改正過來,還是來得及的。」

    鈴木表情顯得有些冷淡。

    7月28日下午,統帥部在宮內召開了一個情報交流會。東鄉外相沒有出席會議。會上軍界一大批高級將領,紛紛向鈴木施加壓力。他們將首相團團圍住,大喊大叫:「政府必須發表聲明,表示不予理睬。」

    「所謂漠然置之,對軍隊士氣影響甚大,軍方無論如何不能接受,必須加以改正。」

    本來一直在動搖不定的鈴木首相,面對軍方的壓力,只好作出了讓步。

    下午4點鐘,會議剛剛結束,一大群記者湧了進來,他們將鈴木首相團團圍住,連珠炮似的發問:

    「請問政府的態度有無改變?」

    「朝日新聞的消息,是否可靠,政府有無結束戰爭之企圖?」

    「如不接受三國宣言,日本有什麼對策嗎?」

    鈴木首相對記者說:「這個宣言只是開羅宣言的翻版,又沒什麼新東西,政府不予重視,我們將置之不理。」

    女記者下山秀子問:「日本對結束戰爭,有何計劃?」

    鈴木回答說:「我們大日本帝國將堅決完成戰爭。」

    7月30日,日本《朝日新聞》在頭版頭條登載首相的講話,並加了帶有強烈煽動性的解說:「竭盡全力進行作戰,互相信賴則必勝……」

    7月30日下午,東鄉外相獨自一個趕到了鈴木首相的官邸。他行色匆匆,臉色蒼白,一進門,不等門衛通報,便直闖內室。口中不停地叫著:「鈴木君,你要三思而後行啊!這可是事關日本命運的大事啊!你怎麼能如此的草率?」

    鈴木知道,一定是御前會議的發言,引起了東鄉的不滿,但他還是故作鎮定地說道:「東鄉君,不必動怒,坐下慢慢說吧。」

    「我沒有什麼可說的了,該說的我已經說了,當初你叫我出任外相,我已經明確表態,我當這個官,就是要結束戰爭,為皇上分憂,可現在……」

    東鄉說不下去了,他全身顫抖,幾乎是嗚咽起來。

    「當前,日本國力尚在,還可以支撐一段時間,待到危亡之時,我自會力主結束戰爭。絕不會置國家的命運於不顧的。」

    「你還要……等到什麼時候,這……已經是,最後——的機會了!"東鄉雙唇發抖,加上心急如焚,哆哩哆嗦地半天也沒說出一句話來。

    「我也是左右為難啊,戰,前途渺茫;和,軍方掣肘。我也只有隨其自然,走一步看一步了。」

    「日本已經到了最後的關頭了,三國宣言中所指的,除此一途,日本即將迅速完全毀滅。這不是聳人聽聞,而是有所指的。美國近來試驗的原子炸彈,其毀滅力之大,乃前所未聞。"東鄉的情緒這時多少有一點平靜了。"首相不是不知,前日以來,美國轟炸我本土的飛機,已達三千架,僅如此下去,日本的國力亦將殆盡,還要使千百萬生靈遭塗炭。到那時,再作無條件之投降,於國、於民又有何益呢!」

    鈴木坐在哪兒,一言不發,呆若木雞。很顯然,他認為東鄉的話是有道理的,但是面對眼前的這個局面,生性孱弱、優柔寡斷的鈴木首相,哪裡還有什麼回天之力呢?

    雖然日本已處於崩潰的邊緣,但是盟軍要想取勝也絕非易事,美軍在太平洋的島嶼作戰中,對於日本人的那種頑強表現是深有體會的。僅美軍在日本沖繩島的登陸作戰,整個戰爭就持續了九十二天,傷亡七萬五千人,損失飛機七百六十三架,驅逐艦以下艦艇四百餘艘沉沒,大多數是被神風自殺飛機擊毀的。美國統帥部認為,美軍要在日本本土登陸,共需動用一百五十萬軍隊,並付出五十萬的人員傷亡,這是個相當大的代價。如何使用較小的代價迫使日本法西斯投降呢?

    就在美國人考慮如何減少其傷亡時,從美國本土傳來了一個令人興奮的消息。在波茨坦會議的前一天,也就是1945年7月16日,美國人在新墨西哥州的沙漠地區,阿拉默果爾多成功地爆炸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顆原子彈。

    當天下午,杜魯門就在波茨坦收到了關於原子彈試驗成功的電報。這位上任不久的美國總統感到十分快活,他頓時覺得眼前一片光明。原子彈能在美國首先試驗成功,杜魯門在其內心深處感謝他的前任羅斯福總統以及在美國勤奮工作的數十萬科學家和工程師。

    人們對原子彈的最初認識,還是本世紀三十年代的事情。三十年代初,物理學家們已經發現了存在一種能使原子裂變的中子。科學家們都把注意力集中於一個目標——揭開原子裂變的秘密。這個秘密一旦揭曉,既能服務於戰爭,也能服務於和平。

    不幸的是這一秘密被發現在瘋狂的三十年代。

    1938年12月,德國柏林威廉大學研究所的著名科學家奧托-哈恩和史特萊斯曼,花費了六年的時間,終於掌握了分裂原子核的基本方法。這項劃時代意義的科學成就馬上引來了德國軍方的注意,希特勒要搶先研製一種大規模毀滅人類的原子武器!可以想像,已經擁有幾百萬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黨衛軍德國,若再加上威力無比的原子彈,那麼整個歐洲乃至世界的前景,就不會美妙了。

    而不幸中之萬幸的是,納粹德國的種族法把猶太人看作德國社會的污穢,是要處理掉的廢物,就連能揭開那個原子分裂的秘密的猶太科學家也毫不例外。兩千多位歐洲科學界精英人物,一個個離開了納粹德國、意大利以及匈牙利,他們流落到了英國、斯堪的納維亞諸國和美國。

    因為是猶太人,在德國大學裡遭到納粹學生冷嘲熱諷的「相對論之父"、科學泰斗愛因斯坦也被迫離開了歐洲;剛剛成為諾貝爾獎金獲得者的斯齊拉德,從匈牙利僑居國外,緊步其後塵的還有在校物理方面有輝煌成就的意大利學者費米,德國著名物理學家弗蘭克-貝蒂、史特萊斯曼、邁特納、賴納、弗裡斯等等。這批頂尖的科學巨人殊途同歸,都聚到了美國。

    這些被悲慘命運拋向美國的歐洲新移民清醒地意識到,一旦德國擁有了原子彈將會意味著什麼。其他的國家唯一能夠抵禦這種威脅的辦法,就是用自己的原子彈同法西斯的原子彈相抗衡。

    1939年8月3日,由斯齊拉德起草、愛因斯坦簽名,給羅斯福總統寫了一封長信,建議美國應刻不容緩地研製原子彈。10月11日,當總統的財政顧問國際金融家薩克斯帶著愛因斯坦的這封信和斯齊拉德準備的一份備忘錄來見羅斯福時,這位美國總統對這個神秘的領域還一無所知。

    薩克斯說,這些科學家對希特勒德國可能製造出原子武器表示嚴重關切。但羅斯福在聽薩克斯談話時的那種不很在意、不很相信的神情,使薩克斯擔心,如果總統把這些信扔在一邊,不加仔細研究怎麼辦?

    聰明的薩克斯,不愧是總統的科學顧問,他用當年拿破侖沒有採納富爾敦提出的用蒸汽船的建議,因而未能橫渡英吉利海峽征服英國的例子,來勸說總統:

    「愈知道富爾敦嗎?"薩克斯問。

    「那是我們美國的光榮。"羅斯福回答說:「一個講究實效的發明家,而不是空談家"。

    薩克斯笑笑,接著講了富爾敦拜見拿破侖,建議成立一支用蒸汽機械艇在英國登陸的故事。"軍艦不用帆?"拿破侖迷惑不解,於是便命令衛士:「將這個想入非非的發明家轟出去!」

    後來,有一位英國歷史學家曾這樣評述這件事:「幸虧這一命令,英國才免於亡國之痛;如果拿破侖稍微動一下腦筋,那麼十九世紀的歷史進程也許完全會是另一個樣子了。」

    羅斯福聽後,沉思片刻,而後拿來一瓶拿破侖時代的法國白蘭地,兩人碰杯,一飲而盡。

    1939年10月19日,羅斯福總統果斷拍板,對愛因斯坦等人寫的信作了肯定回答。他按了一下辦公桌上的電鈕,面對應聲而入的軍事助手們,指著一大堆各種說明資料,平靜地說道:「這件事必須處理一下。」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軍偷襲了美國在太平洋上的海軍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的爆發,大大推動了研製原子彈的工作。按照羅斯福總統的指令,組成了以"S——11"為代號的特別委員會。主要成員有陸軍部長史汀生,科學研究發展局長布什博士,以及哈佛大學校長科南特博士等。總部設在華盛頓,原子試驗室設在新墨西哥州北部海拔七千三百英尺的山巒起伏的洛斯阿拉莫斯,由羅伯特-奧本海默這個「呆頭呆腦、身體瘦小、不修邊幅"的人領導。

    為了嚴格保密,研製原子彈的計劃稱之為"曼哈頓工程"。

    世界上第一流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其中許多人都是諾貝爾獎金的獲得者——來到這裡。一套簡陋的小木屋要住三家人;兩對夫妻各居一室,一個單身漢晚上只好睡在門廳裡。在掛著用英文和西班牙文寫著"危險"標誌牌的鐵絲網圈圍起來的大院內,研製者彼此以"洛斯特"(失蹤的阿拉莫斯人)相稱,以形容他們那幾乎與世隔絕的處境。對於遠在外地的親屬,只留下了一個令人費解的"新墨西哥州聖菲1633信箱"的通信地址。

    美國政府開始只提供經費以進行核試驗,因此頭兩年「S——11"行動委員會主要注意力集中在分離濃縮鈾和如何產生裂變連鎖反應的實驗課題上。到1942年12月,這些忘我工作的科學家們已經能在實驗室進行裂變連式反應和實驗了。這是一個值得紀念的具有歷史意義的事件,過去人們僅僅只能使原子產生裂變,但從這一試驗成功後人們可以隨意控制裂變,可以使其產生,也可以使它中止。從此實驗證明的理論原理能立即投入工業生產階段了。

    美國政府為"曼哈頓"計劃確立了兩個原則:一是製造出的原子彈供給軍隊使用;二是要在德國人之前造出原子彈。「曼哈頓"計劃必須加速進行。於是,美國政府相機採取了多管齊下的方針,在兩年多的時間裡,格羅夫斯坐鎮華盛頓"曼哈頓"計劃總部,而遠在洛斯阿拉莫斯原子實驗室的主任羅伯特-奧本海默每天數次與他通話,報告工作進展情況。到1944年聖誕節晚上,格羅夫斯向他的同事們宣稱:可望於1945年8月製造出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

    1944年秋,原子彈研製還在進行中,美軍空軍就開始對B——29超級重型轟炸機進行改裝,同時又集中"509"大隊一千五百名官兵從事投擲原子彈的各項準備工作。在猶他州鹽湖城的溫多弗空軍基地,大門口豎著一塊令人望而生畏的標語牌:

    「你離開這裡時,須把你在這裡看到的和聽到的一切留在這裡!」

    美國陸軍航空隊秘密選拔具有豐富經驗的飛行員,組建成"509"混合大隊,在這裡接受特殊訓練。大隊長兼機長是年僅二十七歲的保爾-蒂爾茨上校。他和他的夥伴們都參加過歐洲和北非作戰,每個人都是千挑萬揀的最合適的人選。

    使這些年輕人感到與以前訓練不同的是,他們在這裡使用的炸彈,不是他們過去常扔的那種,而是一種既大又笨的模擬炸彈。而且整個大隊好像沒有什麼事可幹,只是偶爾也會飛往敵方地盤扔個把炸彈,混合大隊的這種異常舉動常常遭到島上其他部隊的譏笑。

    1945年7月16日,當原子彈試爆成功後,面對著方圓一公里半內已經沒有任何生命的焦土,洛斯阿拉莫的知識精英們先是一陣興高采烈,然後感到疲憊不堪,最後一股透骨的涼氣使他們都焦慮不安了。

    負責內爆試驗的班布裡奇竟這樣宣佈了他的"祝福":

    「任何一個看到它的人都永遠難忘,一件骯髒的、令人毛骨悚然的表演。」

    他隨後對奧本海默說:「現在,我們都是狗娘養的了!」

    奧本海默表情冷漠,猛抽著"駱駝"牌香煙。他痛苦地感到:世界不會再是原來的樣子了。少數人在笑,也有少數人在哭,大多數人則沉默不語。他記起了《摩訶婆羅多》中的經文,為自己尋找到了一個大致相似的形象。"我已經變成了死神,大千世界的毀滅者。"一生對政治不感興趣,正直、隨和、熱情奔放的費米衝到格羅夫斯跟前:

    「現在戰爭該結束了吧!"他喊道。

    「是的,但是只能在我們把它們扔到日本之後!"格羅夫斯冷冷地回答。

    美國不惜血本製成的原子彈,當然要派上用場。但怎樣派,派在哪裡,使人傷透腦筋。

    以美國陸軍部長史汀生為主席的委員會,經過無數次的會議,終於在激烈的爭吵中作出了這樣的決定:盡早地把原子彈投到日本國土上某個有軍事設施而又人口稠密的工業城市,希望達到大量殺傷的效果。京都、廣島、長期、小倉兵工廠和新瀉成了最理想的目標。

    即便是軍事上已經沒有必要,杜魯門總統還是決定把原子彈扔出去。因為他對蘇聯的戒懼日益加重。蘇聯利用對德作戰,一步步控制了東歐,並且還表示要在進攻日本的戰爭中擔任主要角色,杜魯門想給斯大林一個當頭棒喝。還有,美國為研製原子彈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如果不在戰爭中顯示出威力,實施"有視界爆炸,"國會中那幫議員們的冷嘲熱諷,批評彈劾所形成的強大壓力,新總統已感到承受不了了。

    英國首相丘吉爾也一直在給杜魯門打氣:「一次或兩次襲擊可能結束戰爭,給日本挽回其體面的台階,這樣可以解除日本決死作戰的武士道精神,推垮日本的抵抗意志。」

    終於,杜魯門下定了決心。

    7月4日,美英簽署了一項協定,對日本使用原子彈。

    7月17日,杜魯門得意洋洋地與丘吉爾、斯大林會晤於波茨坦。

    7月30日,杜魯門總統發佈命令:鑒於日本政府拒絕接受無條件投降,美國空軍可在8月3日以後,在天氣許可的條件下,立即在日本的廣島、小倉、新瀉和長崎四城市中選擇一個目標,投擲特種炸彈。

    美軍認為:廣島是最理想的原子彈轟炸目標。廣島位於大田川三角洲,是日本陸軍的一個重要的軍運港口,也是日本海軍護航隊的集結點,駐有日本第二軍和一個軍區司令部,約有軍隊二萬五千人,該市人口為二十四萬五千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一萬二千三百人,以前受轟炸的破壞不大,地勢平坦,市區內為木質建築物。公共事業和市內交通發達,同時工業也很發達。當時廣島已有三周沒有下雨,建築物很容易燃燒。

    小倉是日本九州島北端的一個城市,在廣島和長崎之間,是一個鐵路樞紐。小倉兵工廠是日本最大的軍火工廠之一,這裡從事多種類型的武器和其他的防禦材料的製造。

    長崎在九州島西部,是一個港口和工業城市,是日本最大的船舶製造和修配中心之一,由於生產海軍設備而成為重要的軍港。該市曾受到過五次小規模轟炸,但實際上沒有受到什麼破壞。由於長崎處於谷地,被認為不太適合原子彈轟炸,因此只作為預備目標。

    委員會決定8月6日為投彈日期。

    是日凌晨2時45分,蒂貝茨上校駕駛著B—29"埃諾拉-蓋伊"號飛出擔尼安機場的跑道,直奔廣島。機上載著代號為"小男孩"的原子彈。

    廣島時間:7時09分,響了一陣警報,美軍飛機數架,飛入廣島上空,盤旋幾周後又飛離而去,沒有轟炸。

    8時整,廣島上空出現了三架飛機。雖然這時已經發出了空襲警報,但廣島居民好像沒有聽見似的。因為美軍飛機不斷對日本國土進行轟炸,已經有六十六個城鎮遭到了九十九次大空襲。廣島並沒受到多大破壞,人們對警報已經習以為常了。美軍旗象飛機離去時才剛剛解除警報,現在又有美機飛來,大家都疲憊了。因此,廣島市民很少有人進入防空壕進行隱蔽,市民們有的正在街頭,有的還在翹首仰望飛機,指指劃劃。

    「投彈!"當飛機飛到廣島一座大橋上空時,投彈手接到了命令。原子彈在離彈艙五十秒鐘後,在離地面六百米的空中立即射出令人眼花目眩的白色閃光,隨即是震耳欲聾的大爆炸。

    不幸的廣島被翻滾的黑煙所吞噬,廣島完蛋了!

    五個小時以後,美國F—13型飛機到廣島上空偵察效果。整個廣島靠近爆炸中心的人,大部分死亡,當天就有

    78150人死亡,負傷和失蹤的人數為51408名。全市共有76327幢建築物,其中有48000幢全部被摧毀,22178幢受到

    嚴重破壞。這天下午,設在廣島的第二軍司令部通過廣島東南的小城轉報東京說,美國"使用了具有從未見過的破壞力的高性能炸彈。」

    十六小時後,日本收到了美國廣播,美國總統杜魯門發表聲明,要求日本政府趕快接受波茨坦公告發出的最後通牒,以使日本人民免受其難,否則就將再次遭到"來自空中的毀滅"。

    廣島的悲劇並沒有使日本政府立即同意接受"無條件投降"。他們把希望寄托在蘇聯進行調停上。出乎意料的是,蘇聯外交人民委員莫洛托夫告訴日本駐蘇大使說,因為日本仍在進行戰爭,拒絕接受《波茨坦公告》,所以日本請求蘇聯調解遠東戰爭的建議沒有希望。蘇聯政府遵守蘇、美、英三國首腦在牙爾塔會議的義務和要求,即蘇聯有條件地正式承擔了在德國投降及歐戰結束兩個月或三個月內,參加對日作戰。

    實際上,蘇聯對日本作戰的決心算起來下了有近兩年的時間了。

    提起這個決心的產生,還得從四年前的1941年4月談起。當橫掃歐洲的法西斯德國準備揮師東進時,斯大林已經開始考慮與日本關係問題了。當時,在斯大林看來,與德國交戰恐怕是不可避免的了,因此斯大林關注的重點是如何避免陷入德、日兩線作戰。蘇聯遠東地區的安全對斯大林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只有穩住了東線,才能從西線從容應付德軍。而此時在亞洲的日本,也清楚地看到,由於歐洲戰事激烈,美麗富饒的南太平洋地區出現了"真空地帶,"於是他們決定放棄北上,轉而加速南進的步伐,全力推行"大東亞戰爭"的新政策。這樣一來,因為"共同"的利益,日本主動提出與蘇聯修好。

    1941年4月13日,莫洛托夫與日本外相松岡洋右在莫斯科簽署了《蘇日中立條約》,蘇日雙方各得其所:假若發生蘇德戰爭,日本要保持中立;而假若日美爆發戰爭,蘇聯則保持中立,條約的有效期為五年。

    《蘇日中立條約》的簽署,極大地刺激了美國,在美國人看來,蘇聯的中立無異於支援日本南進。好在是日蘇雙方面和心不和,彼此心照不宣。中立條約沒有影響到德意間的軍事同盟,同樣也沒有阻礙蘇聯與中國以及英美結成同盟。

    戰爭是政治的繼續,為了需要,蘇聯可以締結條約;為了需要,蘇聯也可以廢除條約。

    1943年11月,當斯大林出席德黑蘭會議時,他就已經在考慮應該在什麼樣的時機廢除這一條約比較有利的問題了。就是在哪次會議上,斯大林向美國國務卿表示,蘇聯有意參加對日作戰。這一消息可是非同小可,即刻引起了英美首腦的關注。當羅斯福和丘吉爾小心試探蘇聯參戰的條件時,斯大林提出,要求歸還整個庫頁島,並得到千島群島,他還特別渴望得到一個不凍港。

    羅斯福利用他在開羅逗留期間與蔣介石達成的默契,說大連港可以作為國際自由港。斯大林答應如果可在歐戰結束半年左右參加對日作戰。此後,隨著德軍節節敗退,斯大林的決心也一天天堅定起來。

    當1945年2月德國法西斯即將滅亡,蘇、美、英三國首腦第二次走到一起召開雅爾塔會議時,斯大林對日作戰的決心已初具輪廓。

    2月11日,斯大林、羅斯福二人邀請丘吉爾共同在協定上簽了字。秘密的雅爾塔協定規定:「蘇美英三大國領袖同意,在德國投降及歐洲戰爭結束後兩個月或三個月內蘇聯將參加同盟國方面對日本作戰……」

    決心已定,剩下的問題就是蘇軍統帥部擬定對日作戰的計劃問題了。

    當時,蘇軍統帥部首先考慮的是努力尋找日軍戰爭體系中最致命的部位。為此,提出了三種作戰方案;

    一種是直接進攻日本本土,因為那裡是日本的政治、經濟和軍事的中心,一旦得手,能夠一舉摧毀日軍的抵抗體系。但是,考慮到日軍在本土配置了強大的陸軍兵團和海軍空軍主力,蘇軍又缺乏大兵團登陸作戰的經驗,跨海作戰必將造成巨大傷亡。因此,這個方案被放棄了。

    第二種方案是對駐在中國關內的日軍實施主要突擊,但考慮到日軍兵力分散,很難達成殲滅戰,於是,這種方案也被放棄。

    第三種方案是鑒於蘇蒙對中國東北大部地區,從地理上形成了自然包圍態勢,可以從西、北、東三個方向實施突擊,同時這裡又駐有日本精銳部隊關東軍,一旦得手,日軍將喪失陸軍主力,再不能繼續進行大規模的陸上戰爭,因此,把突擊日本關東軍作為最後一個方案。

    1945年6月底,蘇軍最高統帥部採取了第三種方案,定下三面夾攻遠東關東軍的最後決心。

    盤踞在中國東北地區的關東軍,號稱"皇軍之花"。可以說是日軍的支柱;編有三十一個步兵師團,九個步兵旅團,二個坦克旅團,一個敢死隊和二個航空軍。司令山田乙三大將和參謀長秦彥三郎,都是老奸巨猾,久經沙場的老狐狸。

    關東軍被認為是日本陸軍的主力和精銳部隊。日本的軍官和將軍都把在關東軍中服役看成是從軍最大的榮譽,這幾乎成了他們陞官的不可缺少的台階。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許多日本軍政頭目都曾在關東軍任過職:日本首相東條英機在這裡任過參謀長;1945年9月擔任簽署日本投降書這個不光彩角色的日本最後一任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大將,也曾在這所"學校"當過幾年司令官。

    1944年秋季之前,日本關東軍的作戰計劃一直根據日本大本營"北進"的方針,擬在迅速結束侵華戰爭後,準備對蘇作戰,配合德國,進攻蘇聯遠東地區。德、日協議規定,以東經七十度線為德、日作戰分界線。日本關東軍部隊按照進攻企圖和計劃進行部署。

    中國的持久抗戰,粉碎了日軍的企圖,打亂了它的戰爭時間表;德國在歐洲戰場上的失敗,英美軍隊在太平洋戰場上的節節勝利,日本經濟、軍事力量大為下降,國內矛盾更加尖銳。在亞洲及太平洋戰爭過程中,關東軍大批主力被調往中國關內和南洋戰場,新組建的一些師團戰鬥力不強,使整個關東軍的戰鬥力大為削弱。在這種情況下,日軍大本營不得不改變計劃。

    1944年9月18日,日本大本營給駐在中國東北的關東軍下了道命令,要求關東軍作好對蘇軍進攻的準備,關東軍於1945年1月擬定了一個縱深的防禦計劃,防禦縱深包括以長春為頂點,以圖們江、大連一線為底邊的一塊大三角地區,這是東北腹地的心臟部分。

    5月30日,日本大本營又下達了關於關東軍新的對蘇作戰計劃要領。其主要精神是,以對本土決戰有利為根本方針,不拘泥於中蘇邊境的防守,以中國東北和朝鮮為一整體實行全面持久的防禦作戰體系。

    當時,關東軍號稱有一百萬人,裝備有五千門火炮及一千二百輛坦克和一千九百架飛機。

    對於蘇聯的進攻,關東軍主要憑借在興安嶺山脈、穆稜河和牡丹江為天然屏障進行固守,不使蘇軍突入中央地帶。把三分之一的兵力和兵器放在邊境地區,把主力集中在東北腹心地帶。這樣既不讓蘇軍一下就接觸主力,又可利用邊境有利地形消耗蘇軍,企圖在蘇軍旗憊之時,尋機反攻,消滅蘇軍。

    根據日蘇互不侵犯的條約規定,要到1946年4月才失效。日軍判斷,蘇軍要把作戰重心從歐洲戰場轉移到遠東戰場,沒有三個月的時間是不可能的。另外,蘇軍不會在雨季進攻,因為雨季道路泥濘,不利於機械化大部隊的前進。所以,日軍認為蘇軍即使發動進攻,最早也要在9月中旬。

    為了造成進攻的突然性,打日軍一個措手不及,蘇軍統帥斯大林決定於8月9日對關東軍發起攻擊。這個時間,把日蘇互不侵犯的條約規定的有效期縮短了八個月,比日軍預料在9月雨季之後才可能進攻的判斷提前了一個月。

    蘇軍進攻關東軍,同日本偷襲珍珠港一樣,沒有預先通知。直到8月8日,日本都認為蘇軍不可能在近日發起進攻。於是,日軍還在按自己的計劃收縮主力。

    1945年8月8日下午,莫斯科蘇聯外交委員會的大廈上,蘇聯國旗隨風飄揚,大街上人來人往,井然有序,處處顯示著和平的寧靜、美好。

    日本駐蘇大使佐籐,從大使館走出來的時候,看了一下手錶,是莫斯科時間下午4點,他一個人上了停在門口的一輛黑色轎車,對司機說:「老地方,去外交委員會。」

    司機點點頭,關上車門,一加油門,小車駛出了大使館的大門。

    佐籐坐在車裡沒有任何異樣的感覺。在他看來,這是一次和往常一樣的外交會晤。昨天晚上,蘇聯人民外交委員會的一名官員給日本駐蘇大使館打來電話,說明天下午五點鐘,蘇聯外交人民委員莫洛托夫同志約見佐籐大使,有外交事務相告。語調平靜而放鬆,和過去完全一樣。

    不會有什麼更重要的事情的。因為在此之前日本提出的一系列外交要求,蘇聯都沒有答覆,而是一推再推,一拖再拖。這一次也不過是輕描淡寫地說一說而已。佐籐這樣想著,心裡感到很輕鬆,他朝窗外看了一眼,一排排綠樹從窗前閃了過去。在一幢新的辦公大樓前面,他看到了一群從前線回來的士兵,正在等待著重新分配工作。

    汽車在外交人民委員會大廈前停住了,佐籐走下車來。警衛很有禮貌地走過來,檢查了他的證件。向他擺手示意可以進去了。

    大廳裡空空蕩蕩的看不到人,和平常一樣安靜。

    佐籐提著皮包朝莫洛托夫的辦公室走去。辦公室裡沒有別人,只有莫洛托夫坐在沙發上,顯然是在等他。

    看到佐籐時,莫洛托夫立刻從沙發上站了起來,有力地向前走了兩步。他的臉上沒有笑容,表情極為嚴肅地說:「佐籐大使,我代表蘇聯政府通知您,自1945年8月9日期,蘇聯對日本宣戰"。

    佐籐的臉上剛剛還掛著一絲職業性的微笑,一下子僵住了。他幾乎是本能地說道:「日本和蘇聯是……是有條約的,而且,這一條約的時間……"莫洛托夫並不回答他提出的問題,立刻將一份外交文件遞到了他的面前,這是一份蘇聯對日參戰宣言。

    儘管在一個月前的波茨坦會議結束後,有消息說蘇聯將對日本宣戰,但是日本朝野仍有不少人抱有一種幻想,也許通過日本的外交努力,可以利用三大國之間的矛盾,使蘇聯改變進攻日本的計劃。可是這一切努力突然全都落空了,變成了使人無法接受的現實,猶如被人當頭敲了一棒。

    佐籐用幾乎麻木了的手指,打開那份文件,用力定了定神,盯住那在眼前跳來跳去的字跡,生硬地讀下去:

    ……希特勒德國戰敗投降以後,日本為主張繼

    續戰爭的唯一大國。日本已拒絕今年7月26日美、

    英、中國提出的日本武裝兵力無條件投降的要求。因

    而,日本政府向蘇聯提出的關於調停遠東戰爭的基

    礎已不復存在。考慮日本拒絕投降,聯合國家向蘇

    聯政府提議參加反對日本侵略的戰爭,以便縮短結

    束戰爭的時期與減少犧牲,盡早實現全面和平,蘇

    聯政府履行本國對聯合國家的義務,已接受聯合國

    家的提議,參加本年7月26日聯合國家宣言,蘇聯

    政府認為:本國政府的上述方針為促進和平,拯救

    各國國民今後免受新的犧牲與苦難,使日本國民得

    以避免德國拒絕無條件投降後所蒙受的危險與破壞

    的唯一途徑。有鑒於此,蘇聯政府宣佈:自明日即

    8月9日期,蘇聯與日本進入戰爭狀態。1945年8月8日

    佐籐放下蘇聯對日戰爭宣言,半天沒有說話,他拿出手帕擦了一下臉上的汗水說:「日本對蘇聯決意採取的戰爭作法,表示遺憾。這在兩國關係上是一種片面的毀約行為,而且蘇聯把對日本宣戰說成是"為了拯救日本國民的苦難",「這……這一點,也是沒有道理的……」

    莫洛托夫對佐籐這種無關大局的抗議和解釋,理也不理。只是冷冰冰地說了一句:「您可以將蘇聯政府的宣言,和我們會晤的情況,報告日本政府。」

    佐籐不置可否地點了點頭,拿起皮包,走出了外交委員會的大門。

    回到大使館,佐籐立刻把這個消息向東京報告。當晚11點,東京接到了佐籐的報告,但此時,離蘇軍總攻的時間只有七十分鐘了。日軍有天大的本事,也不可能在七十分鐘內作出整體上的抗擊反應。

    蘇軍攻擊的主要方向,也大大出乎日軍意料。日軍認為,蘇軍的主攻方向一定在海拉爾這個軍事上具有重要意義的重鎮方向。這個地方離蘇邊境最近,有鐵路從蘇境內赤塔直通齊齊哈爾和哈爾濱,沿途地形比較平緩,便於大部隊運動。但蘇軍的主要突擊方向卻選擇在另兩個方向:一個在現在蒙古人民共和國東部突出部,一個在雙城子南北一線。兩個方向向中心突擊,目的在於切斷關東軍主要集團與駐朝日軍預備隊的聯繫,迫使它一開始就處於兩線作戰的被動局面。

    為了使襲擊更有力,蘇軍統帥部為保障部隊進攻的隱蔽性做了極大的努力。各方面軍或集團軍的全部戰役計劃,只限於司令員、軍事委員、參謀長和方面軍(集團軍)司令部作戰部(處)長四個人知道;有關戰役計劃的全部文書都保存在司令員個人的保險櫃中;居民不遷離邊境地區;蘇軍繼續執行正常勤務,並像往常一樣地從事農副業生產;一切調動都在夜間進行,一直到8月8日夜,部隊才進入進攻出發地域。

    在後貝加爾方面軍,還用波—2飛機在軍隊配置地域上空觀察技術兵器的偽裝情況。在戰役準備期間,新到部隊的無線電台只收不發,原有的無線電通訊都留在原地,並以通常的工作量進行工作;蘇聯元帥華西列夫斯基、馬列諾夫斯基、麥列茨科夫和其他一些將軍到達遠東時,都改變了姓名,更換了肩章和領章;調到邊境地區的部隊,一到達目的地就構築防禦工事,好像他們到來只是為了防禦,而不是為了進攻;部隊駐地遠離居民點,禁止與居民接觸。此外,蘇軍還規定,進攻發起之前,改變以前的慣例,不進行火炮準備。

    為使戰役確有把握,斯大林進一步加強了華西列夫斯基統率的蘇聯遠東軍。它轄有十一個諸兵種合成集團軍,一個坦克集團軍,三個航空集團軍。這支大軍共有八十個師,四個坦克機械化軍,六個步兵旅,四十個坦克機械化旅,共計一百五十七萬餘人。蘇軍的兵力兵器都遠遠超過日關東軍,形成極大的優勢。

    8月8日,在後貝加爾和蒙古,直至傍晚,炎熱也未減退,熾熱的空氣使人難以忍受,但夜幕降臨不久,一場暴雨便傾盆而下。暴雨給蘇軍增加了行動困難,也給蘇軍增加了一層掩護色。三個方面軍的各兵團裡,有未經戰火的士兵和軍官,也有久經沙場的老將。他們像壓緊的彈簧,極度緊張地等待著進攻的信號。

    8月9日零時一過,蘇聯紅軍百萬雄師,便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凌厲攻勢,從各個方向突入中國東北的中蘇邊界,對日本關東軍發起全線總攻。當他們跨過沙漠和草原,強渡額爾古納河、阿穆爾河和烏蘇里江,突然出現在關東軍面前時,不少日軍來不及醒來便一命嗚呼了。

    在地面部隊發起進攻的同時,轟炸航空兵的幾千架飛機,對日軍大後方的火車站、通訊樞紐及長春、哈爾濱、吉林和其它重要城市的重要軍事目標實施了集中突擊。太平洋艦隊的航空兵和魚雷艇編隊,也對日軍佔據的雄基、羅津和清津等朝鮮港口內的艦艇、海岸防禦和其他目標實施了襲擊。關東軍一夜之間受到了整個東北邊境和北朝鮮沿海方向陸上、空中和海上的全方位全體進攻。山田三乙被打得暈頭轉向,不知哪裡是蘇軍的主攻方向。

    經過幾天的突擊,由於紅軍指戰員的英勇奮戰,各路蘇軍都有很大進展。在進軍途中居然遇到了關東軍的一些部隊的抵抗,但阻力不大。主攻方向的後貝加爾方面軍進展尤為迅速,坦克第六集團軍的近千輛坦克,出乎日軍意料越過沙漠,大興安嶺,直指長春和瀋陽,關東軍沒有任何辦法阻擋住這股鋼鐵洪流。

    原子彈的襲擊,蘇聯的參戰,使日本法西斯統治集團走投無路,被逼進死角。8月9日上午,日本最高戰爭指導會議在皇宮地下防空洞舉行,討論是否接受《波茨坦公告》以結束戰爭。

    會議在庫宮中會議廳舉行。

    六巨頭成員是:首相鈴木;陸相阿南大將;海相米內大將;參謀總長梅津元帥;軍令部總長豐田大將;外務相東鄉。

    其他人員一律不得參加。會議發言由參謀總長梅津記錄。會議一開始就十分緊張,令人幾乎要喘不過起來。

    鈴木首相主持會議,並首先發言。

    「今天,諸位到這裡來,事關重大,蘇聯已對日本宣戰,我們應有何種對策,希望能有一個共同的協議。」

    說著他看了一下在座的人,只見阿南陸相緊繃著面孔,梅津的臉色也是陰沉沉的。

    東鄉外相說:「昨夜十一點,才收到佐籐的電報。蘇聯的參戰,完全出乎意料之外。目前美國人又發表聲明,聲稱有B—29飛機二千架,並要繼續使用原子彈。廣島已受到轟炸,目前應考慮結束戰爭,不可再延誤下去了。」

    海相米內說道:「本人個人之看法,東鄉的意見還是有道理的,只是談判要提出我們的條件,還需有敵方允諾同意的把握,不然我們也是很難接受的。」

    這時,一直在一旁靜觀的阿南插話了:「條件是明擺著的,而且陸軍部早就提出來了。這已是維護國體的最低之條件了。無論如何是不能再作讓步了。」

    東鄉一聽,連連搖頭,說道:「那些條件是不可再提了。」

    「為什麼不能再提?日本還沒有戰敗,儘管蘇聯參戰,又有什麼了不起的。就是一億國民全部戰死,也要保持大義。」阿南像只斗架的公雞,大聲吼叫起來。

    「就是有談判之餘地,必須加上四個條件:

    一、保證皇宮地位;

    二、自主地撤兵;

    三、在本國處理戰爭責任者;

    四、不實行保障佔領。」

    阿南一字一句地重申了這四項條件,又說道:「這個,少一條也不得!"東鄉看看鈴木不再說話了,他自己心裡明白,誰也說服不了阿南,而且阿南的身後還有陸軍和參謀總部,這一大幫死硬到底的主戰人物可不是好惹的,弄得不好殺人放火什麼事都能幹出來。

    這時梅津總長將記錄的鉛筆,輕輕地放到了桌子上,他顯得從容不迫,不慌不忙,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和阿南絕對是兩種神態,即不火、也不躁地說道:日本已經作好了本土決戰的準備,敵人還沒有來,我們不必驚慌失措,就是蘇聯出兵對我不利,但目前遠未到無條件投降的地步,為什麼要無休無止地談這些呢?」

    「當前為了有把握的和平談判,也有必要只提一個條件。」東鄉又提出了只提一個條件的主張,這一個條件就是保證皇室地位。

    「不行,這個萬萬不能答應。」

    「陸軍不同意這個意見,一定要堅持最少四個條件!」

    「日本國民也不會同意的,這對於日本是一種恥辱!」

    表示反對的阿南、梅津和豐田全都激動起來,三個人一再表示,不能再退讓了。這下子,連鈴木首相也沒有任何辦法。

    「好吧,那就開內閣會議來決定吧。"鈴木也只好這樣說了。

    內閣會議從下午2點20分開始,一直開到10點10分,兩派爭吵得更加激烈,無法形成決議。

    就在這一天,美國在長崎又投下了第二顆原子彈。

    鈴木首相面對爭吵不休的局面,一點辦法也沒有,只好提出奏請天皇聖斷。到了晚上十一點半了,天皇還沒有休息。在一般的情況下,天皇是很有生活規律的,每天都是早睡早起,什麼時候用膳,什麼時候散步,都有特定的時間,這回到了深更半夜了,天皇還不能睡覺,眼前是關係到日本命運的大事,別人再爭吵,都沒有用,只要天皇金口玉牙,一句話,就是一槌子定音,誰不聽也不行。11點30分,天皇來到會議室,參加御前會議。

    會上提出了東鄉和阿南各自的兩個提案。

    陸相阿南一開始就明確表示:「不能同意東鄉的提案,我不能想像把皇室交給敵人會是一種什麼結果,蘇聯乃不講信義之國家,美國也是非人道之國家,不能把皇室交給這樣的國家。」

    梅津總長則發言說:「對戰爭,目前仍有堅持下去信心,以往的計劃也是可以完成的。」

    這時,平沼樞府議長追問梅津:「眼下敵機連日連夜地轟炸,又扔了原子彈,總長閣下是否還有防禦之信心?」

    「空襲並不可怕,扔原子彈也不是那麼可怕,主要是我們防空的效果不好。最後的決戰,還是要在本土。勝敗要看本土決戰,面對敵之空襲我們不應屈服。"豐田軍令部總長馬上說:「我也同意總長和陸相的意見,不但陸軍戰力不乏,海軍也有一定的戰頭力,為什麼要不戰而降呢?」

    雙方爭論了兩個小時也沒有結果。

    天皇在一邊聽著,一直也沒有說話。心裡早就拿定了主意,死活是不能再打下去了。關於日本的國力,天皇心裡也是有數的,陸軍一個勁地喊叫要本土決戰,可眼下靠什麼和人家好幾倍的兵力決戰?日本最重要的99里濱的防備,八字剛有了一撇,本土決戰師團有人沒槍,有炮無彈,拿什麼和人家打?總不能赤手空拳吧。飛機的生產也是虎頭蛇尾,加上敵機連日轟炸,國民無以生存,這一回蘇聯又出動強兵百萬,日本之人力國力,都是難以承受的。

    這時鈴木首相走到了天皇面前,說道:「目前意見分歧很大,不能決議,然而事態已刻不容緩,誠惶誠恐,奉請陛下破例作出聖斷,以為本次會議之結論。"天皇點了點頭,又看了看左右,他的臉上幾乎沒有了血色,一綹白髮掛在額前,連眼皮也耷拉下來了,兩腮也有點微腫,更加顯得老態龍鍾。

    「你們的話朕都聽到了,敵我戰力懸殊,照這樣下去,日本民族和國家都要滅亡了,所以朕同意外相的意見。加之又出現了原子彈,繼續戰爭後果將是更加嚴重。為此決定結束戰爭。」

    天皇說到這裡的時候,陸相阿南已是淚流滿面,泣不成聲。滿場一片嗚咽之聲,就連支持結束戰爭的外相,也落下淚來。

    梅津總長也是老淚縱橫,但仍筆挺地坐在那兒,一動也不動,任其淚水滑過臉面。

    天皇又說:「解除忠勇軍隊之武裝,處罰戰爭責任者,朕實難忍受,但追思明治天皇容忍三國干涉的心情,不得不忍所難忍,以圖將來國家之復興。」

    說到這裡,天皇自己也忍不住了,兩行淚水順著眼角湧了出來。

    8月14日的東京,又一次御前會議在召開。

    上午10時許,10餘輛黑色的轎車,穿過坑坑窪窪的路面,駛向日本天皇起居的聖地"吹上御所。」

    一輛急馳的轎車裡,日本首相鈴木正倚靠在椅墊上閉目養神,棕色的公文包隨著汽車的顛簸。9日天皇決定投降後,已於10日晨通過駐瑞典公使請瑞典政府把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的照會轉交美、蘇、中英四國政府。

    美國政府是於華盛頓時間8月10日上午7時收聽到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廣播的。杜魯門總統當即同國務卿貝爾納斯、陸軍部長、海軍部長以及總參謀長舉行會議。杜魯門逐個徵求他們的意見。史汀生和李海軍上將主張保留天皇;貝爾納斯認為,在目前情況下,提出條件的應該是美國而不是日本;海軍部長福萊斯特爾提議,美國可以在答覆中表示願意接受日本投降;但同時用能徹底實現波茨坦公告的意圖和目的方式來確定投降條件。於是,杜魯門就請貝爾納斯起草一個可以表達這一意思的覆文,並徵求了英、蘇、中三國政府的意見。

    8月12日,日本方面收聽到了美國廣播的盟國的答覆。主要內容是:

    「自投降之時刻起,日本天皇及日本政府統治國家之權力,即須聽從於盟國最高司令官……」「按照波茨坦公告,日本政府之最後形式將依日本人民自由表示之意願確定之。」

    對此,日本法西斯死硬派很不滿意,戰爭罪犯陸海軍兩總長於上午8時並立上奏天皇,斷然反對接受同盟國公告。

    吹上御所到了。

    今日的皇宮同樣境況非前了,高貴的典雅氣派,被觸目可見的殘垣斷壁掃蕩個乾淨。秀美的園林景致,亦被縱橫交錯的交通壕煞去了宜人的韻味。只有宮中那片櫻樹林,雖然沒有花開時節的華美,卻有著沁人心脾的清綠。

    10時整,裕仁天皇準時來到了宮後的地下防空洞裡。自從美軍飛機開始對日本本土進行轟炸以來,天皇召開的所有會議,幾乎都在防空洞中舉行。

    防空洞同樣修建得極為奢華,洞壁上雕刻著精美絕倫的傳說圖像,皇台和御座是用珍貴的橡木建造的,足有一人多高,鑲金嵌銀,雕樑畫棟。站在台下欲瞻御容,須得仰視才見。

    日本有神國之稱,是一個不願讓別人去瞭解的國家。有不少人曾認為大和民族是中華炎黃的一支,其實這是誤解。儘管他們接受了許多中國的傳統文化。他們編造自己的歷史,延伸得比任何民族都要古遠,描寫得比任何民族都更優越,在他們的古代史中,他們居住的島國是日出之島,他們的天皇是太陽神的後裔。開始有天地時,天皇已屬於大地的中心。從太陽火殘王子照神武天皇出現的三千年來,日本的國民始終對天皇惶恐有加,頂禮膜拜。

    然而,在現實中,現任天皇裕仁只不過是一個乾巴瘦小的老頭,儘管他並不老。現在,他邁著常人看來略顯凝重的步伐,走上了皇台。

    裕仁今天著一身全挺的軍衣,戴白手套,臉色晦暗。嘴唇乾裂,細小的眼眸裡佈滿血絲。可以想見,自從蘇軍出兵中國滿州以來的一星期間;他經受了煉獄般的煎熬。

    參加御前會議的有:鈴木首相及其內閣要員,杉山、梅津兩元帥,陸相阿南惟幾大將、海相米內大將。

    裕仁天皇語音淒惻地說:「敵軍飛機日夜轟炸,億萬臣民死傷日巨,值此帝國存亡之際,實不忍再拖延時日,陡增子民之痛苦,不知木戶內相之議案是否確定。」

    鈴木首相首先恭敬地說:「此議案關係到帝國命運,事體重大。內閣接美國務卿貝爾納斯復照後,連續議論多次,始終未能求得一致意見。四國對我結束戰爭四條件全然否決,實在令人難以接受。」

    內相木戶悲切地說:「天皇陛下,臣以為,四國的復照只要求日本政府統治權力將隸屬於盟軍最高司令部,並不包含任何損害天皇陛下作為最高統治者的君權要求。假如我們拒絕接受波茨坦公告,繼續進行戰爭,那麼千千萬萬的帝國臣民就會死於飢餓和轟炸,到那個時候,國家也許就真的解體了。」

    阿南大將陡然昂起頭,激憤地說:「所謂盟國連保證天皇體制的誠意都沒有,我們切不可幻想用一時的屈辱來換取尊嚴國體的維護。我七百萬大軍尚未進行決戰即行投降,如此奇恥大辱在世界戰爭史上實屬罕見。自與盟國宣戰以來,我大軍拓疆略地,連戰皆捷,即使一個小分隊在陣亡之際,也要把武器毀掉,而今數百萬精銳猶在,竟言無條件投降,這是萬萬不可的,請陛下聖裁。」

    杉山、梅津兩元帥相繼站起,語音哽咽地表達了與阿南大將相同的意見,懇請天皇陛下准與再照會,希望盟國明確表示同意維護天皇制度,如不允許,那就堅決訴諸戰爭,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鈴木首相左右環顧地說:「陛下,今晨美軍飛機撒下無數傳單,將我們同盟軍秘密談判的消息已經昭告天下,如今流言四起,人心大亂;其次,軍界少壯軍人反談判情緒甚高,已有跡象表明兵變隨時都可發生。如內亂再起,手足自殘,局勢將愈發不可收拾。」

    裕仁面容憔悴地點了點頭,沉穩果決地說:「如果沒有別的意見,我談一點自己的看法。

    「各種意見我都仔細聽過了,我想了又想,看法仍和上次的一樣,沒有改變。」

    「當我充分研究了世界的現狀和國內的局勢以後,我認為繼續戰爭下去是不妥當的。」

    天皇此言一出,台下的文臣武將們頓時期住了呼吸,紛紛抬起頭來仰望聖上。種種分歧和各自的主張,頃刻間都化為烏有,只有天皇的御容在目,天皇的御音在耳邊繚繞。

    「關於國體問題,聽說有各種疑慮,但據我理解,通過這一覆文的文章來看,對方抱有相當的好意,對於對方的態度感到少許不安,也是理所當然的。不過,我不願意那麼懷疑,我認為,主要問題在於我國全體國民的信念和覺悟。所以,我認為此時可以接受對方的要求,希望大家也這樣考慮……」

    台下的文臣武將都在俯首聆聽天皇的御音,人人面容悲切,喉頭哽咽,涕淚橫流。

    阿南大將確信天皇決心已定,便絕望地緩緩退出會場,急忙乘車趕往陸軍部。

    他需要馬上去阻止一場兵變,自己屬下的幾位年青將佐,準備利用近衛師團的力量,軟禁天皇,殺掉主降的鈴木、木戶等大臣,誓死同盟軍決一死戰。這個計劃自己早先是支持的。但現在聖裁已下,再搞兵變就是懺逆反叛了。

    但是,阿南並沒有制止住下級軍官們的行動。到了黑夜,一群身穿軍服,肩荷長槍,腰掛佩刀的人影悄然移動著,幽靈般團團圍住了皇宮。

    守衛皇宮的近衛師團長森猛赳中將,還呆在辦公室裡沒有離去,厚重的窗簾布擋住了屋裡的暗淡的燈光。突然,辦公室的門被猛力撞開,陸軍部的煙中少佐,東條英機的女婿古賀少佐闖了進來,黑洞洞的槍口對準了他的腦門。在他們身後,他還看到了阿南陸相的內弟竹下少佐。

    「將軍,我們已經政變了,天皇發佈停戰詔書並不是本意,完全是因為內閣裡的幾個軟骨頭在搗鬼。梅津、阿南、杉山三位統帥都支持我們的行動。」

    森猛赳說:「你要我做什麼?」

    「集合你的近衛師團,把主張投降的幾個國賊殺掉,讓天皇重新表態,支持戰爭。」

    森猛赳搖了搖頭,"這是威逼聖皇,我不能幹。也許,我要先到明治神宮去換一換腦子,然後再做決定,我有些糊塗了。」

    「不行,你這是拖延時間。"煙中摸起內線電話,"命令你的部隊,立即包圍皇宮。」

    森猛赳苦笑著咧了咧嘴角,一言不發。

    「那就把印章交出來。」

    森中將依然未動。

    「砰"的一聲,煙中扣響了板機,森中將滿臉是血地撲倒在地板上。

    煙中將屍體掀到一邊,從辦公桌的抽屜裡找到了森猛赳的印章。

    「好了,就用它發佈命令吧。」

    古賀找出紙筆,寫了一道命令。

    近衛師團各聯隊長:

    見令速帶所屬部隊保衛皇宮,清除反叛力量,維護天皇、國體。

    半小時後,近衛師團芳賀大佐率領的第二聯隊奉命包圍了皇宮,實行了緊急戒嚴。他們將皇宮所有的大門和通道全部關閉,任何人不得出入。

    天皇與外界隔絕了。

    隨後,煙中率一個中隊進入宮內,追殺降臣木戶和東鄉,同時搜索天皇剛剛錄製的停戰詔書錄音帶。另一個中隊佔領了日本廣播協會的大樓,控制了廣播內容。搜索部隊一旦得手後,他們將立即廣播繼續戰爭的嚴正聲明。

    內閣大臣們聽到政變的消息,紛紛躲進地下室等處。煙中將皇宮搜了個雞飛狗跳,非但人未抓到,天皇的錄音帶也未找到,沮喪地回到了兵變指揮中心。

    不久,負責對外聯絡的井田中佐從外面進來,絕望地說:「完了,京城的部隊都不願介入,沒有一個人支持我們。」

    兵變徹底完蛋了。

    在皇宮前的草坪上,煙中跪在地上,掏出手槍,對準了自己的太陽穴。兵變前,他在手槍裡只裝了兩發子彈,一發殺死了森猛赳,一發留給了自己。

    8月15日,天皇的《致忠良臣民書》準時準確地向全國人民播出了。戰敗投降成為人人皆知的消息了。

    這天下午,陸軍大臣阿南惟幾自殺;第一軍總司令官杉山元帥自殺。

    到8月17日,日本關東軍的主力已大部被殲,垂死掙扎的力量已十分微弱了。

    8月19日7時,關東軍參謀長秦彥中將和一個日本將軍帶著軍官組,從哈爾濱機場起飛,從垂頭喪氣的樣子可以看出,他們當然不是去旅行。15時30分,在中蘇邊界一個小山腳的一片小樹林裡,在一間臨時搭起的木屋裡,蘇軍元帥華西列夫斯基等人,會見了秦彥中將,日本駐哈爾濱領事官川和關東軍旗他官員。這些不久前還夢想"偉大勝利"的日本人走進房間時,個個侷促不安,紛紛脫帽,向對方深深地鞠躬。在進行一番談判之後,秦彥無可奈何地攤開雙手,低頭表示立即投降。

    就在蘇、美、英三國首相在雅爾塔進行會晤時,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八路軍、新四軍及華南抗日武裝,已經在中國戰場上展開了局部反攻。經過夏季反攻,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武裝力量,主力軍已發展到一百萬人,民兵二百萬人,十九個抗日解放區總面積約一百萬平方公里,人口超過一億。日軍佔領的大部分城鎮、交通要道和沿海地區都處於解放區軍民的包圍之中,侵華日軍百萬兵力,士氣低落,戰鬥力大為下降,戰略上完全處於被動態勢。

    儘管日軍不甘心也不承認他們的失敗,妄圖收縮兵力,在華北及中國沿海繼續掙扎,但已是心有餘力不足。國民黨政府也未屈服投降,軍力還有加強。敵後解放區更使日軍望而生畏,無法對付。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戰場對日舉行戰略反攻的時機已經成熟。中國人民的抗日武裝力量已從思想上、物質上作好了對日舉行戰略反攻的準備。

    1945年8月8日,蘇聯宣佈參加對日作戰,第二天毛澤東主席就發表了《對日寇的最後一戰》的聲明,向全中國人民下達了最後打敗日本侵略者的動員令。

    毛澤東主席在聲明中指出:「由於蘇聯這一行動,對日本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的反攻時間已經到來了。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應舉行全國規模的反攻,密切而有效地配合蘇聯及其盟國的作戰。八路軍、新四軍及其他人民軍隊,應在一切可能的條件下,對於一切不願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實行了廣泛的進攻。殲滅這些敵人的力量,奪取其武器和資材,猛烈地擴大解放區,縮小淪陷區。」

    8月10日,延安總部發佈大反攻的命令,要八路軍、新四軍及其他人民軍隊向敵人展開全面進攻,並向敵偽軍發出最後通牒,限期投降,如遇反抗,即堅決殲滅之。

    8月11日,延安總部又命令華北和山東有關部隊立即從原地出發,向熱河、察哈爾及東北各地進軍,配合蘇聯紅軍作戰。與此同時,又頒發了"我軍收復各城鎮軍事管制辦法,」令各地區遵照執行。是日,解放區內各軍區均向本地區的敵人展開猛烈的反攻,並向敵偽軍發出通牒,令其無條件投降。各解放區人民群眾在黨和抗日民主政府領導下,立即掀起參軍參戰的熱潮。各解放區後方機關、團體、學校也紛紛組織前線服務團,隨軍到前線服務。解放區人人奮勇,個個當先,誓將敵偽一掃光。

    晉綏主力在賀龍司令員、李井泉政委指揮下,於8月11日向平綏路、同蒲路沿線日偽軍展開進攻。在平綏路沿線,主力一部在平綏以北進攻,一部向托克托和林格爾進攻,另一部沿黃河北上,進攻歸綏。在同蒲路沿線,軍分區部隊由同蒲路西側向太原進攻。其餘部隊互相配合,攻殲當地日偽軍。

    晉察冀我軍,在聶榮臻司令員兼政委指揮下,於8月10日,以主力一部,配合蘇、蒙軍隊作戰,奪取大同、豐鎮、集寧和商都等地,另一部分奪取張家口、張北、多倫和沽源等城,配合蘇、蒙軍隊進軍;冀中軍區主力進軍天津、塘沽,另一部分在冀晉軍區部隊配合下,奪取石家莊和保定;冀熱遼軍主力挺進遼寧、吉林,另一部分奪取唐山、秦皇島。各部主力按反攻計劃,展開對日偽的進攻,解放了張家口等城市及廣大鄉村。

    晉冀魯豫我軍在劉伯承司令員、鄧小平政委的指揮下,太行軍區主力一部於8月14日向長治進軍,另一路向新鄉、博愛進軍,軍區部分兵力進逼太原;太岳軍區主力進攻介休、平遙地區;冀魯豫軍區主力分為三路,中路首先消滅新鄉以東偽軍並伺機奪取新鄉、開封、南路協助中路攻擊開封,北路向邯鄲、安陽進攻,軍區以一部兵力配合山東解放區部隊圍攻濟南。

    山東、華中等我軍各部隊也向日偽軍開展了積極的進攻。

    1945年9月2日9時許,在停泊於東京灣的美國戰列艦「密蘇里"號舉行了隆重的受降儀式。美、蘇、英、中、澳、加、法、荷、新等國代表團,登上甲板,在一張大桌子旁坐定後,由十一人組成的日本代表團,被一隻小艇載往該艦。他們在幾百隻眼睛盯視下,履行了默立五分鐘的"恥辱"儀式。接著,一瘸一拐的外相重光葵和總參謀長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本政府,十分尷尬地在投降書上簽了字。

    隨後,接受投降的同盟國代表、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上將、美國代表尼米茲海軍上將、中國代表徐永昌將軍、英國代表福萊塞海軍上將、蘇聯代表傑列維亞科中將,以及澳、加、法、荷、新代表依次簽了字。

    1945年9月9日,侵華日軍總司令官岡村寧次大將在南京簽署投降書。至此,持續八年之久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結束。

    日本的投降,標誌著世界法西斯主義全面而徹底地垮台,標誌著世界人民反法西斯鬥爭取得了全面而徹底的勝利。

    隨著人民的勝利,昔時不可一世的法西斯頭子全都驚慌失措起來,他們為自己曾犯下的滔天罪行而驚恐異常。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