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雲台書屋>>政治經濟>>經濟類>>松下幸之助為人之道

雲台書屋

二 人為萬物之王

  有句古語說:「你要瞭解你本身。」也就是說一個人應該瞭解自己的「本質」。但做到這件事自古以來就很難,雖然有許多寶貴的看法,但仍沒有根本地、全面地闡釋清楚。
  松下從人類實現繁榮、和平與幸福的觀點出發來研究人類本質,集多年之研究成果,他發表了自己的「人間宣言」,大致內容如下:
  「宇宙萬物是不斷地生成發展的,而人類即是支配這個宇宙的力量,這是宇宙根源賦予人類的本質,是至高無上的命令,也是給予人類的『天命』。有了這種天命,就是以『神的代理人』身份去判斷是非善惡,開發活用宇宙潛在的偉大奧秘與能力,用來繁榮人類生活。
  「然而這種繁榮,不是只有一個人的力量能發揮的,要彙集綜合所有人的智慧去活用,人類生命才能蓬勃發展。無論是大智慧、小智慧,都自由平等,不受任何妨礙地融合、活用時,這個眾智就成為支配社會的真知,可以說象徵了神的意志。
  「所以,眾智便是表現人類強壯的最大利器,也就是使人類成為宇宙的統治者,貢獻人類繁榮惟一的利器。」
  松下在以上「人間宣言」中想說明的要點有二。一是人的本質是真正偉大的;二是為了發揮這偉大,必須依靠真正的眾智。松下接著論述了人偉大的天命。
  創造宇宙萬物的根源,賦予人類支配萬物的權能,這是絕對的命令,也是偉大的命令。因此,可稱為「天命」,這是不可動搖的事實。為什麼可以這麼說呢?
  自太古以來,人類還不能自覺到自己是宇宙的支配者時,在下意識中,已經能夠運用潛在的生命力,將宇宙支配者的角色扮演出來了。
  倘若人沒有這種本質,再怎麼努力也不可能步上這樣的發展途徑。比如石頭如果沒有鑽石的本質,再怎麼磨,都不可能發亮。但若有鑽石的本質,必然會愈磨愈晶亮,成為「石中之王」。一個人也是因為具有支配宇宙的本質,才能逐漸表現他的本質,而確立他的地位。
  松下指出,人類前進的步伐中到現在還是有很多錯誤和浪費,這也是因為沒有充分覺悟自己的本質之故,而在人類進步的過程中,這也是必經的過程。但在人類本質愈來愈明顯的今天,如果還不斷存在這些錯誤和浪費,就真是違背了自然法則,犯了最大的過錯。
  人既被賦予了天命,在宇宙中就能巧妙地生存,也就是有資格以宇宙支配者的生活方式,促成人類的繁榮。
  人類既然承接天命,具有「神的代理人」的身份,就有去發現所有東西的使命,去判定善惡,分辯事非,確實是具有偉大的能力。
  雖然人類有偉大的力量,卻是分散在各個人的身上,所以一定要集合所有人的智慧去行動,才能發揮人類的偉大。而這個眾智才是人類最高的智慧,也就是真知,是能代辦所謂「神旨」的一種智慧。
  例如,在僅有甲、乙兩人的社會中,兩個人集合雙方的智慧決定,互相平等地發表意見、共同研究,滿意才去做,沒有一人會是獨裁者。在這種情況下,才能圓滿平穩地步上繁榮之道。當這個社會的人數不斷增加時也是一樣。比方說有五萬人的社會,就要彙集五萬人的智慧。
  必須注意的是:多數的智慧,並不是真正的眾智。一般所說的眾智,多半指多數人的智,也就是大部分人的意見,或者說是少數服從多數的眾智。例如在十個人中只有兩個人持反對意見,就以大多數人的意見為全體的意見。
  但這種多數的智慧並不是真正的眾智。十個人就有十個人的智慧,必須全部自由平等,毫不遺漏地吸收、綜合。即使是有一千人或是一萬人,也不論是大智者的智慧或愚人的智慧,都不能遺漏一人,必須在平等自由的相同條件下,分別將各自的內容吸收綜合。這是因為智者、愚者都各自有偉大的智慧,是宇宙法則賦予的。所以如果以率直的心去聽,即使是愚者,還是會有值得聽取的寶貴意見。
  當然究竟能不能做到這樣的彙集眾智,也是一個疑問。但我們人類既然希望得到繁榮,就必須這樣毫不遺漏地彙集眾智。
  今天的民主主義是排除獨裁,以眾智作基礎的。當然,就目前的情形而言,與其說是眾智,倒不如說是以多數的智為中心,雖然還不是完全的眾智。但人是不斷進步的,松下相信終有一天一定能建立一個真正彙集眾智的民主社會。
  要能彙集眾智,第一個條件是要排除所有的權力,不管是武力、財力,甚至是智慧本身為基礎的權力,只要它妨礙彙集眾智,就絕對要排除;第二是大智者的智慧,只能做為眾智的一部分,是與愚者同樣立場的。比方說戰爭時,有力量的人就在最前線,但力量較弱的人,也要在後方作燒飯、補給之類的事。每個人都發揮各自的功能,整體的組合才能表現出偉大的力量。
  眾智就是這樣的意思。現在還要注意的是,要不斷去提高眾智。因為在十年前是最高的智慧,但在今天看起來可能是極低的。眾智愈高,人們愈能步上繁榮之道。
  松下認為,運用天賦好比做生意,先要算算自己到底有多少錢,再去聚集更多資本;還要正確靈活地使用它們,才能賺大錢。
  人類雖具有成為宇宙「萬物之王」的卓越天賦,但並非每一個人都能好好發揮這種特質。
  在追求人類繁榮、和平與幸福的過程中,有些人往往會破壞它,以致招來不幸。
  破壞繁榮、和平與幸福的人,目的究竟是為了什麼?為什麼賦有「萬物之王」的優越本質的人類,卻往往不能善加利用自己的優越本質呢?
  松下指出,關於這個問題有幾種看法。例如,有人認為人類尚未完全進步。也說是說,人類歷史即使已到達了數十萬年,數百萬年,或者更長的期間,但實際文明的發展和進步,也不過是數千年以前的事。所以,就人類歷史而言,仍然是相當短暫的。我們可以相信,今後的人類文明隨著幾十萬年、幾百萬年的歲月飛逝、進步,可能會建立一個避免爭執或較少不幸的理想社會。今天社會中的某些不幸的狀態完全是可以得到消除的。
  松下認為,這種看法也是正確的。但如果把一切都寄於未來,那麼,今天的人類就無法以和諧的心情、美好的姿態,來實現進步理想的社會嗎?或者,人類仍舊要以目前的步履邁進,等著將來產生「不幸和爭執很少」的社會嗎?
  松下說這是不行的,如此的話,人類現在自身存在的種種弊害,就會隨著時代的前進而增大。實際上,在我們今天這個時代,應該已經有「能使人類過真正美好的生活」的辦法了。因為人類早就被賦於能找出此道的優越本質了。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呢?松下覺得最重要的是,人類首先必須正確地知道自己的本質。因為,不管人類具有多麼卓越的本質,假如自己本身不知道的話,也就很難充分發揮特性了。所以當人類本身充分自覺認識其本質之後,就可以慢慢找出活用發揮其本質的方法了。
  例如,有個人在街上看到許多精美、有用的東西,想買又不敢買,只是空自讚美,返家後才發現自己身上帶著很多錢。如果早知道自己身上有錢的話,不僅他自己,甚至他的家人都能滿足所需了。
  上天賦與人類成為萬物之王,支配萬物,並利用精神與物質,互為表裡來繁榮人類。假如你沒有忘掉這重要天賦,並且真確地認識清楚,就可以藉著它,來謀求人類彼此間的和平與幸福了。反之,如果你沒有發覺自己具有這重要天賦,不僅無法促成,反而會破壞和平與幸福。
  那麼,過去的人類,是否能夠正確地知道自己具有偉大的本能,並利用它去思考、去過生活呢?松下的答案是:的確有一部分人具有如此行為。而現在人類自稱是萬物之王,同時,也確實有人能夠配合這種稱呼,過他們的生活。可是,這類人卻不能完全自覺他們具有與生俱來的卓絕本質。
  過去很多先哲曾對人類做了各種研究,提出各自不同的觀點。有的說,人類是罪孽深重的凡夫;也有的說,人類有罪,必須教誨。但是這些說法都是基於當時的人類社會而產生的。而某些教誨在當時的環境下,確能指出人類應走的正確道路,並使得大家對萬物有憐恤之念,謙虛地踏上正確之道。這些對人類邁上幸福之道有很大的助益。但是,這種觀點也不免矯枉過正,使得人類不但不能充分瞭解其真意,反而產生喪失人類自尊的另一面負效應,容易讓人類產生「不論如何努力,終究是難逃不幸和爭執」的想法。
  等到陷入這種想法的深淵中,就很難強而有力地發揮人類的本能了。在人類歷史上,有人一方面想提高自己,另一方面又不肯透徹瞭解人類的偉大尊貴,這顯然是不利於自身發展的,也不符合人類自身的本性。
  松下總結道,因此,人類為了步上真正的王者之道,最重要的是:必須完全自覺,認識自己所具有的王者本質。同時要真正發揮人類偉大的本能,做一個王者,追求人類的繁榮、和平與幸福。另外,還有一件不能忘的大事,那就是要集合眾智。因為做一個現代的王者,是不能單憑自己的智慧來思考事情、處理問題的。
  每個人的智慧互異,即使是多麼偉大的人,所知也很有限。如果以這種有限的智慧來觀察、思考事物的話,並不能十分瞭解事物的實情,往往還會犯下過錯。到目前為止,人類違背自己本身優越本質的原因,其一是如前所述的「人類不瞭解自己本身優越的本質」;另一則是人類受個人的小智慧或利害得失、慾望、愛憎、不守信等的困惑,也可以說是,堅持只有自己的想法是絕對正確的,而責難排斥他人,彼此相爭所形成的。
  人類想要正確地發揮其偉大的本質,逐漸提高共同的幸福層次,非得集合大多數人的智慧不可。如此才可以產生超越個人智慧的眾智,即卓越的智慧,並藉此以求得正確之道,這是很重要的。
  人類擁有偉大特性的真正含意即在此。集合所有人的智慧,並形成融合協調的眾智時,人類就可以明瞭自然的法則,正確地判斷一切事物的善惡,訂定無誤的是非標準,並藉此來支配運用萬物,才可產生和諧的繁榮。所以必須說:眾智,才是發揮人類偉大力量的根本。
  松下指出,所謂眾智,從大處說,就是:通過過去、現在所有人類的智慧,如釋迦牟尼、耶穌基督、孔、孟、老、莊……這些古聖先賢,以及自人類形成以來,先人的智慧結晶,還有今日活著的所有人的智慧,不論大小異同,若能使之毫無障礙地融合協調在一起,一定會形成相當優秀的睿智。至此,真正的王者作用才能產生出來。
  不過,每一個團體生活所提供的眾智,並不見得都是優秀的。因為每個集團大小不同,其內部各人發揮智慧的結合也不同,且各種階層不一樣,所以說,眾智並不只是一群人提供出來的智慧,就叫眾智,而是指彼此提供智慧,然後找出什麼是正確的,並求得更好的智慧。有了這種智慧與認真討論後,才能成為眾智,否則就只能說,存在著很多智慧而我們並不去用它們。
  例如,有兩個人對某一問題,因自己的利害得失和感情的緣故,各持對立的意見。若就這樣將他們的意見硬性集合起來,只能說這裡有兩種不同的意見,而不能成為眾智。假如這兩個人不固執己見,而是互相溝通,使兩種想法協調融合時,才可說這是兩個人的眾智,也可說是最小層次的眾智。一個集團產生的眾智,因集合、組織方法不同而有很多種。世界上有各種大小不同的集團,故從整體上看來,眾智的種類將有千萬種。而最高階段的眾智是前面所說的:通過過去、現在一切人類的智慧,融合協調的結晶,這可說是眾智,也可說是真正的大眾智慧。
  當這真正的大眾智慧聚集在一起時,人類就成了真正的萬物之王了。相應地,那些集合現實團體種種階段的眾智,就可成為小王者了。「小王者」的立場,和集合古今中外眾智的真正王者相比,發揮的作用當然比較小。可是,人類又必須費盡心血,把這些眾智集合起來不可,至少也要使人類能夠接近真正的王者之道。
  由此看來,人類必須在家庭、社會、團體、國家或者世界等各種場合,不計個人利害得失和感情,以誠摯的心,來為正當的事情交換意見,努力集合眾智。
  松下談到個人智慧與眾智的關係。集合眾智固然重要,但並不意味著個人就可以不去發展自己的智慧。個人的智慧如果低的話,眾智也一定會比較低;集團裡每個成員智慧高,眾智也就提高了。因此,個人也必須經常增進知識、磨煉智慧。不過,任憑個人智慧如何高,其成就還是有限,因此集合眾智才是最重要的。如此在各種場合中,便可產生最高的智慧,發揮最佳的成就。
  如果每個人都能磨煉自己的智慧,並在集團中集合成眾智的話,必能替大眾帶來幸福。若能融合各種各樣不同的眾智,就可以成為比人類全體的智慧還要更高明的眾智了。人類和宇宙的生成發展一直在無限制地進步著,而個人的智慧和集積而成的眾智,也無限制地提高著。今天最高的眾智,一定不是明日的最高眾智。因為,這是無限制地進步下去的,所以人類也必須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智慧,集合為眾智。松下提出,在集合眾智時,必須要有承擔總攬責任的人以及幫忙的人,這些中心人物,必須採納來自各方的許多意見。因此他們必須廣有見識,並在承擔總攬提案的方法上下功夫,徹底採集眾智。
  松下認為,關於磨練個人智慧、集合眾智的手段及方法,雖有各式各樣的,但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率直的心。沒有率直的心,就不能提高真正的智慧,也不能集成眾智。
  說到率直的心,一般人可能會認為是單純的順從,一切都聽從別人的話,好壞都照別人說的去做。當然,順從的確是率直的一種表現。但僅僅如此,絕不是真正的率直。真正的率直心,並不是那麼的消極,而是具有強力和積極內容的。也就是說,所謂的率直心就是沒有私心,不被任何事物蒙蔽,誠實地直視事物本身。基於這點,就會湧現「排除不該做的事情」的勇氣。率直心也包含著愛,愛自己所憎恨的人,改正其錯誤,引導他走正確方向。高尚的情操,也是從率直心培養出來的。
  培養每一個人,使他具有率直心,是磨煉智慧、集合眾智的最根本、最重要的步驟。沒有率直心胸,就會如前所述,各自追求利害得失,並受私人感情的影響,堅持自我,很難集合眾智,甚至會互相對立爭執,招來不幸。集合眾智,是要彼此不為利害關係所困,沒有私心,人人有一顆率直的心,才能實現。因此,率直的心,是人類運用天賦本能所必須培養的根本條件。雖然集合眾智必須有率直的心,但實際上,大家都會計較得失,易受感情的羈絆,因此很難做得到。幸好有很多古聖先賢和各種教義,來教導人們排除迷惑、壓抑煩惱的寶貴方法。而要培養率直的心,就可參考長輩和朋友們的建議,再自己下功夫修養。雖然還有許許多多的方法,但松下覺得接納古聖先賢及宗教的寶貴教訓,更易收效。
  綜上所述,說明人類原始就具有成為「萬物之王」的本質。而在過去的歷史中,不能發揮人類優越本質的原因,是因為人類不能充分地自覺、認識自己本質的偉大,因而,雖然在集合眾智方面下了功夫,還是不夠。假如人類能正確地知道自己的本質,專心培養率直的心,不被利害得失及感情所困,再集合眾智,則一定可以發揮自己的優越本質至最大限度。如此一來,人類一直追求的精神與物質並重的幸福,就會隨著眾智的程度逐漸實現。
  松下指出,為了達成永久的使命,人類仍在入口處徘徊。因此,只在活在世上一天,就要努力一天。
  松下認為,不斷地自覺賦有偉大的稟賦,並努力充分發揮其優異特質,就是全體人類永久的使命。
  人類賦有能君臨不斷生成發展的宇宙,以及有「探討萬物本質並支配運用」的王者本質。而自覺王者的本質,並去實踐,這是自人類形成於地球以來一貫的使命,只要人類存在於世上一天,就應永遠不變地去實踐這崇高的使命。
  每個人的臉形雖不同,思想也互異,所賦有的素質天分亦各有不同。因此,每個人都有分別發揮不同的稟賦,以健全自己人生的使命,而且負有促進所有人類和平幸福的使命。這也意味著「個人的使命離不開人類長久的使命」。在健全全體人類和平幸福的使命上,每個人必須先順應自己的,去完成自己的使命才行。
  在人們的眼裡看來,到目前為止,人類的歷史可說相當長了。因此,有些人認為,人類的生成發展已經到達頂點了,今後大概要走下坡衰退下去了;也有人認為,即使尚未到達衰退境地,也已到達發展的飽和階段,且已形成了社會體制,而這就是人類所能到達的最高境界了。
  松下問道,果真如此嗎?人類的進步發展,確實有一定的界限嗎?松下自己回答,當然不是。宇宙的自然運行法則,是無限制地生成發展,而人類就具有「順著宇宙的生成發展,不斷地進步向上」的優異本質。今天人類所處的階段,只不過是為了達成永久的使命,仍在入口處徘徊的狀態而已。人類到目前為止,尚未發揮偉大本質的地方仍然不少,這是因為過去人類還不十分自覺,不認識自己具有優於萬物的稟賦所致。
  人類永久的使命,應該是先擁有一顆率直的心,然後逐漸提高自覺,同時增加個人智慧,集合眾智,使每一刻都在發揮人類的本質,應用在人類的共同生活上,以及一切萬物之上。
  人類從知道自己的使命開始,就應開始步上實踐之道。但人們至今似乎仍沒有踏出第一步,因為人類使命的道路實在太遠、太遠了,不是一代或兩代的人可以完成的,甚至可以說是永無止境的。
  所幸人類今天透過古聖先賢的心血結晶,得知自己的永久使命是什麼,這不能不說是人類的一個大進步。
  只要能自覺使命,即使「人類真正發揮萬物之王的本質時期」還在很遙遠的將來,但也可以在這道路上一步一步地往前邁進。
  我們已知道達成使命的最大力量,是靠眾智。目前可以說人類達成使命之門,已大大開放了。人類如果能自覺其使命,並堅定地以率直之心集合眾智,則人類到目前為止的反覆爭執,與自己所招來的不幸和貧困的情形,就會逐漸化解、變小,以至於無形。
  松下的結論是:人類的永久使命,是自覺其本身所具有的優異本質,集合古今中外的眾智,發揮個人偉大的稟賦,並實踐於人類的共同生活上。
  「為了明確人類的使命」,「為了期待其實現」,這就是松下提倡「新人生觀」的意義。
  松下告訴大家,能正確判斷及利用萬物,以促進人類的進步,你就是現代的王者。
  松下希望一些自認為是弱者的人,能認識自己也是一位「偉大的王者」。因此,人類要成為新的王者,應自覺並實踐其責任和義務。
  真正的現代王者,必須不被自己的感情、慾望或愛情等所困,而能正確地判斷,並有效地利用萬物,以促進人類共同生活的進步。
  松下在此所說的支配、君臨天下,是指按照自然法則,順應萬物的興替,指導活用它。所以,松下希望各位讀者能摒棄過去的王者支配、君臨天下等不良的舊觀念,重新體會「提倡新的人生觀」的涵義。
  人類自有文字記載歷史以來,距今已有五千年了。若追溯到史前時代,則有數百萬年。
  經過這麼漫長的演化,逐漸進步、發展,到了今天,人類的智慧和努力都一一實現了。地上的火車、空中的飛機就是例子。即使是身處於現代的我們,數年前還認為登上月球只是夢想,可是現在已順利完成了。
  由於科學進步,技術發達,使得人類的生活水準逐漸提高。雖因地域的不同,每個國家進步的程度也有差異,不過,從整個人類發展歷史而言,今天人類的生活,和原始時代的生活相比,甚至於和千年前、百年前相比,可以看出有很大的進步與改變。由此可知,人類的發展成果是何等的偉大。不只是物質方面,在精神生活上,也有長足的進步。很
  多偉人、哲人不斷地提出有關人類的生存之道及人類應有的生活態度等偉大的學說,用以教化人心。例如釋迦牟尼、耶穌基督以及穆罕默德等,就是很好的例子。除此,中國的孔子、老子及孟子,古希臘的蘇格拉底、柏拉圖等,都是留名千古的賢人。隨著時代的演進,又出現了中國的朱子和王陽明等,西方的康德以及日本的聖德太子、最澄、空海、親鸞、日蓮等哲學家、宗教家和思想家,他們給人類留下了曠世卓越的學說。
  正是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之中,人類不斷地借鑒歷史上流傳下來的文化,才使得人類的生活水準逐漸提高,並從先聖先賢的學說中,逐漸學習到互愛、互助、互談的美德。而在這其間更創建了文學、美術、音樂和各種仁義道德的學說,並以各種方式來指導人類的行為。
  從前,人類分成了許多小集團,彼此不斷地爭鬥。而在長久攻伐中,不僅獲得了智慧,也獲得了許多經驗。由這些智慧與經驗的累積,逐漸演變成今天世界各國的交流和友好。世界上多數國家對於人民跨越國界,相互親善往來,都給予適當的協助。例如聞名於世的喜瑪拉雅山,除了當地尼泊爾人外,也歡迎外國人去攀登,並且攀登者都受到這個國家人民的祝福。此外,類似奧林匹克及萬國博覽會之類的國際活動也輪流由各國接辦,彼此競技,以達親善目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聯合國組織誕生。這是世界各國以不希望重蹈戰爭覆轍為目標,所結合的國際性組織。幾十年來,聯合國一直為維持世界和平及增進人類幸福而不遺餘力,同時,也帶來了不少的成果。
  但這種成果,是否在人類的共同生活中出現了正面的價值?松下對此的看法是否定的。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今日的人類隱藏著許多的危機,包括人與人之間彼此的不信任和對人生價值的懷疑。
  現今世界有超過五十億的人口,而由於歷史、文化、國情、民俗、生活環境等條件的不同,使得每個人的思想、觀念也互異。而這不同的觀念和思想,都是為了求得個人的幸福和社會的發展所產生出來的,每種思想也都各有其優點及所依存的真理。
  如果能使互異的觀念,彼此取長補短,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但是人們卻憑自己主觀的想法,來判斷他人的思想,並加以排斥否決,因而導致不良的影響。這種情形,不僅出現在人與人之間,甚至國家和民族之間亦然。
  由過去的歷史看來,人類互相競技角逐、彼此競爭,應該是運用天賦的結果;而運用這天賦,彼此切磋琢磨以改進生活,則是件好事。不過事情卻不盡然,往往因過度的競爭,而與對手相互憎恨,這種心理常受物慾、權勢蒙蔽,弄得非置對手於死地不可,最後造成人類自相殘殺的局面。這種例子在人類的歷史中,多得不勝枚舉。而在幾十萬年前的史前時代,也一定常發生同樣的情形。
  松下看到,人類文化一直在進步中,但互不信任的心態以及悲慘的命運,也一直持續著,到了科學發達、文明進步的今天,這種情形反而更加嚴重。
  在近一百年間,人類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由於很多原因導致了勝負。而不可否認的一點是:人類都經歷了兩次慘痛的戰爭。不只是日本,很多國家除了世界大戰之外,也經歷了好幾次戰爭,有無數的人因此而受傷或失去性命,我們不能說這是人類的幸福。
  前面也說過,人類一方面進步到能在地上跑、在空中飛,甚至登上月球。但是,在五十億的世界人口中,竟有四分之三以上仍舊過著貧苦的生活,有幾億的人口瀕於飢餓的邊緣。若單就物質層面來看,就已呈現相當不調和的狀態。
  如何避免世界大戰再度發生,是聯合國和世界上多數人們所期待與努力的。但放眼今日的世界,局部的戰爭和紛爭,一直持續不斷地發生在亞洲、非洲以及中東、中南美等地區。又有幾百萬、幾千萬的人們,因戰爭而陷入不幸甚至死亡。那麼,為什麼目前可以暫時維持長久的世界和平呢?松下認為,如果明白地說,是因為大家對於核武器的恐懼。自從原子彈、氫彈發明後,人類因懼怕它那足以毀滅的強大威力,各國才不敢輕舉妄動,也暫時維持著和平的局面。這種情形,正是這二十多年中,世界各地雖頻頻發生戰爭而沒有擴大的主因。
  但如果因為畏懼核武器,而不得已抑制大規模的戰爭,在松下看來並不能稱之為真正的和平,而且這種維持和平的方式也不會持久。
  過去,人類在製造大炮和炸彈時,一定也知道這些都是具有破壞力、殺傷力的武器,如果使用不當,會帶給人類悲慘無比的命運。然而,人們還不顧一切地引發戰爭,最後終究到了擁有這些武器,也不能消除戰爭的地步。同樣的,如果一旦發生解決不了的事情,一定也有人想使用核武器。
  想到這兒,你會發現核武器也不能保證真正的和平。真正的和平,不只是形式上沒有戰爭而已,應該先讓人們瞭解生存的意義,互相幫助,相互提供智慧和力量,共同創造人類福祉,真正的和平才會逐漸實現。從這些意義看來,今日世界距離真正的和平,還相當相當遠。
  雖然人類創造了不算短的歷史,雖然在科學、宗教、道德、教育、政治各方面都有顯著的進步,而且今天還不停地做著種種的努力,可是,至今卻仍然無法減少那些令人厭惡的事件。
  究竟這是怎麼回事呢?儘管文化進步,文明發達了,可是人類仍然重複著相同的不幸事件。或者應該說:與進步文明相對的不幸事件反而愈來愈大愈多了,究竟為什麼會如此呢?
  松下認為原因的其中之一,可能是由於人類是宿命者。不然,為何在某些方面有進步,而在另一方面,卻又不斷地彼此爭執,自己招來不幸?難道這就是人類的本性?如果這種想法對的話,那麼,任憑人類如何研究、努力,也必定無法給人類生活帶來真正的幸福,而人類所企盼由於協調帶來的暫時性繁榮以及和平、幸福,恐怕也維持不了多久。
  然而,人類果真如此愚蠢嗎?這真的是人類的本質嗎?松下認為不是這樣。人類的本質還有很多。人類原本是優秀的,也可以實現協調所帶來的繁榮、和平與幸福。只是因為某些原因,而使得現今的人類,無法充分表現其卓越的本質罷了。如果人們能充分自覺,正確地認清人類的本質,則人類的共同生活一定會變得很美好。
  為什麼松下會有這種想法?為什麼松下要求人類充分自覺、正確地認清自身的本質?這就是他要提倡「新人生觀」的目的。
  松下提倡「新人生觀」,也就是要想說明「如何考察人類本質」的基本法則。
  關於人類的本質,過去幾千年當中,已經有不少先賢思考過這個問題,並以各種方式敘述發表,今天的人們只要翻閱文獻記錄就可以得知了。但是,松下所提倡的「新人生觀」,並非通覽諸文獻,加以取捨後集成的。當然,歷史文獻都是經過許多世代,聚眾智所傳的產物,因此,人們參考這些,就可以基本上洞察自有人類至今,有關人類的活動情形以及考察推究出人類的本質。
  不過,要分別仔細觀察數百萬年,乃至於更長久的人類歷程,實在是不太可能的。松下認為,人類的歷史雖說已有數百萬年,可是我們能從文字記錄上得知的部分,卻僅僅只有五千年左右,而這以前的事,只好以推測的方式進行了。這樣說來,就無法從人類歷史中去探索其本質了嗎?松下並不這麼認為。因為,過去人類歷史的產物,或者智慧的結晶,都完全被活用在今天的人類共同生活中了。也就是說:今天我們的言行舉動,一舉手一投足,幾乎全都是從經過世代以來的先賢們那兒繼承下來的,也就是人類歷史的累積、智慧的結合。今天我們在若無其事中所說出來的話和所做出的每一件事,並非突然產生的,而是經過漫長的歲月,逐漸累積流露出來的。
  當然,在我們的行動方式中,自然也蘊含有釋迦牟尼或耶穌基督,以及中國諸子百家,如儒、道、墨、法……等流派思想的影響。當然不僅如此,在史前而無文字記載的時代,照理也應該有很多象釋迦、基督、孔孟等優秀的賢人,在當時可能就提出了劃時代的優秀思想。史前時代這種人為數必定不少,只是因為沒有文字記載留傳下來,以至今天我們無從得知罷了。但是,這些人的智慧、教導及行為,卻早已通過世世代代的祖先,流傳到後世子孫們的心中和生活裡了。因此,參考留傳下來的有文字記錄之眾先賢的尊貴教誨,再考察漫長的歷史和智慧、經驗所累積下來的人類共同生活的現象,則應可推測而得知人類的本質了。
  松下之所以提倡此「新人生觀」,其旨趣是,希望人類生活,能逐漸實現精神與物質並重的繁榮、和平與幸福。如果能實現這種人生觀,則必定會提升人類的幸福。換句話說,松下是站在「盡可能減少人類社會的不幸和爭執,以期招來和平幸福」的願望上而提倡此人生觀的。

上一頁 b111.net 下一頁
雲台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