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認為,在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係問題上,首先必須瞭解,民主主義並不是依賴他人的主義,我們必須自覺身負使命,並且有義務去履行它。以這種觀念做基礎,才是真正的民主主義。只顧伸張自己的權利,而忽視他人的權利,這是一種錯誤的態度。
為了讓大家體會它的嚴重性,在此松下舉出一些日常生活的實例,因為起初他對這些事也感到不可思議。在他遠赴夏威夷時,朋友A君將他的經歷告訴松下。
某人在A君門前的馬路上丟了一塊香蕉。不久,一位行人踩在香蕉皮上而摔了一跤,致使頭部擦傷。於是這人便前往法院申告,要求A君賠償醫藥費。像這種例子,當然是被告敗訴,所以A君必須償付醫藥費。
在一般日本人的觀念裡,這是相當荒謬的事情。可是,根據美國的法律,卻完全是兩回事。美國人認為,每個人都有責任將自己的房子前面清掃乾淨。鄰居的孩子在栽有蘋果樹的庭院玩耍,如果被風吹落的蘋果砸傷,屋主也要負擔損害賠償。這是什麼緣故呢?因為對搖搖欲墜的蘋果置之不理,是不當的行為;因為蘋果樹的所有人有摘下蘋果除去這種危險的責任。
為了避免來訪客人發生事故,因此必須將室內室外清掃乾淨。在享有不被他人傷害的權利的同時,亦負有不讓他人受傷的義務,這是美國人日常生活必須嚴格遵守的事情。松下問A君,你在美國住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難道不會感到拘束嗎?A君回答說:「我已經習慣了這種生活,因為人家都是這樣過的。即使是總統的庭院也適用這種法律,因為總統跟大家一樣,所以我也必須遵守法律。」
當松下聽了這段話後,方才體會到,只有當人們感覺不到這種法律的嚴格性時,才是真正的民主主義的社會和生活;也只有習慣了這種嚴格性,真正的民主主義才可能出現。這點跟日本人所認為的民主主義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方法,還有一段很大的差距。不依賴他人,徹底地伸張權利,就是履行自己的義務,這是我們所想像不到的。
凡是跟自己有關的事物,都必須考慮到自己所應負的責任,並且盡可能地承擔後果。松下舉日本的物價問題為例,作了深切的反省。
有一年的物價指數上漲了百分之七至八,而且仍然有不斷上升的趨勢,這令人非常擔心。因為物價的平穩,是國家安定的保證,為了實現這個理想,政府必須全力以赴。另一方面,國民因為生活困苦,所以大聲呼籲自己的權利,要求政府提出解決之道。可是,只是單方面地提出壓制上漲物價的要求,不可能造成社會的安定。這些不斷上漲的物價和動盪不安的社會,是由於每個國民的生活方式所引起的,所以我們必須先有些自覺,再背負起責任,然後才能尋求對策。今日的日本,即是缺乏這種警覺性。不要期盼別人替我們拉下物價,因為這是個不切實際的念頭。
美國最大的工業是汽車工業。不僅投入了巨額的資金,生產量也最龐大。美國的繁榮,可說是促使汽車工業達到顛峰的主因。
可是,最近卻出現了一種超越汽車工業的事業,那就是開發宇宙。目前美國已對這種事業投入大量的金錢。
我們大家都明白,這種事業只會消耗金錢,它跟汽車工業不同,不能馬上為國民帶來利益。或許將來很有用途,是開發人類遠景的寄托,但是,目前只會消耗金錢,而且金額遠超乎汽車工業之上。一九六五年,這筆予算總額已達到了一兆八千億日元。除此之外,諸如支援海外的活動,一場越戰即耗費了一筆相當可觀的國防經費。
盡做賠本的生意,通貨膨脹時物價難道不會上漲嗎?然而美國平均每年物價只上漲了百分之一左右而已。這是什麼原因呢?日本花費在研究宇宙和其它方面的經費也不在少數,可是與此相比,則微乎其微。況且日本生產力強勁,工業興盛,所以物價不應該上漲。儘管如此,不可能發生的事卻發生了,這是什麼緣故呢?
因為我們的活動失策,國民相互間的活動不合實際需要,所以造成了物價的上漲。因此無論政府如何如何地壓制,物價都會直線上升,所以物價上漲是每一個人所造成的。
假如政府、團體以及個人能夠平衡各項活動,避免無謂的浪費,即使消費增加了,也不會感到物質缺乏。松下認為快速地創造繁榮,並不會促使物價上漲,反而能保持安穩。物價上漲之後,會造成政府、企業家、商店以及民間的困擾,工作難求,生活困苦。可是,民主主義並非開了三天三夜的會議即可得到結論的東西,也不是針鋒相對地主張各人的權利,做出無謂的洽商和交易,即可降低物價。因為國民相互間所做出的各種無謂的舉動,只會促使物價節節上升而已。
所有的物價及經濟,都不是自然現象,而是人為因素所造成,是大家的心態問題。能夠保持正確的心態,任何事情都可迎刃而解。
認為物價是種自然現象,一味地怨天尤人,這是種非常奇怪和可恥的態度。
不只是物價的問題,在生活的其他方面,我們都必須抱著這種態度,隨時地考慮自己的責任和行動。這是大家今後必須做到的一點。
松下認為,如果眾人深陷不幸之中,個人也不可能會有幸福的生活。
松下看過一本青少年犯罪的白皮書。根據人口比例,日本青少年的犯罪數,約為英國的十四倍,跟同樣是戰敗國的西德相比,則多了四倍。這並不只是些數字上的差距而已,松下認為它是個值得深思的嚴重問題。
松下覺得比這個更嚴重、更值得大家重視的問題,是當大家面對這些公然的事實時,所採取的馬上將問題拋向腦後的態度。從來沒有人認為這是政府、社會,或者你我的問題而專心地思考防止的對策,這即是日本目前的現況。
這就是人們漠視善惡的態度。我們千萬不可持有這種態度,因為生存在同一個社會之中,說不定各位也會成為受害者。只想保持自身的清白,而抱著觀望的態度,這是身為社會一份子所不齒的行為,也不是各位的幸福之道,更不是民主主義的真正心態。
社會上關心同胞、照顧年輕人的舉動,少之又少,因此若有人如此,就令人非常欽佩。假若大家都能擁有這種心態,必然可以防止很多不幸的青少年犯罪行為的發生,這也是認清自己的責任以及應有心態的問題。
另外,就是關於交通事故的問題。近幾年來,每年因車禍而死亡的人數超過了一萬人。這個數字比松下出生時,因中日戰爭而死亡的人數還要多得多。可是,面對著超出這場戰爭的車禍死亡者的慘狀,大家卻表現出一副漠不關心的樣子。
戰爭已過去了多年,為了發揚日本傳統的美德,我們必須靜下心來沉思各項缺點,以嶄新的心情,再度向光明的前程出發。復興工業是件值得驕傲的事,可是,同時也會暴露很多缺點。松下希望各位能深切地體會這件事情。
我們應該何去何從呢?既要擔負復興的重任,同時又要承擔社會中的各種問題;日本今後何去何從?除了工作之外,希望各位也能經常思索這些問題。
松下自認不懂所謂的學問,可是他相信人類的本質是不會改變的。三千年前的知識、人情以及生活習慣,當然跟現在不大相同。可是,他相信熱愛和平、追求繁榮、希望過幸福的美好生活還有感覺遺憾等等各種人類的本質,則是不會改變的。
我們都是站在這種本質上而生存著。為了過上比上一代更美好的生活,所以我們必須追求哲學和科學。松下認為每個人都同樣具有這種追求基本慾望的能力。
松下雖然提出「人類」這個話題,事實上這也是我們自身生存的問題。一個好的生存方式,可以影響全體人類。每個人必須正視自己的責任,然後憑藉著這種警覺性生存,社會就自然而然地欣欣向榮。
松下指出,對你我而言,世間最親密的人就是自己,所以必須善待自己。當遭受挫折時,只有自己才能安慰自己,所以不要糟蹋自己,這也是對社會所負的責任。
不僅要使自己幸福,同時也不可忽視了周圍的人。眾人陷在不幸之中,惟有自己感到幸福,這是不可能的事情。為自己著想,我們必須熱愛自己的家庭以及組織。
對自己愈有愛心的人,愈能為他人著想。換句話說,只有愛家庭、愛鄰居、愛社會以及愛國家的人,才能體會愛自己的滋味。
還有對愛國心的問題,因為如果國家不興盛,我們個人也不能過著好日子。松下認為國家與每個人是一體的,熱愛自己的國家,不怠惰國事,這跟不能善待自己即會連累周圍的人是同樣的道理。為了不使自己的國家成為世界的累贅,也為了世界和平著想,我們必須擁有正確的愛國心。
愛國心愈強的國家,才能為世界帶來繁榮。
有些人一聽到「道德」這兩個字,便會皺起眉頭。將道德觀念與戰爭相提並論,更是件不可思議的論調。曾有人想以這種論調來制止戰爭,松下認為這是種草率的行為。
引發戰爭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道德觀念的低下。假如沒有愛屋及烏的道德觀念,就無法產生愛別人的國家一如愛自己的國家的道德觀念。因此沒有愛護自己國家的觀念,就是沒有愛國心。如果沒有這種適度的道德觀念,必定會遭到慘敗。
因此,以後我們應該做的事情,是必須擁有高度的道德觀念。復興高度的道德,是不再引發戰爭的首要條件。假若將高度的道德觀念列在優先考慮的地位,那麼國與國之間必定不會引發戰爭,反而能互相幫助,互相愛護,彼此尊重,創造繁榮的景象。
至於人與人之間,必須從日常生活的實踐著手。
松下認為,關心別人,重視別人,必須具備高尚的情操和磊落的胸懷,當你誠摯的心靈,使對方在情感上得到溫暖、愉悅;在精神上得到充實和滿足,你就會體驗到一種美好、和諧的人際關係,你就會擁有許多許多的朋友,並獲得最終的成功。
人格,不是人性中的道德品質的某一方面的具體表現,它是人性中最優秀的部分融合而成的內在品格,是人性中最完美、最高尚,而且在評價人物方面最具權威性的因素。一個偉大的人格不是一件能穿的東西,打扮得整整齊齊也不能表現它,那是一種只能發自內心的東西,反映在你的性格裡。人格,是人性中的真、善、美的綜合體現。因為人格中內在的真、善、美的作用,所以人格具有獨特的魅力,能夠影響人,團結人,調動人。人格的感召力量,應該說是欲成就大事業者重要的內在因素。美克德公司是一家經營唱片和聲響的企業集團,在一戰前,聲譽顯赫。可是由於二戰的種種影響,在戰後這家擁有世界一流人才和高技術的公司卻遲遲不能重新展開工作,最後松下公司接管了它,為了使這家公司能從戰敗的挫折中復興起來,在選擇社長時,松下進行了慎重的考慮,經過再三的權衡與考慮,松下把這家公司的重擔交給了野村吉三郎。為什麼要選擇野村吉三郎呢?對此,眾說紛紜,松下說他看中的是野村吉三郎的人格。由於這位德高望重的先生的支持,這家唱片公司終於復興,這是靠野村的人格修養、經營知識和威望創造出來的。所以松下說:
「人格的偉大,道德水平的高尚,對於一位企業或公司的經營管理者非常重要,因為,當在吸引人才、運用人才以及調節人際關係時,人們都樂於同那些人格比較高尚的人交往,而經營管理者正是利用這一趨向,以調節或調動本公司的職員的內聚力,使他們能把公司看成自己的事,而且樂於為此效力。一般人往往看重經營者的知識和技能,而忽視經營者的人格。其實,作為一名優秀的組織家,他不是憑借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去解決某一具體的技能問題,他的職責在於如何把本公司的全部職員協調好,統一好,使他們能內聚在一起,形成巨大的工作熱情和創造力。」
因此,在商場上,不僅知識和技術重要,同時更須有正義的立場、公正無私的生活方式以及高尚的人格。這也是企業經營者的一個用人要訣。
遍覽古今中外有大成就的偉人,他們事業的成功無不與其人格魅力有關,他們正是以此贏得別人的幫助和支持,才成就偉業的。
松下認為,領導者應懷有悲天憫人的襟懷,並以正義為前提。如此不僅能盡到企業對社會的責任,也可以使部屬心悅誠服。其實不只是領導,每個社會大眾也該當如此。
悲天憫人是佛家的一種道德要求,也就是對人、地、物等都要懷著同情。其實,這是社會生活中涵蓋最廣的道德胸懷,因為政治的目的在於增加民眾的幸福,減輕人民的痛苦,所以把政治看作是發揚悲天憫人胸懷的道理,一點也不過分。軍事亦如此,因為武力的目的並不在於砍殺,而是為了維護天下的和平與幸福。
有一次,松下和立花大龜法師討論這個問題。法師說:「政治就好比是一患念珠,患聯念珠的絲帶,就是佛教的精神,也正是悲天憫人的襟懷。試想,如果念珠缺少了這條絲帶,珠子就會散落零亂。政治的運作過程中如果缺少悲天憫人的精神,就不能帶給人民真正的幸福。」
由此及彼,松下認為經營企業的道理也如此。企業的責任既是生產物品,那麼就必須生產出最優秀的產品,來消除人民的貧困,使每個人生活更豐盈,更快樂,這才能算是達到了企業的目的與使命。
企業和宗教雖然有物質與精神之分,但為改善人類生活水平的目標卻是相通的,兩者都是為了發揚悲天憫人的心胸,來造福大眾。所以企業的經營者和領導者更應該有悲天憫人的胸懷和志向。
松下認為,悲天憫人只是事情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領導者為了完成企業的使命,往往需要很多員工為他工作,這些人也有權利要求從職務和工作中感受到幸福和快樂。因此,經營者除了促使社會繁榮外,還必須存有使部屬滿足、快樂的心願,如果缺乏這種愛心,光靠職位和權術來支使員工,必然得不到別人誠心的幫助。他說:
「我一再提到悲天憫人的心胸,可能會被誤解,由此聯想到溫和柔弱的形象。其實不然,溫和柔弱固然也是悲天憫人的一種表達方式,但另一種方式卻是肅穆莊嚴。比如佛教最強調慈悲,但是諸神中的天王卻手持寶劍,一副凜然不可侵犯的法相。可見悲天憫人的胸懷不只應以溫和的方式來表現,對於做錯事的人,更要求採取嚴厲的責備方式,如此才能把是非善惡明白地表現出來。」
所以,具有悲天憫人胸懷的領導者和經營者,一旦發現某人有不法的舉動時,必須斷然地給予糾正。如果為了私情或為了悲天憫人而悲天憫人,故意地隱匿過錯,不但是誤解了悲天憫人的真諦,到頭來反而害了部屬。這就是濫愛心的結果。因此,只有凡事以大局和正義為前提,該處罰的處罰,該獎勵的獎勵,才能算是真正瞭解悲天憫人的意義。
身為領導者,懂得悲天憫人,自然能竭盡心力去愛護部屬,部屬瞭解上司慈善的心願,儘管因錯誤而受到懲罰,也能心甘情願,並在懲罰中學習做人處世的正確方式。所以,要想成為受部屬尊重的好上司,悲天憫人的心胸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條件。同樣,要想集合眾人邁向你的事業目標,悲天憫人也是不可或缺的。
松下指出,心靈的鏡子能夠反映人生的正邪。只要有一顆謙虛而上進的心,周圍的人和物都是我們的鏡子。
古人說得好:「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每天我們每個人幾乎都要站在鏡子面前,以端正衣飾。因為鏡子是最公正無私的,不論是什麼樣的形狀,它都會毫不獻媚邀寵地據實反映出來。
由此,松下有所感懷地說,人應該有能力承認錯誤並樂於改正才是。人應該時時為自己的言行找一面鏡子,看看其中的是非曲直。他說:「儀表固然可以在鏡子面前整飭,但心術不正,卻無法顯現出來。人往往不容易發覺自己的想法或做法的錯誤,那是因為沒有一面心鏡的關係。那麼,如何尋找樹立心鏡呢?其實簡單,只要時時保持一顆謙虛而上進的心,心鏡就幾乎無處不有了。」所以,我們周圍的人和物,都是我們的鏡子;所有的東西,都能反映出我們的心理;所有的人,都和我們的心連在一起。關鍵在於自己有無這樣一顆謙虛檢驗自己的心。
事實上,自己以為是憑自己的頭腦去想、憑自己的能力去做的事,往往都是受教於別人的結果,沒有向別人借鑒和學習,很難不犯錯誤地完成自己的事業。幼兒時向父母學習,學生時向教師學習,落後時向先進學習等等,正是建立在借鑒別人積累的正確經驗的基礎之上,才有了自己的獨立思考。智慧是不斷地以他人和客觀事物為鏡子積累發展起來的。因此,凡是能夠使我們從中看見自己的不足和錯誤的,都可引以為我們的鏡子。默默無語的木石,雪白的流雲,天真無邪的嬰孩,廣大無邊的宇宙,悠久的歷史等等,事無鉅細新舊,都蘊藏著宇宙的真理,都可折射出人類珍貴無比的智慧與體驗,都值得我們去細細品味借鑒。謙虛地向萬物求教並檢驗我們的思想正確與否,才能產生新的智慧。這種勇於探索借鑒的心理,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所以松下說,古代的聖賢教我們先除去我們本身的眼障,這樣才能把周圍的事物看得更清楚。有了謙虛而坦誠的心胸,所有的人和物都會成為我們借鑒的鏡子,他們會把你的想法和行為的正誤,原原本本地反映出來。
同樣聽一個人講話,可能有兩種不同的反應:一種是講得真不錯,有道理;另一種是「廢話聯篇,不知所云」。當然,由於談話的內容和技巧不同,反應也會不盡相同。但是既然費了時間來聽,還是謙虛吸收點什麼比較好。你把那些講話當廢話處理,自然無所收益。可是認為有道理,就會將對方所說的,引用在自己的人生或工作之中,有時甚至會觸發靈感而獲得新的思想和觀念,無論如何,總是會對自己有所裨益的。
對此,松下有自己獨特的認識。他說:「經營公司也是這樣,看了人家的公司,能覺得經營不錯的人,就會吸取對方的經營之道,用來發展自己的公司。這就等於是借用別人的智慧,而且是無償的。最好的辦法,是能夠誠懇虛心地去請教:貴公司的經營很成功,有什麼秘訣嗎?可以告訴我嗎?對這種謙虛誠懇求教的人,除非是特別機密的事,一般對方都會坦白率直地回答你的提問。我時常想,無論什麼事,虛心是非常重要的。虛心就是謙虛的心,對任何人的意見都能接受的心。前題當然是不能迷失自己,讓人牽著鼻子走。要一方面堅持主體性、自主性,一方面虛心地接受別人的意見。這樣才能走向成功之路。」他說,自己開始做生意時,幾乎什麼都不懂,開發了一件新產品,往往不知道該定多少價。於是就跑到零售商店裡去請教。因為如何定恰當的價格,去問常與消費者打交道的零售商店是最好的選擇。
當然,不是什麼事都像松下舉例子那麼簡單,但這是最基本的原則。能虛心接受人家的意見,能虛心去請教他人,才能集思廣益。這比一個人獨自在黑暗裡摸索要少出許多錯。但願我們都能培養這種虛心。能夠謙虛地接受他人的意見和建議,向他人學習,這本身離成功就不遠了。
失敗永遠不如成功好,這是當然的道理。但是,如果策劃三件事,三次都成功了,且無任何危難可言,那就應該警惕了。因為這會滋生出可怕的自以為是,導致極不謙虛的態度。最終,把別人的正確勸諫當作耳邊風,實在是再也沒有比這更危險和更糟糕的了。
松下說:「景氣好,生活富庶,如果能夠長久這樣,真是求之不得。然而,天氣總有颳風下雨的時候。就景氣而言,有時好,有時蕭條,不可能永遠是和平繁榮。這就是人生,就是社會。社會安穩,好景長在,做事順遂,倘若可以長久如此,自然是好事。但每天都處在一帆風順的安逸之中,難免會把社會的本質遺忘了而生出自以為是的情緒。風和日麗之後,總有一天颱風將襲來;一帆風順之後,不景氣的熱潮也將紛湧而至。當你置身此情此景中,仍然可以保持那種自以為是的心境嗎?」
當然,自信是需要的。缺乏信心,根本就不能做事。但自信是相對的,而非絕對的。世間不可能有絕對的自信心,也不應該持絕對的自信心。自以為是是暫時的,虛偽的。明白這點,則不至於喪失謙虛的態度,並能虛心地接受別人的意見。只是一個人往往難以做到這個地步,稍有成就或成功,就容易沾沾自喜,自以為是。
松下說,工作有時會做得很好,有時則不盡然。若做得好,就應該感謝上蒼和別人的幫助;若做得不好,就要重新考慮做法。若能每天堅持如此,一定會有不斷的進步而不致有重大的過失發生。我們必須隨時準備應付急變的心境,這就是治不忘亂、謙虛謹慎的心情。連續失敗固然不可忍受,連續成功卻更值得警惕。任何偉大的人,做三件事情有一次失敗,對自己反而是有利的,因為憑此可以產生謙虛的態度,杜絕自以為是。那樣才有可能發展。
所以,松下教導人們說,最可怕的是自以為是的觀念。一個人一旦自以為是,不但對事情無法重新考慮,觀念上也很難修正了。那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自信,竟在不知不覺間,一變而成為可怕的自負,並因此而驕傲起來了。這樣一來,忘記了感謝上蒼和別人的幫助,疏忽了自我的反省,最後終於滋生了「只有自己而無他人」的心情。於是,一切重大的過失,就由此而埋下了深刻的根源。事實是,前面未知的路仍漫漫悠長,而自以為是就會切斷自己的路。
松下指出,在這個世界上,人類實際瞭解的比不瞭解的要多得多。好在人類的生命是無限地連綿下去的,因而人類的智慧,也是跟著不斷地擴大發展的。宇宙中的真理,其奧妙的深廣與宏大,是無法預測的,如果我們只抓到了那些深奧的一鱗半爪,就武斷地自以為是,宣稱自己已窺悟了宇宙的全部奧秘,那後果是可想而知的。若果真如此,人類的智慧不但無法繼續發展,而且更有山窮水盡之勢。可見,人類的這種盲目的自以為是的觀念,無疑是探索真理和人類進步的絆腳石。
松下說:「科學的進步是無止境的,思想也一樣。甚至政治、經濟以及企業管理的發展,所有人類的活動,都留有一大片未曾開拓的土地,都需要去發展。鑒於近年來有些人自命不凡,拚命地排斥他人,這種自以為是的現象,無疑是管中窺豹。這種情形,只會將事情的真象帶到牛角尖去。」為了人類社會的繁榮與發展,每一個人都應該放棄自以為是的狹隘人生觀,以寬大的胸懷和謙虛的態度,去為人處世。有自以為是觀念的國家,就會促發戰爭;有自以為是觀念的公司就會攪亂同業;有自以為是觀念的人往往目中無人,無法無天。而且,引發無意義的爭執,往往就是這可怕的自以為是的觀念。
因而,擺在我們人生旅途上的重要課題,就是坦誠地自我認識與自我批評。任何的盲目自大足以置國家、公司、個人於無法自拔的絕境。所以松下說:「人類還是謙虛再謙虛些吧。晨間祈禱,白天工作,晚上反省,這樣或許可以減少我們每天的過失。」
松下告訴我們,良好的習性是一種無形的資產,讓人終身受用無窮。只是這習性在可塑性較強的年輕時代最易養成,錯過了時機,就會事倍功半。因此,務必要把握好這種人生的節拍。
人生難再,許多事情,時過境遷以後,是難以改變的。因此,要認真仔細地瞭解和把握好人生,否則,就會留下人生的缺憾。
松下認為,在人的一生中,年輕時期培養良好習性是最重要的。習性是人類的第二天性,它會產生強大的力量,對人類生存具有不容忽視的意義。它在可塑性強的青少年時期易於養成,而上了年紀再想養成已不可能,要改變那些不良的習性也不容易。就是說,養成了好習性,終身受用;養成了壞習性,遺害無窮。因此,養成優良的習性必須從小開始,在青少年時代用力。
分析諸多人情世態以後,松下認為,首先要養成的是勤勉努力的心性。他把這種習性稱為「無形的財產和力量」,並倍加讚賞:「培養成勤勉習性的人,雖然上了年紀,但由於習性的關係,不減勤勉、更趨努力;雖然他不自覺是勤勉努力,可是其所做所為,會表現出勤勉努力的特點。這可以說是他無形的財產和力量。」
對於勤勉努力的習性,松下是深有體會的,他自己正是小時養成這種習性的典範。小的時候,松下作了七年學徒。其間,他在老闆的教導之下,不得不勤勉努力地學徒學藝,也就在不知不覺中養成了習性。因此,在別人看來倍感辛苦的工作,他做起來卻是樂在其中。從小養成的好習慣,使松下的一生都勤懇工作、充滿活力。即使在退居董事長乃至最高顧問職位以後,他也沒有閒過一天,只不過工作的性質起了一些變化而已。
當然,從小要養成的習性還有許多,諸如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嚴謹忠實的工作作風,以及坦蕩無私的品性,等等。如果品德沒有走到斜路上去,那立身安命的基本條件就是勤勉努力了。因為勤能補拙、勤能致富、勤能獲助、勤能精進——這也是松下為何特別強調勤勉努力習性的原因了。試想,一個懶散頹唐的人,肯定不會有什麼成就,也不會得到別人的幫助,甚至於安身立命都是問題……
在松下看來,近來社會大眾似乎有輕視道德的傾向,而青少年的犯罪比率年年升高,長此下去,國內的情形會變成什麼樣子?實在不堪想像。所以他覺得,現在需要重新恢復一些正確的道德觀,加以推廣,努力改善社會風氣。回顧歷史上任何時代、任何國家,都十分強調倫理道德。觀諸今天的日本實情,更有維持道德倫綱的必要。
重整道德後,社會各界服從既定的禮儀法度,自然在生活中就會產生實際的功效。乍聽之下,「道德與實利結合」多少會使人覺得奇怪,可是你仔細想一想,如果社會全體的道德提高後,首先我們會有豐富的精神生活,至少不會妨害他人發展。再進一步,人們會相親相愛,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對工作和生活都有莫大的便利;對自己的工作能熱心盡責,增進工作效率、增加生產,不僅精神充實,更有物質上的豐厚享受。如此,身心兩面的利益都兼收了,這不就是道德與實利相結合的例證嗎?
想到這裡,我們應該知道,所謂道德,不僅對個人精神方面會有所增益,就是對社會道德觀念,加強推展的決心,促使人類生活都以道德為基礎,推己及人,如此全面地推展,必然能創造出一個安定祥和的社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