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雲台書屋>>軍事天地>>軍事小說>>世界百年空戰紀實

雲台書屋

飛奪哥黎希律島--美軍、菲律賓空降作戰

  哥黎希律島位於菲律賓馬尼拉灣狹窄出海口的中間,扼馬尼灣的咽喉,是掩護馬尼拉港的大門,被稱為"太平洋上的堅固要塞"。該島的形狀很像一個頭朝西的蝌蚪,其頭部為高出馬尼拉灣150米的方形台地。頭部的東面是山腰,坡度陡峭,形成懸崖,不易攀登,再往東是一條狹長的沙灘,為島的尾部。靠近山腳低地的地方有一座馬林塔山,由於它的懸崖峭壁堵塞了出入尾部的通路,因此,菲律賓人在馬林塔山開鑿了一條大隧道。該島頭部最寬處約2250米,頂上有一個面積為450米×150米的練兵場和一個面積為450米×60米的高爾夫球場,兩個場地相距約500米。島的長度如加上使該島形成蝌蚪狀的狹長海灘約為5000米。雖然哥黎希律島小如"彈丸",但位置重要。在太平洋戰爭中,日、美兩國為爭奪此島,展開了一場血戰。

  麥克阿瑟敗走哥黎希律島

  1941年12月24日,日軍進攻呂宋島,馬尼拉受到威脅,麥克阿瑟將軍被迫把他的司令部由馬尼拉撤至哥黎希律島。1942年3月11日晚7時15分,麥克阿瑟帶領家人及有關人員趁夜暗乘4艘魚雷艇撤往澳大利亞。走之前,他派人請來即將接替他指揮的溫賴特將軍, 對他說:"守住這裡,直到我回來和你會合為止。 "但當5月6日該島遭到日軍攻擊時,溫賴特將軍並沒能堅持住,而是被迫投降,該島被日軍佔領。
  日軍佔領哥黎希律島後,在島上部署了約6000人,由海軍軍官板垣指揮。由於該島地理位置重要,日軍在島上嚴密設防。島上到處築有坑道和隱蔽的炮兵陣地,沿島四周架設了鐵絲網並埋有大量地雷。島上有充足的糧食和彈藥,在島的尾部海灘上還有一條美軍佔領期間修的跑道長僅270米的金德裡機場。板垣曾得到山下將軍關於"美軍有對該島實施空降的企圖"和"加強反空降措施"的指示,但他繞島巡視後認為哥黎希律島地勢狹小、險要,美軍不可能對其進行空降突擊,因而未作任何反空降準備。但為了預防萬一,他命令在島東部的機場跑道上埋下許多地雷,並把火炮配置在山下,以便使用火力控制該機場。板垣把主要防守兵力部署在頂部和馬林塔山上,用於對付海上的登陸;把預備隊隱蔽在馬林塔山隧道內,指揮所設在頂部台地上,與所有部隊都有電話聯繫。

  "巖崖部隊"誕生

  1945年,太平洋戰爭進入最後關頭,美軍對日軍展開全線反擊。1月9日美軍在仁牙因灣登陸,31日,空降兵第11師又在納蘇格布登陸和傘降,從而形成南北夾擊馬尼拉之勢。戰鬥進行了半個月,由於日軍重兵防守,仗打得非常殘酷。為了切斷日軍的海上補給,防止日軍從海上撤走,美軍決定以空降兵協同登陸兵,奪取哥黎希律島。
  美軍為奪取哥黎希律島,組成了"巖崖部隊"。該部隊由美傘兵第503團和步兵第34團3營編成,由傘兵第503團團長瓊斯上校指揮。拉基中校率領的317空降運輸航空大隊的51架C-47飛機負責輸送。此時,傘兵第503團和317大隊都部署在明達羅島,哥黎希律島正好位於其活動範圍之內。美軍作戰計劃規定:步兵第34團3營由海上登陸,將哥黎希律島守軍攔腰切斷;傘兵的任務是在步兵營的協同下,殲滅日軍守軍。由於拉基的航空大隊只有51架飛機,全部出動一次只能空降1個營的兵力,為此傘兵第503團被分成3個梯隊:第3營、1個野戰炮兵連和1個工兵連為第1梯隊;第2營、團部、勤務連和1個機槍連為第2梯隊;第1營為第3梯隊。第1和第2梯隊在攻擊發起日空降,第3梯隊於次日空降。第3梯隊空降後用20架飛機進行空投補給物資,民都洛島上的機場為空降出發機場。
  空降突擊奪取哥黎希律島並非易事,因為該島沒有便於空降兵著陸的地方。唯一適合空降的地域,是位於島的尾部的金德裡機場,但它離山頂台地太遠,而且日軍的主要陣地正處在跑道上面的峭壁上。為了解決這一難題,美軍一名空降參謀建議在山頂台地實施傘降,這樣既可以控制制高點,又能出敵不意。瓊斯上校看過空降地域的航空照片後,決定採納參謀的意見,挑選山上僅有的兩塊比較開闊的高爾夫球場和練兵場作為空降場。空降場選定了,但瓊斯還面臨著諸多難題:在被馬尼拉灣海水環抱、高達150米的日軍重點防禦下的山頂實施傘降,傘降地域的長度太短;島上經常有時速為24至40公里的大風,即使按傘降最低充許高度120米跳傘,也需20-25秒鐘才能著陸,再加上飛機的時速為176-192公里,運輸機通過兩個空降場的時間只有5秒鐘,每架飛機一次進入目標只能投下6至8名傘兵,這就是說,每架飛機要進入3次才能投完。瓊斯認為,必須制定出一個非常嚴密的作戰計劃。為此他和第317空降運輸航空大隊指揮官拉基中校,計劃採用東北航線,成兩路單機跟進,在相距500米的兩個預定空降場上同時空降。空降兵第1梯隊著陸2個小時後,第34步兵團第3營再從南海岸的山腳處登陸,以便傘兵能進入陣地對他們實施火力支援,同時也可以把日軍的兵力引向頂部台地,減少登陸兵的傷亡。登陸兵登陸後,即向馬林塔山和島的尾部攻擊。為了保證美軍的戰鬥機和轟炸機有足夠的白天時間對該島實施火力準備,空降突擊時間預定在2月16日上午8時30分。同時他們還商定,第1批傘降的第3營的當前任務是:奪取並扼守空降地域,清除山頂台地上的一切障礙,為第2批傘兵空降作好準備;以火力支援在山腳下登陸的步兵第34團第3營並盡快與該營取得聯繫。
  2月12日,瓊斯上校又組織各營、連長乘轟炸機從空中偵察了空降地區的地形。所有空降人員都利用沙盤熟悉空降戰鬥地區的情況,對裝備進行了充分的準備和仔細的檢查。除武器、彈藥外,每個人還攜帶4日份的乾糧和兩壺水以及部分槍械部件。

  兵 從 天 降

  早在1944年12月至1945年1月間美軍就對哥黎希律島進行了一次比一次規模更大的轟炸,在發平空降突擊之前的最後幾天裡,美軍對該島的每一平方公里都實施了最猛烈、最密集的航空火力準備,島上的許多防禦工事被摧毀。1945年2月16日,天剛濛濛亮,從陡峭峽谷中徐徐升起的晨霧氣過哥黎希律島上的練兵場和高爾夫球場。這時,停泊在馬尼拉海灣口外的美軍3艘重巡洋艦、5艘輕型巡洋艦和14艘驅逐艦開始對島實施炮擊。艦炮射擊後,美軍第5和第13航空隊的70多架轟炸機和攻擊機又從7時47分開始把3125噸炸彈傾瀉到島上各種軍事設施和炮兵陣地上。島上的35個高射炮陣地被摧毀,到處是斷垣殘壁和被炸斷的樹木,日軍的所有電話線都被炸斷,板垣的指揮所已和外界完全失去聯絡。
  在美軍艦炮火力對哥黎希律島實施突擊的同時,在該島以南約220多公里的民都洛島機場上,"巖崖部隊"第1梯隊空降兵第503團第3營的士兵背著降落傘和攜帶的裝備登上了飛機。7時15分,C-47飛機通過薄薄的晨霧滑到起飛線上,接著一架一架地騰空而起。51架運輸機在空中編成長長兩路縱隊後,逕直向北飛去。8時30分,正當美軍的航空火力從頂部台地轉向島的尾部地帶時,首批C-47運輸機經過1小時15分的飛行,在海拔330米的高度上成兩路縱隊從西南方向進入了哥黎希律島上空。左路縱隊飛向練兵場,右路縱隊飛向高爾夫球場。第3營營長約翰·埃裡克森中校站在第1架飛機的機門口,一面側身觀察煙塵瀰漫的練兵場,一面留心看著機艙門口上方的綠色信號燈。海島在機下飛速移動。當綠燈亮時,傘兵們一個接一個迅速跳離飛機。天公不作美,這時海上刮起了每小時30多公里的南風, 島上風速達每秒11-12米,第1次進入跳下的傘兵大多落在預定空降場以南的地面上,該地到處是彈坑、炸斷的樹木、倒塌的房屋和炸爛的鐵絲網,許多身負重載的傘兵,著陸後倒在地上被降落傘拖拉著爬不起來。團長瓊斯乘拉基上校駕駛的1架C-47飛機繞島飛行,指揮空降。當他發現風速過大,傘兵大部分都降落在場外後,他就決定把跳傘高度從330米降到300米(即從高於山頂180米降到150米),把飛機通過空降場後6秒鐘跳傘改為10秒,後來他又把10秒改為20秒,終於把第2次進入的傘兵準確地空降在預定空降場上。運輸機第3次進入空降地域時,瓊斯帶領和他同機的最後5名士兵在練兵場上空122米高度上跳傘。由於風力過猛,著陸衝擊力很大,瓊斯被傘拖了很遠。
  9時30分,傘兵第1梯隊全部空降完畢。傘兵著陸後,只受到日軍微弱的抵抗,因此迅速地控制了空降場。當美軍傘兵對日軍發起攻擊時,板垣才開始明白,他已處於空降突擊之下。由於電話線被炸斷,他手持軍刀衝出指揮所,企圖親自組織反擊。可是板垣剛出指揮所幾步,被風刮到峭壁後面的一顆美軍傘兵扔的手榴彈在他身邊爆炸,板垣當即被炸死,跟隨他的傳令兵也被美軍生俘。由於島上事先無反空降準備,日軍的指揮官又在戰鬥剛剛開始就被打死,日軍失去指揮,不能組織有效的防禦,頂部台地的防禦陣地很快被美軍突破,並被分割包圍。10時,美軍傘兵佔領了頂部台地的日軍兵營、醫院和指揮所,並繼續向莫裡森山和發電站進攻,同時以居高臨下的有利態勢,將日軍壓縮在從海灘通往頂部台地的詹姆斯山谷、切尼山谷和拉姆齊山谷內。同時瓊斯還把一些12.7毫米機關鎗配置到位於拉姆齊山谷和防波堤頂端的陣地上,以便掩護步兵第34團第3營登陸。
  8時30分,正當美軍運輸機成兩路縱隊在哥黎希律島上空空降時,在位於該島西北部10公里遠的馬裡韋萊斯港,愛德華·波斯爾思韋特中校率領的第34步兵團第3營搭乘25艘登陸艦,在驅逐艦和魚雷快艇掩護下,開始向哥黎希律島進發,並準備以每波5只船分5個攻擊波登陸。10時28分,首批登陸艦艇到達該島南面海岸。美海軍的一排排炮彈落在登陸地段,有3艘驅逐艦駛近離峭壁900米的地方對日軍陣地實施抵近射擊。傘兵們也以俯射火力加強了對日軍火力的壓制。美國陸軍於10時30分開始登陸,前4個兩棲登陸波一直沒有遭到強烈的抵抗,但第5個攻擊波登陸時,受到日軍殘存的火炮、迫擊炮和自動武器從美軍控制著的空降陣地下面的峭壁洞穴裡猛烈射擊。有的艦艇在前進中被擊中。登陸突擊隊的指揮官波斯爾思韋特中校乘坐的登陸艦在駛往馬林塔山腳下的黑色海灘的途中,就被日軍的機槍火力擊中40處。1輛中型坦克從海灘向日軍陣地攻擊時也觸雷被毀,還有1輛自行火炮和1門防坦克炮也相繼碰上地雷,造成了支援車輛在登陸時的一陣混亂。但登陸部隊很快就通過佈雷場和鐵絲網並發起衝擊。步兵第3營只以很小的代價,就向島內推進幾百米,爾後又向東發展進攻,於11時佔領了該島腰部的高地馬林塔山。
  傘兵第2梯隊於當日13時空降,頂部台地上空再次佈滿了降落傘。該梯隊的指揮官托爾森中校13時42分最後離機。傘兵著陸後,除以一部兵力防守空降場外,其餘立即奪取了南船塢以北450米處的日軍高射炮陣地,控制了由南船塢到山頂的公路,以保障與登陸部隊會合。第1梯隊的第3營除以1個連繼續與防守在莫裡森山和絕壁邊緣的日軍作戰外,另外2個連分別向切尼山谷和拉姆齊山谷出擊。日終時,瓊斯在島上的兵力約有3000人,雖然對面日軍有5000多人,但美軍已佔據了兩個高地,即山頂台地和馬林塔山,並得到自己的75毫米榴彈炮連和步兵34團第3營的坦克和火炮、海軍的巡洋艦和驅逐艦以及第5航空隊的戰鬥機、轟炸機的支援。儘管傘兵第503團和步兵第34團第3營兩支部隊還沒會合,但兩支部隊的前沿陣地僅相隔230米。日軍則被分割包圍,缺少指揮和通信聯絡,雖然有時從洞穴出來與美軍傘兵進行白刃戰,但也無法奪回主動權。

  傘兵從海上登陸

  隨著戰鬥的逐漸發展,美軍的傷亡人數也在不斷增加。瓊斯對第一天的傘降及作戰情況進行統計後發現,第503團兩個梯隊當天共傘降了2050名傘兵,傷亡335人,其中在著陸過程中被日軍擊斃20人,擊傷50人,210人在著陸中由於風大地形複雜受傷,50多人在地面戰鬥中傷亡。雖然整個傷亡數字只佔總空降人數的16%,也小於空降前他所預計的傷亡20%的比例,但空降時由於風速高達每秒11米,著陸地域面積小又坎坷不平而造成的非戰鬥減員卻佔空降總人數的10.6%,占傷亡總人數的60%。瓊斯認為第一天空降下來的兵力不需增援也能夠完成當前任務,為避免在空降時的無謂傷亡,因此決定取消第1營的空降計劃。經用無線電向上級報告後,他命令傘兵第1營改為從海上登陸。
  2月17日,傘兵第1營搭乘44架C-47飛機於8時30分飛抵哥黎希律島上空,但只投下該營的作戰物資,傘兵仍留在飛機上繼續飛往靠近蘇比克灣的聖馬塞利諾機場。當天下午,又有33架飛機共191架次掠過該島頂部台地上空,空投了作戰補給物資。這時傘兵已與波斯爾思韋特的步兵第3營會合,打通了頂部台地與馬林塔山之間的通路。傍晚,傘兵團第1營又乘船在哥黎希律島海灘登陸進入島上,途中遭到日軍陣地上火力的襲擊。但日軍火力很快被1艘護送該營登陸的驅逐艦的炮火壓下去了。
  隨著夜晚的降臨,日軍的擾亂性攻擊開始了,黎明時分,日軍從切尼山谷向外發起了一次猛烈的反衝擊,一支600人的日軍部隊一直打到練兵場,後來遭到美軍打擊,因傷亡慘重而敗退下去。
  在隨後幾天裡,美軍遭到固守在坑道和巖洞內的日軍的頑強抗擊。戰至2月12日夜,堅守馬林塔山隧道裡的日軍想點燃了隧道內貯存的數噸TNT炸藥,滾落的石塊埋葬了波斯爾思韋特的6名士兵,在混亂中大約有600名日軍從東部的隧道口跑到該島的尾部地帶。23日,瓊斯把奪取該島尾部的任務交給了在海灘登陸的傘兵第1營。攻打尾部的戰鬥進行得很激烈。26日,日軍又炸毀金德裡機場南部的猴頭小岬上的一個貯藏彈藥的巖洞,使傘兵營損失了52名傘兵,也迫使剩下的日軍走出巖洞,雙方展開激戰。截止2月底,除了美軍在島上追捕日軍零星的狙擊手外,整個哥黎希律島已平靜下來。在這次戰鬥中,"巖崖部隊"傷亡1200多人,打死日軍4500餘人,生俘19人。3月2日,美軍太平洋戰區司令麥克阿瑟將軍邀請和他當年一起逃離哥黎希律島的人,又乘4艘巡邏魚雷艇,沿著他們離開時的路線駛往該島,所不同的是,3年前他是在陰沉的黑夜逃離該島,這次則是帶著勝利的喜悅在青天白日下返回。登陸後,他看到的是掛在樹枝上零零落落的降落傘,當年總部的白色營房只剩下一個軀殼。當奪取該島的指揮官瓊斯上校走上前歡迎時, 麥克阿瑟對瓊斯說:"我看見那根老旗竿還立在那裡,請吩咐你的士兵把軍旗掛到旗竿頂上去,決不能再讓敵人把它扯下來!"

上一頁 b111.net 下一頁
雲台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