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雲台書屋>>軍事天地>>軍事小說>>世界百年空戰紀實

雲台書屋

巴比倫行動--以色列空襲伊拉克核反應堆

  歷史的時針轉至1981年,兩伊戰火愈演愈烈。伊拉克共和國總統薩達姆·侯賽因全力以赴地操縱著戰爭機器,這場一眼看不到頭的戰爭已使他絞盡了腦汁。然而,他做夢也想不到,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另一場戰爭的陰雲正悄然向他襲來。

  雄心勃勃的核計劃

  伊拉克與以色列並無邊界接壤,伊拉克之所以憎恨以色列,完全是出於共同的阿拉伯意識。1973年,第4次中東戰爭爆發,伊拉克派出了2個最精銳的坦克師赴敘利亞參戰。在戈蘭高地,敘伊聯軍同以色列裝甲部隊打得天昏地暗,並一度攻入距以色列本土僅數公里之遙的約旦河阿里橋以東地區。
  從那以後,兩國積怨更深,互把對方視為最危險的敵人。
  為了抗衡以色列的核軍備,伊拉克20年如一日,鍥而不捨地推行本國的核計劃。按照這個雄心勃勃的計劃,伊拉克最終將建成若干個重水型核反應堆。
  任何一個稍有物理知識的人都知道,擁有核反應堆,就不難得到裝配核武器所需要的放射性原料。
  為了發展核技術,早在1959年,伊拉克就同蘇聯人簽訂了核技術協議。不過,當時採取的行動還是不大的。然而,到了70年代,情況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伊拉克雄心勃勃的強人薩達姆想使這個盛產石油的國家成為中東居領導地位的阿拉伯國家。他要求法國和意大利這2個伊拉克石油的主要顧客提供先進的核技術,包括1座威力強大的核反應堆和1座能提供製造武器級燃料的鈽分離工廠。
  起初,以色列人對伊拉克發展核技術不屑一顧,認為伊拉克發展核武器純屬天方夜潭。然而,到了1976年,以色列的情報專家開始對伊拉克研究核的意圖和能力感到嚴重不安。此時,伊拉克原子能委員會每年的預算由500萬美元猛增至7000萬美元;伊拉克同意大利簽訂了購買"熱室"的協定,這可使伊拉克獲得研製武器級鈽的能力。此外,伊拉克還和法國簽訂了一項合同,規定法國到1981年在巴格達郊外的圖瓦伊塔建造1座價值2.75億美元的奧西拉克研究反應堆。
  以色列的秘密情報機構摩薩德還獲悉:伊拉克的一些代表團在法國、西德、意大利和瑞典進行了核設施考察。一位以色列情報官員說:「他們在購買數量使人吃驚的核硬件和技術資料。"
  伊拉克發展核技術的情報雪片般地飛到以色列總理貝京的辦公桌上,他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消除伊拉克的核威脅已刻不容緩!

  巴比倫行動計劃出籠

  為了阻止伊拉克發展核武器,以色列首先在外交上展開攻勢。駐西歐各國首都的以色列外交官要求那些同伊拉克打交道的國家要謹慎些,然而收效甚微。這些國家根本不買以色列人的帳,依舊我行我素。
  外交方式失敗之後,以色列官員們進行了一場辯論,辯論的主題是是否可以用武力把在巴格達郊外正在建造中的法國反應堆摧毀。但是,當時以色列擁有的最先進的美制F-4「鬼怪"式戰鬥轟炸機航程較短,還不能作遠距離的空襲,只好作罷。
  此計不成,以色列又生一計,派出大批特工人員對與伊拉克核計劃有牽連的人進行謀殺,但也未能阻止伊拉克核計劃的順利實施。
  隨著由法國援建的奧西拉克核反應堆即將竣工運轉,薩達姆總統的聲音變得越來越強硬:
  "阿拉伯民族不會永遠軟弱, 他們將在適當的時機,一勞永逸地回擊猶太侵略者!"
  以色列當然聽懂了薩達姆的弦外之音。
  "為了以色列的安全和猶太人的生存權利,必須徹底摧毀伊拉克的核設施!"
  在一次討論是否應對伊拉克核反應堆進行"外科手術"式打擊的內閣會議上,貝京用一種幾乎是不容置疑的口吻做出了最後決定。貝京認為,以色列必須及時除掉這個隱患, 以色列擁有這種打擊能力,因為此時以色列已從美國獲得世界一流的F-16戰鬥轟炸機。 F-16是由美國著名的洛克西德飛機製造公司研製的,它可攜帶空對空導彈、空對地導彈和激光制導炸彈等多種武器,它的作戰半徑超過1000公里,奧西拉克反應堆正好處在它的攻擊範圍之內。
  "但有個原則, 襲擊的對象應僅限於伊拉克核設施本身,不得攻擊除此之外的任何伊拉克目標。要最大限度地減少法方援建人員和周圍平民的傷亡。就像動手術,既要摘除毒瘤,又要避免大出血。"
  這番活,是貝京對以色列空軍司令艾弗裡說的。
  "霍菲,襲擊前的情報工作一定要準確。"貝京轉過頭又對"摩薩德"新任局長霍菲說道。霍菲冷靜地點了一下頭。6月的中東,驕陽似火,熱浪蒸騰。在耶路撒冷舊城曲折蜿蜒的街道上,一隊防彈轎車向郊外疾馳而去。
  在沙漠林蔭中,隨著一扇重達30噸的鋼甲防爆門的開啟,汽車駛入一個恍如《一千零一夜》中的"阿里巴巴山洞"的洞內。這裡是以色列絕密的軍事情報中心,全部設施均隱蔽在距地面40米的洞穴中。
  以色列空軍司令艾弗裡、以軍總參謀部情報部長薩古伊先後從車內鑽出,從第3輛轎車中下來的是"摩薩德"局長霍菲。
  由值班軍官領路,艾弗裡和霍菲一行來到了寬敞的中央控制大廳。這裡裝有世界上最先進的全球定位和網絡通訊系統,坐在操縱台前的轉椅上,就能通過以色列自己發射的衛星--"地平線"號觀察整個世界。
  指揮台正面牆上,數個彩色大屏幕顯示屏正同時顯示著世界各"敏感地區"的軍事態勢圖。通過與美國間諜衛星的實時傳輸系統並機聯網,這裡可以調看、複製由美國衛星上高分辨率攝像機拍攝的地球上任何地方的高清晰度照片。
  霍菲的眼光落到了屏幕上出現的白色建築群的中央,這是正在建設中的伊拉克奧西拉克核反應堆工程。
  值班軍官的手指向一座半地下建築物,操縱機器的技術人員立即將這一畫面放大。隨後,按動打字鍵盤,一行希伯萊文字出現在屏幕下側:反應堆主體廠房。
  霍菲這時才抬起頭,他的目光,恰巧同艾弗裡的目光碰到一起,他們相對而視,艾弗裡則意味深長地笑了笑。他們清楚,用不了多長時間,這個核反應堆將變成一片廢墟。
  經過一番精心策劃,一個旨在摧毀奧西拉克核反應堆的代號為"巴比倫行動"的計劃就在這裡誕生了。 該計劃的要點是以空軍出動8架F-16戰鬥轟炸機,在6架F-15戰鬥機的掩護下, 選擇適當時機,對奧西拉克發動一次突然襲擊,消除伊拉克潛在的核威脅。
  為了獲得伊拉克核反應堆的精確坐標位置和發動襲擊所必需的激光制導炸彈,以色列人像往常一樣,要求他們的庇護神--美利堅合眾國提供幫助。
  "最重要的是爭取得到美方的支持和協助!"這是貝京對即將赴美的特使交待的最後一句話。多少年來,以色列每逢決定重大事件都要先通報美國。作為在中東地區美國意志的體現者,以色列在這一地區的所有行動,幾乎都得到了美國的全力支持。
  但這一次卻例外了。
  信息很快反饋回來:美國不同意以色列利用美國的情報和技術,去做刺激伊拉克人情緒的事情。畢竟,伊拉克擁有巨大的石油資源,且控制著國際戰略通道--波斯灣。為了珍貴的"工業血液"--石油,也為了美利堅成千上萬的汽車輪子,美國不想輕易得罪阿拉伯產油國中的任何一個,當然也包括伊拉克在內。
  官方渠道堵死了。
  但"摩薩德"畢竟是"摩薩德",他們找到了多年合作共事的老朋友--美國中央情報局。經過反覆考慮,美國中央情報局私下向以色列提供了一卷只有20克重的微縮膠卷。
  膠卷立即被送回了"摩薩德"總部技術處理中心。這是一卷有關伊拉克核反應堆內部設施的絕密照片,經過特殊處理後放大的拷貝上,清楚地顯示了伊拉克核反應堆的各種關鍵設備、安裝分佈位置及其經緯坐標。
  經"摩薩德"局長霍菲的親自批准,這些絕密的資料以最快的速度傳向各有關部門。
  3天以後,一個與伊拉克奧西拉克核反應堆一模一樣的同比例模型在以色列與埃及接壤的奈格夫沙漠中出現了。
  第5天下午,1個F-16戰鬥轟炸機群對此目標進行了第1次"轟炸"。
  進行這次戰前演練的是駐紮在以色列"麻舊都"空軍基地的第2飛行大隊,它將執行這次意義非同尋常的巴比倫行動。這是一支戰功卓著的飛行部隊,在以往的歷次阿以戰爭中,這個大隊幾乎在每次空戰中都以輕微的代價打敗了它的阿拉伯對手。
  為了保證空襲的成功,以空軍司令艾弗裡親自挑選了20多名一流的飛行員組成空中突擊隊,並任命巴哈里上校為隊長。巴哈里是名副其實的飛行老手,他不僅有幾千小時的飛行經歷,而且在1967、1970和1973年曾3次駕機與阿拉伯人較量過。
  空中突擊隊組成後,除了對核反應堆模型反覆進行模擬攻擊外,還長時間地駕機在約旦和沙特阿拉伯沙漠上空往返飛行,目的是培養耐力和摸索沙特人和約旦人雷達防區中的「盲"點。 更令人稱絕的是,突擊隊員們還研究出一種奇妙的飛行隊形,當機群按這種隊形飛行時,在雷達屏幕上顯示的是1個類似於大型商業班機的大亮點,而不是1個機群。
  經過一番緊鑼密鼓的準備,對以色列人來說,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飛兵奇襲巴格達

  1981年6月7日,西奈半島埃其翁空軍基地。
  準備執行巴比倫行動計劃的6架F-15戰鬥機和8架F-16戰鬥轟炸機已做好了起飛前的最後準備,一字排列在跑道盡頭。
  為了掩人耳目,這14架飛機的垂直尾翼上,全都漆成了約旦空軍黑白灰3色圈標記。
  以色列與伊拉克之間隔著敘利亞、約旦和沙特阿拉伯,為了穿越這些敵對國家而不被啟發現,以色列可謂費盡心機。"巴比倫行動現在開始!"
  耶路撒冷時間下午4點,以色列各海、空軍基地,各戰區司令部,"摩薩德"駐海外各情報站,擔任奇襲任務的空軍第2飛行大隊,同時接到了空軍司令艾弗裡將軍的命令。
  零時間,6架F-15戰鬥機機腹下,總推力為20噸的兩台100F-PW-100型渦扇發動機噴管立刻怒吼起來。 緊接著,8架F-16戰鬥轟炸機的發動機也發出了震耳欲聾的巨大轟鳴,強烈的尾噴氣流頓時吹得沙飛石走。
  "啦!啪!啪!"3發紅色信號彈在塔台上空騰起。這時,帶隊長機巴哈里上校的耳機中,傳來了塔台指揮官"起飛"的命令。
  外掛空對空導彈和副油箱、擔任戰鬥掩護的F-15戰鬥機器飛了。
  載著激光穿甲爆破彈的F-16戰鬥轟炸機器飛了。
  電子戰王國的"千里眼"--E-2C空中預警機,早已升空待命。
  滿載著高辛烷航空燃油的大型空中加油機KC-10A,仿如一頭負重的老牛,4台功率強勁的發動機吃力地咆哮著,直到跑道盡頭,飛機才騰空而起。
  機群在空中繞場一周,編隊完畢後,轉向東方飛去。
  這是一隻鋼鐵長臂,它幾乎囊括了人類軍事科技的全部最新成果。從現在起,它就要以每小時1000公里以上的速度,朝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裡斯河之間的那塊低地揮去。這一次,它要砸爛的目標是: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以南30公里處的奧西拉克核反應堆。
  以色列總參謀部軍令處對所有軍事行動都有備案,但此時,值班軍官對面計算機屏幕上,瑩綠色的字符顯示卻是:軍事演習。代號:巴比倫行動。
  戰爭的機器已經開始運轉,但卻被裝上了"消音器"。極善此道的以色列人知道,唯有隱蔽性最大的突襲, 才能獲得最大的成功。尤其是這種"高技術、低強度"的"外科手術"式戰爭,只有實現突然性才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先發制人所具有的優勢。
  按照霍菲的要求, 早已潛入伊拉克的"摩薩德"特工,從巴格達發來了"一切正常"的密碼電報。 在那個至今仍不為人知的秘密制高點上,通過一架西德"蔡司"公司製造的高倍望遠鏡,距巴格達東南32公里處,奧西拉克核反應堆裡的一切,全都被"摩薩德"一覽無遺。
  除此之外,一個精幹的特別爆破小分隊正秘密向那裡靠近,萬一飛機轟炸未能徹底摧毀反應堆,那麼,剩下的「活"將由他們乘亂進行。
  天上,地下,一張密不透風的巨網已經織好,奧西拉克核反應堆在劫難逃了。
  像以往一樣,以色列對"巴比倫行動"採取了嚴格的保密措施,除貝京和幾個巴比倫行動計劃的制定者外,絕大多數以色列人都被蒙在鼓裡。
  6月7日是星期天。下午,貝京讓秘書發出一個通知:內閣全體成員下午5時到他的官邸聚集。
  下午5時整,所有以色列內閣成員按時抵達貝京居所。他們陸續在會客室中落座,並不時地竊竊私語。他們在猜測這位總理大人把他們叫到家中來的原因。
  不一會兒,貝京從大廳旁的私人書齋中走出來,面色嚴峻。他冷冷地告訴部長們:就在他談話的這個時候,以色列的F-16和F-15飛機正向東朝伊拉克飛去,目的是摧毀巴格達郊外的奧西拉克核反應堆。
  儘管這些部長們對貝京要襲擊伊拉克核反應堆的意圖早有耳聞,但對這突如其來的消息還是驚得目瞪口呆。
  機群繼續急速飛行著。
  帶隊長機率14架飛機編隊爬上8000米高空,爾後,從把沙特阿拉伯與埃及西奈半島自然分開的亞喀巴灣最北端, 沿約旦-沙特邊界,經恰卡勒-木道瓦拉-哈拉爾阿馬爾一線,循著預定迂迴航線向東北飛去。
  飛在編隊最前面的巴哈里瞥了一眼艙外,幾朵晚霞正向後掠去,機翼下方就是西奈半島的盡頭。這地方他再熟悉不過的了。作為參加過3次阿以戰爭的老兵,就在這裡,他曾與阿拉伯國家的空軍展開殊死的戰鬥。至今,在他的左臂胛骨裡,還有1顆埃及高射機槍子彈的彈頭。如今這裡鑽塔林立,在這看似荒瘠的沙漠下面,湧動的可都是無價的石油。正是為了爭奪這塊土地,猶太人與阿拉伯人在這裡已經廝殺了1/3個世紀。
  由於實行全航程無線電靜默,耳機裡,只有機群左側20000米上空飛行的電子干擾機發出的"絲絲"電流聲。再過一會兒,這架E-2C"鷹眼"式預警飛機就將與機群脫離, 沿以色列-約旦邊境作往返巡邏飛行。從它那功率強大的電子吊艙中發出的有源干擾信號,將會使敘利亞和約旦所有的蘇制雷達出現"遲鈍"。這樣,在它們的雷達掃瞄器上,由這14架飛機密集編隊所產生的反射波投影,僅相當於一塊帶電的高空積雨雲。
  飛機飛到約旦-沙特邊境的卡夫鎮上空時, 耳機中突然傳來一陣陣頻率極高的快速發報聲響。按照預先的規定,這是基地指揮部給他們的最後一次暗號,告訴他們:在伊拉克方面,一切未見異常。
  巴哈里像吃了一顆定心丸,心裡踏實多了。下面的事,就是如何應付沙特空中警戒區值勤官的查詢。他知道,在沙特由美國引進的最新式的雷達監測系統面前,一切干擾都是無效的。
  果然,沒多久,在國際通用的應答頻道上,出現了沙特空中管制官的英語詢問。很顯然,沙特警戒雷達已經發現了這些空中不速之客。
  然而,巴哈里並不驚慌,極老練地用流暢的英語回答道:「約旦空軍,例行訓練。 "沙特空中管制官信以為真了,這是因為沙約兩國素來關係友好,兩國軍用飛機偶入國境是常有的事,況且此時14架以色列戰機已塗上約旦空軍的標誌。
  巴哈里在確認沙特阿拉伯已經不再注意他們這批"約旦空軍"之後,用"黃沙丘"這句暗語,向總部發回了表示飛行順利的密語電報,以色列空軍總部從這短短的幾個字中,可瞭解飛行編隊的飛行情況。
  尾隨的KC-10A加油機左翼下, 出現了一個小小的紅色信號,這是加油機懸垂著的加油管上方的紅色指示燈。為了保持靜默,空中加油只能由事先約定的燈光信號進行聯繫。在能見度大大降低的暮靄中,以軍飛行員完全憑借平時練就的高超技術,完成了別人白天都感到困難的動作。
  6時10分,突擊機群飛臨伊拉克領空。為了保持襲擊的最大突然性和防備遍佈伊拉克的蘇制"薩姆"導彈,以色列機群又拿出了它慣用的低空突防戰術。只見巴哈里一推操縱桿, 緊隨其後的另外13架戰機驟然降低高度,鑽進伊拉克雷達的"盲區"。
  空襲,將從離地幾十米的"一樹之高"開始。
  6時30分,經過整整90分鐘的飛行,以色列機群準時飛抵目標上空。從空中望去,整個奧西拉克核反應堆工廠像一具凝固的塑像,在落日餘輝的映照下,白色的建築群與周圍的景物呈現出對比強烈的反差。以色列飛行員們驚喜萬分,觸摸投彈按鈕的手指開始發癢。
  按照襲擊方案, 擔任攻擊任務的8架F-16戰鬥轟炸機迅速爬升至600米高度, 轉舵由西向東,進入轟炸航線。而6架F-15戰鬥機則上升至5000米高空,警惕地注視著伊拉克空軍的動靜。
  以色列選擇這個時間進行攻擊是頗費了一番心機的。此時,飛機自西向東背著陽光發動攻擊,視野清晰,可以準確投彈,保證命中精確度。而駐守廠區的伊拉克防空高炮部隊,卻只能對著陽光射擊,準確性必然大打折扣。待轟炸結束,即將降臨的夜幕又可成為以機擺脫伊拉克截擊機群的最好屏障。
  攻擊的第1枚炸彈是由帶隊長機巴哈里上校投下的。這枚高爆激光制導炸彈,從距反應堆堆體550米的空中徑直落下後,由重力加速度產生的巨大動能,使炸彈垂直貫穿了敷在反應堆堆體頂層厚達數米的防爆水泥隔層,引起了反應堆主體內部猛烈爆炸。
  緊隨其後的另外7架F-16, 依次飛過帶隊長機的中心投彈點,投下了14枚炸彈,全部準確命中目標。
  直到這時,伊拉克防空部隊才如夢初醒,防空火炮開始還擊。蘇制6管速射高炮的串串火舌,在空中交織成數道彈幕,硝煙和橫飛的彈片充斥半個天空,附近居民門窗的玻璃全部被震碎,人們像往常躲避伊朗飛機空襲一樣,紛紛躲進防空掩體。
  從第1波攻擊中衝出的以色列機群,此刻又繞回了背向陽光的西方。附近伊拉克空軍機場正在開晚飯,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的飛機升空至少要20分鐘。於是,巴哈里決定,把擔任警戒掩護的另外6架F-15戰鬥機也投入轟炸編隊。
  接到巴哈里的命令, 6架F-15轉眼間就從5000米高空衝向地面,加入了第2波攻擊。一枚枚激光制導炸彈沿著激光波束向目標飛去,緊接著是一陣震耳欲聾的爆炸聲。
  摧毀反應堆主體之後,以色列機群按預先分工,開始從不同角度,對反應堆附屬設施進行破壞性轟炸。 隨著一聲猛烈的爆炸聲響,1架F-16用火箭助推侵徹炸彈擊中核反應堆另一側的埋在地下6米深處的核廢料存貯罐,巨大的煙柱立刻沖天而起,濃煙席捲烈焰,火柱高達數百米。
  6時45分,16噸炸彈被傾瀉一空,伊拉克奧西拉克核反應堆已經蕩然無存。
  隨著巴哈里一聲令下,14架飛機垂直爬入高空,踏上了返航的歸程,它們身後,夜幕開始降臨。
  在高爆炸彈的成千上萬塊金屬顆粒迸擊下,伊拉克核反應堆的"心臟"部位--生產鈾238的重水堆機房已成一片廢墟。巨大的粒子射線屏蔽鋼罩被撕成幾截,歪七扭八地躺在殘垣斷壁之中,安放巨型計算機的中央控制室房倒屋塌,千瘡百孔,縷縷黑煙隨著晚風四處飄遊。
  3天後,在一片晦暗氣氛中,法國援建團由巴格達登機回國。臨行前,援建顧問團團長與伊拉克總統侍從室主任通了一次電話: "重建反應堆需要5億以上的美元和大約5年左右的時間,如果伊拉克政府能夠確保安全的話。"還未等對方回答,這位團長掛斷了電話。
  6月8日早晨,一疊由美國衛星傳來的照片送到了以色列總理貝京的辦公室。照片表明,造價數億美元的反應堆的全部選定目標均被徹底摧毀。
  貝京站了起來, 他拍了拍站在身旁的艾弗裡將軍的肩膀說道:"巴比倫行動向世界表明,以色列決不允許一個懷有敵意的阿拉伯國家擁有原子彈!"
  以色列說到了,也做到了。

上一頁 b111.net 下一頁
雲台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