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魂調 正文 三一·玉去
    年初郭子儀薦李光弼東出井陘,救助河北,到正月底就有捷聞傳來,道是井陘清肅,東行順暢,下月中即可抵達河北臨危郡縣。河東與河北有太行山相隔,山勢連綿高峻難越,古人謂僅有八處相通微徑,稱為太行八陘。井陘是其中第五陘,出口即達常山,直指饒陽,是朔方往救河北臨危郡縣最近、叛軍最少的通路。井陘山險路狹,最窄處只能容一輛馬車通過,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安祿山只派養子安忠志屯軍土門,井陘中險要處有少量駐軍把守。李光弼領蕃漢步騎兵萬餘人、太原弩手三千人入井陘,一路暢行。

    這時節只要不吃敗仗就算是有功,朝廷都要授官晉爵,把原歸安祿山旗下的那些空頭官銜一個一個授出去,一來好歹也算是褒獎了,二來也表一表平定叛亂收復失地的決心。二月丙戌,又加李光弼為魏郡太守、河北道採訪使。

    傍晚時菡玉從興慶宮出來,又迎面撞見楊昭。最近她似乎只要一出京兆府衙,總會不期然地和他「偶遇」,今日特意打聽了他有事在身才偷偷來興慶宮請旨,沒想到還是被他逮著,心裡暗叫不好。

    他笑吟吟地走近來:「菡玉,真巧啊,沒想到會在這裡碰見你。你剛見完陛下出來?你一直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窩在府衙裡,是什麼大事把你請出來了?」

    菡玉心虛,聽他的話便覺得句句有刺,猶豫著是該主動托出還是等著他興師問罪,一時沒有言語。

    他見她不理睬,又道:「我倒有一件事要告訴你。河東節度使李光弼,又加封河北道採訪使、魏郡太守,制書已下,大約明日朝上便會通告百官了。」

    菡玉更加篤定他是問罪來的,看他笑容滿面,一點都瞧不出要怒的樣子,吃不透他到底要怎生耍弄她,不如自己認了乾脆。她摸了摸袖中那紙任命制書,剛要取出,他突然問:「李光弼是你另一個師兄,是不是?」

    菡玉道:「你怎麼知道?」手裡的制書也停住沒有拿出來。

    「你自己提過的。」見她疑惑,又補充:「那年楊慎矜案時,在大理寺牢中。」

    菡玉這才憶起。她是提過,只不過是向身陷牢獄的王忠嗣談起的,不想這麼點小事也會傳到他耳朵裡,還一直記著。那麼早……

    楊昭湊近她,放低了聲音:「玉兒,我欠你大師兄的那份,在你二師兄身上補回來了,你可以不要再生我的氣了罷?」

    原來二師兄加官進爵是他出的主意。菡玉訥訥道:「我哪有生氣。」心裡卻鬆了一口氣,看來他還以為自己尚不知道此事。

    「聽你的語氣就知道還在賭氣。這次就當我將功折罪,你要是還不滿意,回頭我立刻給你大哥安排一個職務,你說哪個……」

    「不必了,」菡玉打斷他,「大哥已經回衡山去了。」

    「玉兒,」他盯著她不放,「你到底在氣我什麼?自打你回來之後,好像換變了個人似的,就沒給過我一個好臉色看,以前你對我可沒這麼挑剔。」

    菡玉怕再與他糾纏下去又要橫身枝節,夜長夢多。「那是因為……」話未出口,臉倒忍不住紅了,更兼心虛歉疚,頭深深地低垂下去,不敢看他,「你明知道……」

    他笑了出來:「好好,我知道,我都知道,你不必勉強說了。」

    菡玉的頭幾乎垂到胸前:「相爺,你還要進宮去見陛下罷?時候不早了……一會兒回去再說……」心下又羞又愧,恨不得奪路而逃。

    他依依不捨地放開:「那我回頭再去找你。」

    她輕輕點一點頭,他的手一挪走,便立刻轉身逃也似的飛快跑開,那模樣只能用落荒而逃四字形容。他以為她是臉皮薄害羞,只顧著高興,不疑有它。

    菡玉滿心惴惴,不敢想像他聽到她自請前往河北宣旨時會是什麼反應。一直到第二日黃昏時到達長安以北四五百里開外的延州,仍無追兵趕及,才確認自己是逃過一劫,不會被他半途截回去了。

    此去河北,因東面潼關外就是叛軍陣營,須先往北再往東,取道太原,隨李光弼行軍路線,經井陘而至河北。一路兜兜轉轉,除了第一日急行五百里,後頭都走得較慢,用了十多日方出井陘,追及李光弼大軍。

    萬餘人的大軍尚未紮營完畢,就見旌旗林立,兵馬肅然,遠看只見灰茫茫的一片,綿延數里,不見尾。觸目而及是玄鐵戰衣連成的浩瀚黑海,彷彿日光也被吸入,只餘肅殺的黑沉。

    李光弼見朝廷派來宣旨的竟是菡玉,大吃一驚,匆匆接下委任狀,便急忙遣退左右,問道:「菡玉,你怎麼不在京師好好呆著,跑來這兵荒馬亂的地方?朝廷沒人了嗎,要京兆少尹出來送信?就帶那麼幾個護從,路上隨便碰一支散兵游寇都能叫你沒命!」

    「那我運氣還真是好,連叛軍的影子都沒見著。」菡玉笑道,「我是聽說師兄自己帶兵打仗了,立刻馬不停蹄地趕來投奔,死乞白賴才從陛下那裡求到了這份送信的差使呢。」

    「你放著安安穩穩的京官不做,跑來跟著我打仗?」李光弼抓起她的手握了握,再指指自己滿手的硬繭,「瞧你這幾年官兒當的,養得一身細皮嫩肉,個老繭都不見。你說說,你都多久沒舞刀弄棍了?」

    這個二師兄呀,過了這麼多年,還像當初一樣愛笑話她,虧得他治軍如此嚴厲,在將士們面前一副不苟言笑的模樣。菡玉玩笑道:「我也想在京城過太平日子呀,不必提心吊膽打打殺殺。可這不是混不下去了嗎,只好來投奔師兄,求師兄照顧著點小……小弟,給口飯吃。」

    李光弼收起玩笑心思,正色道:「菡玉,你在京師出了什麼事,讓你呆不下去了?是不是你的身份……」

    「沒有,只是……只是這些年碌碌無為,什麼也沒做成,虛擲了十年光陰。」她臉上笑容淡去,「師兄,也許當年我應該聽你的,不該入朝。」

    李光弼道:「我那時也是年少不更事,想得太簡單。不過菡玉,你的確不適合去朝堂上趟那渾水,還不如打打殺殺來得痛快。」

    菡玉遂笑道:「所以我這不是逃出來了麼。師兄,現在外頭亂得很,史思明一聽你出了井陘關,定會立刻來襲,我可不敢這時候出去送死,沒法回去向朝廷覆命了。先在師兄這裡避一陣子,師兄可要多多擔待著些。」

    李光弼彈一指她的腦門:「在京城當過官就是不一樣啊,都學會油嘴滑舌了。你文武雙全樣樣精通,軍中正缺這樣的人才,我自然是求之不得。」

    「什麼樣樣精通,師兄想說的是樣樣稀鬆罷?」他們師兄妹三人,李泌尚文,李光弼崇武,菡玉兩樣都學了點,哪一樣也不拿手,都是半吊子。

    李光弼忍笑道:「哪裡,師兄是真心誇獎你。你跟著大師兄讀過那麼多書,又在朝中當了十年官,智計自然比我們這些武人強上許多;但又不像那些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謀士,危機時刻都無法自保,只會拖人後腿。你說,可不就是文武全才!」

    菡玉不服氣道:「我雖然文才武功都不如人,但有一點卻是無人能比。」

    「哦?我怎不知道你還有這等長處?」

    「我不怕死!」她學著男人的模樣拍拍胸口,「師兄,以後要是有什麼危險的任務,只管派我去!」

    「好……好兄弟!」李光弼輕捶她一拳,「你有這等異能,又有無畏之心,定能在沙場上建功立業!」

    菡玉心中也生出幾分豪情來,積壓胸臆的悶氣一掃而空。二人攜手坐下,憶起當初同門學藝的日子,談到分別之後種種際遇,都是感慨萬千。菡玉歎道:「師兄,如今你可是得償所願了。」

    李光弼大笑:「區區幾個官職,不過是虛名而已!等拿下范陽、取得安祿山項上人頭時,才算得償所願!」

    菡玉也頗是激動:「等師兄拿下范陽,小弟幫你扛旗,插上城樓!」

    「好,一言為定!」李光弼撫掌笑道,「要把官軍大旗插上范陽城樓,不是一日兩日可以辦到的,還須從長計議。眼下師兄倒想問問你,有沒有辦法把我軍的旗幟,插上饒陽城樓?」

    菡玉道:「師兄,可不可以放小弟一馬,先別出這麼難的題,小弟答不上來啊。」

    李光弼道:「那你說說,給個什麼難度的你能答上來?」

    菡玉不答,只道:「小弟趕了十多天的路,現在最想有個歇腳的地方,好好睡上兩天。師兄遠道而來,行軍半月,想必也都有小弟這樣的念頭。」

    李光弼道:「我一個人好說,幕天席地,隨便捲個毯子一鋪也能呼呼大睡。但我旗下一萬多將士,可不能讓他們也跟我一樣睡露天覺。」

    菡玉道:「一萬多人,至少也得常山這樣的大鎮才容得下呀。」

    李光弼來了興致:「你想拿下常山?這題挑得也不算容易啊。史思明雖有兩萬大軍,但只是圍在饒陽城外,無處可守;常山經前太守顏杲卿加持,城堅池固,安思義率胡軍駐守,另有團練兵三千餘人,合起來也有五千之眾。我軍要攻常山,一時半刻也難攻克,史思明離此地不過二百里,援軍一日可達,屆時豈不是要腹背受敵?」

    菡玉仍不正面作答,反問道:「史思明若來救常山,不正好解了饒陽之圍?」

    李光弼挑眉問道:「聽你語氣,似乎拿下常山已是成竹在胸。我倒想聽聽,你有什麼辦法能克常山?」

    菡玉笑道:「其實小弟也不過是借花獻佛……」

    話未說完,帳外報說有常山來使求見。李光弼略感詫異,看了一眼菡玉,她向外揮手一指:「這不,辦法就來了。」

    來使被侍衛引入帳中,竟是一名武將,身著唐軍戰袍,進帳便對李光弼下拜,全是下屬禮節。原來這常山五千駐軍中,三千多團練兵都是顏杲卿舊部,此次聽說官軍東出井陘,不等李光弼率軍前去攻打,便自起義殺死胡兵,將守城叛軍將領安思義綁縛,開城出降。

    官軍不費吹灰之力便得常山,李光弼自然喜出望外,連忙扶起常山來使,撫慰一番,問道:「安思義現在何處?」

    來使道:「末將已將他綁至行營外,等候大夫落!」

    李光弼命他將安思義帶進營來,一面密令下屬前往常山打探究竟,回頭對菡玉道:「菡玉,你真是神通,怎麼能料到常山必會出降?」

    菡玉道:「顏太守忠節不屈,其部下都是忠勇之輩,因城破不得不投降叛軍,但都心向朝廷。顏太守被縛東京,死於安祿山之手,常山將士更是恨叛軍入骨。若非孤立無援、力量懸殊,早為顏太守報仇了。這次見朝廷大軍抵達,自然更無歸順叛軍之心。」心中卻想:我第一次見你就是在這裡,當然料得准。當初小玉剛被師父收容時,從長安前往衡山,師父便順道帶她來了一趟常山,見一見這位二師兄,因此知道常山不戰而克之事。

    李光弼道:「我本也打算策反城中將士來個裡應外合,沒想到還未動作,城門已開了。此次東行比我預計的要順利許多呀。」

    菡玉道:「輕敵自大可不像師兄的作風。」

    李光弼道:「我身擔大任,一路未嘗敗績,當然會自大輕敵,這時候就顯出你們這些軍師謀士的作用啦!」

    菡玉忍住笑,歎氣道:「想要投筆從戎還真不容易,過了一關又是一關。師兄想考我只管直說,軍師這頂大帽子我可不敢當。」

    李光弼遂道:「佔據常山只是開始,接下來要對付史思明兩萬大軍才是重頭。我一路尚未與安祿山精銳直面交鋒,甚無把握。」

    菡玉道:「要說史思明底細,小弟常居京城,又是文官,比師兄所知更少。師兄這個問題,不該問我。」

    李光弼問:「那該問誰?」

    菡玉道:「眼下正有一人,對敵軍、對史思明瞭如指掌。」

    「安思義?」李光弼揚起眉,「你也說顏太守舊部欲為太守報仇,常山初陷時胡虜曾縱兵殺萬餘人,血流滿城。不殺安思義,如何平眾怒?」

    菡玉道:「眾將士若是憤怒難平,起義時便可將安思義殺了,何至於留他到現在。殺顏太守者安祿山,縱兵屠戮者史思明,安思義不過是史思明部下小小偏將,無足輕重,殺了他也難以平憤,疏無益處。若他能協助我軍,數史思明之長短,則大有裨益。所謂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李光弼沉思片刻,點一點頭:「且看他如何說法。」

    不多時安思義帶到,五花大綁推進帳來。他倒也不倔強,別人壓他跪下,他便乖乖跪著,只是不言語。

    李光弼緩緩道:「安思義,你助賊為孽,謀逆犯上,可知其罪當誅?」

    安思義覺察出他語中和緩之意,神色微動,但仍不說話。

    李光弼又道:「你久經沙場,跟隨史思明多年,看我這些部下,能敵思明否?」

    安思義想了片刻,回道:「大夫兵馬遠來疲弊,猝遇強敵,恐怕難以抵擋。」

    李光弼問:「那你說該如何才好?」

    安思義又不說話了。李光弼便道:「若你的計策可取,當不殺你。」

    安思義這才回答:「大夫不如率軍駐入常山城內,早為御備,先作部署,然後出兵。胡騎雖然精銳,但心浮氣躁難以持久,一旦失利便會氣喪心離,於時乃可圖。史思明現在饒陽,距此不到二百里,昨晚求援羽書已,估計先鋒明晨必至,大軍繼之,不可不留意。」

    李光弼問:「該留意些什麼?」

    安思義道:「史思明用兵詭譎,此時我也難以預料,只能警示大夫務必小心。」不肯全盤托出,唯恐李光弼言而無信。

    李光弼笑道:「多謝將軍提醒,明日兵臨城下,還要將軍多多獻策。若能擊退思明保住常山,定會為將軍記上一功,將功折罪。」下座來為安思義鬆綁,著人看護。另與顏杲卿舊部會面,商討移軍入城。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