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與秦王朝 第五卷歷史繞輪轉,落葉隨風飄 第二百三十七章
    粉碎了一場刺殺陰謀,嬴政論功行賞,首推侍醫夏無且,以黃金二百鎰賜之,道:「無且愛我,以藥囊投荊軻也!」群臣中手搏荊軻者,視傷勢輕重分別加賞,殿下郎官擊殺荊軻者,亦俱有賜。

    論功行賞完畢,接下來就該論罪行罰了。蒙嘉將荊軻引薦給嬴政,無疑是罪魁禍首。蒙嘉也自知罪在不赦,心中大為驚恐,卻又想不出任何應對之策來,只是閉門不出,誰也不見。

    事實上,不止蒙嘉一人恐懼,整個蒙府也都是大禍臨頭,惶惶不安。秦國連坐之法向來嚴酷無情,蒙嘉犯下的罪過,依法當誅滅三族。蒙氏儘管是秦國最顯赫的豪族,這回怕也是免不了滅頂之災,要被連根剷除。

    老爺子蒙驁已過世多年,蒙武如今成了蒙氏的家長。他見蒙嘉採用鴕鳥策略,龜縮不出,心中又氣又恨:就因為你一個愚蠢的決定,牽連到整個蒙氏家族。你躲起來有什麼用?躲起來就能解決問題了?

    蒙武無奈之下,只有向廷尉李斯求助。李斯直言不諱,道,「事已至此,中庶子之命怕是保不得了。」

    蒙武道,「蒙嘉之罪,固然當死。只是可憐蒙府上下三百餘口性命,該如何是好?」

    李斯歎道,「李某也是愛莫能助。李某官居廷尉,只能依法連坐,不敢回護。」

    蒙武跪泣道,「如能得廷尉成全,蒙府上下,皆不敢忘廷尉救命之恩。」

    李斯趕緊扶起,問道,「將軍欲李某何為?」

    蒙武支吾著,似有難言之隱。有些話,他實在難以向李斯啟齒。

    李斯道,「莫非將軍想讓李某見中庶子?」

    蒙武被說破心思,反而長舒一口氣,道,「廷尉願行否?」

    李斯道,「願見中庶子。」

    蒙武大喜,迎李斯入府。蒙嘉雖然閉門不出,聞聽李斯來訪,卻也不好不見。一則李斯位高權重,最為嬴政倚重,在自己的案子上,李斯有舉足輕重的發言權。二則蒙嘉也在心中暗自抱一絲僥倖,李斯孤身造訪,說不定會有好事呢。

    李斯見蒙嘉形銷骨立,顯然這幾天沒少受煎熬,卻也不稍加慰問,劈頭便道,「君之罪,自以為能救乎?」

    蒙嘉臉色立時煞白,喃喃說道,「不能救。」

    李斯再道,君為中庶子,引見燕國使節於大王,乃是職責所在,即使荊軻包藏禍心,行刺大王,君之罪也只是失察而已,罪不至死。可是千不該萬不該,你不該收取荊軻的千金賄賂。這可是犯了大王的大忌。這說明什麼?說明你在做決定時,不是首先考慮大秦的利益,而是貪於一己之私利。如此之臣,不殺何為?

    蒙嘉低頭不語。他多希望可以退還千金,只要能換回性命。

    李斯注視著蒙嘉,冷聲道,「李某與蒙氏,也算是有深交。有些話,你們自家人之間不方便說,我這個外人卻不得不說。蒙氏能有今日的地位和權勢,得來不易。蒙恬、蒙毅二兄弟,皆有龍鳳之姿,日後絕非池中之物,蒙氏門楣,將在二子手中光大無疑。若受君之累,中途夭折,恐怕蒙老將軍在地下也必不能瞑目也。為今之計,與其坐等大王降罪,禍殃全家,不如自殺謝罪,蒙氏家業或有機會保全。君其思之。」

    蒙嘉落淚如雨。李斯的話說得夠直白的了,就是要他自我了斷。也許,整個蒙府都在期待著他自我了斷,以免連累全家。加繆說過,自殺是一個最嚴肅的哲學問題。對蒙嘉來說,自殺卻是一個最簡單的算術問題。一個人死,總好過全家跟著一起死。蒙嘉心中悲苦,卻也再無選擇,只能跪謝李斯道,「幸廷尉之教。」

    蒙武正在門外焦急地踱步,見李斯出門,連忙迎上。兩人交換了一下眼神,李斯點了點頭。蒙武知道,蒙嘉走了,他的兄弟走了。

    蒙武長歎一聲,神情淒楚,卻又彷彿如釋重負,又依李斯之計,將千金封存,命蒙府中人,皆身著囚衣,不飲不食,待罪於府邸之中。

    李斯往見嬴政,告知蒙嘉已死,蒙府上下,靜待大王降罪。嬴政見蒙嘉已死,怒氣漸消,又與蒙恬、蒙毅兄弟兩人自幼交好,也不忍取他們性命,於是下詔,道,蒙嘉昏庸,不辨奸邪,既已自殺謝罪,寡人以蒙氏其餘人等不知情故,特赦之。

    蒙氏得以保全,固然出於嬴政的恩典,但李斯的挺身相救,卻也讓他們五內感激。自此之後,蒙李二氏的關係越發親密。

    再說荊軻雖死,主謀燕國和太子丹還在。犯強秦者,雖遠必誅。嬴政加派十萬大軍,增援屯於中山的王翦,命其滅燕復仇。王翦得令,揮師急進,大破燕、代合兵於易水之西。

    嬴政二十一年,冬,十月,王翦攻陷燕國都城——薊,燕王喜、太子丹等盡率其精兵,東保於遼東。遼東乃黑山白水之地,加上天寒地凍,氣候嚴酷,王翦老成持重,以為非用兵之時,一邊告捷於咸陽,一邊命秦軍就地休整,以待明年春暖再戰。副將李信,乃是秦國年輕一代將領中最傑出者,大為不服,力主宜將剩勇追窮寇。王翦壓住不許,李信奮然道,願立軍令狀,必得太子丹人頭來獻。王翦無奈,只得應允。

    李信率三千精銳,戰旗飄揚,戰馬嘶鳴,日夜兼程,追擊燕軍。風雪紛飛,不能阻擋少壯將軍的衝鋒。苦寒邊疆,無法冰封秦軍男兒的熱血。

    李信踏雪破冰,越山涉水。殿後燕軍根本不能抵擋,一戰即潰。眼看就將追及燕軍主力,燕王喜大恐,秦軍怎麼這麼狠,都逃了一千多里,還不肯放過?彷徨無策之下,只能遣使求救於代王趙嘉,代王趙嘉也是勢窮力孤,無兵可派,只能表達精神上的,又送書一份,道「秦所以猶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今王誠殺丹獻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

    其時,太子丹藏匿於遼東衍水之間,有門客十餘人相隨。將太子丹安置在這樣隱秘的地方,也是老燕王的一片愛子之意。然而,太子丹正當躁動之年,又怎耐煩一棹冬風一葉舟,一綸繭縷一輕鉤,過著江上漁父的清淡生活。

    太子丹終日抑鬱,只盼著被父王早些召回。這一日,終於盼來了使者。太子丹大喜,設宴款待,不覺大醉,又問道,大王見召,莫非秦軍退乎?

    使者答道,正因秦軍未退,所以召太子。

    太子丹笑道,此為何故?

    使者道,得太子之頭,秦軍自退也。

    太子丹這才驚醒過來,一腳踢翻酒案,便欲逃脫,早被使者按翻在地。太子丹怒喝道,我乃燕國太子,你們反了!

    使者道,「今日破國亡家,盡由於汝!殺身報國,復有何怨?」一劍砍下太子丹的頭顱,其門客亦盡數誅殺。

    燕王喜再也喜不起來了,只能親手將兒子的頭顱,盛於金函之中,遣使獻於李信,以求得暫時的安寧。李信孤軍深入,無法持久,而遼東寒冷的氣候,也讓久居西北的秦軍將士不能適應,既然得到了太子丹之頭,目標業已如願完成,於是退兵。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