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風雲錄之亂世英雄  第1卷 第二十三回  蜀主窺吳向三峽
    曹丕廢漢獻帝為山陽公自己稱帝一事當然傳到了吳蜀。東吳的孫權似乎不太介意,仍然保持著對魏形勢上的臣服,西蜀的劉備當然不會無所作為。蜀中傳言漢獻帝被殺,於是劉備就設祭壇上尊謚。漢獻帝大概是中國歷史上最倒霉的皇帝,從登基以來不但一天實權都沒有過,還曾連乞丐都不如地顛沛流離,最後還來了個活人受香火。黃初二年(公元221年)四月,劉備也黃袍加身,國號漢作為對漢朝的繼承,史稱蜀漢,並改元章武。稱帝后的劉備,立刻就召集群臣討論收拾東吳報仇的事情。沒想到,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全都一個動作:搖頭。除張飛以外資格最老的趙雲就首先勸劉備冷靜點:「國賊是曹操,而不是孫權。如果我們先滅掉曹魏,東吳還敢放肆?如今曹操雖然死了,曹丕卻篡位稱帝。我們應趁此良機圖謀關中,先佔領黃河渭河上流一帶再討伐叛逆。那樣,關東的義士必然簞食壺漿迎接我們。如今卻先要和東吳拚命,一旦開戰後局勢難以控制,這不是什麼好主意。」大家看到子龍開了頭,也都紛紛發言,異口同聲地勸劉備,您還是聽子龍的良言,冷靜點吧。劉備火了,我就是不冷靜!秦宓上書,說此行兇多吉少,劉備立刻把這個「危言聳聽」的傢伙下了獄(後來假釋),橫下一條心要給孫權點顏色看看。

    然而,在這個節骨眼上,劉備卻再次臨陣折將。自從自己起兵以來就一直追隨自己的車騎將軍張飛,是蜀漢雄壯威猛僅次於關羽的勇將。然而,這兩個人都有缺點,關羽善待士卒傲慢大夫,而張飛則尊敬君子小看軍人。劉備常常告誡張飛:「你對手下的殺虐太過分了,每天動不動就鞭打士卒還讓他們繼續侍奉在自己左右,這早晚會招致殺身之禍。」張飛左耳朵進右耳朵出,又是一個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次劉備御駕親征東吳,命令張飛帶領人馬來參戰。沒想到,張飛的手下張達范疆等人先刺殺了張飛,然後順江而下一溜煙地逃到了東吳。張飛的部下無奈,只好寫了表章申報劉備。劉備一聽,是張飛部下而不是本人來的表,當時就明白了:「唉,張飛也完了……」{連連遭受重大打擊的劉備,仍然不肯回頭。當年七月,他親自進兵。孫權派人向劉備求和,劉備當然不聽。撤兵,這不是事實承認你的侵略嗎?笑話!呂蒙在擊殺關羽不久後就病逝(這次千真萬確,不是裝的),東吳繼任的南郡太守,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寫信給劉備陳述利害關係,劉備也不理。當時留言滿天飛,都說諸葛瑾暗自派人去劉備那裡,萬一東吳兵敗後給自己留條後路,孫權嗤之以鼻:「我和諸葛瑾,生死不渝。他不會對不起我,就像我也不會對不起他一樣。」陸遜也稱諸葛瑾決不是這種小人。諸葛瑾曾經屢次出使西蜀,和他弟弟諸葛亮只在辦公室見面,私下從來不打交道,這樣的人又怎麼會背叛?

    劉備一路延長江東下,勢如破竹。蜀將馮習吳班等人在巫山一帶接二連三地挫敗吳軍,不久後四萬大軍(注1)就打到了秭歸。孫權也不甘示弱調兵遣將,任命鎮西將軍陸遜為主將,帶領五萬大軍抵抗,朱然潘璋徐盛韓當等宿將都給這個小娃娃的當副手。

    北方的曹丕,一直在密切關注著這場鷸蚌相爭。對此,群臣議論紛紛,大都認為蜀那麼巴掌大的地方,能征慣戰的有只有關羽。如今關羽已經戰死,哪裡還能有所作為,肯定不會發兵。劉曄卻一針見血地指出:「蜀確實是小國,但是劉備的政策一直是威武自強,勢必興師動眾來顯示自己之遊刃有餘。況且,關羽和劉備雖然是君臣,私交勝似父子(?)。關羽死了,劉備又怎麼能無動於衷!正這個時候,孫權派了使者來朝覲,又是稱臣又是上貢,還把於禁等俘虜全都送了回來。曹丕龍顏大悅,手下群臣也都歌功頌德:這個孫權,到底不敢和我們對抗嘛。劉曄照樣給大家潑了一盆冷水:孫權無緣無故來求饒,肯定有難言之隱。劉備對他的軍事壓力不是小事,他那裡恐怕是人心惶惶。又擔心我們趁火打劫,這才來低三下四。第一,要制止我們可能的進攻;第二,恐怕也指望我們能有所幫助,至少可以嚇唬嚇唬劉備。如今天下雖然號稱三分,我們的實力佔有絕對優勢。吳蜀各據一州,依靠著崇山峻嶺長江天險勉強自保,有什麼變故本應救援,這才是小國對抗大國的策略。如今卻高高興興地自充鷸蚌,完全是自取滅亡啊。如今我們應該立刻動手,明目張膽地強渡長江。魏蜀夾攻之下,吳國用不了十天就會完蛋。吳國滅亡後,蜀也就是孤孤單單的窮光蛋了。即使被蜀取得一半的東吳,他們也撐不下去,何況我們是豪奪東吳的腹心,而西蜀是硬攻東吳外圍。曹丕搖了搖頭:東吳稱臣上表,我們卻對其忘恩負義下黑手,這不是令天下想歸順我的人心寒嗎?不如趁機攻打西蜀。劉曄心說,天下除了吳蜀還有誰啊?不過表面上還是得作出恭敬的樣子:蜀遠吳近,聽說我們動手後即使想會師抵抗也來不及。劉備現在正在氣頭上,聽說我們#39;幫忙#39;,高興還來不及,哪裡想得到我們的下一刀就會砍到他頭上,肯定回來配合我們攻吳,不會改主意反過來幫東吳的。這一番話仔細地品味一下,似乎和曹丕的顧慮牛頭不對馬嘴。曹丕說的是政治上的問題,而劉曄說的是軍事上的可行性,當然也就不能打動曹丕。曹丕還來個一不做二不休,封孫權為吳王來表彰他的忠心耿耿。這下子,曹丕在南方監視孫權的將軍們都放鬆了戒備:和東吳打了這麼多年仗,終於可以鬆口氣了!不過,曹丕的做法很難說沒有道理。對於曹魏來講,吳蜀兩敗俱傷或許是最好的結果?劉曄的看法不能說沒有成功的可能,但要冒一定的風險。這個風險並不在於戰場得失。孫劉火並是曹魏求之不得的事情,如果曹魏橫插一手,可能是落井下石坐收漁利,但也可能使雙方看清利害關係而再度聯手。這個時候的孫劉還沒有什麼損失,一旦醒悟對曹魏相當不利。曹丕不動手,客觀上阻止了這樣的潛在危險。夷陵之戰後曹丕進攻東吳時吳蜀迅速改善了雙方的關係,但蜀漢已經被打殘使得曹丕沒有後顧之憂。如果這一切發生在夷陵戰前?至少曹丕還要費勁去擺平蜀漢。另外,當時的中原對吳蜀雖然有實力上的優勢,總體上仍然是亂世後的恢復階段,相對而言治理內政恢復元氣「鍛煉身體」更加重要。以中原的實力,只要自己元氣恢復就穩操勝券,不用冒風險來貪圖一時的小便宜。

    東南可以鬆口氣了,西北卻不行。涼州盧水等地總是有人反叛,黃河以西的地方都不得安寧。曹丕看到地方官員應對不利,就任命涼州通張既為新刺史,帶著將軍夏侯儒等人進討。西北一帶羌胡等少數民族不少,剽悍善戰的他們以七千精銳騎兵據守關隘阻擋這位新刺史。張既看到無法硬拚,聲東擊西後繞過天險順利地到達了武威。羌胡等地的人凶悍卻不聰明,不知道張既是怎麼過來的,面對如此神出鬼沒的對手在驚懼之餘撤了兵。這時張既等到了第一批援軍費曜,但主力夏侯儒卻遲遲不到。張既等不及了,當時就要進兵決一死戰。大家都勸他:如今我們兵少,敵人又士氣旺盛,能行嗎?張既說:我們缺少糧草,只能想辦法把敵人當作運輸大隊。如果他們看到我們人多勢眾,肯定會退入深山老林,那時候我們反而會進退兩難:進則是險山惡水,退則無功而還。這就是所謂的一日縱敵,萬世之患啊。說完,立刻進兵。胡人看到風向有利,就想趁大風點一把火把張既烤熟。然而,他們過於明顯的舉動暴露了意圖。張既看到後立刻先下手為強,反過來派精銳三千人埋伏好後,派人挑戰並假裝敗退。胡人到底不夠狡猾,老老實實地窮追不捨,老老實實地發現後路被抄,然後老老實實地驚慌失措潰不成軍。張既趁機前後夾擊猛攻,幾千人光這些老老實實的首級就砍了幾萬,一勞永逸地解決了黃河以西的不安定。後來西平又有人造反,張既兵都懶得動,一封檄文就策反了其部下,不久後又一個腦袋就被送到了張刺史的手裡。

    與此同時,曹丕的使者邢貞也到了吳國,專程來冊封孫權為吳王。曹操稱王受九錫為不臣,而孫權稱王受九錫則為不君,他的手下當然反對:將軍您還是自稱上將軍九州伯,不應該接受魏的爵位。孫權倒是大氣得很:九州伯,從沒聽說過。當年漢高祖劉邦也曾接受楚霸王項羽的爵位,這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邢貞入武昌城(注2),仗著自己是大國天使,毫不把東吳放在眼裡,入城門也不下車。突然,他聽到了旁邊的嘿嘿冷笑:我們的禮節,沒有什麼不對;我們的法度,也沒有什麼鬆懈。如今您妄自尊大,難道以為江南沒有尺寸的兵刃嗎!邢貞大吃一驚,回頭一看,張昭正冷冰冰地盯著他。江南有沒有兵刃,他可不想親身驗證,立刻一半是跳一半是掉地下了車。這時旁邊又傳來了徐盛的哭聲:我們不能為國家吞併許昌洛陽攻拔成都漢中,卻讓主公接受敵國的封號,這不是我們的屈辱嘛!邢貞聽到後,仰天長歎:江東將相如此,終究不是池中物啊!孫權接收吳王的封號後,又派中大夫趙咨為使者,與邢貞一起回去謝恩。曹丕在廟堂之上當著群臣的面有意刁難,故意問這位趙大夫:吳王是什麼樣的人啊?趙咨毫不客氣:聰明,仁智,雄略的人。曹丕笑了:您太過譽了吧。(他既然這麼是這樣的人,為什麼又屈尊於我啊?)趙咨明白不給曹丕點顏色看是不行了:「(吳王)納魯肅於凡品,是其聰也;拔呂蒙於行陳,是其明也;獲於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荊州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據三州虎視於天下,是其雄也;屈身於陛下,是其略也。」其中仁和略兩條,明明是在譏諷曹魏。曹丕自討沒趣碰了個軟釘子,卻又無法發作,只好另找話頭,都被趙咨一一化解。

    然而,曹丕對孫權雖然又是封官又是進爵,還要封孫權的太子孫登為萬戶侯,但所謂的援助卻是口惠而實不至,坐山觀虎鬥,反而去安撫鮮卑等少數民族。這一點,當然被密切關注兩國動向的西蜀看在眼裡。劉備在秭歸看到曹魏袖手旁觀,心中一塊石頭落地,加上幾個月以來自己休整得也相當不錯了,黃初三年(公元222年)二月再次召集部下商量順江而下收拾孫權這個畜生的事宜。

    注1 夷陵之戰劉備的兵力統計,含混不清。十萬之說有,七萬之說有,四萬之說也有。四萬之說大概源於此,但之後劉備又派人去少數民族處借兵,夷陵之戰時應該不止這個數字。

    注2 孫權在偷襲關羽之後,為了防止西蜀的報復一直停留在公安,後來遷到武昌。孫權稱帝,也是在武昌。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