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軍閥史話 二二三、蕩平兩廣群魔
    陳炯明被滇、桂聯軍逐出廣州後,就率軍盤踞廣東東江一帶,孫中山北上後,陳炯明以為有機可乘,乃收集東江南路的土匪,聯絡閩、贛、湘的軍閥,自稱救國軍總司令,下轄總指揮林虎、副總指揮洪兆麟、各路總指揮葉舉等合共7萬人,圖犯廣州。

    當時廣州方面有滇軍(楊希閔部)、粵軍(許崇智部)、湘軍(譚延-部)、桂軍(劉震寰部)、豫軍(樊鍾秀部)及朱培德之滇軍,還有少數鄂軍、晉軍和陝軍,為數10餘萬人合稱聯軍,以楊希閔為聯軍總司令。

    14年1月15日廣州政府決定東征,分三路出兵,以粵軍為左翼軍,滇軍為右翼軍,桂軍為惠州攻城軍。2月1日改變作戰計劃,改以粵軍為右翼,經海、陸豐直趨潮汕,進攻洪兆麟防地。以滇軍為左翼,經河源、老隆,直趨興寧、五華,進攻林虎防地。桂軍仍任圍攻惠州之責。

    聯軍組織時,滇、桂軍故意漠視黃埔軍校的校軍,黃浦校軍充滿革命意識,自扣留商團軍械及編練教導團後,即受滇、桂軍的歧視和敵對,因此聯軍籌組時,他們即以黃埔校軍不堪戰鬥,毋須參加為理由將其冷凍。

    黃埔同學受到廣州各軍的歧視,至為激憤,且以不能參加討伐陳炯明而痛感是奇恥大辱。當時的校軍不過是第一、二、三期同學和教導第一二兩團,為數不過3000餘人,餉械既不充足,訓練時間又短,而且沒有戰爭經驗,但他們氣壯山河,毅然決然加入右翼粵軍,當時蔣中正兼任粵軍參謀長,即以黃埔軍校校長身份擔任校軍統帥。

    在廣東的各路軍隊,軍紀都不好,黃埔校軍出發後,一新耳目。他們軍紀嚴明,公買公賣,士氣旺盛,行動神速。14年2月3日出動,5日下午即攻佔東莞。沿途受到百姓熱烈歡迎,校軍高呼「百姓萬歲」。2月11日即將廣九路沿線地區完全控制。15日晨克復淡水。

    黃埔校軍收復東莞和淡水後,桂軍攻惠州久不下,而滇軍亦在增城、博羅之間不進不退。校軍以革命精神獨力作戰,繼續進攻,2月末旬攻佔了海、陸豐。

    由於校軍追奔逐北,戰果豐碩,大遭滇、桂軍之忌。楊希閔、劉震寰與陳炯明的部下林虎勾結,校軍洞燭機先,遂與粵軍合力夾擊林軍,造成棉湖大捷,3月23日先後克復五華、興寧。同時分兵進駐潮、梅。陳炯明逃往香港,其部下大將洪兆麟率部逃竄閩邊,林虎率部逃竄江西。黃埔校軍轟轟烈烈的第一次東征遂告結束。

    正當黃埔師生興高彩烈地慶祝東征大捷時,突然傳來了孫中山在北京病逝的噩耗,全軍將士悲慟萬分。孫中山是14年3月12日病逝的,廣東省長胡漢民怕這個消息影響校軍士氣,所以直至戰事結束才通知東征的校軍。3月22日蔣中正率全軍舉行望祭。3月27日正午蔣中正集合校軍於興寧城東門外以悲慟的語調對全軍訓話:

    「我們的總理於本月十二日已經在北平病故了。

    總理的逝世是本校、本黨最悲哀不幸的一件大事,亦是我們世界人類最大的損失。總理在日,對於本校的希望和教育的熱心,以及他的形容、態度、思想、言論,我們應靜默五分鐘。仔細回想一番,以志悼哀。

    總理去年北上時經過本校,要到黃埔對岸魚珠炮台一帶看看我們第一期同學的築城工作,他看了回來,在途中對我說:『我現在進京,將來能否回來?尚不能定,然而我進京是在奮鬥,就是死了也可安心。』我就問:『總理為何說這些話?』總理又說:『我們所提倡的三民主義,將來能夠希望實行的,就在你這個陸軍軍官學校一般學生了。凡是人總要死的,不過要死得其所,我今天能夠看見黃埔陸軍軍官學校的官長學生士兵們如此英勇的精神,就可以繼續我的生命,所以我雖死也能安心。』大家聽了這一番話,一定要牢記住,一定要努力奮鬥,才不負總理教育大家的一番苦心和希望。以後我們只有努力繼續下去。達到我們主義的成功,才算得是總理的信徒,才算得是中國國民黨黨員。

    總理生病的原因,前次我已經講過了,他的病和他的逝世,全因為主義不能徹底實行,而且陳炯明叛黨以來,已有三年之久了,黨員不能除掉這個區區叛逆,所以憂憤成疾,以至於今日逝世。推本窮源,還是在陳炯明叛逆,使本黨不能發展,所以我們必定要殺叛逆陳炯明,才能洩總理的憤,現在陳炯明的軍隊雖然被我們打敗了一大半,然陳炯明本人還沒有拿到,總是我們主義實行的障礙。望大家以後要更加努力,殺了陳炯明才能得革命的成功,實行主義才能慰總理的英靈。總理自知此次的病不能好,所以對於本黨的希望,實行三民主義的責任,就在我們黃埔陸軍軍官學校裡的官長學生士兵們的身上,望大家以後更努力奮鬥,務要達到實行主義的目的,才算是盡了我們的責任。

    我們黃埔軍官學校教導團是將來中國革命軍主幹的軍隊,現在已經中外聞名。因為本軍是有進無退的,但自今以往,如有一點失敗,或是退後,我們的名譽亦就保持不住了。如果有一個人退下來,我們全體的名譽就被一個人敗壞,這個退卻的人就是我們的公敵,應該處以極刑。還有一句要緊話,我們要時時想著我們的名譽,完全是自己死的官長弟兄們賜給我們的,他們已死的如何淒慘可憐,我們沒死的同志代他們來報仇才行,切不可因為看見一個同志在陣上打死,我們害怕就退了下來,這種人還能當革命軍嗎?還算有志氣血性嗎?

    這次攻興寧,我們不足二千五百人,敵人共有一萬五千餘人,我們能打勝他的原因,是全在服從官長命令,團結一致,只有前進,沒有後退。其次就在遵守軍紀,愛護人民,大家跟著本校長,困苦艱難,打了許多勝仗,這是本校長非常欣慰而且很感激。大家能夠百折不回,始終一致的這樣子做下去,不到幾時,就可將三民主義實行於廣東,再推而廣之於各省、於全國,我們就有享福的日子了。

    我們自黃埔出發到了興寧,過了千餘里的路,打了很多的大仗激戰,非常勇敢,非常耐苦,這是何等精神。還要知道,我們保護人民,就是實行主義,假使總理在此看見這樣情景,一定是非常欣喜,現在總理雖然逝世,他的靈魂在上,也是可以非常欣慰的,他的靈魂一定會來保護我們的,只要我們努力奮鬥,總可不負我們總理的一番苦心。」

    東征大捷後,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乃任命蔣中正兼任潮汕善後督辦,辦理地方善後事宜。4月11日蔣中正令校軍住梅縣。

    滇軍楊希閔和桂軍劉震寰在第一次東征時並不積極行動,且暗中勾結林虎,不料黃埔校軍以大無畏精神底定東江,滇、桂軍對黃埔校軍既恨且妒,認為自己聯合起來共有五六萬眾,兵力遠勝校軍,因此於5月中旬滇軍開始集中廣州,潛在白雲山、瘦狗嶺一帶佈防;桂軍由東江調赴北江,且有謀攻廣州大元帥府的企圖。廣州大元帥因孫中山去世後已由胡漢民代理。

    14年5月13日胡漢民派廖仲愷赴汕頭,當晚在粵軍司令部開軍事會議,由許崇智主持,蔣中正、廖仲愷、朱培德等參加,會中決議放棄潮、梅,立刻回師廣州,由蔣中正任總指揮,全力剷除革命障礙的楊、劉,以鞏固革命基地。

    5月21日蔣中正率領黨軍(即校軍)、粵軍由潮、梅回師向廣州進發。從6月7日至14日,作戰了一個星期即將滇、桂軍完全擊潰,廣州遂重入革命的懷抱。

    14年8月20日黨軍正式改稱國民革命軍,由蔣中正為國民革命軍第一軍軍長,將原來的黨軍第一旅擴充為第一、第二兩師,另將收編粵軍改組為第三師。第一師師長何應欽,第二師師長王懋功,第三師師長譚曙卿。國民革命軍第二軍軍長譚延-,第三軍軍長朱培德,第四軍軍長李濟琛,第五軍軍長李福林,於是革命軍由此建立。

    當蔣中正率師由潮、梅回穗討伐楊、劉的時候,陳炯明殘部表示投誠,回駐潮、梅,但他們並不是真的投誠,所以在14年9月1日再度叛變,進攻留守的粵軍,粵軍不能抵禦,退回淡水,陳炯明軍遂節節西逼,進佔普寧、惠州、陸、海豐各縣,蹂躪東江。同時勾結北路的川軍熊克武部,由北江進至通州,南路鄧本殷進犯肇慶,將會攻廣州。廣州國民政府遂下令討伐,這就是第二次東征。

    9月28日國民政府頒發征討方略如下:

    (一)東江方面:東征軍總指揮蔣中正(以第一、第四兩軍為基幹)。

    (二)北路方面:以魯滌平為北路警備司令,節制北路駐軍。

    (三)南路方面:以第五軍軍長李福林率屬警衛河南。

    (四)廣州方面:以第一軍第二師師長王懋功兼廣州衛戍司令警備廣州。並以第三軍軍長朱培德為總預備隊司令。

    蔣中正率軍第二次東征,10月9日圍攻惠州城,14日攻克。20日起進攻潮、梅,第一縱隊於11月4日收復潮汕,7日進佔饒平。第三縱隊於10月28日佔領五華,31日克復興寧,乘勝肅清梅縣、大埔。東江遂告底定。

    兩廣終於在革命勢力日益強大下統一。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