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與秦王朝 第五卷歷史繞輪轉,落葉隨風飄 第二百三十八章
    燕國喪了國都,折了太子,只能棲居於僻遠的遼東一隅,譬如遊魂,不久自將潰散。因此,秦國的主攻目標,轉移到了楚國身上。

    其實,早在王翦進攻燕國的同時,秦國便已開始了對楚國的用兵,主帥則是王翦之子王賁。在王賁的統領之下,接連攻克了楚國的十多座城池,取得了一定的戰果。但是,從整體戰略的高度來看,王賁伐楚,更大程度上還是起到牽制楚國的作用,投入的也並非秦軍主力。

    現在,是時候吞併楚國了。然而,楚國實力之強,遠非燕國可比。選擇一個稱職的滅楚主帥,無疑是擺在嬴政面前的首要任務。

    在秦國眾多的將軍中,年輕的李信居然是嬴政意下的第一人選,這在秦軍內部引發了不小的震動。不過也難怪,李信雖然資歷尚淺,但他以三千士卒,不畏風雪,千里奔襲,深入絕境,最終取太子丹人頭而歸,這輝煌的一戰,實在令嬴政印象深刻。李信這一戰,將一個將領的勇氣、決心、果斷、強硬,都表露得淋漓盡致,和穩紮穩打、保守持重的王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無疑,李信的戰法更合乎嬴政的胃口,也符合強秦應有的風格。

    嬴政於是首先召見李信,問道,「寡人欲取荊,以將軍之見,用幾何人而足?」李信不假思索,脫口便道,「不過用二十萬人。」嬴政讚道,「李將軍果賢勇也。」又以同樣的問題問王翦,王翦答道:「非六十萬人不可。」嬴政笑道:「王將軍老矣,何怯也!李將軍果勢壯勇,其言是也。」於是以李信為主帥,以蒙恬為副將,領二十萬大軍,南伐楚國。

    王翦見嬴政不納己言,心中不快,一怒之下,於是謝病,歸老於故里頻陽。

    這一年,另有一事。新鄭有人謀反,意圖恢復韓國。幸好規模不大,很快便被鎮壓下去。儘管如此,此事還是引起了秦國上下的高度重視。眼下,秦國在前方戰場攻城略地,勢如破竹,然而,如何鞏固和融合新征服的土地和人民,卻是一個嚴峻的問題。新鄭謀反雖然只是一個孤立事件,可是,誰又能擔保,接下來不會輪到邯鄲、薊城?

    嬴政召集廷議,讓百官各抒己見。百官也的確是各抒己見,莫衷一是,直聽得嬴政頭昏腦脹,還是不得要領,於是望定李斯,問道,「以廷尉之見,該當如何?」

    李斯道,「以臣愚見,只用一字即可。」

    李斯話落,整個朝堂頓時安靜下來。百官雖然素知李斯之能,但李斯說只用一字即可,這海口未免誇得太大。即便是一篇數萬字的長篇政論,也未必能解決此一問題。百官屏息靜待,倒要看李斯如何圓場。

    嬴政也是頗為驚訝,道,「哪一字?寫來。」

    李斯氣定神閒,運筆寫下一個兩尺見方的大字。宦官托著李斯的墨寶,呈於嬴政。嬴政注目良久,忽面露笑容,歎道,「古人云,一言以興邦。今觀廷尉,堪稱一字以安邦。」又將李斯的書跡傳示群臣。群臣看去,果然只有一字:

    凝!

    群臣竊竊起私語,疑義相與析。嬴政笑道,諸卿稍安。凝字之意,有請廷尉道來。

    李斯道,「兼併易能也,唯堅凝之難焉。齊能並宋,而不能凝也,故魏奪之。燕能並齊,而不能凝也,故田單奪之。韓之上地,方數百里,完全富足而趨趙,沸騰網趙不能凝也,故秦奪之。故能並之,而不能凝,則必奪;不能並之,又不能凝其有,則必亡。能凝之,則必能並之矣。得之則凝,兼併無強。」

    群臣若有所悟。李斯再道,「古者湯以薄,武王以滈,皆百里之地也,天下為一,諸侯為臣,無他故焉,能凝之也。故凝吏以法,凝民以政;法立而吏服,政平而民安;吏服民安,夫是之謂大凝。以守則固,以征則強,令行禁止,王者之事畢矣。」(注)

    李斯言罷,舉座稱善。此後,在新攻取的土地之上,複製秦國的政治模式和法律體系,前面軍隊打下一塊,後面官吏鞏固一塊,皆李斯之謀也。

    註:李斯這段話,源自荀子議兵篇。是當年李斯在求學之時,荀子對李斯的一個問題的回答。此時正好被李斯用上,當然,將重禮改為了重法,以因應形勢。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