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雲台書屋>>軍事天地>>軍事小說>>世界百年空戰紀實

雲台書屋

飛奪埃本·埃馬耳要塞--首次使用滑翔機突擊

  1940年5月10日,在德軍"A"集團軍群第18集團軍投入荷蘭之戰時,該集團軍群的第6集團軍同時開始了向比利時的挺進。希特勒企圖以進攻比利時來轉移盟軍對他把阿登地區作為主攻方向的注意。盟軍此時確實認為,德軍的主攻方向和1914年一樣,是通過列日攻打布魯塞爾。德軍第6集團軍的行動就是要使盟軍感到自己的預料是正確的。如果希特勒的企圖能夠實現的話,英國和法國的軍隊就會向北進入比利時去阻擊第6集團軍。這樣,擔任西線主攻的"B"集團軍群就可以集中兵力迅速突破阿登地區,突入盟軍主力的側翼和後方。正如希特勒事後所說的:"我把攻擊的重點放在想要突破的戰線左翼,同時在另一翼採取了佯攻。"

  固若金湯的堡壘群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西歐各國為防禦德國侵略,在與德國相鄰的邊境上都構築了堅固的築壘防線: 在荷蘭為哥雷比-起爾防線;在比利時為艾伯特運河防線;在法國為馬奇諾防線。這三條防線自北而南,互相銜接,連綿數百公里。到5月10日,比利時軍隊共有22個師,包括18個步兵師(其中只有6個是正規師)、兩個摩托化師、1個騎兵師、1個重炮兵師,共約65萬人。比軍沒有坦克,防空設施薄弱,只有1個戰鬥機團。其戰前的部署是這樣的:4個師配置在荷比邊境一線,6個師用來保衛安特衛普至那慕爾的"KW線",12個師扼守艾伯特運河。比利時在戰爭爆發前還未最後確定戰爭的打法,對於固守哪塊陣地也還未做出抉擇。因為艾伯特運河防線掩護了整個比利時國土,所以軍隊重點配置在這一線。
  當德軍"A"集團軍群44個師的龐大突擊部隊在阿登地區對面的德國邊界上停下來準備進攻的時候,"A"集團軍群的博克上將卻命令賴歇瑙將軍指揮的第6集團軍盡量進入靠近艾伯特運河的出擊位置。因為博克雖然知道自己的任務是助攻,但他仍希望能以令人吃驚的速度向東推進,以使盟軍確信德軍的主要進攻力量是從比利時向前推進。而德軍進攻比利時的最大障礙,就是艾伯特運河。
  由於艾伯特運河是為了防止德國經由比利時發動進攻而專門修建的築壘運河,河岸陡峭,遍佈防禦工事,尤其還有運河邊的埃本·埃馬耳要塞扼守著運河,因而構成了被認為可與馬奇諾防線相片美的最可靠的反坦克防線。 德軍要進攻亞琛-馬斯特裡赫特-布魯塞爾一線, 就必須渡過這條運河。如果德軍第6集團軍在艾伯特運河受阻,那麼德軍的進攻就會在還沒有發揮其銳氣之前停滯下來。為此,德軍決定首先於1940年5月10日空降突擊埃本·埃馬耳要塞,並奪取埃本·埃馬耳要寒西北部的艾伯特運河上的3座橋樑--坎尼橋、弗羅恩哈芬橋、費爾德韋茲爾特橋,至少也要拿下其中的1座。
  埃本·埃馬耳要塞地處荷蘭與比利時國境的比利時一側,位於馬斯特裡赫特城和維斯城之間。該要塞是艾伯特運河防線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馬奇諾防線北面延伸部的強大築壘和重要支撐點,同時也是比利時東部防禦體系的核心。其炮兵火力可控制艾伯特運河和馬斯河16公里之內的所有渡口。要塞建築在一個花崗岩的小高地上,高地南北長900米,東西寬700米。它的東北和西北面幾乎是垂直的斷崖峭壁,高約40米,水勢滔滔的艾伯特運河流經崖下;南面橫隔著寬大的反坦克壕和7米高的防護牆。要塞的各個側面都被所謂的"運河帶"和"塹壕帶"包圍著,並築有鋼筋水泥碉堡,裡面配有探照燈、60毫米反坦克炮和重機槍。要塞東面的馬斯河與艾伯特運河平行,形成外圍障礙。
  埃本·埃馬耳要塞實際上是一個精心設計建造的堡壘群。它是仿照馬奇諾防線的錯綜複雜的防禦工事構築的。乍一看,每座堡壘彷彿都是零散分佈在一塊五角形的區域內,但實際上,它是一個把炮台、轉動式裝甲炮塔、高射炮陣地、反坦克炮陣地、重機槍陣地等巧妙地結合起來的防禦體系,各部分之間由長達4.5公里的地下加固坑道和交通壕連接在一起。每件武器都經過精心地布設,以便使之發揮最大效力。要塞對任何方向都便於觀察。通入要塞的每條坑道都可以阻止敵人的進攻。在要塞的上面沒有暴露的石工痕跡,也沒有暴露陣地的建築物,到處長滿了雜草。在要塞頂部有4座暗炮塔,用液壓升降機供給彈藥,並可隨時縮入地下。為了迷惑敵人,比軍還在要塞各處設置了假炮塔。要塞是在和平時期由一批專家設計,經過3年精心施工,於1935年竣工的。它在當時被列為歐洲最重要的防禦陣地之一和世界上最堅固的要塞,並被形象地比喻為比利時東邊的"大門",艾伯特運河防線上的一把"鎖"。人們普遍認為該要塞固若金湯,堅不可摧。在這座近代化要塞的建造上,儘管比利時軍隊絞盡了腦計,但因要塞主要是為了防禦地面進攻,所以有一點他們沒有考慮到,那就是敵人有可能來自空中,降落在炮台和裝甲炮塔之間的空地上。
  埃本·埃馬耳要塞的防守部隊共1200人,由橋特蘭德少校指揮,屬第7步兵師。全部人員均可處於距地面25米以下的掩體內,並備有可供長迫使用的飲水、食品以及大量彈藥。要塞的武器配備齊全,有安裝在轉動式裝甲炮塔上的120毫米火炮2門,其射程對任何方向都是16公里;在要塞頂上的陣地內還有同樣射程的75毫米火炮16門,60毫米反坦克炮12門,高射炮6門,輕、重機槍37挺。這些火炮和機槍只是要塞火力的一部分,因為它的火力是同野戰工事有機地聯繫在一起的--沿著要塞的外緣,在壕溝和河旁,還有很多掩體和掩蔽壕,以及互相支援的火力發射陣地。對於一般的炮擊,埃本·埃馬耳要塞無疑是可以經得住的。實際上,防禦計劃已將敵人一旦突破山腳下的外圍防線時向要塞頂部實施猛烈炮擊的可能性考慮在內了。由於要塞如此堅固和火力如此強大,守衛這一地區的比利時第7步兵師接受了長達19公里寬的防禦正面。
  埃本·埃馬耳要塞西北側艾伯特運河上的坎尼橋、弗羅恩哈芬橋和費爾德韋茲爾特橋,是由東向西越過運河的必經之途。每座橋樑由1個班防守,包括1名軍官和12名士兵。橋樑附近戒備森嚴,均築有橋頭陣地,在兩岸橋頭兩側600米範圍內還築有水泥地堡。各橋配備有反坦克炮1門和機槍等其他輕武器。為防止萬一,橋墩上安放了炸藥,設置有兩種爆破系統:電子爆破和常用的引信爆破,後者的延遲時間也只有兩分鐘,這樣隨時都可以對橋樑實施破壞。平時這3座橋的守備分隊屬埃本·埃馬耳要塞指揮,在要塞炮兵火力的控制之內。在要塞炮火的支援下,守橋分隊可以經得起一場激烈的戰鬥。而且增援部隊相距不遠,一旦橋頭吃緊可及時到達。即使橋樑失陷,埃本·埃馬耳要塞的大炮也能制止對方的前進,使對方不管奪取哪座橋,都得付出巨大的代價。

  委以重任的"花崗岩"突擊隊

  德軍一直對埃本·埃馬耳要塞十分感興趣,自1938年起,就開始搜集有關要塞的資料,至1939年已獲得了要塞內部的詳細設計圖,並悄悄地對這個堅固防禦體系進行了認真的研究。為了找到摧毀它的特殊方法和進行襲擊的準備,根據情報人員的瞭解和要塞的設計圖紙,德軍於1939年秋天開始仿造了兩個埃本·埃馬耳要塞。在格拉芬弗爾軍事訓練中心造了一個規模完全一樣的"複製品",在希爾德斯海姆空軍基地又造了一個小一點的模型。
  希特勒本人對解決如何突襲埃本·埃馬耳要塞這個難題也相當關心。出人預料的是,他就此問題徵求了一個女人的意見。被徵求意見的人是一位富有朝氣的著名女飛行員漢娜·萊普,她是極少數與希特勒保持長久關係的女人中的一個。萊普小姐是一名熟練的滑翔機飛行員,當她聽到希特勒說起攻擊埃本·埃馬耳要塞的困難後,立即建議使用部隊乘載滑翔機進行無聲的突擊。希特勒對她的建議發生了興趣,馬上召見了戈林、斯圖登特和航空工程師格哈特·康拉德。希特勒說他已決定把奪取埃本·埃馬耳要塞作為一項特殊任務交給空軍來擔負,並告訴斯圖登特,他想用空降突擊攻打埃本·埃馬耳要塞,但他又不願削弱在荷蘭進攻的傘兵突擊力量,因為那裡的傘兵突擊力量不足。經過討論,斯圖登特估計,奪取要塞所需人數最少也得500人,而且這些人可以由傘兵和滑翔機配合發動攻擊,這就證實了萊普建議的可行性。斯圖登特指定了一名他瞭解並且深信會完成這種任務的年輕軍官擔任突擊埃本·埃馬耳要塞的指揮官,這位年輕軍官就是他的一名參謀沃爾特·科赫上尉。
  1939年10月下旬,希特勒親自召見了科赫。他走到一幅比利時大地圖前,指著埃本·埃馬耳要塞說,一定要把這個要塞拿下來,還要奪取坎尼、弗羅恩哈芬和費爾德韋茲爾特等地的艾伯特運河上橋樑。希特勒撥給科赫的部隊只有傘兵第1團的1個加強連,一些工兵和這次進攻所需要的容克-52飛機和滑翔機。希特勒命令他馬上著手準備。於是,由科赫上尉擔任隊長的專門執行襲擊埃本·埃馬耳要塞任務的空降突擊隊就成立了。
  針對要塞的地形特點,科赫計劃使用滑翔機將突擊隊直接降落在要塞上面。將要使用的滑翔機是德國空軍優良的DS-230式滑翔機,這是德軍為執行空降突擊任務於幾年之前研製出來的。
  早在1932年,當時設在瓦薩爾庫帕的羅恩·羅斯濟登公司就製造了一架長翼滑翔機,用飛機拖曳,能利用強烈的上升氣流上升到高空進行氣象觀測。1933年,這架能在空中飛翔的氣象觀測滑翔機隨同新組建的德國滑翔飛行研究所遷到達姆施塔特的格裡斯海姆。在這裡,它首先用做被拖曳飛行的教練機。當時還是德國滑翔飛行研究所女飛行員的萊普小姐,就是最早試用容克-52飛機拖曳滑翔機的人之一。後來任德國航空部長的烏德特聽到這個消息後,前來達姆施塔特參觀了這架滑翔機。他認為這種大型滑翔機完全能用於軍事目的,可以用它把笨重的物資送到前線,也可以用它給被包圍的部隊運送彈藥和糧食,說不定還能把相當數量的兵力悄悄地運到敵後。烏德特曾和一家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談了這些想法。不久,這家研究所接受了製造軍用滑翔機的定貨。軍用滑翔機由漢斯·雅克普斯設計製造,並命名為DS-230型。1937年,DS-230式滑翔機在哥達車輛廠投入成批生產。這是一種帶支架的上單翼機,長方形的機身採用的是用亞麻布蒙著的鋼管結構。機長11.3米,翼展22米。起飛後扔掉起特大的機輪,著陸時使用一個堅固的金屬滑橇。這種滑翔機自重900公斤,能載1噸重的貨物,也就是說,可以乘載10名全副武裝的士兵。由於它的著陸速度低,可達每小時50多公里,因此很受空降部隊的喜歡。
  從1938年秋天開始,在當時還處於絕密之中的斯圖登特的空降部隊裡,就成立了以基斯少尉為首的小規模運輸滑翔機指揮部。從演練的結果來看,當突擊一個守備力量較強的狹窄地段時,滑翔機部隊要比傘兵更有把握取勝。因為當運載傘兵的運輸機飛抵時,總要先被敵人發現,然後才能空降。即使從90米的最低跳傘高度跳傘,傘兵也還要有15秒鐘的時間在空中飄蕩,處於被動挨打的境地。而且,即使傘兵以最快的出艙速度,在7秒鐘內全部跳出機艙,1個班也要散落在300米長的地帶上。著陸後,傘兵們還必須拋掉傘具,集合,尋找投下來的武器箱,這就浪費了寶貴的時間,使敵人有可能對最初的衝擊作出及時反應,抓住對傘兵最不利的時機,爭取戰鬥主動權。而運輸滑翔機就全然不同了。它可以在黑暗的夜色掩護下,悄悄地進入目標區域,這就使奇襲的效果更為理想。滑翔機駕駛員可以使這些"鳥"降落在目標附近20米之內。士兵們從機身的寬大艙門跳下後,就能夠立即投入戰鬥。
  科赫接受任務後,對埃本·埃馬耳要塞作了認真研究。他在格拉芬弗爾對要塞模型進行了詳細觀察,熟記了各種照片和地圖,並利用偵察飛行從空中對要塞進行了實地觀察。他所看到的一切使他深信,在白天進攻要塞,其代價必然很大,用那麼一點兵力去攻擊,實際上幾乎等於去自殺。他認為只有在夜間讓滑翔機直接降落在要塞頂部,才能成功地奪取要塞。為了提高攻擊初期的突襲效果,他計劃在攻擊之前不實施炮火準備和航空火力準備。
  科赫親自把他的計劃呈送給希特勒,得到元首的完全贊同。在斯圖登特正式批准了整個作戰方案後,科赫便開始制定具體作戰計劃。他把部隊分成4個分隊,每個分隊約100人。各分隊的任務十分明確,1個分隊負責突擊要塞,3個分隊負責奪占艾伯特運河上的3座橋樑。各分隊又進一步區分了任務,有噴火器組(用於致敵驚慌和摧毀地堡)、機槍組、反坦克組、迫擊炮組及爆破組。各組都配備了適合於完成任務的兵器。科赫要求每個士兵通過訓練至少能夠掌握兩種軍事技術,以便在戰鬥中能夠代替他人完成任務。如果這些組的成員和他們的分隊隔開,他們也可以組成獨立的單位繼續戰鬥。
  根據這些設想,科赫率領他的部隊從1939年11月至1940年4月,用半年時間在遙遠的、靠近捷克舊邊界的格拉芬弗爾訓練基地進行了極其艱苦和嚴格的訓練。訓練先從理論課開始,並利用沙盤和立體模型等形象教具施教。由於希特勒曾要求預行演習和訓練要絕對保密,非經當局允許,洩密者一律處死,因此,突擊部隊在希爾德斯海姆空軍基地組建起來後,就與外界隔絕了。這裡沒有休假,不准外出,信件要經過嚴格檢查,禁止和其他部隊的人員交談。此外,每人還必須在一項規定上簽名。規定上寫的是:凡用書信、繪畫或其他方式將本部隊的性質及其任務洩露給他人者,不管有意或無意,格殺勿論。實際上,在訓練期間,確有兩人由於違反了這項規定被判處死刑。不過,他們在這次作戰成功後得到了赦免。為了絕對保密,儘管士兵們都對要塞的內部工事設施瞭如指掌,但要塞的名字卻直到所有訓練結束後才告訴他們。繼理論訓練之後,開始了不分晝夜、不分好壞天起的外場訓練。到1939年聖誕節後,他們就以蘇台德地區、阿爾特法塔的捷克要塞作為假想目標進行實兵演習了。計劃最後明確後,科赫利用模型反覆演練達12次之多。所有的戰鬥組都乘滑翔機在狹窄場地上練習了幾次夜間著陸。為減少滑翔機的滑跑距離,在滑翔機的滑橇上纏上了帶刺鐵絲,著陸時後面還可放出小型減速傘。起初,傘兵全都分配在突擊埃本·埃馬耳要塞的分隊裡,後來科赫又給每個攻橋分隊分配了一個由13人組成的傘兵機槍班。為了能摧毀堅固的混凝土地下掩蔽體,還專門研製出一種50公斤重的錐孔裝藥炸藥包。
  訓練卓有成效,各突擊分隊的戰鬥能力有了明顯提高,而且取得了良好的心理效果。 曾經空降到埃本·埃馬耳要塞中執行過任務的工兵排長維茨希回憶說:"開始,我們對即將發起的進攻有些膽怯。但是,我們逐漸對自己的力量有了信心。不久,我們就確信:從要塞上部發起進攻的一方要比在內部防禦的一方安全得多。"
  科赫的突擊部隊於4月底結束訓練,開到科隆的厄斯特哈姆和布茲韋勒哈爾機場待命。由於保密工作做得很嚴,就連機場部隊的指揮官也不知道為什麼有這麼多滑翔機要在這兩個機場的機庫裡開箱和裝配。
  斯圖登特最後確定,突擊隊共700人,編成兩個梯隊。第1梯隊400人,分成4個突擊分隊,使用滑翔機機降。第1分隊代號"花崗岩",隊長威其格中尉,兵力85人,配備輕武器和2.5噸炸藥,使用11架滑翔機,任務是奪取和破壞要塞表面陣地;第2分隊代號"水泥",隊長沙赫特少尉,兵力96人,與科赫突擊部隊指揮部一起, 使用11架滑翔機,任務是奪取弗羅恩哈芬橋;第3分隊代號"鋼", 隊長阿爾特曼中尉,兵力92人,使用9架滑翔機,任務是奪取費爾德韋茲爾特橋;第4分隊代號"鐵",隊長施勒希特少尉,兵力90人,使用10架滑翔機,任務是奪取坎尼橋。各突擊分隊奪取目標後,扼守到正面進攻部隊到達。第2梯隊300人,在第1梯隊後乘容克-52飛機傘降,任務是增援第1梯隊襲擊要塞的分隊。斯圖卡式俯衝轟炸機支援空降兵地面戰鬥。第1梯隊的滑翔機將從荷蘭方向進入目標,並在進入荷蘭領空前就脫離拖曳機、悄悄地越過荷蘭狹窄的領土上空進入比利時,滑翔距離100公里。
  由於德國陸軍總司令部將兩線戰役的開戰時間定於凌晨3時,而滑翔機要準確地降落在指定地點,駕駛員必須能看清地形才行,這就是說,在滑翔機進入目標的決定性時刻,需要天色微明,所以科赫對此提出了要求:機降突擊時間最晚也要和陸軍相同,如果可能的話,最好在全面進攻開始前幾分鐘。但是,必須等到曙光初升的時刻, 而凌晨3時天色太黑。為此,希特勒親自出面干預,把進攻時間定為"日出前30分鐘"。 這個時間是從無數次訓練中總結出來的,這是滑翔機駕駛員能夠勉強看清地形的時刻。就這樣,德國西線部隊的這伙"冒險家"試圖以空降突擊來奪取這座世界上屈指可數的著名要塞的準備工作一切就緒了。

  秘 密 出 擊

  1940年5月10日4時30分,41架容克-52飛機拖著DS-230型滑翔機從科隆的厄斯特哈姆和布茲韋勒哈爾機場起飛。戰爭史上一次極其大膽的作戰行動就這樣開始了。路道上,滑翔機被拖曳著向前滑行,很快起落架的震動聲消失了,眨眼之間滑翔機便一架一架地飛越機場圍牆,跟著容克-52飛機不斷爬升。大約每隔30秒鐘,便有1個三機組拖著滑翔機騰空而起。幾分鐘後,41架容克-52飛機都安全升空。儘管天色還是一片漆黑,並且拖曳著沉重的滑翔機,但運輸機都沒出什麼問題。這些飛機在科隆南部的綠色地帶上空的集合點匯齊後,開始向西沿著一直延伸到國境線的"燈火走廊"飛行。飛機下面是埃佛倫附近的十字路口,在那裡可以清楚地看到第一個燈標。接著,在5公里遠的費雷亨旁邊,又看到了第二個燈標。就這樣,當飛機飛過一個燈標上空時,就可以看到下一個燈標,有時甚至能看到第三個燈標。所以,儘管是在漆黑的夜色中飛行,飛機仍能保持正確的航向。這些燈標將一直引導飛機飛到亞琛附近的預定"分手點"。41架滑翔機上的突擊隊員們都倚在橫貫中央的大樑上,時而熱得出汗,時而冷得發抖。
  突然, "花崗岩」突擊分隊的1架飛機的機長發現在他的右前方有一片青煙,這說明在同一高度,還有1架飛機,而且眼看雙機就要相撞。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情況,為了避免空中相撞,他不顧後面還拖著1架滑翔機,猛推機頭向下俯衝。這時,滑翔機駕駛員感到升降舵變得沉重起來,他拚命想把升降舵保持在原來的位置上,只聽叭的一聲,座艙的風擋玻璃好像被鞭子狠狠地抽了一下。原來,由於剎那間的壓力增加,牽引繩斷了。滑翔機在空中倒是又恢復了平衡,但拖曳機發動機的轟鳴聲漸漸遠去,四周顯得格外寧靜。這架滑翔機只好戴著突擊隊員又飛回科隆。糟糕的是突擊埃本·埃馬耳要塞的第1分隊隊長威其格中尉就在其中。滑翔機勉強越過萊茵河,在一塊草地上降落下來。飛機編隊仍在按計劃向西飛行。坐在"花崗岩"突擊隊其他滑翔機上的隊員們當然無法知道自己的指揮官已經被甩掉。不過,這關係不大,因為各組都有自己早已確定的任務。滑翔機的每一位駕駛員對於在這寬闊的要塞高地上,在哪座碉堡的後面,或在哪座轉動炮塔的側面著陸最合適都已一清二楚。在周密的作戰計劃中已考慮到了滑翔機意外掉隊的可能,並且在出擊命令中明確規定,任何指揮官,在兄弟部隊失敗或無法著陸的情況下,都有責任帶領部下去完成該部未完成的任務。
  不幸的是,20分鐘後,"花崗岩"突擊隊又有1架滑翔機掉隊了。當時是在盧漢貝格的燈標上空,這架滑翔機的駕駛員看到拖曳他的那架容克-52飛機的機翼開始晃動起來,而且它的標誌燈不停地閃亮。莫不是脫離信號?滑翔機駕駛員有點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幾秒鐘後,他脫掉了牽引繩,開始滑翔。這完全是個誤解。飛機才剛剛飛了一半路程,高度還不到1500米。從這裡滑翔連國境都到不了。最後滑翔機降落在迪倫附近的草地上。隊員們跳出滑翔機,他們找到一輛汽車,急速駛往國境,在那裡,陸軍部隊正趁著黎明前的黑暗集結待命,準備發起進攻。
  這樣,"花崗岩"突擊隊就只剩9架飛機了。他們終於在亞琛和勞聯斯貝格連接線西北的費喬烏山上看見了最後一座燈標,它標誌著已經到達"分手點"。為了不讓比利時軍隊發覺飛機發動機的聲音,滑翔機將從這裡開始單獨滑翔,隱蔽地飛越荷蘭的馬斯特裡赫特角。
  科赫上尉原先預計,為了克服逆風的影響,總得準備多飛8到10升鐘。但沒想到恰好這天是順風,而且風力比氣象站預報的要強得多。結果飛到這個地方的時間比預想的要早了10分鐘。為使這次奇襲圓滿成功,原計劃是在發起總攻前5分鐘,突擊隊先在埃本·埃馬耳要塞開火。可是現在,這種設想已無法實現。
  也正是由於風向的原因, 飛機的高度過低,只有2000-2200米,原計算到"燈火走廊"盡頭時,飛機的高度必須達到2600米,因為只有在這個高度上,滑翔機才能以適當的滑行角度飛抵目標。由於沒有達到規定的高度,容克-52飛機的飛行員把滑翔機向前多拖了一段,跑到了荷蘭上空,他們是想幫助滑翔機彌補高度不夠帶來的問題,沒想到卻幫了倒忙。因為容克-52飛機發動機的聲音等於給荷蘭和比利時軍隊發了警報。滑翔機剛剛脫離了容克-52飛機,就遭到荷蘭軍隊的炮擊,輕型高炮吐出的紅色火珠從四面八方向空中飛來。滑翔機駕駛員不時地轉彎或作蛇行運動,靈活地躲開了炮火,沒有1架飛機中彈。由於這些滑翔機駕駛員全是精選的老手,所以他們仍然按照計劃保持著隊形飛到各自目標上空,開始無聲無息地進行大角度俯衝。
  10日凌晨3時10分,埃本·埃馬耳要塞指揮官橋特蘭德少校接到第7步兵師司令部"要嚴加戒備"的電話,他立即命令部隊進入臨戰狀態。監視哨不時地從裝甲碉堡中向外觀察,嚴密地監視著這漆黑的四周。兩個小時平安地過去了,天色開始微微發亮。突然,從荷蘭國境的馬斯特裡赫特方向傳來了激烈的高炮聲。在埃本·埃馬耳要塞的碉堡中,比利時炮手已做好高炮的戰鬥準備。他們以為是德國轟炸機要來襲擊這裡,可是側耳細聽了老半天,也沒有聽見飛機發動機的聲音。
  就在這時,滑翔機利用微明的天色悄悄地從側後進入,降落了下來。奪取要塞表面陣地的突擊分隊的9架滑翔機,1架接1架地在長滿雜草的要塞頂部的預定地點滑行著陸。由於帶有減速裝置,著陸後只滑行了20米。比利時的哨兵看著這群幽靈似的"巨鳥"突然降落在他們跟前,個個被驚得目瞪口呆,竟沒有發出警報。突擊隊員和駕駛員從滑翔機上衝下來,儘管沒有指揮員,但因各組訓練有素,仍按預定計劃立即開始突擊。在帶著大量炸藥的工兵帶領下,他們直向爆破目標衝去。為了掩護進攻,有幾個人報了發煙手榴彈。頃刻之間,第一聲爆炸響徹了整個要塞--這是絕大部分守衛部隊所聽到的唯一警報。緊接著,突擊隊員們使用手榴彈和炸藥包,連續快速地逐個對炮塔、碉堡、坑道口進行破壞,用衝鋒鎗進行掃射。一門門要塞火炮被摧毀,一些比利時士兵戰戰兢兢地舉起了雙手。就在這時,有兩個突擊組被迷惑了,他們發現通過空中照相拍攝下來的結構堅固的兩座碉堡根本就不存在。這是比利時在要塞建造的假炮塔。德軍原先認出了一些假炮塔,並且把這些假炮塔加在訓練用的要塞模型上; 而另一些假炮塔則愚弄了他們。現在他們才發現"直徑5米的裝甲碉堡"原來是用薄鐵皮偽裝的。 專門研製的錐孔裝藥炸藥包穿透了3米厚的混凝土,突擊隊經短促戰鬥,不到10分鐘就炸毀和破壞了要塞頂上的所有火炮和軍事設施,突擊隊控制了要塞的表面陣地。看不見外面情況而又被巨大爆炸聲搞得暈頭轉向的守軍慌做一團,一籌莫展,只能猜想上面所發生的事情。這時要塞頂上的作戰活動就只剩下突擊隊的工兵為打通坑道網洞口而進行的有組織的爆破了。
  奪取3座橋樑的突擊分隊的滑翔機均按計劃分別在橋的西端著陸,從哨所背後出豈不意地向橋樑猛撲過去。費爾德韋茲爾特橋和弗羅恩哈芬橋的守衛部隊還沒有來得及做出反應,德軍便迅速、完整地佔領了這兩座橋。要塞指揮官橋特蘭德在滑翔機著陸時剛好用電話命令炸毀坎尼橋和馬斯河上的另外兩座小橋,結果坎尼橋正好在德軍襲擊時被炸毀。突擊隊攻取橋樑的戰鬥,得到德軍阿爾登戈高炮營的88毫米大炮以及俯衝轟炸機的有力支援,使突擊隊在佔領兩座橋樑後的一整天中,抗住了比利時軍隊的猛烈炮擊而堅守了下來。

  "拔釘子"戰鬥

  在奪取埃本·埃馬耳要塞的空降兵還在進行突擊的時候,大批德國斯圖卡式俯衝轟炸機就已到達,它們對通往要塞的道路進行了轟炸和掃射,封鎖了通向要塞的所有通路,使起斷絕了外援。橋特蘭德發現要塞頂部已被德軍佔領,他一方面組織反衝擊,一方面要求要塞附近的炮兵進行火力支援,向這裡轟擊。鄰近的碉堡立刻作出反應,火炮開始射擊。但是斯圖卡式俯衝轟炸機很快就發現了這些火炮的炮口火焰,便集中全力,迅速摧毀了這些炮兵掩體和火炮。天亮以後,比利時第1軍的1個野戰炮兵營開到了埃本·埃馬耳要塞附近,準備炮擊要塞上的德軍,但由於沒有高射炮兵,這個野戰炮兵營還未來得及進入射擊陣地,其大炮就被德軍的俯衝轟炸機輕而易舉地全部炸毀了。
  7時,德軍突擊隊第2梯隊到達,300名傘兵成功地空降到要塞頂上,突擊力量得到增強。在這些傘兵空降的同時,德軍還在阿爾貝特運河西部40公里縱深的廣大地區投下了假傘兵。這些假傘兵是穿著德國軍服的草人,傘具綁在它們的身上。為了模擬槍聲,還在假傘兵身上安裝了自動點火炸藥。這些假傘兵確實起到了擾亂比利時軍隊的作用,他們不得不去迎擊這些出現在背後的新敵人。
  橋特蘭德少校在要塞裡曾組織了幾次反衝擊,企圖把德軍從要塞上邊趕走,但都沒有成功。於是他只好把力量僅限於阻止德軍空降兵打進來。要塞儘管失去了大部分火炮,但它並沒有陷落。因為要塞四周的地下防禦體系和運河塹壕連在一起,德軍無法從上面接近。這樣,德軍空降兵也只能控制表面陣地,雙方處於相持狀態。
  從8時期,比軍第1榴彈炮兵團開到埃本·埃馬耳要塞北面,在要塞外向要塞頂部的德空降兵進行火力襲擊。但在斯圖卡式俯衝轟炸機的攻擊下,炮兵團的襲擊未能奏效就敗了回去。隨後,比軍第7師又組織了1個步兵營向要塞推進,準備反擊,但這支部隊也被德軍發現,斯圖卡式俯衝轟炸機立即轉回來對該營進行轟炸掃射,使其無法接近要塞。
  8時30分,1架滑翔機意外地出現在要塞上空,在要塞上面德軍的歡呼聲中降落在頂部。從滑翔機上跳下來的是威其格中尉。原來,威其格乘坐的滑翔機在萊茵河附近的草地上降落後,他立刻命令部下在這塊草地上修出一條跑道來。在士兵們迅速推倒籬笆,清除障礙物時,威其格在附近的公路上攔住一輛汽車。20分鐘後,他回到了科隆的厄斯特哈姆機場。可是,那裡1架容克-52飛機也沒有了,他只好打電話從別的機場調了1架其他類型的飛機代替。這架飛機順利地從草地上把滑翔機拖曳起來。這樣,威其格才得以重新擔當了突擊部隊的指揮官。
  按計劃,德軍飛機又空投了炸藥箱,突擊隊準備用這些炸藥對還沒有完全被炸毀的碉堡實施再次爆破。 5月10日全天,德軍都在埃本·埃馬耳要塞進行"撥釘子"戰鬥, 有的戰鬥小組甚至從高達40米的斷崖上把炸藥吊下去爆破。時間一小時一小時地過去了,收縮在要塞內部的比軍痛苦地忍受德軍的折磨。
  德軍第6集團軍在德軍空降突擊的同時從正面向比利時發動了進攻。由於空降兵控制了埃本·埃馬耳要塞外部,使要寒的槍炮不能發揮火力去阻止德軍的前進,德正面進攻部隊順利地突破了比軍前沿防線,渡過馬斯河,於當天黃昏抵達艾伯特運河東岸,並接替了奪取橋樑的突擊隊。傍晚,德軍1個工兵營企圖在埃本·埃馬耳要塞前面通過運河,但被1座未被傘兵消滅的暗炮台的火炮所阻止。夜幕降臨後,德軍派出1個由50人組成的工兵組用橡皮船偷偷渡過被水淹沒的地區,摧毀了那座暗炮台和剩下的另外幾座暗堡。11日凌晨,該工兵營順利通過了運河,登上要塞,然後在空降兵的協助下,對鋼筋混凝土的地下工事、坑道等進行連續爆破。整個上午,埃本·埃馬耳要塞一直在爆破的震撼之下抖動,同時德軍工兵手持噴火器和自動武器向要塞縱深推進。守備部隊有60人被擊斃,40人受傷。13時15分,比利時守軍派出了談判代表,橋特蘭德少校請求投降。埃本·埃馬耳要塞陷落。
  在奪取要塞的戰鬥中,德軍空降突擊隊以突然的行動獲得了巨大戰果,打死打傷比軍110餘人,俘虜1000餘人,德軍僅付出亡6人、傷19人的代價。德第6集團軍從這個缺口向比利時快速推進,於5月17日佔領了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5月28日,比利時宣佈投降。
  德軍空降突擊埃本·埃馬耳要塞是戰爭史上第一次使用拖曳滑翔機作戰的大膽嘗試。埃本·埃馬耳要塞的陷落使德軍突破了艾伯特運河的防線,為地面部隊打開了通向比利時心臟布魯塞爾的大門。

上一頁 b111.net 下一頁
雲台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