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豆」生財
黑龍江省巴彥縣發揮大豆資源優勢,發展大豆加工企業。
1994年,86家大豆加工企業共加工大豆1.3億公斤,比出售大豆原糧增值2.08億元。今年大豆加工能力突破2億公斤。
巴彥年產大豆在1.5億公斤左右,被譽為「大豆之鄉」。
這個縣實施「挖潛上馬同步、初精加工並重」的大豆加工戰略,富縣富民。
西集鎮興鄉油脂股份有限公司,去年8月投資800萬元,對浸出、精煉車間和儲糧倉改造、擴建,企業年加工能力由3萬噸擴大到6萬噸,年產值、利稅分別由原來的6000萬元、600萬元增加到1.2億元、1200萬元;榆樹鄉綜合廠投資40萬元改造油車間制油設備,噸豆出油率提高12公斤,年加工能力和產值、利稅均增加一倍。一年裡,全縣共擴產、改造5家制油企業,擴大加工能力4.3萬噸,新增產值1億多元,新增利稅1000餘萬元。與此同時,這個縣還扶持鄉村及個體新上大豆加工企業35家,新增加工能力1億公斤。
還把大豆加工領域向精深加工拓展。萬發乳粉廠年吸納1萬噸大豆,開發系列豆乳粉,產品打入山東、河北等省10多個大中城市食品市場,遠銷新加坡、泰國,年創利稅150萬元;巴彥港鎮政府租賃停產多年的巴彥港國營乳品廠,開發豆乳晶等系列速溶豆製品,年創利稅60萬元。
人類離不開蛋白質,科學發達的今天仍無法合成蛋白質,充分滿足人類需要。大豆向人們提供優質蛋白,有人借「豆」生財。
種植業保障人類日耗3000大卡能量,這是第一產業;二次轉化才能獲得澱粉、糖、氨基酸等物質,獲得更多財富。
未來的中國汽車曲軸城
——記遼中瀋陽第一曲軸廠
瀋陽第一曲軸廠,原遼中縣農機汽車修造總廠。近年來,由於把「技改」當作企業更新換代,脫胎換骨的機遇,企業生產經營連續上台階。1994年工業總產值4000萬元,是1984年200萬元的20倍;創利稅520萬元,是1984年的近100倍;職工年人均收入7345元,是1984年的10倍多。
企業由原來的小型企業,進入了國家中型企業行列,是未來的中國汽車曲軸城。
——產品瞄準制高點
由於企業沒有隨著農村經濟運行機制和方式的變化而變化,這個農機修造企業大面積虧損。1981—1983年連續虧損80萬元。
經過大量市場調查,這個企業迅速將瞄準點集中到進口汽車配件國產化的目標上。大膽調整產品結構,為汽車行業生產配套產品,先後生產了汽車前橋和曲軸系列20多個品種。迅速佔領市場,企業由虧損走向全面贏利。
產品開發面向市場;運行機制,適應市場;研製新產品,引導市場。曲軸系列產品,不但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生存下來,而且以其實力引導了市場,使企業有了很大迴旋餘地和生命力。生產的492Q、491Q曲軸主導產品先後為北內集團、長春一汽集團、天津汽車公司、四川綿陽發動機公司等十幾家大型企業配套,列為中汽聯發展的重點企業。1994年又同美國東方公司、日本金屬株式會社簽訂了合資經營合同,產品為國內外企業配套。現在瀋陽第一曲軸廠已成為全國同行業的骨幹企業,成立了瀋陽通達汽車部件集團公司。
——技改抓住經濟增長點
1991、1992年兩年,共投資1000餘萬元,進行兩期改造,速度快、質量好,被評為技改先進單位。從根本上改變了企業生產和作業條件,企業生產能力比以前擴大了5倍;第三期技術改造納入國家計劃,預計投資9800萬元,擬於今年7月份開工,一年半達產達標,屆時生產能力將是現在的6倍。
產品品種將囊括所有曲軸品種。綜合產值可達2億元以上,利稅可獲6000萬元。
——科研對向新起點
瀋陽曲軸研究所,是瀋陽第一曲軸廠的附屬機構。人員來自清華、東工、瀋陽大學;瀋陽金屬研究所、北京內燃機研究所;瀋陽鑄造廠、齒輪廠、大拖、小拖等單位,有專家、學者和高級工程技術人員。曲軸研究所,每年按總產值1%的比例提取科研經費,進行了新產品的研製和工藝工裝方面的改進。基本達到了生產一代,研製一代,使產品始終處於領先水平。
岫玉「三王開泰」 ——玉石王
岫巖玉石,早在兩千年前輸入中原。清末,岫玉風靡江南,成為國內玉雕的主要來源。
七八十年代岫巖玉石轉入井下採掘,實現了機械化,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產量最高、玉質最好的玉石礦。縣內有玉石礦點七處,儲量380萬噸。年產千噸,佔全國王石總量的60%。重達260噸重的世界玉石之王就產生在這裡。
——玉雕王
一件玉質堅硬、顏色碧綠,工藝玉雕,它的價格要勝過黃金幾倍。而這巧奪天工之術是玉雕大師的功績。
過去,岫玉80%的原料被河南南陽、上海、北京玉器廠買斷,靠岫玉「兩頭在外」發財。近幾年縣委、縣政府決定限量開採,噸價由3000元漲到3 元。獨家經營,充分發揮設計師、雕刻師之作用。國家級工藝大師賀德勝,省內聞名的李洪財、馬玉柱、孟憲洪、宋玉才等都是雕刻「上將」。
岫巖玉石礦、岫巖玉器廠、新富麗玉雕公司以及城鄉三百多大小玉器加工點遍佈玉雕及設工匠。「玉匠過百,形形色色」。
岫巖玉器廠玉雕大師聚集,大師賀德勝等20多人設計琢磨的3.5噸重,高2.55米的巨型玉雕——「六合佛塔薰」,為我國數千年玉雕史所罕見,「塔薰」以「華夏靈光」命名在第五屆全國工藝品百花獎評選獲金牌。
個體經營者包廣紅,投資70萬元辦玉雕廠,雇工20人,其中3人為有大專文憑的設計人員,2米高的石獸、香爐組合玉器,購料8萬元,經一年雕琢,價值38萬元。
興隆鄉以雕玉馬著稱,雅河鄉以雕玉珠著稱,哈達碑鎮原黨委書記獲「玉枕」專利,這個鎮以玉枕著稱……
舉世矚目的「玉石王」設計製作,就是以岫巖玉器廠李洪財為主導設計,正面釋迦牟尼,後側為千手觀音,整個玉佛寺將於1996年完工。
——玉「市」王
岫巖滿族自治縣人民政府,投資2300多萬元,修建了一座長140米,寬44米,總面積1.2萬平方米的玉器產銷一體之城——「玉都」,專供中外賓客洽談、觀光、旅遊。同時,還開設了「荷花」小型玉件批發市場。從業人員400名以上,年成交額千萬元。
岫巖玉已佔領國際市場。頗受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東南亞諸國和台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青睞。
全縣玉器銷售收入可達億元,出口創匯4000萬元。
岫玉,從原料——初加工——深加工——名牌產品,效益是幾倍、十幾倍之差;市場由買方市場變為買、賣相間的市場。「差」的內涵是科學、技術、文化、乃至市場建設。企業進入市場,經濟效益的徹底改善,在於產品結構的調整。
稀土以「稀」為貴遼陽縣村辦企業東北稀土材料總廠,目前已成為全國規模最大,質量最好,品種最多的稀土冶煉廠家。1994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1370萬元,利稅960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59%和32%,創外匯1120萬美元。1995年力爭創匯1500萬美元。
——加大科技投資,開發新產品。
先後聘請了6名高級工程師,在東北大學代培2名大學生52名技術骨幹。1994年投入45萬元科技經費,成功試製出了混合稀土金屬新產品,當年創匯429萬美元。
——抓住機遇,擴大生產規模。
1993年當得知日本每年需一種稀土6000—7000噸,而此種產品在國內外廠家均未形成生產規模時,廠裡果斷決定擴大生產能力,投放了24台電解爐,投資200萬元新建一座稀土冶煉廠,當年便創產值582萬元。1994年又新購進10台整流櫃設備,使全年生產總值超過一個億。1995年增建一條稀土分離生產線,年可處理稀土精礦2000萬噸,生產總值可達4800萬元。
——走出國門,開拓國際市場。
稀土廠先後赴美國、日本考察。1993年10月與美國簽署了近300萬美元的訂單和一項合資企業協議,並指定了美國鴻銓投資公司為本廠的獨家代理。1994年10月成功地與日本兼松株式會社、日重化株式會社達成了三年的無上限貿易協議,形成了銷售網絡。
衝出「三個怪圈」 ——鞍山二軋廠獨闢蹊徑進市場(上)
這是一個不足800人的鄉鎮企業,年產值2.5億,利稅4200萬,存款達7000萬元。
這個鞍山第二軋鋼廠,對外無貸款,外界對廠無欠款,衝出了「三角債」的怪圈;在小軋鋼遍地開花,一些廠產品積壓時,這個廠產銷率卻達97%,衝出了「市場疲軟」的怪圈;
1994年,曾12次調價,這個廠不是上調而是降價,衝出了「通貨膨脹」的怪圈。
——產品新,躋身市場。
二軋廠雖是鄉鎮企業,卻有工程師、高級工程技術人員、「星期日專家」40人。高工與工人之比是1︰20。人們盛讚這個廠;鋼筋鐵骨,智力腦瓜,手有靈犀,是具有知識密集型特點的勞動密集型企業。
這是個中型鋼材製造廠,除電機是成套購買之外,全部是廠長張永全帶領工程技術人員設計、製造的。通過檢測設備,專家看不漏;買家驗看產品,內行看不夠。偌大家業,資產評估2個億,自己動手至少節省1億元。
在市場向買方傾斜的天平上,賣方靠花色品種添加砝碼,保持平衡。這個廠生產的軋鋼產品,有的面對建築、有的面對電力、有的面對運輸、有的面對機械行業,東方不亮西方亮,產品總有人搶購。
二軋廠開發新產品打破國內外40天一個週期的常規,7—15天開發一個新產品。新產品是急需,奇缺。幾年來,這個廠每開發一個新產品多贏利400萬元。
——營銷奇,佔領市場。
一奇廣告。廣告專擇專業報紙。如《電力報》、《機械報》、《物資報》等。應了那句話:「專業對口」。山海關一家物資採購站,為保證幾個企業開工,按合同到關內一個大企業拉貨,因價格糾紛撕毀了合同,騎虎難下,經理從一張專業報紙上發現了二軋廠的產品,「逼上鞍山」,二軋廠急客戶之所急,7輛卡車滿載出廠。
二奇商標。二軋廠精心策劃了一個「寶得」商標,投入15萬元註冊。「寶得」商標,在國內市場人們自左至右念為「寶得」,叫得很響;進入東南亞市場,廠家習慣自右至左念為「得寶」,都有吉祥之意。每一根鋼材的兩端處都進行噴塗,並噴有廠名、地址、電話、材質、標準。
三奇牌價。「降價一步市場寬」,二軋廠贏得了市場。
——「關係網」,穩定市場。
二軋廠在市場中通過幾年的交往,與凌鋼、通化鋼鐵公司等建立了穩固的客戶關係。二軋廠每年所需8萬噸鋼坯,從凌鋼進貨7萬餘噸,凌鋼每年周轉銷售款14個億,二軋廠一家約為1.8億元。一手錢一手貨;提前交付預售款;關鍵時刻解決危難,一次凌鋼10號開工資,遇到困難,二軋廠聽說後派人送去1000萬元。
「關係網」不僅凌鋼一戶,國內市場除西藏外「千家萬戶」。聯繫一個,建立信譽,密切合作,長期往來。一次一名吊車工收受客戶20元好處費,實在微不足道,當客戶無意中講出來被廠長知道後,吊車工立即被解雇。
這個廠建立了嚴格的解雇、解聘、開除等廠規,「勤勞致富」、「一切為客戶」、「廠富我富」,成為全廠職工的信條,成為與用戶建立永久性「鐵」關係的內在因素。
創造「企業三絕」 ——鞍山二軋廠獨闢蹊徑進市場(下)
這是一個「生產」奇跡的企業。
1995年1—9月份,創利潤1162萬元,成為鞍山市首席創利大戶。奇跡是現象,奇「技」是本質。技術、戰術、謀略均高人一籌。超常的「因」,結超常的「果」。
二軋廠創造出「企業三絕」:
——一決策:低谷投入,高峰產出。
第一期工程,在1988—1990年的國民經濟調整期間。低谷投入,成倍的降低了投入成本,保持了企業實力,擴大了市場覆蓋率。生產能力由年產1萬噸鋼材為10萬噸。隨著1991、1992年經濟形勢好轉,鋼材由買方市場變為賣方市場,噸價高達5000元。產品更新換代,產量、產值翻番。
第二期工程,在1993—1995年期間運作,投資8000萬元,全部自籌。重點工程是上兩架650mm軋機及附屬設備,生產大段面的工、槽、角鋼材。這種產品市場需求好,附加值高,全國僅有三四家生產廠家,已於10月中旬試軋竣工。
全部工程達產後,產值可達10億元。二軋企業不僅是生產力,而且是「產金率」。
——二絕技:部優、省優,不如「市」優。
全國鋼材生產企業不下5000家,鞍山地區至少有50家。
這個廠,針對「夾縫」市場,開發「夾縫」產品,立足於生產大型軋鋼廠的下線、中型軋鋼廠的上線產品,開拓、佔領「夾縫」市場。
「不求全能第一,而搞單項最好」。不等邊角鋼系列,成為全國之最。大型、中型、小型材,再不用四處奔波求購,這裡一應俱全。「獨特即壟斷」。這種產品,工程部門、廠房、橋樑、機電、鐵路、艦船市場,供不應求。
甘肅省過去是一個國內大型鋼鐵公司的傳統市場,這個鋼鐵公司最近走訪用戶搞市場調查,發現用戶基本「易幟」,選購二軋廠生產的產品。
由於市場佔用率高,企業實現了「五個百分之百」,那就是:出材率100%、合格率100%、定尺率100%、產銷率103%、貨款回收率100%。所以,無原料積壓、無產品積壓、無應收貨款,實現了良性循環。
——三訣竅:向管理采金。
——經營管理。諸如資金,二期工程投入8000萬元,若借貸,年利息將達1000萬元以上,債即是包袱;定額流動資金,即投下資金到收回現金,周轉天數僅為45天,每年周轉8次。國家級大中型企業資金周轉期平均為172天,年僅周轉兩次。以此計算,這個廠五六千萬流動資金相當於4億元人民幣。
——生產管理。用好用活國家規定的「負偏差軋制」,比如10號槽鋼,一米要求18—22公斤,這個企業以負偏差18公斤為統一標準,僅此一項,出材率可達103%,年多創收入1000萬元;合格率100%,消滅廢品,年多創利300萬元;定尺率100%,年又可多創收300萬元……
——營銷管理。這個廠不搞全員銷售,只有10名銷售人員。銷售處獨具特色的是:年電話、電傳費用10萬餘元,而請客吃飯、旅差費等於零。
二軋廠的產品營銷都將實現網絡化。
撫順市地板第一村
龔家村原是個貧窮落後的小山村,1993年以來,衝破種植業、養殖業的一村一品,興起地板塊和寶麗板開發,形成「百家一戶」、「一村一品」。僅地板生產一項年產值可達5000萬元。
西方「政治經濟學之父」威廉·配第說:製造業比農業能夠創造更多的收入。
——有樣板,有實惠
養牛專業戶金希標,外出參觀考察發現,地板塊市場有前景,建火窖、上設備,加工地板,半年收回投資,收入可觀。被推選為村黨支部書記、聯社主任後,進一步調查發現,國內90%新建宿舍不裝木製地板,而90%遷入新居者都自己裝地板。「需求孕育市場」。決定在全村興辦一家一戶的地板塊生產。1993年上半年發展17家,年底發展到50家,今年初實現「百家一品」。
木工王家滿建地板塊廠,7月投產,到10月份獲利4000元;村民李玉強得知瀋陽有家傳授生產寶麗板的信息,學習、論證、投資、建廠,生產寶麗板;外來戶周長義投資辦木器加工廠,資金不足,聯社從賣辦公樓款中拿出7萬元入股,成為龔家村第一個股份制企業。
這樣一帶十,十傳百,村民有學的樣板,見到了實惠,紛紛投資萬八千元建窖,組織三五名木工生產,逐漸形成了「一村一品」式的發展模式。
——有舉措、有政策
修路:投資、集資8萬。支委們一拿就是上百元,黨員及親朋帶頭扒掉自家牆頭,有的開小賣店群眾扒起自家店舖。
4米路擴到6米,一條長930米的柏油路修成了。
辦水:家家有了自來水,方便生活,服務生產。
辦電:集體投資12萬元,確保「百戶一品」用電;220戶中170戶安裝了電話,地板村又成了耳聰目明的「電話村」。
傾斜:政策優惠,而且制度化,透明度高。辦電增項,一戶一次1200元,個體執照160元,工商管理費月100元,加工繳納固定稅賦。
政策的傾斜、服務的周到、舉措的具體,形成了發展地板村的「小氣候」。
——有目標、有方略
「地板村」初具規模,順城區的前店鎮、千金鄉、撫順縣的石文鎮後來居上。「危機感也是動力」。龔家村已征地50畝建「撫順地板市場」,二期工程再征50畝地,吸引外地加工與銷售;在黑龍江省建立了穩固的貨源基地;在青島、杭州、上海分別建立了龔家地板村銷售網。青島走水運,杭州鐵路運輸,上海實施集裝箱陸路運輸。
注重提高產品質量和層次、烘乾方式,逐步由坑干,炕干進入蒸氣乾燥;擬集資110萬元購世界一流地板加工設備;
龔家村地板擬註冊商標,屆時「龔家地板,木質地毯」,必將享譽省內外。
龔家地板村的聯社形式,已遠遠滿足不了市場需求。美國一家公司經「中介」欲大批量、長時間建立供貨合同,但是「無節、臘封、一地」等質量要求,迫使龔家地板生產上層次。已有6家集體企業率先加入地板集團,龔家地板集團,將為一家一戶乃至鬆散型的地板生產,實施供、產、銷一條龍組織和一條龍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