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戴紅色貝雷帽,胸前佩帶銀色徽章的以色列特種部隊,向來以作風頑強而聞名於世。1976年7月,以色列特種部隊穿過5個敵對國家上空,長途奔襲烏干達恩德培機場,營救人質成功,則是它無數次出征中的一次傑作。
劫 機
1976年6月27日,星期天。清晨,以色列首都特拉維夫的本·古裡安國際機場的候機大廳裡已經擠滿了候機的人群。他們來自不同的國家,有著不同的膚色,講看不同的語言。他們有的在大廳裡來回踱步,有的則坐在大廳內寬敞舒適的沙發椅上交談著。
停機坪上,法國航空公司的139次航班客機早已在等候旅客的光臨。遠遠望去,這架飛機挺著碩大的肚皮,靜靜地趴在地上,好像巨無霸一樣,足有座小樓那麼高。別看它樣子笨拙,可一旦衝上藍天,它卻異常迅捷,速度可以達到音速。這種大型客機的型號為300,由於它的機艙容量大,載AB客近300多人,所以有"空中公共汽車"的美名。
上午9點,這架飛機自本·古裡安機場起飛,經幾十分鐘飛行,降落在雅典機場。
幾分鐘後,139次航班在雅典載上乘客又起飛了。當它爬升到萬米高空時,開始水平飛行。空中小姐忙碌起來,給旅客端來了飲料、糖果;旅客們也活躍起來,有的欣賞窗外的美景,有的呷著飲料閱讀書刊,有的則互相攀談起來。
在後排靠過道的座位上,坐著一位從雅典登機的名叫泰德曼的年輕姑娘。泰德曼有著一張十分美麗生動的臉龐,一頭金色長髮如瀑布一般,披瀉在肩上。坐在她旁邊的是一個中年男子,自上機後便試圖與她搭訕,被姑娘冷冰冰地拒絕了。
10分鐘後,"空中公共汽車"來到愛琴海的上空,窗外白雲翻滾,下面碧波湧動,景色十分壯觀。
"瞧,多麼美麗的愛琴海!"中年男子又一次轉過頭來,試圖緩和一下剛才的氣氛。
突然,他的眼睛緊盯著泰德曼的旅行包,渾身顫抖著說不出話來。
旅行包裡有一支烏亮的手提機關鎗!
姑娘美麗的眼睛冷漠地掃了一眼中年男子,用手一掠滑向胸前的長髮,站起身快步走向前艙。她抱著機關鎗,就像抱著一個洋娃娃,給人一種滑稽感。
但她的臉上卻呈現出視死如歸的大無畏表情,在艙門口,她轉過身來大聲喊到:"我們是阿拉伯解放戰士。
從現在起,這架飛機由我們接管。大家不要亂動,否則我無法保證你們的安全。"
旅客們早已嚇得魂飛魄散,空中小姐也緊張得渾身顫抖,盤子從她的手上滑落下去,飲料浸濕了地毯。
這時,與那位姑娘一起登機的3名男子也全都站了起來,其中1個手提機關鎗,另外2個高舉手榴彈,凶神惡煞一般,儼然是3個金剛。
泰德曼一腳踹開駕駛艙門,
槍口對準正專心致志駕駛飛機的機長:"聽我的命令,降低高度,改變航向。"
139次班機消失在藍天白雲之中。
緊 急 磋 商
6月27日下午,以色列內閣正召開例會。
1時30分,會議室的門開了,運輸部長雅各比閃身進來,逕直走到拉賓總理身邊,耳語了幾句,隨後遞上一份標有「特急--摩薩德"字樣的密件。
以色列情報機構摩薩德是世界上僅次於美國中央情報局和前蘇聯克格勃的第3大情報組織。依靠一流的設備、一流的人員,摩薩德在世界各個角落結成了一張龐大的情報網。它神通廣大,從國際動向到各國局勢,都在摩薩德的掌握和控制之中。其工作效率也為世人矚目,在139次航班與地面聯繫中斷後僅幾分鐘,摩薩德就作出了該機可能已被劫持的判斷。
看完密件,拉賓總理中斷了內閣會議。
下午3點30分,以拉賓總理為首,由國防部長佩雷斯、運輸部長雅各比、外交部長阿隆、司法部長查德克、不管部長格利裡及總參謀長格爾等人迅速組成了危機對策委員會,即"應急指揮部"。
拉賓總理一臉嚴肅,緊抿著嘴唇,坐在會議長桌的一端。會場上籠罩著一片緊張的氣氛。
"各位,今天上午11點左右,法航公司的139次航班在愛琴海上空被劫持,機上有100多名以色列人。目前,該機在利比亞班加西機場加油後,正飛向非洲中部。"
會場一片寂靜,空氣彷彿凝固了一般。
拉賓總理接著說: "139次班機被劫,是一個非常事件。很明顯,這是衝著我們來的。機上有100多名猶太人,劫機犯妄圖以此為王牌,向我們施加壓力。能否處理好此次事件,不僅關係到人質的生命安全,還會影響到我們以色列的聲望,因此事關重大。"
"目前,
我們還不清楚劫持者的具體動機,機上人員安全與否也一無所知。當務之急,是要弄明情況,爭分奪秒地從各方面做好準備。為了便於協調統一,由應急指揮部全權負責處理此次事件。"
拉賓總理一聲令下,摩薩德部署在世界各地的諜報人員紛紛活動起來,運用各種方法,捕捉有關139次航班及其乘客的消息。不久,各種情報源源不斷地發回以色列本部。
6月27日下午3點10分,以色列特工發來1份密電:「被劫持的139次班機已在利比亞班加西機場著陸並加油,似有再次起飛跡象。"
午夜,1名情報人員來電稱:已查明,指揮劫持飛機的是巴勒斯坦游擊隊的激進分子、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陣線的瓦第·哈達德醫生。
哈達德是1名瘋狂的國際恐怖分子的領導人。在他的指揮下,其部下曾於1972年5月劫持了1架比利時薩伯納航空公司的噴氣式客機,並降落在本·古裡安機場。但化裝成維修人員和食品搬運工的以色列特種部隊奪回了飛機並擊斃了3名游擊隊員,救出了79名乘客。
不久,從倫敦傳來了有關劫機犯的新情報。被劫持者中有位名叫海曼的30歲孕婦,有早產的危險,經劫機者同意在班加西獲釋後,乘利比亞飛機回到倫敦。該情報就是倫敦警察廳從海曼夫人口中得知的。
據海曼夫人說:139次班機從雅典機場起飛5分鐘後,被在雅典上機的4個人劫持,其中1男1女像是德國人。他們把偽裝成罐頭的炸藥安放在飛機入口處。為了加油,飛機在班加西作了短暫停留,其最終目的地好像是非洲中部某個與其友好的國家。看來,這是1次經過周密策劃的劫機行動。
6月28日,星期一凌晨3點,特工人員從烏干達又發來密電:139次航班已在烏干達首都坎帕拉的恩德培機場降落。
應急指揮部迅速發出指示:阿隆外長應利用外交手段,向有關國家通報一下情況,再派巴列夫摸一下烏干達總統阿明的態度。
巴列夫是退役的以色列陸軍軍官,曾擔任過以色列總參謀長。在任職期間,他沿蘇伊士運河修築了1條現代化的防線,即著名的巴列夫防線。然而,如同二戰中的馬其諾防線一樣,這條防線並未能擋住埃及人的進攻。巴列夫早年在烏干達出任400多人的軍事顧問團團長時,曾與阿明有過密切的交往,私人感情甚篤。
6月29日上午,巴列夫接通了阿明的私人專線電話。
阿時轉達了劫機者的條件:釋放關押在特拉維夫監獄中的40名阿拉伯解放戰士,包括日本的赤軍隊員岡本公三。並規定7月1日下午2時為最後期限。超過時限,他們每隔1小時,就殺死1名人質。
千 鈞 之 筆
6月30日,全體以色列閣員默默無言地坐在拉賓總理的官邸裡。
幾天來,阿隆外長為劫機事件四處奔走,忙得焦頭爛額,卻收效甚微。世界各主要國家的元首雖對此事深表關注和同情,但都沒有採取積極行動給以幫助。聯合國秘書長瓦爾德海姆在聯大向各國進行了呼籲,也沒引起什麼反應。被劫持的民航客機雖然屬於法國航空公司,但法國只在口頭上提出抗議,並未採取實際行動。而人質親屬卻反應強烈,要求政府確保人質安全,嚴懲劫機兇手。阿隆外長內外交困,起憊不堪。眼下,巴列夫傳來阿明口信,人質明天就面臨被處決的危險,事情已經到了千鈞一髮的緊要關頭,必須立即作出決斷。
人命關天!10分鐘後,"以色列建國史上一項最屈辱的決定"出世了:與恐怖分子談判,並呼籲劫機者把處死人質的時期推遲到7月4日。
政客們忙碌,軍人們更忙碌。飛機剛被劫持,以色列國防部就研究了採取軍事行動營救人質的可能性。
在特拉維夫以南100公里處的貝爾希巴,有1座大型空軍基地。它被浩瀚的沙漠緊緊包圍著。儘管這裡人煙稀少,但基地四周仍戒備森嚴,一隊隊荷槍實彈的士兵一刻不停地在基地附近來回巡邏。
在基地塗有偽裝色的飛機跑道下面,是用鋼筋水泥澆築的國防部備用地下指揮所。指揮所裡安裝有各種現代化的電子設備,可以隨時監視和跟蹤幾千平方公里範圍內的各種目標,從阿拉伯國家的各種軍事動向到地中海游弋的蘇聯艦隻和飛機的行動,都清楚地顯示在螢光屏上。此外,它還能與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摩薩德情報人員進行無線電通信聯繫,及時掌握各種情況。營救人質的"閃電行動計劃"便是在這裡醞釀成熟的。
在這個基地,以色列特種部隊司令希姆朗准將從飛機一被劫持便開始研究偷襲恩德培機場的軍事行動。
希姆朗是特種部隊的創始人,也是以色列最年輕的將軍之一。他1937年生於俄國,在俄國長大,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是一個"俄國猶太人"。第1次中東戰爭的戰火,把他召回了以色列並參加了國防軍。在第3次中東戰爭中,他被1顆流彈擊中,昏迷中掉了隊。甦醒後,他以驚人的毅力,爬行3晝夜返回了部隊。
希姆朗知道和平談判正在進行,但他相信,只有成功地採取軍事行動,才是解決事件的唯一辦法。
他斬釘截鐵地對拉賓總理說:"對恐怖活動只有採取軍事行動一條路可行!如果姑息遷就,就會再次出現類似事件。"
7月1日,化裝成商人的摩薩德特工乘埃爾·阿爾航空公司的飛機飛往烏干達鄰國肯尼亞的內羅畢,一部分人同內羅畢警察署秘密取得聯繫,另一部分人則由肯尼亞經陸路潛往烏干達。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僅一天,摩薩德便收集到烏干達軍隊和劫機分子的大量情報:
烏干達軍隊總兵力為2.1萬人,擁有坦克、裝甲運兵車270輛,大口徑火炮60餘門,包括米格-17、米格-21在內的各型飛機80餘架。烏軍兵力的1/2部署在恩德培和首都坎帕拉之間。在恩德培機場附近,駐有2個營的機械化步兵,裝備若干防空火炮和坦克。平時,擔任機場警衛任務的執勤分隊不足70人。
更令人振奮的是,劫機分子們並未像他們所宣稱的那樣,在關押人質的候機大樓裡"遍佈炸藥"。
同時,美國中央情報局也發來了有關恩德培機場的最新情報:機場新舊2條跑道的長度、寬度、方向,油庫的數量和位置,新舊指揮塔台的任務區分,關押人質的舊候機大樓外觀及內部佈局,防空火炮、雷達、坦克及兵力的配置情況,民航班機的進場要領等。
爾後,
從肯尼亞又傳來了好消急。肯尼亞治安警察司令說:"如果把作戰飛機偽裝成以色列航空公司的包機,並允許警察當局在機場上把飛機隔離起來,政府就同意(以色列作戰飛機)
在內羅畢降落。"肯尼亞總統對此給予了默許。其司法部長認為:
"從法律上講,對加入國際民航組織的國家的飛機,是不能拒絕其使用內羅畢機場的各種設施的。"
這樣就解決了飛機在往返恩德培途中需要加油等一系列的問題。
萬事俱備,"閃電行動計劃"出籠了!
7月2日下午3點,以色列國防軍總參謀長格爾將軍筆直地站在拉賓總理的辦公室裡。伏在辦公桌上的總理正在審閱"閃電行動計劃",手裡像握短劍似地握著一支筆。
"你知道這支筆的重量嗎? "總理慢吞吞地說,"它關係到100多名以色列人的命運。"
拉賓的手翻完最後一頁文件,目光落在格爾臉上。
"不,它關係到整個以色列的命運。"
這個計劃實在是太大膽了!簡直近似於天方夜潭式的神話!烏干達位於非洲中部,距地處西亞的以色列約有4000公里,中間還隔著埃及、蘇丹、索馬裡、埃塞俄比亞、沙特阿拉伯等國家,尤其是容留劫機分子的烏干達本身就是一個狂熱的反猶國家。以色列的對手絕不僅僅是幾個恐怖分子。在這樣的情況下,與其說是去戰鬥,不如說是去送死!
然而,恰恰就是這一點,使計劃成為可能。
筆尖落到紙上,"閃電行動計劃"正式文本扉頁上多了一行流利、優雅的希伯萊文字。
那是拉賓的親筆簽名。
拉賓把計劃還給格爾,神情嚴肅地說:"突擊隊指揮官是誰?"
"總指揮由希姆朗將軍擔任,襲擊分隊指揮官是內坦亞胡中校。"
閃 電 出 擊
從特拉維夫向西,在荒涼的沙漠深處,有1座土木結構的大型機場。遠處,坦克、裝甲車往來馳騁,將機場附近完全封鎖起來。
為確保突擊的勝利,以色列摩薩德人員和曾承建過恩德培機場的建築人員,以舊圖紙為基礎,參考美國偵察衛星提供的最新資料、以驚人的速度建造了1座恩德培機場的實物模型,其跑道長度、位置、候機樓、塔台大小,同恩德培機場一模一樣,連窗戶都不少一扇!
就在這裡,即將遠征的以色列士兵,在內坦亞胡中校的帶領下,反覆進行著戰前的最後演練。
內坦亞胡出生於紐約,是個"美國猶太人"。他的父親是著名的歷史學家。第3次中東戰爭爆發前夕,他參加了以色列國防軍。內坦亞胡在戰鬥中勇敢頑強,第一個衝上了戈蘭高地,但由於頂撞上司,戰爭結束時仍然是個三等兵。戰後,他回到美國,考入哈佛大學,獲碩士學位。第4次中東戰爭的爆發,像磁石一樣又把他吸引回來。他再次入伍,並得到重用。他的部下懼怕他,又敬佩他,稱他為"南尼"。在希伯萊語中,"南尼"是"手拿劍和聖書的男子漢"。
此刻,這位"南尼"正指揮著他的部下一遍又一遍地衝向"候機大廈"。
頭戴土黃色貝雷帽的突擊隊員一個個高揚著頭,直挺著身子疾跑。躬身奔跑也許對於躲避槍彈有利,但影響速度。在生命與速度之間,突擊隊選擇後者。
在聲嘶力竭的吶喊中,突擊隊員們衝鋒、臥倒、射擊、爆破、擒拿,全都像發了瘋一樣睜大了充血的眼球。汗水從他們塗有黑色油彩的臉上淌下來,形成許多黑白相間的道道,活像一群不知從哪兒鑽出來的怪物。
訓練結束後,內坦亞胡向全體隊員發表了最後的訓示。
"親愛的勇士們,
明天我們就要遠征烏干達,去營救我們的親人。猶太民族是一個被拋棄的民族,被拋棄的民族絕不能拋棄任何一個人!願上帝保佑我們!"
7月3日下午,在西奈半島最南端的沙姆沙伊赫機場,突擊隊員們早已整裝待發。
根據"閃電行動計劃",280名突擊隊員由3架C-130「大力士"飛機負責運輸,其中1號機人員將襲擊恩德培機場舊候機樓,消滅劫機分子,營救人質;2號機人員負責壓制烏干達守軍,搶運人質和傷員;3號機人員負責摧毀停機坪上的烏干達軍用飛機,破壞機場設施。此外,還將出動波音707客機2架,1架作為空軍司令佩萊德的指揮座機,1架作為野戰醫院,配備33名醫務人員和2間設備齊全的手術室。
另有2架C-130運輸機,1架運載預備隊和燃料,1架停留在肯尼亞內羅畢機場,作為襲擊部隊與特拉維夫作戰指揮中心的聯絡中轉機。此外,8架F-4E戰鬥機負責空中掩護,護送整個機群通過阿拉伯國家的對空警戒區,進入公海。
下午3點10分,參加行動的飛機,騰空而起,撲向遙遠的天際。
"我覺得他們是去送死。"一位空軍地勤人員後來回憶自己當時的心情時這樣說。當時,
他站在機翼下默默注視著突擊隊員那一張張塗滿油彩的面孔。"為他們祈禱吧!"他在心裡暗暗說道。
機群自沙姆沙伊赫起飛後,剛飛過蒂朗海峽就降低了高度。狹長的紅海被2塊神秘而荒涼的沙漠擁抱著,西邊是埃及,東邊是沙特阿拉伯。從這裡直到波斯灣和阿拉伯海,長達數千公里都是阿拉伯世界範圍。按預定方案,機群在整個飛行過程中將超低空飛行,離地面的高度不能超過15米。因為15米以上即可能被雷達發現!
怒海澎湃,被夕陽染紅的海水風馳電掣般向突擊隊員們迎面撲來。望著那小山般的浪頭,突擊隊員一個個驚得目瞪口呆。他們從未見過如此壯闊的情景。
飛機編隊來到吉布提附近後,向右轉進入埃塞俄比亞領空。繼續南下,進入肯尼亞空域。2架波音707飛機降低高度,在肯尼亞內羅畢機場降落。
編隊快到恩德培時,天氣突然惡化,雷電滾滾,暴雨如注,飛機劇烈顛簸起來。機群冒著被雷電擊中的危險,在能見度極差的情況下,靠機上雷達摸索前進。2個多小時後,飛機終於穿出了雲層。恩德培機場已經在望。
22點40分,佩萊德的座機到達了恩德培機場南面的維多利亞湖上空。
22點45分,整個機群抵達恩德培機場上空。此時的恩德培機場燈火通明,毫無戒備跡象。
"Where From And where to?"(從哪裡來?到哪裡去?)機場航空管制塔發現了這群不速之客。
"這裡是東非航空公司。
我們從以色列運來了劫持者要求釋放的巴勒斯坦人,請求降落。"
管制塔裡一片歡呼。驕橫的以色列終於屈服了!
隨著"轟隆"一聲巨響,飛機降落到地面上。輪胎與地面產生劇烈摩擦,發生尖厲的嘯叫。
後艙門打開了,飛機仍在滑跑。恩德培機場的燈光如流星般掠過。
飛機停穩後,發動機沒有停車,小拇指般粗壯的高壓噴油管,仍在不停地向發動機燃料室噴吐著高烴烷燃料,以便隨時升空。
"衝!"內坦亞胡大吼一聲。
早已等候在機艙門口的乘坐吉普車、裝甲車的突擊隊員們,如決堤的洪水一樣,從飛機裡噴湧而出,勢不可擋。3組突擊隊員按預定方案分別撲向各自的目標。
內坦亞胡率領35名隊員旋風般捲向候機大樓,幾名擔負外圍守衛任務的烏干達士兵還未弄清怎麼回事,便被吉普車上噴吐的火舌打翻在地。
吉普車尚未停穩,內坦亞胡聳身躍了下來,向候機大廳猛撲過去。雖然燈光很暗,但他們奔跑如飛,前幾天的演習使他們像回到家裡一樣輕車熟路。
轉眼前,
突擊隊員們湧進了大廳,用希伯萊語高喊道:「臥倒!"所有的以色列人質都聽懂了這句只有他們才能明白的命令,嘩地一下趴在地上。頓時,劫機分子和烏干達士兵好像海潮退盡後的礁石,裸露在突擊隊員的槍口前。子彈像漂雨一樣掃射過去,殷紅的鮮血四濺飛進。劫機者和烏干達守軍紛紛倒了下去。
戰鬥僅用了45秒鐘便結束了,除了2名來不及臥倒的人質外,其餘人員全部安然無恙。
與此同時,其他兩個組也相繼得手。
在停機坪上,突擊隊員們向排列得整整齊齊的米格飛機發射了"陶"式導彈。頓時火焰翻滾,猛烈的爆炸聲響成一片,耀眼的白光照亮了夜幕。不一會兒,烏干達空軍精銳即不復存在了。
襲擊塔台的突擊隊員也迅速佔領了塔台。當他們衝進塔台時發現,塔台裡的航空管制人員早已不知跑到哪兒去了。突擊隊員迅速搗毀了各種設備,恩德培機場變成了瞎子。
烏干達守軍經過最初的慌亂之後,鎮定下來,開始有組織的進行反擊。擔負阻擊任務的以色列突擊隊員,在烏軍衝鋒鎗和火箭筒構成的綿密火網前被打得抬不起頭來。
就在這時,內坦亞胡把人質送上飛機後,率隊增援來了。
突然,內坦亞胡覺得好像被人用力搡了一下,踉踉蹌蹌倒了下去。他用手撐著地,試圖站立起來,終於沒能成功。"南尼負傷了!"巨大的悲痛襲上每個突擊隊員的心頭。他們像受傷的野獸一樣,把仇恨傾瀉到烏軍士兵身上。反坦克導彈和火箭射向烏軍士兵,吼叫聲震徹夜空。烏軍士兵一個個倒了下去。
就在內坦亞胡中彈的時候,第1架滿載人質的"大力士"飛機正急切地撲向夜空。從第1架飛機落地(23點01分)到返航的最後1架飛機起飛(23點54分),只有短短的53分鐘!
7月4日上午10點,由肯尼亞返航的以色列機群,編隊進入以色列領空。機群降低了高度,低空飛行在城鎮、村莊的上空。
人質獲救的消息,如同長了翅膀,迅速傳遍了以色列的每一個角落。舉國上下,欣喜若狂,到處是一片歡呼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