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龍騰 風起東南 第十六回 朝議
    「崇禎十年臘月二十八日,原登州將軍孔有德、李應元、陳光富、耿仲明叛變。」李無庸盯著徐光啟道:「在登萊巡撫孫元化的帶領下,誠意伯劉謙、登萊游擊將軍張燾、總兵官張可大的帶領下反擊叛軍。共消滅叛軍三千三百三十六人,俘虜一千零二十八人,逃跑五百多人。但此役登州士兵戰死一千二百人,其中包括登萊游擊將軍張燾、總兵官張可大以及,以及登萊巡撫孫元化。」

    徐光啟的神情隨著李無庸的言語變化而變化,等到最後聞聽孫元化戰死的消息後,臉色變的蒼白,身軀無力的癱倒在太師椅上,孫元化是誰?徐光啟貴為大明的首輔,門生故吏遍及天下,但論及最得意的學生那就是孫元化了,對火器的理解,孫元化卻是青出於藍而甚於藍,所以他對孫元化的期望甚高,眼下猛的聽到這樣的噩耗,如何讓這位老人承受的了。

    但到底是經過大風浪的人,很快的冷靜下來,緩緩的說道:「無庸,你今日先下去歇息,明日我上朝與陛下說個明白。你與你的岳父大人等著接受陛下的封賞吧!」說著就顫悠悠的走進了內宅。李無庸望著曲蔞的背影,心裡不由的有陣服罪的感覺,但又想了想後果,還是忍了下來。

    崇禎皇帝在明朝諸位皇帝中,不得不說是個異數,他勵志自強,誅滅魏忠賢,剷除朝中奸佞,但很可惜的是生不逢時,剛一上台就碰到了百年難遇的乾旱,陝西、山西、河南乾旱一片,對於已是落日如輝的大明王朝來說,如同是在傷口上灑了一把鹽,果然很快就傳來了陝西的災民起義,隨後百萬災民造反,王二、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紛紛拉起了山頭,而關外的皇太極咄咄逼人,一步又一步的逼近,讓這位年輕的皇帝整日整夜的煩惱,而更可惜的是,在他的屬下,他的臣子們真正能讓他安心的人並沒有多少,周延儒、熊開元、錢謙益等人,說說倒是能行,但並不能說是能臣,徐光啟可以說是個能臣,只可惜他老了,而真正的能臣,能為他解決事情的人,楊鶴病逝,孫承宗遠在遼東,並且被清軍圍困,危在旦夕,一代名將袁崇煥卻又被自己的猜疑所殺,弄的朝野人人自危,哪裡還有人敢於為他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洪承疇一向以韜光養晦而著稱。

    放權與集權,是個矛盾的話題,如何很好的處理這個問題,歷代君主都有著自己的方式,明君所採用的是合適的放權而又在適當的時候集權。但可惜的是崇禎皇帝雖然是位勤奮的君主,卻不能說是位明君,過度的集中手中的權利,過度的猜疑導致這位皇帝花費大量的精力卻不能達到想像中的效果。

    剛剛開封的崇禎皇帝,三更剛過就起來上朝,近日朝廷內外對山東的情況眾說紛紜,也同樣讓崇禎皇帝關心不已。

    「陛下,近日山東來報,孔有德、耿仲明等將叛亂,誠意伯劉謙、登萊巡撫孫元化率守軍堅決抵抗,擊潰叛軍,孔有德、耿仲明、陳光富、李應元被擊斃,登萊巡撫孫元化、登萊游擊將軍張燾、登州總兵張大可戰死。」徐光啟顫巍巍的站了出來,幾根蒼白的頭髮露出了官帽。突如其來的打擊讓這位老人更加的蒼老了。

    而龍椅上的崇禎皇帝臉色漲的通紅,沒想到剛剛上朝就接到這樣的報道,一時間他也分辨不出到底是喜報還是什麼。山東的士兵造反讓這位年輕的皇帝氣憤不已,而偏偏守軍又剿滅了叛亂。

    「你是怎麼知道的,兵部怎麼沒報上來啊?」崇禎皇帝陰冷的問道。

    「臣啟奏陛下,登州已經沒有官員了,是山東誠意伯的女婿李無庸快馬來報喪的,老臣才知道。」徐光啟回答道。

    「快宣李無庸進殿。」崇禎皇帝不由的對這個勳臣之後產生了興趣,為了一個不熟悉的人能千里報訊,可以稱道的。

    等宦官出了大殿後,大殿內頓時又吵了起來,一個省的叛亂可不是開玩笑的,總得找個替罪的,但現在人都死光了,連個替罪的人都沒有了,這下倒好,倒霉的人只有朝廷中的人了,糧草的撥付就只有兵部的責任了。

    那兵部的人就不幹了,兵部給事中吳義文出班奏道:「陛下,臣以為此次兵變乃孫元化的錯誤,與朝廷無關。」吏部給事中熊開元也彈劾孫元化「冒餉」,禮部尚書黃汝良亦質稱皮島自毛文龍開鎮以來,「十餘年間曾得其半矢之用否」,是「徒以有限之財,填無窮之壑」,且如黃龍的冒餉跋扈,早已成例行故事,故建議將孫元化抄家滅族,而將皮島,登萊撫鎮盡行罷撤。一時間皇極殿內眾說紛紜,如同菜市場一樣吵鬧不停。

    崇禎皇帝眉頭緊皺,旁邊的太監高起潛連忙用他的那尖細的嗓音大聲喊著「肅靜,肅靜。」

    「周延儒,你是怎麼看的?」崇禎和顏悅色的問道。周延儒,東閣大學士,字玉繩,號挹齋,宜興宜城鎮人。從小就是個神童,有名文。癸丑科連中會元、狀元。周延儒機智敏慧,善於察顏觀色,曾深得崇禎帝器重與信任,崇禎二年十二月,皇帝命入內閣為首輔。崇禎六年六月,周延儒被溫體仁逐出京城,溫體仁把持了內閣,民間有民謠說「禮部重開天榜,狀元探花榜眼,有些惶恐。內閣翻成妓館,烏龜王八篾片,總是遭瘟」。崇禎十年,溫體仁被罷免。周延儒復入閣。

    雖然周延儒這個人得志便猖狂,與徐光啟卻是好友,對孫元化這樣的晚輩也是欣賞不已。當下出班道:「陛下,雖然這次叛亂與孫元化有著很大的責任,但叛亂的賊子被他所剿滅,更何況數年來,為朝廷立下了不少的功勞,為朝廷鑄造大炮,支援遼東前線,功勳卓著,最起碼功過相抵,最後他已經為國捐軀了,人不能與一個死人計較。臣以為此事還是不要追究了,朝廷要做的是迅速的為登州委派官吏為好,盡早穩定登州局勢為重,遼東仍然需要登萊的支援。」

    「陛下…。」黃汝良聞言連忙出班奏道。

    「陛下,李無庸在殿外候旨。」高起潛出聲道。

    黃汝良狠狠的盯了一眼周延儒,作為禮部尚書,他出言不但是為了推卸責任,不想當什麼替死鬼,更重要的是盯著內閣的位置,孫元化一旦出了問題,那作為他的老師徐光啟也將黯然下台,這樣作為二品的他,就有可能進入內閣,成為從一品的大員。

    「傳李無庸。」崇禎朗聲道。

    「宣李無庸覲見陛下。」

    「宣李無庸上殿。」

    「宣…。」紫禁城內響起了陣陣回聲。

    [無廣告小說奉獻]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