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皇:「當初野道確好仙術,不遠萬里到處尋訪,對於脫胎換骨的方法,略略有點知道。後來走到昆丘之外一個叫洹流的地方,距離大華國約有萬里之遙。那裡遍地是沙塵,所以還叫做『蘭莎』,腳踏著就要陷落去,也不知道它底下有多深。
遇到大風的時候,那沙就滿天的飛起來,同霧露一般,咫尺之間都辨不清楚,是個極凶險的所在。但是那水裡有一種花,名叫石蕖,顏色青青,堅而且輕,跟著大風欹來倒去,覆在水面上,甚為好看。
而且這種石蕖一莖百葉,千年才開一次花,極為名貴,所以求仙的人,往往喜歡到那裡去望望。就是往昔黃帝經野道談起之後,亦去看過。
當時野道到了那邊,正在賞玩的時候,忽見水中有無數動物在那裡游泳。
忽然有幾個飛出水面來,把野道嚇了一跳。仔細一看,原來一種是神龍,一種是魚,一種是鱉,都是能飛的。
恰好有一條飛魚向野道身邊飛來,野道不禁大動食慾,便順手將它捉住,拿到所住的山洞裡,烹而食之,其味甚佳,因而頗為得意。
哪知隔不多時,身體忽然不自在起來,即刻睡倒,想要運用那脫胎換骨的方法,但是那時候功夫不深,一時間竟做不到。
足足過了二百年,才得脫換成功,復生轉來,這是野道第一次的死了。
野道當日復活之後,就做了一篇七言的頌詞,讚美那石蕖花,內中有兩句,叫做『青蕖灼爍千載舒,百齡暫死餌飛魚』,就是詠這次的事情。
後來偶然跑到這裡,愛這座青城山的風景,就此住下。
不知怎麼給黃帝知道了,枉駕下臨,諄諄垂詢,並且力勸野道出山輔佐。那時黃帝正在研究陶器,野道情不可卻。又因為這種陶器若能做成,對於天下後世,的確有極大的利益,所以野道當時就答應了,出山做一個陶正。
但是野道於陶器一道,實在亦不能有多大的研究,而那個用火之法,或者太猛,或者太低,尤其弄不妥當。後來,有一個異人前來尋訪野道,情願做這個掌火的事情。
哪知他這個火卻用得很好,陶器便做成功了,而且非常精美。
尤其奇怪的,他燒的火化為煙氣之後,氤氳五色,變化無窮,大家看得奇異,都非常敬重他。久而久之,那個異人就將所有用火的奧妙,以及在火中脫胎換骨的方法,統統傳授給野道。後來陶正之官已做得討厭,野道屢次向黃帝辭職,總是不允。
野道悶氣之極,不免玩一個把戲。有一日,在院子裡積起許多柴草,野道就睡在柴草上面,點一個火,竟把自己燒起來。
大家看見了,要來救時,只見野道的身體隨煙氣而上下,久之,漸漸消散,化為灰燼。大家以為野道真個燒死,拾起灰燼之中的幾塊余骨,葬在寧北山中,做一個墳,封將起來。所以後人叫野道寧封子,其實野道並非姓寧名封子。這是第二次的死了。
不過這次的脫胎換骨,非常容易,而且非常寫意。以後還有三次四次,那是更容易了。所以野道的意思,如果小兄弟果然要求道,與其求長生不死之道,不如求脫胎換骨之道,不知小兄弟意下如何?」
皓天慌忙稽首:「謝謝老師。但不知脫胎換骨之法,如何可成,還求老師教誨。」
天皇:「此法一言難盡,一時難明。此刻天已不早,小兄弟想必飢餓,野道已令小徒薄具蔬餚,且待食過之後,與野道同至山上再談吧。」
皓天唯唯稱謝。少頃,童子果然搬出飯菜來,食過之後,皓天就和天皇一同上山。
一路山勢皆排闥擁澗,彷彿在迎接人一般。
而且松篁夾道,陰翠欲滴,溪流淙淙作響,音韻如奏笙簧,山色嵐光,挹人衣袖。
去到半山,風景又勝一層。那山勢亦越上越峻,不知翻過幾個盤道,方才到得山頂,卻已日薄西山,天色垂暮。
皓天看那上院的結構,並不宏大,卻精雅絕倫,几案之上及四壁,都堆著簡冊。
天皇招呼皓天坐下,便問:「今日走這許多山路,疲乏了麼?」
皓天:「貪看山景,尚不覺疲乏。此山不知共總有多少峰頭!」
天皇:「山有三十六個峰頭,以應天罡之數。又有七十二個洞,以應地煞之數。此外另有一百八十個景致,今日所走,只不過是它的一小部分。」
隔了一會兒,吃過晚膳,一輪明月湧上東山,照得大千世界如同銀海一般。
天皇就邀皓天到院門外一塊大石上,並坐傾談,並將所有脫胎換骨的大道盡心傳授。又告訴皓天:「野道還有許多書籍,可以奉贈。」說畢,匆匆走進院裡。
那時上院室中已是昏黑之至,但是天皇一踏進去,便滿室通明,纖毫畢現。
皓天在外面遙望,並未見他燃燈點燭,不知此光從何而來,不覺萬分詫異。
細細考察那光芒,像是從天皇的身上射出,彷彿他胸前懸有寶炬一般,照來照去,總是依著天皇的身軀轉動。
皓天正猜想不出,只見天皇走到几案旁邊,在許多書籍之中取了幾冊,又走到東壁西壁兩處,各取幾冊,隨即轉身向外,匆匆而來。
這時候皓天看得清楚,原來那個光芒竟是從天皇腹中進出的,灼灼奪目,不可逼視。
等到天皇走出院外,在明月之下,那光芒就不見了。
皓天正要動問,那天皇已走到面前,將許多書籍遞與皓天:「這些書你都可時時觀看,作為參考之用,那麼對於各種大道,都可有點門徑,不止脫胎換骨一法而已。」
皓天接來,隨手翻看,只見上面都是些符篆,下面卻有許多註釋。
天皇:「這一部叫做《五符文》,備具五行之妙用,小兄弟可細心參之,成道入德之門,大略都在這裡了。」皓天聽了,慌忙再拜領受。
這一夜,二人直談到月落參橫,方才就寢。
在那就寢之前,天皇陪著皓天走進院裡,一到黑暗之地,天皇腹中的光芒又吐出來。
皓天:「老師這個光芒,是一時拿來應用的仙術,還是修煉之後自然而然就有的呢?」
天皇笑道:「都不是,都不是。有一種植物,叫做『明莖草』,亦叫『洞冥草』,夜裡望過去,如金燈一般。折取這草的枝條燒起來,能夠照見鬼物的形狀,是一種寶貴的仙草。
野道挺喜歡吃它,常常拿來做糧食。哪知久服之後,深得它的好處,每到夜暝之時或黑暗之中,不必燃燭,亦不必另用什麼仙術,腹中之光通於外面,無物不見,真是非常便利。」
皓天方才恍然。他在青城山與天皇討論道術,一連七日,把《五符文》研究得非常明白,於是拜謝天皇,說明還要到鍾山去訪求九天真王。
天皇:「九天真王的道行,勝野道百倍,小兄弟去拜訪他,是極應該的。不過他從不輕易見人,小兄弟到那邊,務須要以毅力求之,切記,切記。」皓天稽首受教。
翌日,天皇一直送皓天至山下,指示了西北去的路程,方才回山。
皓天徑向鍾山而來。這一路卻都是叢山峻嶺,跋山涉水非常困難,所看見的奇獸異禽,山鬼川怪,亦非常之多。
一日,過了不周山,來到有娀國。那時有娀侯夫婦皆已去世,建疵亦早出嫁,有娀侯的長子襲職,聞貴客降臨,前來迎接。
皓天便到有娀侯的宗廟裡去弔祭一番,並不停留,隨即匆匆上道。
一日,已到奎山,只見那無數丹木,依舊是紅如榴火,焜耀山谷。
電光石火,人生幾何?因此一想,越發覺得那求仙訪道之事,更刻不可緩。
下了奎山,遠遠望見那稷澤之水仍是汪洋無際,便從陸路向鍾山而去。
此時天色已黑,他便暫且在山腳歇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