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雲台書屋>>政治經濟>>經濟類>>松下幸之助——用人之道

雲台書屋

六 選良方運籌帷幄剛柔相濟 

  培養人才,無論如何,素質是最重要的。一些中小企業的公司,無法提供很高的薪資,所以優秀的人才,都不願意到這些公司服務。再說要教育員工,但是大家都很忙,並且師資也缺乏。說要培養人才,更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關於人的素質問題,大家都認為人有聰明和愚蠢的差別。但是,聰明和愚蠢只是相對而言的,不管人再怎麼聰明,也沒有象神或佛祖那樣的智慧;再怎麼愚蠢,也不會比狗、貓更差。聰明人和愚蠢人的區別,也不過是一紙之隔罷了。松下先生認為,任何人都有「只要肯磨練,就會發出光亮」的本質。人的智慧的差別是不大的。
  人的身心,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大自然所賦予的,同時,我們也接受大自然的恩賜,能夠因自己的意思而達成的事情也只有一點點而已。在這麼一點點的智慧差異中,有各式各樣的人,也有各式各樣的人生觀。只有一點點的聰明,就要誇耀,或者是為了一點點的笨拙而自悔,會有什麼意義呢?這種行為,可以說是幼稚的行為。
  人與人之間只有一點點智慧的差異而已,聰明中也帶有愚蠢,愚蠢中也隱伏著聰明。這就是聰明與愚蠢的哲學。松下先生認為人很像鑽石的原石。鑽石的原石只要經過表面磨擦,就會發出光亮來。並且依照琢磨的方法如何,切割的角度如何,而發出千奇百怪的光芒來。同樣的道理,任何人都具有只要琢磨就會發出那種鑽石一樣的光芒。因此,要培養人才,或是活用人才,都要先考慮這種人的本質,使得每一個人都能發揮了不起的素質。這是最基本的觀念。如果沒有這樣的認識,無論有多麼優秀的人才在那裡,恐怕也不能使他盡情地發揮優點。
  關於因為中小企業的薪資低,所以在學校成績優秀的人才,不願意前往服務的問題。其實松下電器公司也並不是一開始就是大公司,而是從小企業,經過中等企業,慢慢地壯大起來。在薪水方面,戰後有一段時期,因為財政的窮因,薪水遲發的情形也出現過。學校的畢業生選擇公司,並不一定以知名度高、薪水多的公司做為考慮的對象,而是對經營者有信心,或者是覺得這項工作值得做。只要這個公司有一種魅力的話,人才就會集中過來。再說,光選在學校成績好的人才,也是一件令人覺得十分奇怪的事情。松下電器公司不單只重視學業成績,還把三分之一的重點,放在此人對體育運動有沒有興趣的上面來。
  關於在公司裡面,找不到適當教師的問題。經營者或者是管理者,透過日常的工作,隨時隨地指導他們、磨練他們,這就是教育,根本不需要什麼講師。在大公司裡,有教育訓練的幹部,負責召集訓練的對象開研修會。可是,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教育的主體是要透過工作場所的工作,由上司來教導,研修會只不過是輔助其中的不足罷了。在中、小企業裡,經營者的眼睛,可以顧視到各個角落,所以連電話的掛法,對客人的接待以及工作的作法,都可以現場指導。這才是真正的教育,並不一定要開研修會才能起到教育作用。
  松下先生認為人的分配和運用,會使人的能力成長,也會使人的能力枯萎。這就是人才培養的環境。不過,中小企業卻沒有這層顧忌,它可以把人的長處,活用超過百分之一百以上。在大公司裡面,常常有素質優秀的人,因為沒有被安置在適當的職位上,而使他們的能力埋沒了。組織愈大,衙門氣息也愈明顯,當然,工作效率就很難提高。中小企業反而容易造就人才。這是松下先生自己親身的體驗。
  那麼,為什麼中小企業能夠充分利用人才呢?在中小企業裡,常常有「那樣做的話,公司會倒下去」的情況發生,所以不得不拚命地工作。還有因為員工只有四五十個人,彼此之間,比較容易瞭解和相處,而且默契特別的好。所以松下先生一向認為,中小企業才是每一個員工,能把實力全部發揮出來的好地方。
  一般社會人士都說:「中小企業是弱者」。可是,大企業中的員工只能把力量發揮到百分之七十,中小企業卻能發揮到百分之一百,甚至有時候可以發揮到百分之一百二十。這就是中小企業條件特別優越的地方。中小企業應該積極地把握住這個優點。
  有些企業家說:「因為工作忙碌,或是景氣不好,所以無法去做教育員工的工作。」對此,松下先生反而說:「那樣的時刻,正是培養人才的好時機。」不景氣的時候,東西無法銷售出去,收款也很困難,處處都有不順利的情況。這時候,無論如何要想法子克服,這就要比順利的時候動更多的腦筋,更加倍地努力才行。這時候,人才的能力就會成長。他認為,情況不好的時候,才是給員工實施活教育的最佳時機。這也許就是我們常說的「逆境造就人才。」
  這樣看起來,因為是中小企業,所以成績優秀的人都不肯來,或者是缺少教師等等原因,都不是不能培養人才的真正理由。總而言之,能不能做到培養人才的關鍵,在於那個公司經營者的意志。
  企業教育與學校教育是不同的學校教育和企業所做的員工教育,根本不一樣。那麼,其不相同的地方在哪裡?企業教育的目的又是什麼呢?
  學校教育跟企業教育,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學校老師教學成績的好壞,學校對他,都沒有好或者是不好的評價。舉一個例子來說吧,如果某一位老師的班級裡,有很多學生考上了高中,那位老師的薪水,並不會因此增加;相反的,學生成績不好的時候,老師的薪水也不會因此減低一毛錢。
  在企業方面,教育的效果就不同了,並且很迅速清楚地顯示出來。所以這個責任,必須由負責教育的上司負起來。如果,一個領導者,通過一段時間對職工的教育後,還是出現了很多不良的產品;業績依舊無法提高。這對企業而言,是絕對不容許的事。這就是企業教育嚴厲的一面。
  其次,在學校,老師的工作就是教學,學生的工作就是接受教育。而在企業裡,則有更為重要的工作,那就是生產的工作和銷售的工作。因此如果象學校那樣,第一個釧頭聽會長訓話,第二個釧頭聽營業部長訓話……的話,生產和銷售的業務,又該由誰來做呢?
  所以,在企業教育方面,一定要透過日常工作,再施行教育才行。工作場所就是教室,上司就是老師,日常工作就是教材。這就是所謂的「工作場所內的訓練」。
  除了這一種工作場所內的訓練以外,還有一種叫作「工作場所外的訓練」。主要由上司以外的教育指導者,來擔任實施研修會的教育訓練。把受教育訓練的對象,集合在某一個會場,有時候甚至於實施「住宿訓練」。松下電器公司也有各種課程,這個很像學校教育。可是,其教育的結果一定要回饋於工作場所,由上司追蹤查驗,並且以活用在日常業務上做為目標。到後來還是透過日常業務,由上司指導員工,這是企業教育的精神。
  學校教育跟企業教育另外一個不同點是,在學校,只要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就行了:可是在企業,光是知識的傳授是沒有意義的,知識必須要能應用在實際的工作上,才有價值。松下先生說,實業家必須是臨床醫師才行,「我們必須把員工培養成為一個臨床家」。若拿這個來當做企業教育的目標,可能是很恰當的。
  光有政治的學識,不能經營事業,必須是臨床經營家才行。光有醫學的知識,並不能把病治好,必須是臨床醫生才行。如果是學校的老師,研究科學的目的,是把科學的知識教給學生,所以,光有學識,是不行的。還得有教學經驗。同樣,要使科學能實際應用,就必須成為臨床科學家才行。物理或科學上的定義,任何人都無法將它推翻。可是做人的道理,並不是死板板的,一成不變的。雖然知道互相做生意,對雙方都有好處,但是,人是感情的動物,生意並不是什麼時候都能做成功的。把那種微妙的人情世故察覺出來,這就是上面所說的「臨床」。
  各位在研究所的人、銷售部的人、營業部的人,統統要成為「臨床家」才行。
  上司就是老師,要以身作則。管理者不光是要指導員工工作,還要做教育訓練,那麼,做為老師的管理者,要有什麼樣的心態才行呢?
  管理者必須做的「指導」與「教育訓練」的內容如下:指導,要讓每一個員工知道部內所有的方針、目標、計劃,並使他們能夠做到,而且要努力去做才行。如果對某一部分,有「不知道」、「不會做」或「不想做」的情形時,光是分配工作是不夠的,必須要充分的教育他們,使他們瞭解,糾正他們的錯誤等,這就是「指導」。教育訓練對某些事,有「完全不知道」、「完全不會做」的情形時,應該事先充分地用基本知識、基本技能以及有關的知識教導他,這就是「教育訓練」。
  實際上,指導和教育訓練並不一定要分開來討論,只要在日常的工作上,能使員工的能力增強,就可以了。
  那麼,身兼老師的管理者,應該有什麼心態,才是對的呢?最重要的是,要「以身作則」。教育和指導並不光是用嘴巴說說而已,必須以身作則才行。身教要重以言教。員工對工作的態度和處理方式,多半是由上司的一言一行中模仿來的。
  上司對事情的想法、工作的態度等,全部都會以直接、間接的方式,影響著員工,而形成工作場所的氣氛。上司平時的舉動,員工們會有意或無意地加以吸收、消化。松下先生把上司應該做好模範的重要性,做了如下的說明。
  松下先生剛開始獨立做生意的時候,員工非常的少。因為是小工廠,所以松下先生打電話時,店員就在旁邊聽。年輕的店員聽了幾次以後,等到自己要打電話的時候,就模仿他的打法。這麼一來,店員打電話的方法,就形成一種「統一」的形態。外面的人,都說松下先生的每一個店員,都很會打電話。其實,這並不是松下先生刻意教的,而是不教而學的,是無意識的記憶。這個和在學校教導的方法,是相同的。
  在工作場所,前輩們在做事,助手在旁邊幫忙的當中,他們很自然地、不知不覺地把工作的方法學會了。
  上司用正確的方法和態度工作,就是給部屬最好的教育。但是,往往會有不同的情況發生,走向向反的一面。上司把公司規定的正確作法破壞掉。例如,公司把新進的員工集合起來,教授正確的方法,可是,新進的員工到了實際的工作場所,如果看到前輩們的方法都是錯誤的話,他們就會照著工作時錯誤的方法去做。如果當老師的,有錯誤的作法,就會導致「反教育」的結果。要指導部屬,上司就應該把正確的方法,確確實實地學會,並且用正確的態度工作才行。
  松下電器公司訂有「人事的基本方針」,做為主管者教育部屬的方針。當時的人事主任曾經於公元一九五七年,巡迴全國三十四所的推廣部門時,把這個人事的基本方針,好像收音機一般,在每一個地方詳詳細細地講述著。這個基本方針總共有七個項目。把管理者指導部屬時應有的態度寫得非常清楚。現在把其中的一部分摘錄如下:
  松下電器公司的人事基本方針
  第一、松下電器經營的基本方針,必須要充分地徹底瞭解。
  第二、必須要知道,經營的好壞根本在於人。
  第三、人事必須要有誠意和「大的情愛」才行。
  在人事方面,無論做什麼事,必須以誠意貫徹始終。在任何場合,誠意必定能夠感動人。
  誠意同時要有「大的情愛」,這是很重要的。拘束於「小情愛」,做迎合諂媚,或給人短期間的喜悅,都不是真的「情愛」。考慮個人的將來,該嚴格的時候要嚴格;他需要瞭解的事情要徹底地說明,經常以深的情愛,關心那個人的進步和向上,才能產生真正「偉大的情愛」
  第四、不要用權力去驅使別人,而要用理解和信賴,令人自動自發地工作。
  站在管理立場的人,常常很容易以他的地位和權力去對付部屬。用權力去驅使人,不但起不到真正的效果,而且在貫徹執行重大的方針時,會產生更大的困難。必須要瞭解共同的任務,要站在理解和信賴上,使人主動地合作才行。
  第五、要培養人才,必須要給他適當的意願。
  有一句話說:「需要是發明之母」。有需要,才會有人去發明。站在管理立場上的人,要經常給部屬強烈的意願,讓他們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積極地從事創造改進。
  第六、必須給予他權力,讓他負起責任。
  各部門的主管,要信賴員工,要給予他們適當的權力,讓他們對自己的工作負責。如果讓他們做不必負責的工作,就會使工作遲延,甚至產生不良的後果。
  如果光要他負責,卻又不給予權力的話,情形也一樣。要提高工作效率,才會必須要給予他相當責任的權力,讓他們在沒有任何顧慮的情況下,放手去做,才會做出最有效的創造、發明。
  我們給予人適當的責任和權力的話,那個人必定會盡全力去做。大目標的說明和指導是必要的,而過於瑣碎的地方,就不需要囉嗦。因為管得太繁瑣,會使員工受到束縛,失去創造的興趣,而產生依賴的心理。
  因此,適當的意願,大目標的指導,養成員工做事負責的態度,會使每一個人對於工作都能全力以赴,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沒有適當人才的時候,讓能力較差者負責的話,恐怕他不能愉快勝任。所以,必須要給予他適當的輔導才行。在這種情形之下,有時候,也難免會失敗。如果我們怕他失敗,而於每樣事情,都要指導的話,會使他變得很機械。我們應該把員工偶爾的失敗,看成是培養人才的學費,讓員工能夠保持積極向上的幹勁才好。
  同時,在另一方面,雖然給予他責任和權力,如果遇到他認為對公司全體會產生很大影響的事情,雖然是屬於自己權力範圍內的事情,也必向上司請示,像如此謙虛的態度,也是十分的重要。
  第七、好的經營,必須要使員工們真誠合作才行。
  綜上所述,是主管培育員工時應有的態度。下面我們來談一談,教育員工的時候最重要的事情。這是松下先生所寫的,文中所述的經營者和店主,把它換成主管,真理是不會變的。在公司是經營者,在商店便是店主;在營業部是營業部長,在某一課,就是課長。不管是那一個單位的主管,能以身作則、熱心工作,這就是培育員工的根本原則。
  人有缺點沒有關係,不過一定要有熱心,有誠意,知錯就改,仍不失為一個好員工。
  最近,有很多公司或商店都在加強員工教育,因而設有很多組織。我認為把這些制度和組織慢慢地擴大,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但是,更重要的一件事是,在這些教育中,灌輸「靈魂」。怎樣去灌輸「靈魂」呢?也就是說,在公司的話,必須有經營者,商店必須反映出來店主的人格。松下先生認為這是最重要的教育方法。
  但是,這並不表示經營者或是店主,要有標準完整的人格,或什麼事情都得做模範不可。那樣做是十分困難的,同時也很不自由,一定會令人覺得疲倦。我們不必象神那般,只要做一個普通的人就行,人有缺點,也無關緊要,就是把缺點暴露了出來,也沒有什麼關係。這裡所說的缺點和人格,是可以同時並立的。
  最重要的事情是,工作的時候要有示範作用,換句話說,一定要認真才行。有很多缺點,也沒什麼關係,隨時會露出馬腳,也無傷大雅。可是,身為店主的人,在經營這個店的熱心方面,一定要比任何一個店員更熱心更刻苦才行。從這個地方,店主的示範才會產生作用。俗語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店主是哪一種人,員工自然就會學做哪一種人。
  在松下公司,每天早上都舉行朝會,可是,最近朝會的時候,幾乎每一個員工臉上都表現出不耐煩的樣子,而訓話的題目,也沒什麼變化。有很多人認為,要念公司信條的話,一個星期一次也就夠了,何必天天念呢?尤其是年輕的員工,特別不喜歡大家一起朗讀信條。松下電器公司的朝會是很有名的。到底舉行朝會,實際上可以獲得多大的效果呢?
  松下電器公司不但舉行朝會,就連下班時間,也要舉行夕會。公司在大阪市福島區大開町的時候,松下每天開始工作時,都要訓海員工幾句話。像現在這樣很像樣的朝會,是在公元一九三三年,公司遷移到門真以後的事。休假日以外,從未間斷過,並且一定讓全體員工都參加。
  朝會的時候,一定要唱社歌,並且要全體員工朗讀七大精神。
  七大精神就是把經營的基本方針,更具體地變成員工們應有的態度,加以表現出來的。
  松下電器公司遵守的「七大精神」
  第一精神:生產報國的精神
  生產報國是松下公司綱領所揭示的目標。凡公司產業人,必須以本精神做為第一精神目標。
  第二精神:光明正大的精神
  大公無私是為人處世的根本。無論學識、才能多麼的好,只要是缺少了大公無私的精神,就不足做為他人的表率。
  第三精神:親愛精誠的精神
  親愛精誠是松下公司早已具有的信條。不論各個人才多麼優秀,如果缺少這個精神的話,等於是一盤散沙,毫無用處。
  第四精神:奮鬥向上的精神
  為了達成我們的使命,惟有徹底奮鬥,才是惟一的出路。如果沒有這種精神,真正的幸福就不會來臨,也不能夠力爭上游。
  第五精神:遵守禮節的精神
  做人而不尊重禮節,或者是做人而沒有謙讓之心的話,社會秩序就不能維持。有了正確的禮儀和謙讓的美德,才能美化社會,滋潤美妙的人生。
  第六精神:順應潮流的精神
  如果違反了自然的法則,就不能進步和發達。不順應社會的潮流,而從事人為的有偏差的事情,絕對不會成功。
  第七精神:感恩圖報的精神
  感恩圖報的念頭,會給我們帶來無限的喜悅和活力。這個念頭如果深刻的話,任何艱難的問題就能迎刃而解。這也是能夠獲得真正幸福的泉源所在。
  在朝會和夕會的時候,值日者會上台發表聯絡事項和感想,可以使得上上下下的消息傳遞不誤,並使每一個人都有輪流發表的機會。還有,實施朝會和夕會,可以使每天工作的開始和結束,有一個明確的目標界限,時刻牢記「七大精神」。但是,開朝會的最大意義是,在一天工作開始時齊讀「七大精神」。自己宣誓,做為一個產業人絕對不違背產業人的精神。
  從前在學校,每天都要舉行朝會。但是戰後,大家都以為那是軍國主義的遺毒,所以時至今日,朝會已經被廢止了。聽說,最近有些學校將朝會已經恢復了,但是頂多也是一個星期開一次罷了。大概是為了這個緣故吧,年輕人都不喜歡開朝人會,都不喜歡一起排隊或是一起朗讀信條。
  松下先生也碰到過好幾個這樣的大學生,他們說:「我們本想去松下電器公司,但是,聽說那裡每天要開朝會,要念『七大精神』,所以我們就不願意去了。」也有許多剛剛進來的員工心不心甘情願地參加朝會。
  這個朝、夕會的時間,是包含在公司的上班時間內。可以說,是公司出錢的時間。松下電器公司的茨木工廠,一分鐘可以完成大型電視機六台。如果取消五分鐘的朝會,就可以多增產三十台的電視機。那麼為什麼明明知道會造成損失,並且年輕人也不情願參加,卻還要舉行朝、夕會呢?
  這是因為松下先生說,重要的事情,必須反覆地持續下去才行。
  不管你說什麼好話,從嘴裡說出來的話,立刻會消失掉,聽的人也會馬上忘記。除非印象很深刻,大概過了兩三天,就會忘得一乾二淨。可是,說好話的那個人,卻以為對方會牢記著他的話。等到對方不記得時,他便會認為對方是一個莫名其妙的人。
  說莫名其妙,的確是莫名其妙。可是,人的記憶力是很不可靠的東西。心裡想著要把某某東西記牢,可偏偏會忘記。那麼,怎麼才能記牢呢?
  第一個方法是——反覆地說。重要的事情,希望對方記住的事情,要好幾次、好幾次,反覆地說,要兩遍、三遍、五遍、十遍地講,這樣的話,縱使不想記,由於時間的關係也會記住。另外一個方法是,把它寫下來,也可以幫助記憶。
  松下公司現在的顧問高橋荒太郎,於戰敗後,為了重建赤字纍纍的工廠而努力。所有的工廠都在總部嚴格地管制之下。可是,其中固然有順利重建,轉虧為盈的工廠,也有一直虧損,奄奄一息的工廠。尤其是馬達部門,情況特別嚴重,和閉鎖以前的時代一樣。負責重建的高橋先生經過一番調查,才發現原因並不在細枝末節的事情,或者沒有幹勁的問題,而是迷失了松下電器公司經營的基本方針。原來那家工廠,已經好久沒有舉行朝會了。
  那個工廠幹部以下的全體員工,也都為了重建而拚命努力工作,並沒有偷懶。可是,他們沒有舉行朝會,也就是說,他們把公司基本的精神都忘卻了。於是,高橋先生指導工廠廠長以下的幹部,讓他們重新認識松下電器公司的經營觀念,牢記「七大精神」,然後根據這個觀念,重新檢討每一樣產品的品質、成本、服務等各方面,加以改善。結果,半年的時間裡,就使工廠起死回升,扭虧為盈。
  我們想使員工的能力,以最快的速度往上提升,要施行什麼樣的教育才好呢?
  讓他們去參加外界的講習會就會有能力嗎?讓員工去參加外界的講習會,可能也有效,不過,松下先生認為,人的能力所以能開發、表現,是在遇到困難工作的過程中,給予一個人超過他所能勝任的高目標,或是給他完全沒有經歷過的新領域的工作。當那個人能完成任務的時候,他的實力就會很顯著地進步了。除此以外,可以說,沒有其他真正有效的,能使人能力進步的方法。
  前面介紹過,前副社長中尾加入松下電器公司的經過,在同一個經營懇談會上,中尾先生談到他受命製造電熱器當時的情形。因為跟現在我們正在談的主題很有關係,所以把它摘錄下來,以供讀者參考。摘錄如下:
  從那時候起,會長(指松下先生)就說過,松下電器公司除了製造電器器具以外,同時也要培育人才。關於這個問題,通過「時間隧道」來說明的話,那是會長下決心,要在松下電器公司製造電熱器時候的事情。會長徵求我的意見說:「松下電器公司想製造電熱器,你認為怎樣?」會長要製造電熱器的終旨是很有趣的。他說:「我用過電熱器,是非常方便的東西。可是,以現在的價錢,雖然是很方便,卻不能使多數人受惠。於是我想,做一個合理的設計,合理的生產、銷售,而製造出能使任何人都買得起時的,甚至靠租房間生活的人也買得起的電熱器,使電熱器能普及於社會。你願意試試看嗎?」
  我回答說:「這是非常好的構想,也是很有意義的工作。可是,我完全不懂得電熱器。當然,我對機器的加熱之類多少有些經驗,可是,關於製造電熱器的知識,可以說等於零。」會長卻對我說:「你能做。你一定能做的,試試看吧。」
  就這樣,會長從那時候起就能做到:使人瞭解製造產品的社會意義,信任人,給予人適當的責任與權限。我聽了他的話後,就回答說:「我的能力有限,不過,我願意全力以赴。」我立即答應了下來。但是我實在是完全不懂,所以先到書店去買「電熱器」的書。可是,當時有關電熱器方面較具體的書,連一本也沒有。結果,我找到了一本石川芒次郎先生所寫的「工業電熱」的書,於是我就買下來自己狠讀一番,總算知道了電熱器到底是什麼東西。然後,我就開始夜以繼日刻苦鑽研地去設計、試作與準備製造設備。當然,一開始有過兩三次的失敗記錄,但失敗是成功之母,我並沒有棄餒,仍以堅強的毅力工作,最後總算獲得了會長所期望的成果。
  「要培養人才,必須讓每一個人大膽的工作,充分發揮其才能,然後才能發揮出公司全體的力量來。」這樣的想法,通過一段時間我才想起來,但會長從那時候起就已經做到了。任何人都有長處和短處。如果我們光是擔心那個人的缺點,我們就不能痛快用人。如果盡可能看他的長處的話,用途是很多的。松下先生認為,糾正缺點雖然也很重要,但是,最主要是用七分的功夫去看優點,用三分的功夫去看缺點,較為妥當。
  像這樣,不管年紀輕有沒有經驗,總是大膽地把任務交給部屬去自己發揮——這就是松下先生的作風。
  可是把工作交給了他以後就不管了嗎?失敗的時候,要如何處理呢?松下先生認為,雖然把工作委任給他,但是,工作進行的情況,還是要時刻注意監督才行。他說,把工作拋出去而不管,那是不負責任,也是怠忽的行為。
  當然,有時候把任務交給了他,才發現了那個人的缺點,在這種情況下,對於這種缺點,松下先生認為應該由經營者把它糾正過來才行。如果糾正不過來的話,只好換人。
  換句話說,也就是「交給他」,就是讓他單獨去做;「不交給他」,就是上司不能放手不管。
  經營者在任何情況之下,都要有「最後的責任要由我自己擔當」的覺悟才行。這樣想的話,當然會擔心工作進行的情況才對。雖然已經交給他了,可是心理始終牽掛,所以要求他提出報告,遇到困難的時候,要勉勵或指示他。這是經營者應有的態度。
  當然,既然交給了他,對細節不要過分插入,在某種範圍內,要閉一隻眼睛,把握大方向才能培養出人才。可是,當那個人即將脫軌的時候,就得明明白白地告訴他注意才行。如果不加以注意的話,那就等於自己否定了「原先自己認為這個人是必能勝任的人選」。做為經營者,這是一種很不負責的行為。在另一方面,被信任的人,如果知道這種身受重任的微妙關係,他就懂得,該報告的事情要規規矩矩報告。可是,其中也有人自以為「既然交給我,我就可以任意去做」,於是不寫報告,獨斷專行。在這種情況之下,就得承認自己的判斷錯誤,選錯了人,只好趕快換人了。
  經營在人為,所以在用人方面,可不能有「馬馬虎虎」或「客氣同情」的態度。用人和被用人,雙方都要很認真才行。尤其是經營者,任何時候都要認真檢討,有沒有把人才用在適當的地方。
  上司在什麼情況下賦予下屬職權呢?
  設定目標以後,就得信任部屬,必須把大幅度的職權賦予部屬。這裡所指的職權是指:決定權。對特定的問題,可以做決定。命令權。向別人發出命令,讓他們去做特定的行為。行為權。自己能做特定的行為。
  部屬因為被賦予職權而感到上司對自己的信任和期望,所以為了一心一意想報答這種信任,會拚命努力去達成任務。另外,在賦予下屬職權時,目標必須明確,手段、方法可以靈活運用。委讓權限的意思就是,目標要明確,但是關於完成目標的手段、方法,即要尊重個人的自主性。發揮各人的長處,把一切都交給他,才會產生真正的「責任感」,也才會產生無論如何也要完成任務的熱情和信心。這樣會變成旺盛的「問題意識」,進而擺脫日常常識、習慣和想法的舊一套,而洞察事物的本質,使得能想出新的方法、創意,這樣才能培養出自主經營的能力。
  交代瑣碎事情,會使人降低積極性,失去創造、設計的熱情,到後來就不能發揮個人的獨特風格了。
  權限雖然委讓給部屬了,可是責任仍然在上司。光是把權限委讓出去,然後對最後結果嚴加批評,那麼部屬的能力恐怕不能充分地伸展了。所以身為上司就算把權限委讓出去,仍然要掌握大原則,若是見中途方向走歪了,就該立刻修正。如果當部屬怎麼努力也無法克服困難的時候,就應該替他設想,給以幫助,或指導他從更高的觀點去看更廣的世界。當他在手足無措的時候,一句寶貴的熱心意見,就像輸入血液的營養劑,往往可以使他獲得真正的成長。從這樣援助部屬的關係中,更可以培養部屬對上司的信心。
  可是,儘管大家都強調權限委讓的重要性,實際上,「沒有實效」的情形也不少。權限委讓不順利,多半是因為如下的原因:
  原因之一,部屬的業務目標不明確。這時候,因為部屬的責任範圍不明確,所以不知道委讓給誰。
  原因之二,負責人的性格屬於做事不果斷那一類型的時候,或是負責人在心目中對部屬有什麼不安感或不信任感的時候。
  原因之三,負責人沒有建立起制度或體制,能在情況惡化時,提早發現並且採取適當對策。這樣的體制並不是以「監視」或「監督」的方式去施行,而是著眼在為伸展每一個部屬的自主責任性,同時使得全體組織有統一性,並且提高效率。除了這一些以外,還要培養「雖然是自己權限內的事,仍然要和上司商量」的謙虛態度和尊重上司的行為。
  一方面,受權限委讓的部屬,也考慮一些問題。部屬不能適應上司交付的「委讓」,主要的原因是:
  其一、他沒有接受委讓權限所必須的知識與技能。
  其二、他的性格消極,沒有信心去完成。
  其三、他一向認為,與其自己思考,不如請教上司比較方便,這是一種懶惰的行為。
  在這樣的情況下,上司有必要很具體地、有耐心地繼續指導,使權限委讓能順利進行。
  積極推展工作的人,工作會越來越多;相反的,消極的人,工作會溜走。自己為完成任務而努力,等於是自己主動地把握權限的過程。最重要的就是,上司要努力,給予權限;部屬要努力,把握權限。
  公司很想培養具有拚命精神的人才,可是,公司的職員都很消極,光做被命令的事情。有些公司也實施過「建議制度」,可是並沒有出現過好的局面。要用什麼方法,才能使部屬產生幹勁呢?
  勤勞熱情、有沒有積極性,跟那個人的工作態度有很大的關係。
  也就是說:勞動就是能力和熱情的總和。
  這樣的公式,是可以成立的吧。不論能力多麼強,沒有幹勁的話,就沒有用。相反的,只要有熱情,能力差一點也可以補足。甚至可以說,只要有幹勁,能力會越來越強。
  要使人產生幹勁的原動力,一般可以分成兩大類。
  一類是維持動機的主要原因,如果這些主要原因有缺失,就會引起員工的不滿,例如:公司的政策與管理的方式;監督者的監督技術;薪水與福利制度;作業條件與環境等等。這一些不能維持良好狀態的話,就會引起很多員工的反差。當這一些主要原因得到了滿足後,可能仍然不能提高員工積極的勤勞熱情。當然,工資、福利、作業條件等不好的時候,必定會產生強烈的不滿。把這些主要原因加以改善,是使員工產生幹勁的基本條件,但是,只有這些,還是不夠,另外還必須有一個動機。
  這個根本的動機愈獲得滿足,幹勁就愈增強,而這些動機,都是從工作本身產生出來的。
  這些動機主要包括:達成工作任務;表現或成績被肯定;工作本身的性質(有責任的工作,開創、發展的工作);根據以往的成績,適當的加重責任;工作的知識使能力有進步的機會等。
  根據馬士羅那有名的「慾望的五個階段」之分,人最高的慾望是被大家承認、被尊敬,並發揮能力,有所創造,也就是「自我實現」的慾望。這是使人產生幹勁的原動力的第二類。要使這一類慾望得到滿足的手段是,去向困難的工作挑戰,或大膽去從事工作。但是這個方法,並不能適用於所有的員工。以全體員工為對像時,最簡便的方法是,上司認真聽取部屬的意見,並加以制度化,也就是「建議制度」。
  松下先生一向很樂意聽取員工的意見,他常常對員工表示,請大家把各自所想的事情,積極地說出來。
  例如,下面的兩次談話,一個發生在公元一九三三年,另一個是於公元一九三九年。兩次都是於朝會時,松下先生向全體員工發表的。在民主主義時代發表這種談話,當然是不足為奇的,可是,在當時軍國主義的言論編製時代,發表這種言論,是很令人驚訝的。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經營企業也是如此,企業的成敗,關鍵是「人和」。
  任何公司、商店,如果要提高經營的效果,最重要的事情是「員工和睦」。所以松下公司的信條,也以此為第一。要把這個「人和」反映在經營上,最好的方法是,任何一個人,只要他認為對本公司有益的事情,不論是大是小,請不客氣地向主任或社長提出建議。經營的領導者要虛心聽取各位的意見,然後把它綜合研究,才能產生合理的領導。不過,有時候,各位所提出的美好構想可能會因為某種原因而不能立刻採用,可是我們一定會找一個適當的時期,使它實現的。請不要以為「我的建議,卻不被採用」。
  把松下先生的這種構想制度化的,就是松下電器公司的建議制度。松下電器公司「下情上達」的公司風氣,是很旺盛的。例如,公元一九七八年,當時已創業六十週年了,在積極鼓勵建議之後,一年之間總共提出了一百七十七萬件的建議。次年並沒有怎麼鼓勵,仍然有一百五十七萬件的建議,平均每人提出了二十四件的建議。某事業部甚至達到平均每人每年八十六點二件,可見大家是多麼的熱心。
  建議事項都會轉送到審查員那兒,要不要採用,都要回答得清清楚楚。如果不採用,都要寫出詳細的理由——例如,你的建議,別人已經提出過了,我們不採用是因為什麼原因;如果這個地方能再進一步設計的話,也許我們會採用等等——然後送到建議者的手裡去。這個回信的處理是很費事的,可是如果不這麼一件一件處理的話,建議制度會變成有名無實了。對於不採用的案子,就把它丟進了紙簍,也許處理時間可以省掉很多麻煩,可是,這樣做,建議制度就會被破壞了。大家對此會認為無所謂的。除此以外,凡建議被採用,都會發給獎金,以資鼓勵。
  建議的內容,有關製造方法的順序、佈局、改善機械或工具之類的比較多。例如,乾電池的工廠,佈局和工程都依照員工的建議進行著。在那兒使用的工作機器,沒有一件是原來的機器,統統都是由全體員工的建議而經過改良,或另外訂做的新機器。
  在傳送帶邊工作的女工也提出過很好的建議。作業指示圖是由班長、領班等富有經驗的人所寫的,可是,實際操作以後,員工發現,這個地方如能改成這樣,工作效率不是更好嗎?建議的結果被採用,以後就按照建議去做的方案,實在太多了。
  按照命令去做,是「作業」,可是,一面想著,還有沒有改善的餘地,就會變成「工作」。有人批評說,在傳送帶之前工作的人,就是「人被機器使用」,使人失去了人性。可是,如果能用不同的態度面對著工作,照樣可以把人的自主性發揮出來。松下電器公司就是希望全體員工,能成為有自主性的人。
  不建立建議制度也不要緊,只要能使部屬積極地提出他的意見即可。松下先生也常常主動地、隨時隨地去向部屬徵求意見。任何人的意見,他都會認真地聽。松下先生的頭腦能保持永遠清楚,是很令人驚訝的,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他很願意細聽別人的話。松下先生對幹部也常常說,要多聽部屬的意見,才能把部屬培養屬成為積極、自主的人才,同時這也是彙集眾智去經營的基本。
  舉棋不定的時候,部屬的建議是最好的。實際上,有許多部屬,對某些方面,比部長或課長有更好的意見,如果我們不能把它活用的話,就是一種損失,因此,經常鼓勵部屬多多建議確實是一件很重要的事。這樣活用部屬的好創意,那麼部或課的成果就容易作出,同時也能培育部屬們成為好的人才。可是,人是很奇怪的動物,也許收到部屬的好建議時,上司會覺得,照樣採用,會有損上司的面子。松下先生認為不應當那樣想,雖然建議是部屬提出來的,可是「決定採用」的人是自己。好的創意固然很重要,可是,如何採用它並產生成果,是更重要的。如果能夠因此而順利成功,部屬的能力和自己的能力都會有所發揮。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上司真正的職責,也正在於此。
  因此,上司要具有使部屬樂於建議的態度。如果部屬所提出的建議並不是最好的,但只要不是惡意的,就可以告訴他:「你按照那樣去做做看吧。」
  如果只採用絕對不可能錯的建議,而稍有疑問就不採用的話,部屬的建議就會愈來愈少,創意和設計的興趣也就會降低了。如此成了習慣以後,所有部屬都會變成硬化了的木頭人。這樣不但不能培養人才,反而是浪費人才。
  所以,遇到建議不是最好,但也不壞的時候,上司應該有「很好,你去做做看,我也很高興,就按照你的意思去試試吧。」這樣的態度,才是正確的。
  松下先生認為,該反對的就要反對。但是,在左右為難,實在不知道是好是壞時,他多數是表示贊成的,通常會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你去試試看吧。」因此,松下電器的員工都痛痛快快地工作著。
  使部屬有幹勁,培養部屬成為有自主性的人才,可以說是人事政策中,帶領部屬時最重要的事情,也可以說是造就人才的根本。這個主題,怎麼說也說不完的,對此,松下先生強調「要使部屬說出意見來,是很重要的一步」。
  最後我們來談一談,「如何交代工作,才能使部屬產生幹勁」的問題。現在把松下電器公司向管理者說明的文書,摘錄給大家:
  把交代工作變成一件很有意義的事。那麼,我們該用什麼方法交代工作呢?
  那就是,要使每個人都感到這工作是值得做的,應按照個人的能力,增加工作的質與量,也就是「職務充實化」。交代工作使部屬感到值得做的方法是:
  第一,給予部屬能自己計劃、實施、統制的工作。以往工作的計劃和檢查常由上司來做,只有實施的部分由部屬去做,然後上司再加以批評。這樣的做法,會使部屬沒有自己策劃的餘地,讓他們不經過思考地去工作。這樣的話,部屬很難對結果負責,理所當然也就對工作沒有趣味了。給每一個人有挑戰性、需要負責的工作,然後,由自己為了達成這個工作,而去計劃、實施和編製等。像這樣對整個的工作,尊重部屬的自主性,才是把部屬當做人看待,也才是正確的工作方法。
  第二,給予部屬一連串、整體有規劃的工作。為了要提高工作的效率,在現場的話,可以依照工程的區別,進行分工。可是,分工做得太極端的話,工作就會單純化。因此,對工作失去興趣,幹勁也會降低。同時,在品質管理上,會產生不良的後果。
  為了要避免這樣的弊端,作業的本身,在計劃時就要把它單純化。但是,對從業人員不做細密的分工,讓他們盡量能多負責幾個項目的工作。然後,在他們分擔的工作裡面,至少要有一項需具有某種程度的判斷力,使得工作有一點變化,才不會過於單調。
  這是把工作當做一個整體的過程,把整體的工作交給部屬。其中當然也有加重他責任的意思。可是,對部屬來說,把需要負責的工作交給了自己,感到是一件非常光榮的事情。對企業來講,分工是提高效率的一種策略。可是,工作效率不能單看工作時間的計算,成績就可以提高。從事工作的人,心理和感情要發生作用,工作效率才能提高。所以,我們必須從這兩方面來加以改善和檢討。
  從以上的各項,我們可以明白,人是需要努力、辛苦、勤奮學習才能取得進步,才會感到做人的價值和喜悅。
  那麼,公司經營者發現人才之後,如何破格錄用呢?我們想不依照常規即是年功序列的方法,破格擢升年輕
  優秀的人才,讓他們居於高位。可是他們是不是能勝任新的工作?我們感到不安。另一方面,也擔心公司裡面的氣氛變得不愉快。所以,我們正在迷惑著。請問提拔人才,應該怎樣處理才好?
  如果一個團體的領導者是個有領導能力的人,那個團體的每一個分子都會進步。可是,相反的,如果領導者不具有領導能力,那個團體不但不會發展,反而會崩潰。一個有領導能力的領導者,對於團體是非常重要的。這就是松下先生的想法。因此,他對破格擢升人才,是非常贊成的。只要選對了人,就可以打破公司裡面暮氣沉沉的氣氛,使公司邁向繁榮。假使,某一個公司的經營情況很不好,而這個公司的負責人又是個五十歲的經營者,他非常的老練,可是,卻沒有一件事情做得好。在這種情況之下,一次偶然的機會,由一個四十歲左右的年輕人接替了他的工作。很明顯的,這個公司會煥然一新,並且,每件事情都很順利。也就是說,那個公司的業績,是由那位新人發揮他的實力,而完全改變的。
  情況之所以會完全改變,是因為實力有差別的緣故。而這種實力,並不一定會因為年輕就沒有,也不一定經驗豐富的老人就必然有實力。這與一個人的年齡是沒有關聯的。
  要站在最高位,當然需要經驗,才能把事情辦得好。進入公司只有三四天的人恐怕不行。因為他還不熟息公司的情況。可是,在公司待了十年、二十年,到了四十歲左右,如果那個人有素質的話,或者那個人有某種信念的話,他就能把事情做得很好。松下先生認為四十歲左右的人,在體力上還沒有衰老,所以,能夠做出相當的成果出來。可是在日本,這樣的機會比較少。
  在日本,對於年輕有實力的人,常常因為他的年輕,而讓他停留於第三位、第四位,使他沒有機會發揮才能。這樣的現象,在日本的各產業界都有。這對國家繁榮而言,是非常大的損失。
  可是,要提拔這種優秀的人才,會使人擔心他到底能不能勝任。這的確也是個問題。不按照年資,而要從下面提拔的時候,一方面對他期望,但是,另一方面也很不放心。松下先生說,在這種情況之下,不一定要百分之百,只要有百分之六十的可能性,就可提拔。
  只要有百分之六十的可能性,就當作及格來使用。松下先生說,他在提拔人才的時候,有時會遇到令他不大放心的人,但在當時除了這個人之外,就沒有第二個人可以考慮的話,只好讓他試一試。結果獲得成功的事例比較多。
  人的能力,表面的百分之六十也許可以看得出來。而內部的百分之四十,不做做看,就不能知道。所以,得到六十分,應該可以算是及格的了,也就是說,可以提拔他做新的工作。從各方面搜集資料得到的分數,如果達到百分之六十的話,就讓他去試試看。不過,重要的事情是,這個百分之六十,不能馬馬虎虎,而必須是正確的答案。用這個方法提拔人才,公司的成績才會改變很多。
  在日本有依照年資進級的習慣,越過前輩進級的話,被提拔的人多少會對前輩感到不好意思。被越位的人,心中也有一點不舒服。為了要避免有這種情形,經營者在提拔年輕人以後,要趕快幫助他穩定下來,安心於新的職位。
  破格擢升人才需要有人幫助。例如,提拔某人當課長,在那一課裡有很多比那個人年資老的人,他卻越過那些前輩們,去當課長。在這種情形之下,光是把新的派令,交給新任課長,然後發表,這次我們派某君當課長,這樣的做法,是不妥當的。以前松下先生當社長的時候,一定要交代清楚。也就是說,讓那一課裡年資最老的前輩,代表全體課員向新任課長宣誓。某君接受新派令之後,便向大家致詞,說:「從今天起授命擔任課長,請大家多多支持。」這時候,課員裡面,年資老的人站起來,代表全體課員向新任課長致祝詞,最後說:「我們宣誓,絕對服從課長的命令,全力以赴。」這麼一來,從那一瞬間起,課長的威嚴,就會有一百八十度的改變。
  也許有一些人會認為,這是惡作劇的做法。可是,如果不這樣做的話,便會有奇怪、矛盾的氣氛留在那裡,課長不像課長,很多事情不能順利推行。所以,一定要讓老資格者做代表宣誓,使得氣象煥然一新。
  要提拔年輕人的時候,先是把職位交給他,然後,鼓勵他努力去做是不夠的。一定要幫助他,經過儀式後,使他能安心地就任,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社長不這樣做,公司便不能發展。
  不過,要做破格提拔的時候,社長絕對不能循私情,不能以自己的好惡,做為人事調整的標準。一定要看那個人,是不是恰當的人選,這是基本要件。「某某人工作能力很強,但是我討厭他,所以不擢升他。」這是不行的。「工作能力差一截,但是我喜歡他,所以,讓他當課長。」這樣做也是不行的。就算是自己不喜歡的人,為了公司的工作需要,必須向這個人低頭、拜託。經營的人,要有這樣的器度才行。
  松下先生說,周圍的人對被提拔的人,應該要由衷地祝福,不能有嫉妒的心理。
  自己的部屬只要是人選,就該把自己的職位讓給他。要推行提拔人才,如果沒有大家的瞭解,我們就沒有辦法實行。為了使工作進行順利,哪怕他是自己的部屬,只要他是適當的人才,就該把自己的位置讓給他,要做到這樣徹底的地步才行。這麼一來,就能人盡其才,各得其所,而產生真正民主的公司。
  對於同事的升級,應該由衷地祝福他。做人難免有小氣的地方,尤其是日本人,大家的度量都不夠大。例如,在同一個工作場所裡,以前的老同學進級的話,其他的同學就會嫉妒他。疏遠他,排擠他。相反的,有人失敗了,就會幸災樂禍。如此一來,嫉妒和狹窄的心胸,不正好證明他是不配升級的人嗎?並且也表示他的人格不夠健全。
  在公司裡面,光是有功於公司的人,讓他擔任重要職位,如果那個人的能力不能勝任,對公司也並沒有好處。一般的公司,很容易把重要職位,讓這些對公司有功的擔任。松下先生認為,這是非注意不可的。
  對國家有功勞的人,應該給他優越的俸祿,不要因為有功勞,就給他地位,要給地位,必須要有相當於那個地位的見識才行。如果只因為有功勞,而把地位給予沒有見識的人,國家就會崩潰。事業的經營,也是相同的道理。對於有功勞的人,給他提高薪水就行,地位要給有見識的人。
  那麼,什麼樣的人才是有見識的人呢?松下先生說:「有見識的人,就是有才能的人」。對於人才的標準,松下先生提出了自己的尺度:
  一、不忘初衷而虛心向學的人。
  二、不墨守成規而經常出新的人。
  三、愛護公司、和公司成為一體的人。
  四、不自私而能為團體著想的人。
  五、能作正確價值判斷的人。
  六、有自主經營能力的人。
  七、隨時隨地都有熱忱的人。
  八、能得體支使上司的人。
  九、有責任意識的人。
  十、有氣概擔當公司經營重任的人。

上一頁 b111.net 下一頁
雲台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