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道行 第1卷 第一卷 千里追款困山城 第一章 輕信無良黑中介
    秋高氣爽,浩瀚的藍天中漂浮著片片白雲,翻捲升騰隨風而行,時而如浪似濤,時而風起雲湧,萬里晴空任雲卷雲飛,不斷地變換著千姿百態的形狀,湛藍的天空點綴著白絮團團,猶如草原上一群群牧羊在撒歡奔跑。

    下午,斜掛在偏西上空的秋陽餘威不減,依然曬的路面發燙,遠處的公路上熱氣騰騰耀眼刺目,晃得人眼暈疲睏。

    北上的高速公路上飛馳著一輛淡藍色的豐田小轎車,後車窗半開著,從窗口吹進來呼呼作響的風聲雖然噪的讓人不得心靜,可是讓風驅趕著車裡的悶熱,施弘覺還是感到自然風比空調冷氣舒服點,起碼不發悶。此人是綠州市經貿總公司下屬三產企業恆遠實業開發公司總經理,人到中年體態發福,所以有些怕熱。

    「趙工呀,你說這次能成嗎?」坐在後排右邊的他,還是有點不放心的問坐在他前邊副駕駛座位上的工程師趙偉。

    「應該沒什麼問題吧,電話裡侯主任說的很有把握,咱去看看就知道了。」小趙回過頭去回答著他的問話。

    「可我怎麼總覺得不踏實,有這麼便宜的好事兒,為什麼還要拿出來給別人干呢?」他似乎很難理解這樣的事情。

    「嗨,我說你就別再想那麼多啦,現在沿海一帶改革開放地區搞的可活了,什麼三來一補、貼牌生產、來料加工已經成了熱門生意,這種方式很普遍,互惠互利嘛,也沒什麼不正常的。」小趙笑呵呵地說。

    司機小勇接過話頭說:「施總,你沒聽說『十億人民九億商,還有一億待開張。』這也是時代潮流,報紙上整天說追趕這個大潮是一代人的歷史使命,連我們開車的都知道,這有什麼不對勁的?」

    「是呀,改革開放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可要是都去經商了,這工廠誰來當工人造產品?農民的地誰來種,吃什麼、喝什麼。」他似乎有些杞人憂天了,憂慮地說:「真是世道變了,令人莫不著頭腦了,咱還是騎驢看賬本,走著仔細瞧吧。」

    這會兒,他這個見識多廣的領導反倒成了不開竅的老古董了,小趙不理解地問他:「我說,施老闆今兒個你是怎麼了?該不會是想打退堂鼓了吧?」

    「那倒不是,人我都來了怎麼會呢。」他解釋說:「這叫代溝,我這年齡的人呀,和你們年輕人不一樣了,有什麼不一樣?這第一呢,是人的經歷多了,自然腦子裡打問號就多了,第二呢,年齡越大就膽子越小,何況對開發項目是個外行呢。」

    「嗨,沒有內行外行之分,你沒見街上許多破產關門的工廠扒了圍牆建房開商店,倒騰這倒騰那的,五花八門幹什麼的都有,難道都是內行?這經商就是能夠起死回生的靈丹妙藥,太吸引人了,還有誰不想幹呢?」

    「這我知道,從形勢上來說,現在不是項目好不好的問題,而是膽子夠大不夠大的問題,過去誰吃老鱉,沒人吃,因為太腥氣,只是中醫郎中用來給病人做藥引子才用的,可現在怎麼樣?王八翻身賣天價了,為什麼呢?因為時代不同了唄。」

    「車班小王他老家的一個親戚,家裡養了幾隻老鱉,生產鱉精都兩年了,村裡的人說人都成鱉精了,那幾隻老鱉還沒用完呢。人家可是真逮住了個好項目,小本錢掙大錢。」小勇笑著說。

    「咦,你別說,這回咱要是談成了,可是不扎本就能掙錢呢。」小趙高興地說。

    「嗯,但願如此吧。」說罷這句話,施弘覺就不再說什麼了,閉目養神,思緒不由得又回到了一年前。

    這幾年全國正處在改革開放以來第二次經商浪潮的高峰期,也是國家經濟體制逐步由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的關鍵時刻,社會各行各業搞經濟的迅猛勢頭風起雲湧,各類經濟實體猶如雨後春筍此起彼伏,方興未艾。

    一提起搞公司發展經濟,人們就興奮異常,好像吃了興奮劑一樣津津樂道。社會上流傳著十億人民九億商的形容,因為全國已經大規模形成了經商熱,無論企業、學校、集體、個體都在大搞經商活動,甚至一些政府機構也開發三產搞起了經營。一時間冒出來的各類商業貿易、信息中介、技術開發、來料加工、科技發展、實業公司等經濟實體遍地都是,有個笑話說:「深圳一座樓上掉下來一塊廣告牌,砸住了十個人裡就有九個總經理,剩那一個還是個總經理助理。」這就是說流通領域已經過熱太膨脹了,成了商人氾濫的年代,國家也已經開始了治理整頓。

    就在這樣的背景下,總公司領導班子受社會的影響,頭腦一熱就接二連三地新成立了十幾個非國有性質的小公司,也想從最後的雙軌制中分一杯羹。成立之初也確實見到了效益,利用熟悉的業務渠道做一些計劃內轉計劃外的買賣,利用自有的土地和閒置資產搞點租賃經營等,目的是想為職工謀點福利。

    施弘覺是總公司的一位副總,兼任著這個註冊在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實業開發公司總經理,由於享受優惠的稅收政策,運行後效益還不錯。然而他清楚,靠主業賺錢的效應是擦政策邊緣打球,將深受政策變換的制肘,並不牢靠,而且是有時間性的,一旦雙軌制完成歷史使命向單軌制並軌,這種賺錢的生意隨之就會終結了,過了這村可就沒這個店了。因此,從長遠之計看,就必須在利用主業的同時,著手開拓新的業務經營渠道,也就是先把一條腿站穩了,用另一條腿去試著趟新路子,這就叫做借主業優勢鋪墊發展的基礎,開發出新的經營業務為企業發展謀求新的出路,這樣才可以保持企業持續生存發展下去。

    根據開發區的發展方向和環境政策,為了長期持續發展,施弘覺他們制定了這個才成立不久的實業開發公司的戰略發展目標,應該逐步擺脫與本公司的同業競爭,因此除了主業經營外,還要搞一些技術開發,公司先後和幾個科技開發公司還有台商接觸過,都沒有選到合適的項目。最近看到《經濟日報》的一則來料加工信息,挺感興趣,就讓開發部進行了聯繫,此去就是談項目去的,因為沒有這方面的經驗,所以一路上他心裡都覺得不是很踏實。

    「老闆,快到了。」小趙扭頭喊醒了睡眼惺忪的施弘覺,遞過去一支煙,「吸支煙提提神吧。」

    實業公司裡有幾個跟他過來的老部下愛和他開玩笑,公共場合喊他經理、領導,私下裡都稱他為老闆或者在酒桌上叫他大哥,他經常說什麼老闆呀,那都是扯淡,咱們不都是打工的?叫大哥才是真的,因為年齡這東西是命裡注定,生下來就不能篡改了,這個稱呼才是永久的。不過這些叫他老闆的關係都不外,所以,隨便他們怎麼稱呼都無所謂,時間長了他也就不介意大家怎麼稱呼他了。

    這個年輕的工程師趙偉,是施弘覺十分鍾愛的部下,大學計算機專業畢業生,中等個頭,白胖的臉龐上架著一付金邊近視鏡,說起話來不緊不慢很斯文,工作踏實努力,在總公司時是搞科研的人才,成立實業公司後,他抱著大展宏圖創一番事業的強烈事業心而來新公司的,自然很受施弘覺的器重和信任,所以,技術上的事情他總是依賴趙偉這樣的人才出謀劃策。

    說話間,車子已經進入了他們的目的城市,這是一座北方的省城。

    「啊哈。」他打著哈欠,瞧瞧窗外的天色還不晚,點上煙,吐了一口煙圈說:「你打個電話問一下對方的具體地點,咱就直接過去吧。」

    「好吧。」小趙應承著,從前車窗面板上拿起手提電話開始撥號。

    這是公司裡唯一的一部手機,也就是當年很派頭的「大哥大」,雖然無線電話上市一年多了,可是價格昂貴,市面上使用這種手提電話的還很少。施弘覺雖然兼著開發公司的總經理,但平時都在總公司辦公,有事時才去開發區這個公司辦公,他是兩頭忙。為了工作方便,就買了這部手提,但多數時間這部電話就是公司內部的「公用電話」,只要是需要,大家都可以用。

    「喂,侯主任嗎?……我們已經進市了,怎麼走呀?……什麼?不在市區?噢,噢,好吧,我們找找看。」

    「怎麼他們不在市區裡?」施弘覺詫異地問。

    「在郊區一個工廠那兒。」

    「郊區?該不是位農民兄弟吧?」 司機小勇插話說。

    「管他呢,咱先去看看再說唄。」 小趙不介意地說。

    由於人生地不熟,車子走走停下來問問路,再打電話問對方怎麼走,就這樣,天快黑時,他們終於在離城市十幾公里的一個地方,找到了那個破舊的工廠。

    高大的煙囪毫無聲息地戳在那裡,聳入雲霄卻不冒煙,從廠房的規模看還是個比較大的工廠,但冷冷清清沒有人煙,四周除了莊稼地裡的蟲鳴鳥叫聲,整座工廠猶如一座廢墟,死氣沉沉沒有一點動靜。

    廠門口有個瘦高個子的年輕人迎了上來,與下了車的小趙握握手打招呼,小趙回過身來打開後車門對施弘覺介紹說:「老闆,這就是通達信息部的侯主任,在這裡等我們的。」

    「侯占軍。」年輕人熱情地和施弘覺打招呼說,「歡迎老闆親自光顧,叫我小侯就行了,這邊請吧。」

    說著,他就把來人領到了廠俱樂部的樓裡邊。

    自從車子剛進城就又拐出了城奔這個郊區的方向來時,施弘覺心裡就開始不舒服,原想著能在全國大報上刊登消息做生意的準是個像樣的單位,沒承想千里迢迢來到這個大城市後卻一轉向鑽進了農村,心裡那個彆扭勁兒就甭提了。

    他走在後邊,邊走邊看,仔細觀察著這裡的環境。

    這是個舊式大禮堂,前院有塊能停車的空場地,禮堂邊的環道被兩排楊樹圍繞著,雖說地處郊區農村,卻也十分整齊乾淨。禮堂後邊是一幢聯體的兩層小樓,進到走廊裡顯得很昏暗,只有走廊盡頭處一間敞開著門的大房間亮著燈。

    這是一間辦公室,五、六張桌子加上靠牆的幾個文件櫃把房間擠得滿噹噹的,沒有沙發什麼的接待條件,他們幾個各自找個辦公桌落坐在辦公人員的座椅上。

    侯主任一邊倒茶一邊客氣:「不好意思,我們這條件差點,請包含擔待點。」

    「你這兒究竟是個什麼單位?」施弘覺問。

    「這裡呀,原來是個國營機械廠,前幾年就已經停產倒閉了,工人們是走的走,歇的歇,剩下這些留守人員為了生存,這幾年跟著社會上改革開放搞經濟發展,也成立了一些經濟實體,我們信息部就是其中的一個。」

    說話間,施弘覺看到牆上還掛著廠裡的獎狀、職責制度一些陳舊的玻璃框,看樣子是以前的辦公房。

    「那就介紹一下這個項目吧。」小趙開門見山說。

    「電話上不是給你們說了嗎,這個項目就是人家出技術和材料,你們代加工,驗收合格後付給你們加工費用。」說著,侯主任就從桌子上拿起一份協議書遞了過來。

    「誰出材料?不是你們單位的項目嗎?」 施弘覺問。

    「是一家科貿公司的項目,我們只做中介。」

    「這家公司在哪裡?」

    「是這樣,你們只有和我們簽了協議後才能告訴你們的。」他認真地告訴他們。

    「可是我們對那家單位什麼還都不瞭解,怎麼就簽協議呢?」施弘覺提出異議,「你總得說說那家公司的基本情況吧?好讓我們大致有個認識,不然的話,那你不是指山賣磨嗎,怎能讓人放心呢?」

    「這個您放心,那是一家很有實力的公司,而且我們已經為他們介紹了不少單位了。」說著,他從抽屜裡拿出一沓子材料,扔到桌子上讓大家看,「這是別的單位來簽的協議書。」

    施弘覺和小趙翻著看了看,的確是幾份蓋著紅章的協議書,都是全國各地的單位落款,沒錯。

    「嗯,這樣吧,侯主任,今兒個天也晚了,咱就說到這兒吧,明天你帶我們去看看這家單位,行了我們就和你簽協議付錢,怎麼樣?」施弘覺還是想把事情辦得紮實些。

    「喲,老闆,那可不成,先簽字付款這是規矩,要不然我們是沒辦法帶您去的。」

    「你放心,只要我們眼見為實就一定少不了你的錢。」

    「我信您,您這麼大個老闆也不會在乎這區區幾個中介費的,話雖是這麼說的,可我們以前也遇到過兩家一接觸就把中間的我們給甩了的情況,所以,請您諒解,只有付了錢才能讓你們見面談判的。」侯主任堅持不相讓。

    「你這樣做可就不在情理了,讓人隔布袋買貓誰願意呀?」施弘覺步步緊逼。

    「那我們可就愛莫能助了。」侯主任兩手一攤,做出無所謂的樣子。

    「走,咱找別的信息去。」小趙起身就要走。

    「也行,不過我告訴你們,無論走到哪裡都是不付錢辦不成事的,這是信息行業的潛規則,並不只是我們一家這樣做的。」

    豈有此理,這不是蠻橫不講理嗎?施弘覺點了支煙抽了起來。做企業管理這麼多年來,在社會上摸爬滾打什麼人都打交道,從來奉行的都是信譽第一,按常理出牌的,而今天卻遇上了打牌不按正規規矩出牌的,很是看不慣這種奸猾行為。

    他這邊思慮著,那邊小趙和侯主任爭辯著,大老遠跑來了,小趙也想把事情促成,他還在那兒據理以爭。

    不過施弘覺也清楚,隨著市場經濟大框架的拉開,第三產業應運而生,信息行業服務於工農業生產和流通行業,吃的就是這碗飯,這就像現在在上海問路一樣,不也得付問路費嗎,要不然你就得南轅北轍啦,如今世道變了,什麼服務都是要收費的,做什麼不付出成本代價都是不行的。看來,要做成這件事不付出點風險信息費是辦不成的了,為了企業盡快找到一條新出路,也只得如此了。

    想到此,施弘覺對那侯主任說:「這樣吧,我也理解你們的想法,既然來了就是想把事情辦成,明天咱就把協議簽了,你帶我們去看項目,不過,希望你能優惠點,怎麼樣?」

    「好說,好說。」侯主任滿口應承了。

    當晚,他們一行三人回到市區住了下來,第二天一大早就起身趕往那個信息部去簽了協議書。

    意想不到的還在後頭呢,當他們簽了字交完錢後才知道,侯主任要領他們去的地方並不在本地,而是在該省山區的一個縣城裡。

    這又是一個想不到,施弘覺可真氣憤了:「侯主任呀,你這是玩得什麼花樣呀?早說在那麼個鬼地方,我們還費這麼多口舌幹嘛?這不是開玩笑吧?啊?」

    「哎,老闆,老闆別生氣,您別光想著地方偏僻就沒戲啦,現在什麼時代?您一定比我知道得多,如今無論沿海還是內地,到處都是開發區,連山區也不列外,哪兒的政府都想放手搞活經濟發展,都有項目可做,不信您跟我去看看,保證您滿意。」侯主任一個勁地解釋這個項目如何如何地好,他們獨家代理一年多了,許多簽了協議的單位都掙住錢了。

    嗨,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協議也簽了,錢也交了,既然都到這個份上了,何況再跑一百多公里去看看呢,施弘覺心想現在這社會呀,還真令人琢磨不透,當今是個快速多變的社會,中央的方針明確了以公有制為主,多種經濟並存的路線,現在國營、集體、外資、合資、合營、聯營、合作、民營、股份制、個體工商戶等,什麼樣的經濟性質都有,一元錢可以辦營業執照,一元錢還可以買個幾千人的大工廠,內蒙還白送給雙匯公司兩個肉聯廠,東北以一元起價拍賣了許多工廠,買彩票,一不小心天上掉下幾百萬元,成了新天方夜譚,什麼樣不可思議的事情都有可能發生,那就試試運氣吧。

    「侯主任呀,我們可以去看看,不過醜話說到前頭,如果項目是真的便罷,要是情況有詐我可與你不會善罷甘休的。」施弘覺態度強硬地對侯主任說。

    「放心吧您,咱這就出發?」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