螻蟻之輩,豈能撼動我大清社稷。我倒是想問問你,子被車裂在你的面前,你會不會說出,朱允文的後代到底是誰?」胤禛走到朱慈炤的兒子朱義漣身邊,輕輕撫摸著他的頭頂,柔聲道,「死後若是到閻王爺面前,要怪就怪你這個沒用的父親吧。」
「我不要死,我不要死。我是世子殿下,哪個敢殺我!」朱義漣喊道。
胤禛不禁縱聲大笑道,「很可惜,我這個阿哥,殺你這個世子,卻是易如反掌。」
「娘,我不要死。我不要死!」朱義漣抱著他母親哭道,「娘,你跟他說,我是世子殿下,我不要死!」
「閉嘴!休得給我朱家歷代祖宗的臉上抹黑,不就是一死嘛!有什麼好怕的!」朱慈炤啐出一口鮮血,喊道,「要殺就殺,哪兒那麼多廢話!」
胤禛回到作為上,雙手支著下巴,「小世子,想要活命很容易。你告訴我,你父親這兩天見過什麼陌生人嗎?」
「陌生人?」朱義漣想了想。
朱慈炤看了半響,猛的吸了口氣,道:「漣兒,不許說!」
朱義漣突然破涕而笑,「有有有,我父王見過一對山東來得中年夫婦,好像和我們家是遠親,也是慈字輩,不過已經沒落了,頂多是有兩個小錢。」
「哦,你怎麼知道的?」胤禛饒有興趣地問。
「這還用說!我父王是永王,他們不過是草民而已。還不知道隔著多遠呢!我父王說,要不是看在他們有錢有人的份上,才不管他們這些宗室子孫呢。」朱義漣一口氣把他知道的都說了出來。
「乖孩子應該受到獎賞。對嗎?」胤禛的聲音中透著巨大地壓力,饒是嵩祝那樣一個常年在沙場征戰的武夫也被震得渾身一顫。
「你還記得他們是山東哪裡的人嗎?這對中年夫婦裡,可有人名字裡帶著一個『文』字。」
朱義漣緊皺眉頭思索著,半晌,突然漲紅了臉。大聲吼道:「那個自稱是我伯伯的人叫朱慈禮,他的夫人是什麼雲娘。其他地我就不知道了。」
「混賬。你這個逆子!」朱慈炤恨鐵不成鋼地罵道。
「閉嘴!」嵩祝暴喝道,用刀背上前幾步狠狠地抽了朱慈炤幾個嘴巴,又打掉他幾顆大牙。
「那他們身邊還跟著什麼人嗎?」胤禛和藹地看著慄慄危懼的朱義漣。
「什麼風衣雷電地,有四個老頭!」朱義漣破罐破摔地說道,「我知道的都說了,你不是要賞我嗎?小爺別的不要。給我來一頭烤全羊。」
胤禛看著朱義漣,微笑的嘴角和明淨無暇的眼神沒有絲毫虛偽和欺詐。「下去吧,管飽。」
嵩祝心裡罵道,小東西,讓你當個飽死鬼,也算是四爺的恩典呢!還敢自稱小爺。一會兒吃飽喝足,爺爺就送你上西天給崇禎帝當乖孫子去。
胤禛看著僅剩下地朱慈炤夫妻二人,目光幽幽。緩緩說道,「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各自飛。如今,你們是要同生共死,還是各有所圖呢?」
胤禛帶著胤祥回轉揚州向康熙覆命的時候,康熙正一個人默默地看著奏章,只有李德全和縈雪在一旁伺候著。
胤禛一進門就跪倒在地,朗聲道,「兒臣胤禛叩見皇阿瑪,願皇阿瑪吉祥如意。」
胤祥也乖巧地跪倒在地,「兒臣胤祥叩見皇阿瑪,願皇阿瑪身體康健,壽與天齊。」
康熙笑道,「都起來吧。嗯,這小十三出去一趟,回來到是更會說話了。」
胤祥笑道,「皇阿瑪謬讚,兒臣汗顏。」
「這次跟你四哥出去辦差,見識到什麼啦?」康熙慈祥地笑問。
胤祥臉上露出羞澀地笑容,「皇阿瑪,兒臣跟著四哥在外面走了這麼一圈,才明白了什麼叫『書到用時方恨少』。才曉得了自己平日沒好好聽師傅講課,更明白了自己的能力還不夠,需要學的地方還有很多。」
「很好,能學會自省就證明沒白出去。呵呵,小十三果然長出息了。」康熙滿意地點點頭,「既是這樣,皇阿瑪就把這根御筆賞給你,以後你要用它好好用功學習,不可再貪玩了。」
「謝皇阿瑪賞!」胤祥從李德全手上接過康熙用過的御筆感激涕零道。
「老四,差事辦得如何了?」康熙表演完父慈子孝,又回到一國之君的位置上。
胤禛從懷中拿出一本奏章雙手呈上,道:「兒臣不才,雖把偽朱三太子一網打盡,卻又發現其他前朝餘孽為禍作亂。兒臣已命嵩祝率軍往北追擊,誓要將這群亂黨消滅殆盡。」
「這偽朱三太子到底是何人?」康熙示意我去胤禛手裡拿過奏章。
我微笑著走到胤禛身邊,取過奏章,然後回到康熙身邊,交到他地手中。動作利落,絕無半點拖泥帶水之意。
胤禛回道,「是前朝崇禎帝的四子,朱慈炤。」
「朱慈炤?」康熙陰沉著臉,「周藩分支朱肅渣,在安昌淪陷後,逃往浙東,投奔魯監國以海。舟山失敗,戰死後,其長子年幼,來到杭州杭淨寺,出家拜豁堂和尚為師,做了和尚,後來到松江一個荒野破庵中偷生。結果被庵中僧人走漏了消息,此子仍被官府抓捕處死,同庵僧人受牽連而死者數百人。廣東梅縣地區流傳著京城淪陷後下落不明的太子朱慈烺,與翰林院編修充東宮講讀地嘉應人李七淳一起潛回了李的家鄉梅縣。後為削髮為僧,並在梅州陰那半山中人跡罕到之處,建了一座廟,名叫「紫殿」,又叫「聖壽寺」。朕誅殺鰲拜之後曾下詔『故明宗室子孫眾多,有竄伏山林者,令悉歸田里;有改姓埋名者,姓氏皆復舊。』二十二年施琅攻陷台灣,鄭氏政權降我大清,逃到那裡的前朝宗室大都被俘,這批前朝的宗室遺民,朕記得是將將他們安置在山東、河南等郡縣。」
「皇阿瑪厚待前朝宗室子弟,奈何其居心叵測,賊心不死,罔顧皇阿瑪一片仁慈。」胤禛躬身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