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宗天子自然有他憂慮的地方。大宋承平日久,好容易出了個如此了得的將領,這自然讓他高興。可這樣的人才,自己能將他掌控在手中嗎?畢竟秦風和別的將領不同,他是落草的強人,而後被招安。更兼此人鎮守滄州,上馬管軍,下馬管民,職權幾與安撫使相近,他立下如此功勳,自己該如何賞他?
如果將他調往京師,給他個閒職,似乎有些可惜了這個人才。何況他未必肯回來,畢竟他出身不好,對朝廷總要提防幾分。可若是不將他回來,又該怎麼賞賜呢?如果不賞他的話,先不說他心中不滿,就是天下的文人怕也不答應吧!
就在他猶豫不決的時候,楊恩成突然出班,大聲道:「恭喜陛下,賀喜陛下。陛下英明,將秦風招安,如今看來,此人果是一個將才。他既然在旬日之間,掃平了四大賊寇之一的淮西王慶,那田虎和宋江想來也猖狂不了幾天了。
秦風久居滄州,熟悉遼人的作戰方法,等他大軍北上,南京道怕是旦夕可下。那南京道畢竟被遼人佔據了百餘年,難免有些不法之徒,更兼各族混雜,若是一介文人,怕真降服不了,還真得像他這樣的將領才能收拾!陛下聖明啊!」
徽宗何等精明的人物,一聽楊恩成的話,立刻就明白了過來。對方分明是在暗示自己,秦風這人雖然強人出身,不好掌握,但完全可以將他調到邊關,給他一定的權利,讓他對付那些外寇。依著他的性子,若到了邊關。少不得兵禍連綿,便是心中不願意,也只能成為大宋的屏藩,端的是個好主意。他看了楊恩成一眼,心中嘀咕了一句:這個老狐狸,面上卻不禁露出了笑容。
既然楊恩成已經解開了自己的心結,他倒也放鬆下來,有些事情也不需記掛在心上。只要好好地賞賜秦風一番。也就是了。更何況這次秦風手下收攏了不少敗兵,更有不少降將,好好的賞賜一下這些人,也就是了。
就在他盤算已定的時候,忽見臣班中一人出列,大聲道:「陛下,秦風此次雖然剿滅了淮西判決,但他收降納叛,雖有朝廷的旨意。但如今淮西已平,他那許多兵士,倒可以分遣各放,以資地方守備……」眾官看去,此人正是殿前太尉宿元景。他此言一出,那些清流文人一片附和之聲。
楊恩成面色一變,大步出班,喝道:「你們說的是什麼話?秦風此戰,之所以一戰功成,卻是借助了騎兵的優勢。奔襲賊人老巢。這等計策,說來簡單,施展起來,卻是冒了天大的風險,一時不慎。便要萬劫不復。以秦風之勇力,怕也只敢使一次,不敢使第二次。若要剿滅賊人,還是需要以正兵堂堂正正的大戰。
滄州除留守本州之兵馬,只能起兵三萬,三萬之眾,對上數十萬賊兵。嘖嘖嘖嘖,宿大人,您安地是什麼心啊!若是您有興趣,何不統帥三萬人馬,剿滅田虎,立上一大功?」
楊恩成這話說的可有些重了,他分明在指責宿元景有心陷害忠良。宿元景在宦海沉浮幾十年。一步一步的爬到今天這等高位。如何不明白對方的用心。他眉頭一皺,看著楊恩成。心中卻在思量著如何回答對方的話。這話可不好回答,一個不好,便陷入了對方的陷阱中——真要讓自己統帥三萬人馬去征剿田虎,他自認沒這個本事。
就在宿元景不知道該如何回答的時候,殿帥府太尉高俅突然出班,看著楊恩成,輕聲道:「楊老將軍,您似乎忘了,當初秦風可是誇下海口,憑著滄州軍的實力,在三個月內掃平三大賊寇啊!他當初可沒有說要招兵買馬,收降納叛,擴充本部的實力……」
楊恩成冷冷地看著高俅,心中暗罵:如果不是你坑了我家的楊志,我何必費這般氣力為秦風那個混蛋開脫!他輕輕的撫摸著花白的鬍子,突然怒哼了一聲,呵斥道:
「高俅,你身為殿帥府太尉,咋地如此糊塗!你這般模樣,怎對得起你的身份?且不論當初秦風是怎麼想的,我只知道,大戰之後,秦風手下的精銳之兵,起碼要損失一半。滄州兵士之精,冠絕大宋,難道你忍心看著我大宋的精銳白白的被那些流賊消耗?秦風也是大宋的將領,你便是不喜歡他,也不該使這樣地計策吧!你殿帥府出去的將領,可沒有一個受這般待遇的!」
高俅吃楊恩成一番訓斥,直將臉氣得紫紅。可他卻不敢當面反駁,楊恩成雖然沒有什麼實權,但他卻是朝中的元老,真要是和他理論起來,別人也只會指責自己的不是。他心中也納悶地緊:這老頭今天是怎麼了,精神頭怎麼這麼足呢?似乎誰要找秦風的麻煩,就是和他過不去一般。
徽宗天子也看出門道來了,楊恩成是在幫著秦風說話。他思量了片刻,隨即恍然:楊志在秦風手下為官,他自然要為後輩考慮一番。不過轉念一想,秦風手下的將領,倒有大半是朝廷的軍將,有這些人在,他便是想造反,怕也沒那麼容易罷。
他當即道:「罷了,不要爭了。秦風於朝廷有大功,如何能讓他受委屈?他收降的兵士,便讓他暫時統帥好了。反正他平定三大賊寇之後,還要攻打南京府,倒也省得調兵了。」
眾人聽了徽宗天子這明顯是和稀泥的旨意,都有些哭笑不得的感覺。不過仔細算將起來,還是秦風吃了虧。那些將領心裡明白,收降地叛賊便是再精銳,也必不的久經沙場的邊軍。沒有朝廷正規軍的補充,秦風的精銳只能越打越少,他虧大了。
幾日後,正在班師的秦風接到了朝廷的旨意,他低頭沉思片刻,隨即下令,大軍直撲河北,剿滅田虎。
田虎在最短地時間內得到了秦風起兵攻打河北地消息,不禁大驚失色,急召群臣,商議應對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