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大明在張居正等人的努力下,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時候,張居正病了,他開始腹部不停的疼痛。每日的操勞,讓年近六十的張居正跨了。這是萬曆九年九月的事,初聽到這個消息,大為吃驚。特遣御醫診視。張居正上疏謝恩,並請給假調理。他說:
臣自入夏以來,因體弱過勞,內傷氣血,外冒盛暑,以致積熱伏於腸胃,流為下部熱症,又多服涼藥,反令脾胃受傷,飲食減少,四肢無力,立秋以後,轉更增劇。自以身當重任,一向勉強支持,又恐驚動聖心,未敢具奏調理,乃蒙宸衷曲軫,特遣御醫診視,傳奉溫綸,飲以良劑。念臣狗馬微軀,不自愛慎,以上貽君父之憂,沐此鴻恩,捐糜難報。但臣自察病原,似非藥餌能療,惟澄心息慮,謝事靜攝,庶或可痊,仍乞聖慈垂憫,特賜旬月假限,暫解閣務,俾得專意調理。倘獲就痊,臣即勉赴供職,不敢久曠,臣不勝感激懇祈之至。(奏疏十《患病謝遣醫並乞假調理疏》)
神宗得疏以後,一面派文書官太監孫斌,到張居正私宅視疾,並賜鮮豬一口、鮮羊一腔、甜醬瓜、茄、白米二石、酒十瓶:一面又下聖旨,「宜慎加調攝,不妨兼理閣務,痊可即出,副朕眷懷。」所謂「不妨兼理閣務」,指在宅辦公而言,張居正這一次小病,固是如此,後來大病的時候,還是如此。直到張居正後來昏沉的當中,他始終沒有放棄政權。
張居正對於自己的學生萬曆皇帝,固然在奏疏中,充滿依戀的感情,但是張居正的身子著實吃不消了,五十七歲的人了,體力逐日衰耗,國事已經到了可以放手的階段,為什麼要戀位?張居正也曾論到趙廣漢、蓋寬饒、韓延壽、楊惲這一群人底命運:
趙、蓋、韓、楊之死,史以為漢宣寡恩,然四子實有取禍之道。蓋坤道貴順,文王有庇民之大德,有事君之小心,故日「為人臣,止於敬也。」四臣者,論其行能,可為絕異,而皆剛傲無禮,好氣凌上,使人主積不能堪,殺身之禍,實其自取。以伯鯀之才,惟傲狠方命,雖舜之至德,亦不能容,況漢宣乎?易日:「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畢志竭力,以濟公家之事,而不敢有一毫矜己德上之心,順也。險夷閒劇,惟上之命,而不敢有一毫揀擇趨避之意,順也。內有轉移之巧,而外無匡救之名,順也。怨讟任之於己,美名歸之於上,順也。功蓋宇宙,而下節愈恭,順也。身都寵極,而執卑自牧,順也。然是道也,事明主易,事中主難;事長君易,事幼君難。(文集十一《雜著》)
終於在萬曆十年二月中,張居正的病勢越來越重了,開始只覺腹疼痛,後來是整個身子都開始疼痛起來,並且出現大量的痔。萬曆皇帝讓宮裡所有的太醫都為自己的老師效命。一定要治好張居正。在家居養病的期間,張居正想起徐階來了。隆慶六年秋間徐階七十歲,居正曾有一篇《少師存齋徐相公壽序》(文集七)作文的時候,高拱已經去位,居正當國,序中曾經說起:「後來者遵公約束,庶幾畫一之治,竊比於宋元祐耆碩者,公何啻君實,顧余於呂晦叔何如耳。」 元祐時代,司馬光以國事交付呂公著;隆慶時代,徐階以國事交付自己。張居正在十年前,原有很大的抱負,現在他知道抱負不但已經一一實現,而且在許多方面,超過當日的預期。「這總算對得起老師了,」張居正想。他知道老師的生日在九月二十日,時期還早,但是準備總得早一點。居正上疏請求優禮耆碩,派遣行人存問,量加賞賚,他稱述徐階的功勞道:
臣等看得原任少師大學士徐階,當世宗時,承嚴氏亂政之後,能矯枉以正,澄濁為清,懲貪墨以安民生,定經制以核邊費,扶植公論,獎引才賢,一時朝政修明,官常振肅,海宇稱為治平,皆其力也。(奏疏十一《乞優禮耆碩以光聖治疏》)
萬曆十年六月二十日,張居正捨棄十六年始終不放的政權、十年以來竭誠擁戴的皇帝、和六千餘萬中國的人民,(萬曆六年,人口總計六千六十九萬二千八百五十六口)死在北京的寓所,遺下七十餘歲的母親、三十餘年的伴侶,和六個兒子、六個孫子。神宗不曾和他說過嗎?「先生功大,朕無可為酬,只是看顧先生的子孫便了。」張居正已經把他的生命,貢獻國家,在臨死的時候,他用不到顧慮自己的子孫。
神宗得到居正病歿的消息,下詔罷朝數日。兩宮皇太后、皇上、和皇弟潞王,賜賻銀一千餘兩,司禮太監張誠監護喪事。一切飾終的典禮都完備了:贈上柱國、賜謚文忠、予一子尚寶司丞、賜祭十六壇。居正靈樞將發的時候,內閣張四維、申時行、余有丁疏請派員護送,隨即派定太僕少卿於鯨,錦衣衛指揮僉事曹應奎護送回南。趙太夫人也在同時南回江陵,護送的是司禮太監陳政。江陵的山水無恙罷!三十六年以前,看到一位少年入京會試,成為新科的進士;三十六年以後,又看到這位進士回來,成為功業彪炳的張文忠公。
兩年之後 的萬曆十二年(1584)八月,神宗在都察院參劾張居正的奏疏中批示道:「張居正誣蔑親藩,侵奪王墳府第,箝制言官,蔽塞朕聰。……專權亂政,罔上負恩,謀國不忠。本當斷棺戮屍,念效勞有年,姑免盡法追論。」這時候的張居正一家,已經被抄家。張府人口,一些老弱婦孺因為來不及退出被封閉於張府,餓死十餘口;張居正的長子張敬修留下了一份「丘侍郎(蕣)、任巡按,活閻王!你也有父母妻子之念……何忍陷人如此酷烈」的遺書,自縊身亡;張居正80歲的老母還是在首輔大學士申時行的請求下才留有一所空宅和10頃田地。張居正恐怕生前絕對不能想到,他死後竟然會遭到一手扶持的神宗如此無情的懲處。
人亡而政息,張居正在位時所用一批官員有的削職,有的棄市。而朝廷所施之政,也一一恢復以前弊端叢生的舊觀。致使剛剛中興的明朝,又走開下坡路。整個神宗一朝,沒有人敢為居正呼冤。
然而國衰而思良臣。直到天啟二年(1622年),明熹宗為激勵臣下,才想起昔日的大功臣張居正,予以復官復蔭。然一切俱已晚矣,世間已無張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