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三國 正文 第十一回:諸葛亮南徐遇刺,呼延灼宛城起兵
    且說周瑜在巴丘病故,消息傳到南徐,孫權悲憤交集,便要起兵攻伐劉備。正在準備,魯肅步入,道「主公欲討伐劉備?」孫權道「正是。」魯肅道「然則勝算幾何?」孫權道「管他勝算,劉備害死周郎,此仇能不報耶?」魯肅點點頭,二人分坐而下,魯肅又問「攻滅劉備之後,曹操若是起兵南下,如何應對?」孫權色變道「縱是江東亡於曹操之手,亦不能放過劉備!」魯肅道「若是曹操害死周郎,又當如何?」孫權一愣,變不言語。

    魯肅道「孫劉聯盟,事關重大,眼明人哪個不知?曹操為識寢食不安,公所知也。今日我兩家衝突,本屬漢室不幸,而曹賊於中挑撥是非,令我相互結仇,其心甚毒。主公請想,劉備若有心害死公瑾,為何令關羽放開江夏大路讓我軍順暢回國?這其中蹊蹺,不可不查。」

    孫權道「然則彼伏兵截殺我部,總不是假吧?」魯肅道「攔我人馬,這個自然是劉備欲獨自取蜀,我如何不知?所以起先便勸主公莫要先動。今日兩家在公安衝突,劉備若是存心與我為敵,則暗害公瑾之後,可一舉滅我西征之軍。今有此舉,足見其聯盟之心尚在。至於暗中截殺我軍之人,蒙面又無旗號,來歷不明,或是曹操安排恐未知也。」

    孫權聽了,沉吟不語。魯肅又道「公瑾一生嘔心瀝血,何也?皆是為了江東基業,替主公謀下一方霸權。今日值多事之秋,主公務要悉心思索,如何開疆拓土,內則勤修民政,外則爭霸天下,方才對得起公瑾一片赤誠。若是意氣用事,為奸人所用,則公瑾在天之靈,亦難安也。」

    孫權埋頭又想了半晌,擊案而起道「子敬,多謝教誨!」

    魯肅黯然道「我一時失於計較,致令公瑾為奸人暗害,從今而後,唯有盡心竭慮,輔佐主公,以無愧公瑾重托。」

    於是在江東為周瑜大事操辦葬儀。選定吉日,大設靈堂,祭品豐厚,文武百官雲集。孫權自撫棺痛哭,眾人無不垂淚。

    忽報劉備遣諸葛亮前來弔孝。東吳眾官面面相覷。片刻,周泰大喝道「那廝還敢來耀武揚威,以我江東無刀劍殺人麼!」便要去從人手中拿劍。魯肅急急攔住「幼平休動!」,對孫權道「主公,劉備遣諸葛亮前來,足見和盟意思。不妨先請入,看他如何。」

    孫權點頭,便叫請入。片刻,諸葛亮帶孝而入,先灑酒澆奠,宣讀祭文,神調哀拗,聞者皆動容。讀畢,伏地大哭,淚如泉湧。東吳眾人皆感傷心,涕淚俱下。眾人看諸葛亮如此,心中怨憤消了大半。

    諸葛亮哭了一陣,起身扶棺道「公瑾,公瑾,汝今日一去,我兩家聯盟大業,幾欲搖搖!在天若有靈,當佑我等主公,永結盟好,共滅國賊,勿使義士相殘,奸人得意,此我兩家大業,公瑾在天,能助我否?」說到傷心之處,復又大哭。眾人皆哭。魯肅含淚謂眾人道「諸公,孔明先生所表,肺腑之言。我等切不可令國賊竊喜,教公瑾傷心世事了。」眾皆稱是。於是這孫劉兩家的嫌隙又漸漸撫平。諸葛亮又喚入趙雲,雲亦灑淚祭了,於是各自散去。

    當晚,孫權於府邸內設便宴招待諸葛亮,魯肅作陪。酒過三巡,諸葛亮先道「吳侯,我今來江東,一面是為公瑾弔孝,一面是與吳侯相議前次糾紛。」孫權不語。諸葛亮道「前次我兩軍於公安衝突,致令奸人下手,暗害公瑾,實出誤會。我亦知江東眾將,多有仇怨,全虧吳侯深明大局,在此謝過。」孫權冷笑道「諸葛先生自然是一片好意,但此物又是如何?」將那蓋有劉備信印的密令取出。孔明看罷,微一思索,道「吳侯明鑒,此必奸人偽造也。吳侯請想,我主公若是安排人要暗害吳軍,何必把自家信印帶到軍中,萬一失手,豈不解釋不清?此顯是奸人用詭計挑撥離間我兩家關係,吳侯不可不防。」孫權悟道「原來如此。」

    復又問道「孔明先生,既是兩家盟好,我意欲與劉豫州同取益州,為何你家軍馬阻攔?」諸葛道「實不相瞞,我阻攔吳侯軍西進,乃欲自取益州也。」魯肅一旁色變。孫權怒道「你欲取益州,我便取不得益州?為此興兵阻攔,壞我公瑾,尚自理直氣壯耶?」

    諸葛亮微微笑道「吳侯請想,現我主在荊州暫時立足,若被吳侯取了益州,兩頭夾住,彼此都不免尷尬。且吳侯千里奔襲益州,轉運不便,縱是日後得了,若曹操興兵攻取,也難保萬全。」孫權道「以先生之見,莫非這益州我取不得,當屬你家劉豫州的了?」諸葛亮道「正是。我主自荊州西進,甚是方便,且地域相接,日後兵馬盤踞,也得其利。故我等取益州,實較吳侯取之為佳。」孫權聽了,憤然不語,魯肅也無話可說。諸葛亮又道「吳侯心中自道我等欺人太甚,其實乃勢不得已。待取了益州,疆土拓展之後,我好歹勸劉皇叔將荊州讓與吳侯,以為兩家情誼,若何?」孫權一聽,轉為喜道「先生休得戲言!」諸葛亮正色道「兩家同盟事大,豈有戲言?但若得了益州,雖不至於將荊州全部交割,當與吳侯數郡之地,方和情理。」孫權大喜,便又勸酒。

    吃到子時方散,諸葛亮對孫權道「吳侯,兩家會盟,必有小人挑撥,其後糾紛必多。望吳侯心如明鏡,不為惑亂。」再三叮囑,然後與魯肅同出。

    出得大門,諸葛亮望天歎道「公瑾這一去,卻叫你我為難了。」魯肅點頭道「兩家結盟,不平之人必多。我二人居中調度,甚是不易。東吳眾將固然個個有怨,你那邊關雲長不也是時時起難心?」諸葛亮搖頭道「這些倒也罷了。只是外間來的流言,心懷叵測,難以提防。」二人默行一段,魯肅忽道「孔明,你那邊有支什麼梁山軍,是何來歷?」孔明道「是一群山東豪傑,乘亂世起兵,許是同那黃巾相近罷?上年奪了荊州南部三郡,獻與劉皇叔作投靠。這一幫豪傑看來都是氣血之人,頭目數十人彼此兄弟相稱,義氣深重。」魯肅道「這一支軍馬,兵精將勇,又有頗多奇才。劉皇叔駕馭之時,還請多加小心。」孔明笑道「這個子敬多慮了。我看他雖有猛將良謀,無非是草莽好漢,爪牙可用,至於異心,應當無有。」魯肅道「如此甚好……」

    二人行無數時,到孔明所住驛館,拱手而別,魯肅自回府邸。

    孔明入了驛館,見趙雲秉燭看書,道「子龍將軍尚且未安寢耶?」趙雲笑道「奉命保護軍師,豈能自顧睡覺?」諸葛亮道「時辰不早,便請安歇。明日一早去吳侯處辭行,自回荊州。」趙雲應了一聲,站起來,悄聲謂諸葛亮道「軍師,方才士卒來報,驛館附近,有人鬼鬼祟祟打探。軍師今夜多加警醒。」諸葛亮一怔,微微點頭。

    於是孔明自去房中,將短劍放於手邊。到了二更時分,沉沉睡去。

    趙雲這頭,總歸放心不下,到了二更時分,也回房中,全副帶甲,蜷坐於床前打盹。卻安排了兩名士卒輪番看守。沉沉睡到三更,忽然警醒。耳聽四周,並無異動。總是不安,於是起身仗劍,到諸葛亮門口看探。忽見窗外人影一閃。趙雲大喝一聲「何人在此!」疾步衝出門去,到了院中,一派月色,並無人影。趙雲正自詫異,忽然大叫「中計了!」話音剛落,花叢中弦聲不絕。趙雲一個鯉魚打挺,破窗而入,聽得身後噗哧噗哧,弩箭都釘在窗戶之上。進得房中,便有數名蒙面人闖入房內,守夜衛士也為格殺。諸葛亮已起身,手握短劍退到牆角。趙雲一言不發,揮劍上前,白光閃處,已將一名蒙面人攔腰劃斷。刺客紛紛圍上,好個趙子龍,猱身殺入戰團,青釭劍如白龍鬧海,劍到處血光四射,片刻之間,將刺客格殺了五人,餘下一個為首的仍捨身奮戰,趙雲與他交手,一時之間竟也殺他不得,便欲生擒。戰了數個回合,趙雲大喝一聲,一劍將那刺客手中刀削為兩截。忽然窗戶口人影閃現,趙雲驚呼「軍師小心!」捨了刺客,將孔明推到一旁。但聽弩箭破空之聲,轉眼之間,那為首的刺客已不見蹤影。

    趙雲見刺客去了,也顧不上追趕,轉回房內,見諸葛亮已神智稍安。趙雲跪地請罪「末將保護不力,叫軍師受驚,萬望恕罪!」孔明笑道「若是這也當請罪,則何事當為功也?子龍不必如此,先去搜檢刺客身邊,看是否有何緊要事物。」趙雲便去搜了一遍,沒有什麼東西。孔明喃喃道「我原也想,他若再放一個孫仲謀的密信,也未免太露形骸了。」

    這時已驚動巡防官兵,片刻之間,孫權、魯肅各自趕來。得知孔明無事,方才放心。孫權握諸葛亮手道「先生若是有意外,這兩家和盟可就難免破敗了!」諸葛亮點頭道「敵人前次暗害公瑾,今番刺殺於我,其用意昭然。往後更須提防。」兩邊又說了些聯絡的話,諸葛亮、趙雲自回荊州。孫權差賈華帶水軍五百沿路護送而歸。

    要說這次的謀刺,卻又是宋江安排,但所派刺客,並非劉備麾下梁山軍,而是江東的李俊一軍。那領頭的卻是拚命三郎石秀。這次謀刺失敗,李俊便叫戴宗火速送消息與公安的宋江。

    宋江、吳用等在公安得知,又密密商議。吳用道「這謀刺一事,有趙雲相護,總歸是不易成功的。只是今日失敗之後,我們先前的功夫,一半都白費了。」公孫勝道「加亮,我還是有一事不明,這孫劉破裂,究竟於我們有何好處?當前曹操最強,若待孫劉兩家聯盟破了曹操之後,再作手腳,豈不更好?」吳用道「公孫先生有所不知。當前曹操敗於赤壁,其勢實已不若孫劉兩家。劉備心存大志,稍後必進兵益州。若是孫劉睦好,則他把我兵馬分調開各自使用,難以成我大計。若是孫劉開釁,則西進之日,必留我梁山軍在荊州為輔助。屆時,我等先調動劉備在荊州的兵馬與吳兵拚鬥。兩敗俱傷之際,我等聯合交州柴大官人,襲荊州之後;混江龍李俊兄弟在江東連接山越人起事,兩邊同時發動,可盡得荊州、東吳之地,如此則劉備孤軍在蜀中,勢難支撐。我等再以救援劉璋為名,前後夾擊先滅了劉備,再與黃信、曹正諸位兄弟裡應外合,奪了益州。然後進兵漢中,得鄒淵鄒潤兄弟的接應,再平了張魯。以此半壁江山,再加上山東盧員外及分佈各大城的兄弟,與曹操抗衡非難事也。」宋江聽了,驚歎道「先生真是孫吳再世,諸葛……這個……重生。」吳用道「只是今日謀刺諸葛亮失手,我恐不只孫劉之盟難以動搖,不好那諸葛亮只怕要猜疑到我等頭上了。」宋江大驚「那諸葛亮就算神仙下凡,如何能懷疑到我等頭上?」吳用道「便是當日投順劉備,諸葛亮便不甚放心。現下怪事迭起,皆與俺梁山軍脫不開干係,他是個精細多慮之人,又如何不疑?」宋江道「如此甚是危險了!軍師有何計策?」吳用道「尚有一策可以彌補。今孫劉兩家不和,世人多有以為是曹操在中間挑動。我便順其意,將那禍水引到曹操頭上。雖然離間孫吳的計策減效大半,卻可以保得我軍乾淨。」宋江道「如此,再遣人暗殺劉備,然後留曹操印信?」吳用大笑道「此種計謀,焉能反覆使用?」宋江道「那可叫戴院長趕去山東盧員外處,取聖手書生蕭讓來作曹操書信……」吳用笑而不語。宋江也自覺尷尬,沉思一刻,道「有了有了,何不假作拿獲奸細,搜得曹軍將領給刺客的密令……」吳用皺眉道「哥哥的計策,如何盡使我等脫不了干係?」宋江道「那以加亮之見當如何?」吳用道「今日之事,只有速速去聯絡曹操軍中的兄弟,挑動曹軍來攻荊州。若是如此,則劉備諸葛亮必以為是曹操的連環計謀。」宋江大喜「吳用兄弟無愧智多星也!只是如此把事情推到曹操頭上,則孫劉和睦如初,又當如何行使計策?」吳用道「這個哥哥休要著急。雖然本次風波平息,這周瑜之死,以及荊州、益州之爭,總是不變的。長久之下,必生罅隙,我等且先顧得眼前是非,再靜觀其變罷。」當下計議已決,便叫戴宗北行。

    再說那盧俊義在山東一軍,頭領內數有投入曹操軍中者。內中雙鞭呼延灼、病尉遲孫立二將,投到宛城征南將軍曹仁麾下。曹仁見他二人武藝出眾,兵法頗知,甚是喜愛,受以校尉之銜,常委重任。這日得到戴宗送來消息,孫立便先往見曹仁道「丞相以將軍重兵鎮南疆之地,實在為了進窺孫、劉兩家。現下兩家為了爭奪地盤,自相紛擾,戰於公安,周瑜身故,正是千載難逢機會。將軍何不起兵南下攻之,以收漁利?」曹仁道「文直高見。待某計議。」孫立告退。

    時隔半日,呼延灼前往。其時曹仁正與從事滿寵商議。滿寵道「孫立之見固然是好,但將軍屯兵重鎮,為國家咽喉。若欲進取孫劉,當稟明丞相,添加兵將。否則萬一有失,後果不堪設想。」曹仁乃問呼延灼「炎之以為若何?」呼延灼道「我以為孫立之見甚是有理。現下孫劉起隙,彼此互不照應,正是起兵良機。若是稍有坐視,待彼安定,反是貽誤戰機。」滿寵道「但是起兵輕動,如若有閃失,當怎生是好?」呼延灼道「我宛城屯精兵數萬,孫劉能有多大能耐,撼動我處?今日俺倒有一個計較。將軍可分我一部軍馬,南下攻擊劉備。將軍卻自提兵仍鎮宛城,為我軍後援。此去若有微功,與將軍共分;若是有失,俺一人承擔。」曹仁大喜「如此有勞呼延灼了。滿伯寧以為如何?」滿寵點頭道「甚好。但炎之此去多加小心。」呼延灼道「這個自然。但求副將佐助。」曹仁道「我令校尉牛金、孫立與你為副將,撥馬兵二千,步軍七千,如何?」呼延灼道「足矣。只是以此兵馬,自保有餘,建不得大功的。將軍待丞相處有回話,勿忘添我後援。」曹仁應允。於是呼延灼去點了九千兵馬,牛金、孫立為副,偏陴小將數十員,南下進攻荊州。

    荊州這邊,諸葛亮回到本城,與劉備說了如此事端,劉備道「如此看來,確有奸人挑撥兩家關係,不可不防。」正言間,流星馬報,說曹仁遣大將呼延灼引兵來犯。劉備大驚,諸葛亮道「此顯是曹操詭謀了!只道我已被害,所以有此異動。呼延灼軍只是前鋒,後續必有大隊前來!」劉備道「那卻如何是好?」諸葛亮道「可一面整頓本處人馬迎戰,一面從交州柴進處抽調後備兵馬,一面飛書報南徐吳侯孫權處,教兩家攜手禦敵。」劉備點頭,差人兩處去了。又對諸葛亮道「曹軍南來,我軍是過江迎敵,抑或待其渡江?」諸葛亮道「事關疆土,自然是過江擊之。」劉備道「既然如此,軍師與我同引大軍渡江如何?」諸葛亮道「且慢。呼延灼只是曹仁部下偏軍,如皇叔親出,甚是不值。遣一將迎戰即可。大軍須暫屯江南,以觀其變。」劉備道「然則派關雲長過江如何?」諸葛亮道「關雲長是我軍首位大將,亦不可親動。」正說之間,人報振軍將軍宋江急事求見。劉備令請入,宋江道「見過主公,軍師。我部下士卒,探得曹仁遣大將起兵數萬殺來,請皇叔早作準備。」劉備道「我已得知了,正與軍師商議迎敵之事。」宋江道「我梁山軍願為前部!」劉備待要發話,諸葛亮道「宋公明,禦敵之事,我與皇叔正在商量,公明且退,待議定之後,自有安排。」宋江退出。

    劉備道「先生以為派梁山軍迎戰如何?」諸葛亮皺眉道「這梁山軍行事,總是有些許教人放心不下。東吳魯子敬叫皇叔小心駕馭,我在人前不好說,細細想來,確實也有些道理。現曹操施展詭計,起兵來犯,這先鋒暫不能讓他去打。」劉備道「那以何人為好?」諸葛亮道「長沙太守魏延智勇雙全,可以為之。」劉備道「甚好。尚須一人為副將。」諸葛亮道「主公前日在荊州收得大將索超,人稱『急先鋒』,武藝高強,可撥與魏延作副將。」劉備然之,便調魏延、索超前來,合計兵馬七千餘人,渡了長江,來迎戰曹軍。只因這一戰,有分教荊襄初見兵刀處,巴蜀已聞金鼓聲。欲知魏延迎戰呼延灼勝敗如何,請看下回。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