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這塊多事之地,常常發生一些令人目瞪口呆的爆炸性事件。
1979年11月4日,位於波斯灣畔的伊朗也爆出了一條重大新聞:美國駐伊朗大使館被佔,全體使館人員被扣作人質!
"藍光"計劃出籠
人質事件發生後,美國一面同伊朗通過政治、外交途徑談判,一面秘密準備軍事營救計劃。在人質被扣的當天,卡特總統發表聲明,下令暫時停止向伊朗運送軍事裝備的配件,並命令司法部驅逐違反移民法旅居美國的100名伊朗學生,宣佈停購伊朗石油,凍結伊朗官方在美國的約95億美元的資產。然而,伊朗人並不理睬這些,反美浪潮反而一浪高過一浪。伊朗國內舉行了絕食鬥爭,美國駐巴基斯坦、利比裡亞、英國、法國、西德、土耳其、孟加拉國、加拿大等10多個國家的大使館、領事館均遭到了伊朗人的襲擊。11月19日,伊朗宗教領袖霍梅尼下令釋放了人質中的5名婦女和8名黑人,並發表電視講話,指出其他人質將被扣押起來,除非伊朗前國王巴列維被引渡,否則,他們將受到審訊。卡特總統獲悉這一聲明後,立即發出警告,指出如果伊朗審訊人質,將承擔由此而產生的全部責任,隨即命令向波斯灣增派航空母艦。於是,排水量為81000噸的"小鷹"號航空母艦同1艘導彈巡洋艦、2艘驅逐艦、1艘加油船向波斯灣進發,航母上的4500多名官兵進入一級戰備狀態。
對於美國的軍事威脅,伊朗表現得更加強硬,德黑蘭100多萬人到原美國大使館前遊行示威,學生發表聲明,如果美國採取軍事行動,就殺死全部人質,炸毀大使館。伊朗海軍司令馬達尼宣佈:伊朗海軍已處於全部戒備狀態。1979年11月23日,卡特總統召集副總統蒙代爾、國家安全事務特別助理布熱津斯基、國防部長布朗、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瓊斯等高級官員,討論代號為"藍光"的武裝營救人質計劃。
其實,武裝營救人質的問題,在此之前已被提上五角大樓的議事日程。就在事件發生後不到1周,"藍光"突擊隊就接到預先號令:準備採取遠程偷襲方式,武裝襲擊德黑蘭美國大使館,消滅守衛人員,救出人質,將他們安全帶出伊朗。
聖誕節之夜,五角大樓的參謀長聯席會議特別戰情室裡卻毫無一點節日的氣氛。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瓊斯正在召集中央情報局官員、陸、海、空三軍首腦、"藍光"突擊隊隊長貝克韋斯上校等人研究營救人質的行動方案。像這樣的會議,此前已經開過6次了。
會議由瓊斯主持。 "諸位都知道,1個多月來,我們為了營救被扣人質,已經作了多方努力,但收效甚微。卡特總統命令我們擬定1個方案,在適當時機以武力一舉救出人質。我們本來不希望這樣做,但除此之外,我們已經沒有別的選擇。希望大家根據最新獲得的情報和上幾次討論的情況,對武裝營救人質的方式、路線、行動預案、繼續發表意見。"
連日來,他們在商討營救方案的過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礙就是缺乏準確可靠的情報。人質被關押在大使館的哪個地方?是集中在一起,還是分散在幾處?誰在看守人質,兵力多大?一旦伊朗人遭到攻擊,附近有哪些部隊可能趕來增援?德黑蘭周圍有沒有可供襲擊部隊停留的隱蔽地?這些情況他們都知之不詳,而缺乏情報就等於拳擊手在拳擊場上被蒙上了眼睛,只能瞎打一氣。
為了盡快搞清人質的確切位置,美國人不得不鋌而走險。中央情報局首先派出了1名綽號叫"鮑勃"的特務抵達德黑蘭,此人是1位60多歲的退休情報官,常年居住在南歐某地,通曉數國語言。派他去德黑蘭的目的是為未來的營救活動做物資準備。此人在德黑蘭購買了5輛卡車和2輛運貨車,租了1所倉庫,以便在接應突擊隊時使用。但他始終未摸清關押人質的確切位置。
於是,另外1名中央情報局的高級特工梅多斯化名住進了德黑蘭的希拉頓酒店,他對空降場及德黑蘭街道作了周密的勘察和瞭解。與此同時,1名在美國駐伊朗大使館工作的巴基斯坦廚師獲准離開伊朗回國。他報告的情況說:如果不是全部,至少也是絕大部分人質被關押在使館領事處內。
最後,五角大樓終於將情況徹底弄清楚了:人質被分關在使館的2棟樓房裡。其中,大使館辦公樓裡有31名人質,大使住宅裡有19名人質。另外3名人質事發當天正在外交部辦事,被關押在外交部大樓。負責看押人質的主要是警察和學生,戒備程度不高。大使館外面是伊朗的革命衛隊,戰鬥力較強。德黑蘭市還駐有1支高速機動的武裝部隊,但它遠離市區,最快也只能在1個半小時後趕來增援。另外,德黑蘭東南部的沙漠地區有兩處便於部隊隱蔽的地點,那兒土質堅硬,可以承受大型運輸機迫降......
"既然所需要的情報都送來了,還等什麼,該是作出決斷的時候了。"1位空軍將軍打破了沉寂,
"我提1個方案:首先使用大型運輸機,將'藍光'突擊隊傘降到德黑蘭郊外,然後騎自行車通過德黑蘭大街,衝進大使館。"
貝克韋斯在心裡罵了一句:"蠢豬"。傘降?談何容易!德黑蘭郊外儘是些高低不平的丘陵地,突擊隊在那裡傘降按照概率大約有7%的人會扭傷腳腿。突擊隊拖著這麼一群斷了腿的人,如何將人質全部從虎口中救出來?至於汽車通過德黑蘭大街,更是荒唐!美國人和伊朗人,3歲小孩也能區分出來,何以隱蔽企圖,達成突然性?
"我看可以採用卡車方案, "又有人站起來發言,"先用大型運輸機將突擊隊運到土耳其,再從那裡乘預先購置的卡車進入伊朗。因為土耳其每天都有大量卡車越過國境,從陸路進入德黑蘭,他們不會懷疑。"
乍聽起來,似乎有些道理,但危險性太大。土耳其邊境距德黑蘭有上千公里之遙,萬一遇上伊朗人檢查,一打開冷藏車,發現裡面裝的不是凍肉,而是全副武裝的美國大兵,後果將不堪設想。
會議又冷場了。
瓊斯將軍瞧了貝克韋斯一眼,用徵詢的口吻說:"上校,談談你的意見吧!"
對於這次營救方案,作為擔負這次行動的"藍光"突擊隊的負責人,貝克韋斯早已深思熟慮,不過出於對這些聲名顯赫的將軍們的禮貌,不願過早地顯露罷了。
貝克韋斯的方案分3步進行:
第1步,使用空軍的6架C-130運輸機,裝載97名「藍光"突擊隊隊員和所需的燃料、設備,從美國本土的波普機場起飛,直飛埃及,在基納機場加油後,穿越紅海,南下進入曼德海峽,繞過哈德角,從查赫巴爾插入伊朗領空,然後直飛德黑蘭東南約180英里處,於夜間降落在1塊沙漠鹽鹼地上。那個地方的代號為"沙漠1號"。
與此同時, 抽調8架直升機,從停泊在阿拉伯海上的「尼米茲"號航空母艦上起飛,趕往"沙漠1號"會合。
第2步,"藍光"突擊隊乘加過油的直升飛機,直奔德黑蘭郊外的另1個隱蔽地--"沙漠2號"。到達後,直升飛機和突擊隊員在那裡潛伏1個白天。
第3步, C-130運輸機於第2天夜間飛往"沙漠2號"。與此同時,突擊隊員在特工小組接應下,乘上預先購置的汽車,秘密潛入德黑蘭。到達羅斯福大街後,突擊隊兵分3路,第1隊從大門突入使館,直奔大使館辦公樓,營救那裡的31名人質;第2隊從大使館東側翻牆而過,直撲大使住宅,營救那裡的19名人質;第3隊衝向伊朗外交部大樓,營救被關在地下室裡的3名人質。人質救出後,各隊到使館附近的體育場會齊,在那裡登上接應的直升機,撤回到"沙漠2號"。爾後,直升機返回航母,人質和突擊隊員換乘C-130大型運輸機,撤離伊朗。
屆時,衛星和高空偵察機將為突擊隊提供情報和通信保障。武裝直升機將飛臨使館上空巡邏,假如伊朗的革命衛隊敢輕舉妄動,就讓他們嘗嘗機關炮的厲害。
......
"嗯! 不錯。"瓊斯將軍一面聽著貝克韋斯的介紹,一面頜首稱讚,"我看可以以此為藍本,制定1個營救方案。至於行動的具體時間,我向總統請示後再定。"
無人提出異議。通過!
一道藍光"裂"長空
光陰荏苒,日月如梭。"藍光"突擊隊在焦急的等待中,迎來了1980年。1月平安地過去了,2月悄悄地溜走了,3月也不見什麼動靜,4月的日曆又翻過去了一半,可是,突擊隊仍沒接到武裝營救人質行動最後命令。
本來,2月底至3月切,正是伊朗冬春交替時節,那段時間裡,德黑蘭的氣溫比較低,使館區的武裝警衛人員警惕性也比較差,他們大部分時間都圍坐在火爐旁取暖、打盹,這對於武裝營救人質來說是很好的機會。
卡特總統實際上早已批准了貝克韋斯上校提出的營救計劃,但具體行動日期卻一推再推,遲遲定不下來。因為卡特總統很清楚自己肩上所擔負的重大責任,所以他還要觀察一下政治氣候,不敢貿然行事。
幾個月來,"藍光"突擊隊猶如坐在了燒紅的鐵板上,度日如年。他們晝伏夜出,一遍遍從直升機上爬上爬下,向那座模擬的美國大使館模型衝擊,衝擊,再衝擊。模擬的"使館"圍牆炸掉後再建,建起來又炸掉,不知折騰了有多少次。美國大使館有幾條路,每條多長,每座樓有幾個旯旮,幾個門,鑰匙孔的方位,伊朗人的日常巡邏路線和停留地點都印在他們的腦子裡,閉上眼睛也能說得出來。
貝克韋斯更是不知把整個經過想了多少遍,
甚至連最細的細節也考慮到了:"藍光"突擊隊從天而降,
驅車直迫使館,幾個戰鬥小組用M-60機槍封鎖住所有通往使館的道路,其餘人員借助於攜帶的鋁梯翻牆而入,用衝鋒鎗射擊抵抗者。看守人質的大多是頭腦發熱的學生,幾乎不懂軍事。在使館外用沙袋壘起的防禦工事裡的伊朗革命衛隊也不會帶來多大威脅。據事先潛入伊朗的特工觀察報告,有的警衛執勤時在工事裡打盹,還有不少人在閒聊,槍支扔在一旁。戰鬥一打響,突擊隊很快就能用火力壓制住他們。
所有人質被救出後,無論是死的還是活的,必須全部運走,每個人都將繫上一條發光的絲帶,以便清點人數。突擊隊員將用40磅炸藥把使館的院牆炸開一道口子,然後衝出使館,到附近的阿穆傑蒂艾體育場會齊,登上等候在那裡的幾架直升機,消失在德黑蘭的茫茫夜空裡。
這一切,早就安排得天衣無縫了,可是總統為什麼還不下達執行命令呢?伊朗正轉向春季,氣溫上升,晝長夜短,越往後推時機越不利,直升機甚至無法在夜間飛到德黑蘭東南80公里處加姆薩爾附近的"沙漠2號"基地。4月24日前後幾天為最後的期限,再不採取行動,就必須再等到5個月之後,即10月11日後才能再找到合適的時間了。
其實,卡特總統的日子也並不好過。不到最後一刻,他仍不願放棄通過外交途徑解決問題的幻想。但談判的結果卻使美國一籌莫展,兩國矛盾反而越來越深。不能再等了!
4月12日,參謀長聯席會議指示完成一切準備,以備一旦接到命令就能立即實施營救計劃。
4月15日,各級指揮官集中到五角大樓,為確保作戰成功進行了最後一次磋商。
4月16日,參謀長聯席會議批准實施"藍光計劃"。
命令終於下達了。
4月20日晚上,貝克韋斯上校宣讀了卡特總統的命令:"藍光"特遣隊立即開赴埃及,
4月24日晚從開羅飛抵位於伊朗東部霍臘散省塔巴斯附近的"沙漠1號"休整點,4月25日晚從位於德黑蘭東南80公里處的加姆薩爾"沙漠2號"休整點直撲美國駐德黑蘭大使館,救出全部人質。
1980年4月19日至23日,聯合特遣部隊各隊已按計劃部署在指定的埃及基納機場和停泊在阿曼海的"尼米茲"號航空母艦上。這支部隊由突擊隊、直升機隊和C-130運輸機隊組成。
特遣隊總指揮為詹姆斯陸軍少將。營救隊指揮官為貝克韋斯上校,成員為上校苦心經營多年的北卡羅萊納州布拉格堡的反恐怖特種部隊--"藍光突擊隊"的97名隊員。直升機隊指揮官為查理·普特曼海軍中校,配備有RH-53D「海上神馬"直升機8架,運輸機隊指揮官為詹姆斯·凱爾空軍上校,配備有C-130"大力神"運輸機6架,
其中3架為加油機,另3架改裝為戰鬥型運輸機。無疑,作為"藍光"方案的主要提出者和實施者,貝克韋斯上校是作戰第1線的主要負責人。
4月24日下午,
各隊各就各位,整裝待發。晚19點30分,隨著一聲"出發"的命令,
8架RH-53D直升機陸續從「尼米茲"號航空母艦上晃晃悠悠地升起。為了避開伊朗的防空雷達網,直升機編隊採取超低空飛行的方式,偷偷進入伊朗國境,迅速飛往沙漠中的1號會合處。
與此同時, 6架C-130運輸機載運著97名突擊隊員、武器裝備及油料從埃及機場騰空而起,通過紅海、亞丁灣、阿拉伯海,在阿曼空軍機場補充燃料後,飛向同一個地點。這些樣子古怪、綽號"大肚皮"的鋼鐵大鳥儘管其貌不揚,但機動性能卻相當良好。它是美國空軍裝備使用最多的中型多用途戰術運輸機之一,1951年研製,1956年由美國洛克希德公司製造並裝備美軍。它可運載128名全副武裝的士兵、或92名傘兵、一輛12噸加油車、1門155毫米榴彈炮或1輛重型坦克。
C-130最突出的優點是迫降性能好,能在簡易的野戰機場或較平坦的空地上強行著陸或迫起降,這也是此次"藍光"行動起用它的原因。
4月24日晚22時30分, 6架C-130"大力神"順利地在"沙漠1號"空曠的沙漠硬地上安全降落。
"河口、
河口,山鷹呼叫,山鷹呼叫,我們已經到達'沙漠1號',我們已經到達'沙漠1號'。
"貝克韋斯上校激動而略帶沙啞的聲音,瞬時通過運行在波斯灣上空的地球同步通信衛星傳送到五角大樓參謀長聯席會議特別戰情室。機組人員正在檢修飛機,"藍光"突擊隊隊員們身穿肩部縫有美國國旗的黑色戰地夾克衫、緊身褲、長統靴,在銀白色月光的映照下,忙碌地從飛機上往下搬東西,只待直升飛機一到,馬上就向"沙漠2號"進發。
沙漠的夜,深邃神秘,令人難以捉摸。
5分鐘過去了,10分鐘過去了,20分鐘過去了。
可是直升飛機還沒有來。貝克韋斯有些沉不住氣了。他不時地抬手看表,怎麼回事?出了什麼問題?
迷航?不會。上有衛星導航,下有預警機引導,一般不會迷失方向。
故障?有可能。這些直升飛機嬌嫩得很。本來在最初制定行動方案時,他就不想使用這種RH-53D直升機,
因為這種飛機本來是海上掃雷機,性能並不太出色。但由於海軍極力想涉足這次行動,並打了包票,說它完全可以勝任營救人質任務,還列舉了不少理由,如該機載重量大、航程遠,性能優越,為配合這次行動專門進行了改裝,另外使用這種海上掃雷機還可隱蔽企圖等,貝克韋斯只好同意了他們的意見。
結果在前一個階段的模擬訓練中,有2架直升機的液壓系統就出過毛病。這次行動前,每架飛機都裝了2大罐壓縮空氣,作為應急情況下的輔助驅動源。剛才瓊斯將軍在通話中說它們在19點30分已從航母上準時期飛了,又是空機飛行,應該能按時趕到的。那麼大個鐵疙瘩,就那麼幾片風扇似的葉片在空中飄悠,直讓人心驚肉跳。但即使摔了,也不會8架飛機一起摔呀!為什麼1架也見不到?直升機來晚了,
「藍光"突擊隊天亮之前就趕不到"沙漠2號",整個行動就要泡湯。貝克韋斯不敢再往下想了。但心裡總有一種預感,一種不祥的預感--恐怕要出事。
"頭兒,他們來了!"突擊隊員向他報告。這時遠方傳來發動機的馬達聲,兩道白光射了過來。貝克韋斯憑直覺馬上作出判斷,不是直升機,是汽車!
的確是汽車,可是,是什麼汽車?軍用的,還是民用的?上邊裝的是什麼人?意圖何在?貝克韋斯的大腦在飛快地思考著。但轉眼間汽車已來到了跟前,來不及細想了,他把手一揮"給我攔住它!"10多名突擊隊員旋風般地衝了上去。
"噗哧,噗哧。"帶消音起的衝鋒鎗在黑夜中噴出一串串火舌,汽車輪胎被打爆了,"嘎吱"停了下來。車內傳出一陣驚恐的叫喊聲。
這是1輛過路的大轎車,車上有45名乘客,大部分是老人和孩子,還有婦女。
為什麼不早不晚偏在這個時候過路?事先潛入伊朗的特工不是說這地方除了亞當和夏娃的腳印,再也不會有任何人煙嗎?怎麼一下子忽然冒出這麼多人?真是活見鬼。
"把汽車裡的汽油全部放掉,人員集中看押起來,等直升機來了再說。"貝克韋斯略一思索,果斷地吩咐道。只要直升機一到,把這些人裝上拉到沙漠中卸下,讓他們慢慢地在曠野上爬吧。既不傷害他們的性命,又不影響營救行動,等伊朗當局搞清了情況,我們早就踏上歸途了。
"不好,又來了兩輛汽車!"有人驚呼。貝克韋斯也看到了。一輛加油車和一輛麵包車正風馳電掣般地開過來,這次沒等他下命令,6名突擊隊員分兩路迎了上去。"站住!站住!"對他們的喊話,汽車根本不予理會。一名隊員端起了手中的機槍,對準前面的加油車,"噠噠噠......"開了火,加油車被擊中了,頃刻間燃起了熊熊大火。但後面的小麵包車旋即作了一個猛烈的U字形急轉彎,掉頭就跑。隊員們掉轉槍口,一串串火舌圍繞著汽車左右跳動,車窗玻璃嘩嘩地變為碎片,裡面傳出幾聲尖叫,但一眨眼,麵包車就消失在黑暗中。
"給我接'河口'",貝克韋斯拿起送話器。
"'河口',我是'山鷹',這裡剛剛發生了意外情況,有幾名伊朗人駕車逃跑了。"
"幹什麼的?"瓊斯將軍也著急了。
"不太清楚,可能是偷石油的賊。"
"他們發現我們意圖了嗎?"
"大概沒有。"
"不用管它,按計劃趕緊行動。"
"可是直升機還沒到呢。"貝克韋斯話還沒完,天空中就傳來陣陣馬達聲。他抬頭望了一眼天空,沒錯,這次是直升機。"他們到了,整整遲到了70分鐘。"
"噢,不要緊,沉住氣,天亮之前還來得及趕到'沙漠2號',大膽干吧!"
剛通完話,直升機就如點點鬼火般飄落下來,帶隊機長塞夫特跑步趕過來。
"怎麼搞的,晚到這麼長時間?"貝克韋斯劈頭蓋腦就是一句。
塞夫特一臉委屈地回答: "真倒霉,途中遇到了風暴,這是我有生以來遇到的最險惡的風沙。"
"怎麼只有6架?還有2架呢?"貝克韋斯用眼睛掃了剛剛停穩的飛機一眼,惱怒地接著質問道。
"那2架飛機,1架中途迷航,1架機械故障來不了。"
原來,8架直升機剛從"尼米茲"號航母上起飛不久,一進入伊朗,便遇到了沙暴。4月份的伊朗高原正值冬春交替,迅猛的狂風刮起駭人的沙暴,席捲著整個波斯高原。沙土瀰漫,能見度極低,直升機採取貼地和高空飛行,都無濟於事。直升機在狂風中奮力前行,有如茫茫沙海中的幾葉小舟,隨著起流上下翻騰。"海馬"直升機性能本來就不是太好,這次又在天氣炎熱的阿拉伯海執勤3個多月,帶有鹽質的海風,對直升機的部件起了腐蝕作用,同時這些直升機根本沒能得到很好的保養,因此,飛行不到1小時,2架直升機相繼出現故障,1架迫降於伊朗東南部,另1架緊急返航。
剩下6架經過艱難的飛行,終於抵達"沙漠1號"地區,與C-130會合了。
貝克韋斯鐵青著臉,沒再繼續追問。他心裡盤算了一下,6架飛機是完成這次行動最起碼的數量了,不能再少了。至少要用4架直升機運"藍光"突擊隊員和人質,1架運裝備器材,另一架作火力支援,連1架剩餘的預備力量都沒有,只好聽天由命吧。"馬上加油,登機!"貝克韋斯厲聲下令。
3架C-130加油機開始為直升機加油, "藍光"突擊隊隊員已排好了隊,有的已拖著武器、裝備爬上了加過油的直升機。有2架飛機已發動起來,旋翼呼呼飛轉,聲音震耳欲聾。
"上校,又有1架飛機出問題了。"塞夫特邊跑過來邊大聲地沖貝克韋斯大聲地嚷嚷。
"又怎麼了?"貝克韋斯像一隻雄獅憤怒氣來,頭都要氣炸了。
"那架飛機主螺旋槳出現裂縫,不能再飛了。"塞夫特心裡也在叫苦。RH-53D型直升機是CH-53運輸直升機的改進型,
已使用多年,設計航程僅為400公里,一般不適於長途飛行。為執行這次營救任務,海軍部強行命令進行改裝,增加了副油箱,使其航程增至900∼1000公里。這次從"尼米茲"號航母到塔巴斯的直線距離就近1000公里,又在這種惡劣的條件下超航程長途飛行,導致機體及其部件,特別是螺旋槳過度疲勞。這次實際選擇的降落地段沙層又厚又鬆軟,直升機陷得很深,沙堆幾乎淹到機肚子了。一下子爬上來這麼多突擊隊的彪形大漢,1架飛機的主螺旋槳終於不堪重負,火花四射,現已出現裂縫,不可能再起飛。
貝克韋斯像突然遭了雷擊一樣,愣了半天才緩過神來。咳!他媽的,真倒霉。先是直升機遲到,後又是碰上一夥過路人,接著又是飛機出現故障,預定的8架直升機一下子只剩下了5架。只有5架直升機是無論如何完不成營救人質任務的。怎麼辦?路只有一條,打道回府。他心情異常沉重地拿起了送話器。
聽了貝克韋斯的報告,瓊斯將軍好半天才開口道:「上校,能否考慮減掉一些人,分乘5架直升機行動。"
什麼?貝克韋斯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減少一些人,就意味著人員編組要做大的調整,原來3個人的任務要由2個人去完成。空中也將失去火力掩護,這樣倉促地變更計劃,不僅時間不允許,獲勝的把握也太小。人質救不出,再把「藍光"突擊隊的性命搭進去,那就太不值得了。
"絕對不行,5架直升機根本完不成營救任務。"貝克韋斯語氣非常堅定,此時,對上司的敬畏也早已拋到九霄雲外,
言詞頗為不恭,"如果真要那樣做,無疑於把突擊隊員往火坑裡推。"
"那好吧,我請示總統後再答覆你。"瓊斯生氣地扔下話筒。
5分鐘後,"藍光"突擊隊接到了同意撤回的命令。
"撤!"貝克韋斯幾乎是在吼叫了。
飛機轟鳴,大地顫抖,"沙漠1號"像開了鍋一樣,亂作一團的突擊隊員紛紛爬上飛機,C-130運輸機也準備滑行起飛。這時,更不幸的事情發生了。
正在指揮撤離的上校透過飛揚的塵土,看見1架直升機正搖搖晃晃地拉起,像個醉漢一樣撲向剛才為它加油的C-130運輸機。
"停住!停住!不能再靠了。"貝克韋斯打著手勢加以制止。但為時已晚,一聲巨響,迸出2個巨大的火球,猶如沖天的焰火,直上夜空。貝克韋斯痛苦地閉上了眼睛。
"大力神"上的5名突擊隊員和"海馬"上的3名機組人員轉眼被大火吞噬了,另有4人嚴重燒傷。
"頭兒,快撤!不然其他飛機萬一被引爆,全都走不了。"其餘的突擊隊員們抬著4名傷員,
推著上校,搭乘5架C-130運輸機,倉皇撤出了伊朗。他們除了放棄了4架完好的直升機外,還把與這次行動有關的絕密地圖,偵察照片、無線電通信呼號和頻率表都丟在了現場。撤退途中,貝克韋斯曾請求瓊斯派艦載機摧毀遺留下的直升機和絕密文件。但白宮唯恐事態擴大,拒絕了他的要求。
至此,經過長達5個月周密計劃和精心準備的"藍光行動",以失敗而告終了。
決定中止作戰以後,白宮一直在焦急地等待下一步的消息。下午6點21分,傳來了C-130運輸機與直升機相撞焚燬的消息,
卡特總統的臉"唰"地變白了。25日上午1點,美國政府被迫向新聞界宣佈這次在伊朗進行的營救行動已告失敗,並向國會和盟國通報了有關情況。
次日上午7點,
面部充滿懊喪和痛苦表情的卡特總統向全國發表電視講話:"為了營救被伊朗扣留的53名美國人質,我們已進行了極其秘密的營救行動。但由於直升機的技術故障,不得不放棄。營救人員在撤退時,在伊朗邊境的沙漠地帶,直升機與運輸機相撞而造成8人死亡。"
美國這一行動遭到了許多國家和國會的指責,也使美伊關係更加惡化。伊朗學生把人質轉移到全國各地關押,從而使美國營救人質的希望徹底破滅。正當美國對人質問題一籌莫展之際,形勢發生了轉機。7月27日,移居埃及的62歲的前國王巴列維因病去世,伊朗學生扣留人質的一個重要理由已不復存在。
兩伊戰爭的爆發,更加快了人質事件的解決。11月2日,伊朗議會通過決議,同意把52名人質交還美國(1980年7月11日因病已釋放1名人質)。1981年1月,在阿爾及利亞的調解下,美伊雙方終於達成協議。1月20日,1架阿爾及利亞飛機載著獲釋的52名人質飛離德黑蘭,至此,持續了444天之久的人質問題最終獲得了解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