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幸福問題上,也會遇到自我、小我與大我的問題,我們必須處理好彼此的關係。既要尊重自我、小我,又要維護大我;在必要時甚至必須為大我而犧牲自我、小我。因為,當幸福僅僅屬於個人的時候,只不過像掛在項上的金項鏈,是渺小而微不足道的。只有當它屬於集體、屬於人民的時候,才是偉大的、有意義的。
在革命者的心目中,為取得革命勝利而遭到的災禍苦難,是革命所必須償付的代價。這種代價需要多少,便得付出多少,絲毫不能憐惜。這種代價的形式多種多樣,有吃苦、捨富、受貧、忍饑、耐寒、擔憂、挨罵、坐牢、受刑、殺頭、戰死等等。這些代價無論多麼重大,對未來的永久幸福來說,它總是暫時的,對全局的勝利來說,它總是局部的。在這裡,革命者把自我、小我溶進階級的大我中去了,個人的犧牲便成了整個階級的一個局部犧牲。對於抱有這樣的人生觀和幸福觀的人,他們決不會只追求物質享受的幸福,而是把遭受災難禍患視為意料中的事,即使在殺身大禍面前,他們也能以革命浪漫主義毫邁氣概處之,絕不苟且偷生,他們在犧牲中感到了幸福。
這種為人類的大我所做的犧牲,在那些抱有個人主義人生觀和幸福觀的庸人眼裡,無論如何不可理解。他們把這些事看成是天外飛來的橫禍,認為如果誰不臨難逃避,屈辱苟且,那誰就是自討苦吃。他們把個人甘受大禍而為人民創造大福的人,一律看成傻子。這些人只承認個人、小我的幸福而無視大我、人民的幸福,只貪圖渺小的、狹隘的幸福而不理解偉大的、普遍的幸福,只知道物質享受的幸福而不懂得精神生活的幸福;只體會到活著的價值省悟不到壯烈地死的意義;只追求個人一生一世的幸福而看不到廣大人民子孫萬代的幸福。他們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幸福觀較之服從於大我的革命者的幸福觀,可謂一個在地上,一個在天上,一個是何等的渺小,一個是多麼的崇高。
資產階級幸福觀的本質特徵在於鼓吹個人幸福,把損人利己、追求個人幸福看成是天經地義的不變法則。狄德羅就曾說,所有活著的東西,人也不例外,都犧牲同類來尋求自己的幸福。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這種觀點正是爾虞我詐、追逐私利、弱肉強食的資本主義制度的反映,這種幸福觀必定要把自己的幸福建築在別人痛苦的基礎上。恩格斯曾對當時的這種資產階級幸福觀進行過尖銳的批判,他說,這種幸福觀「使人不做一點正事,使他們心甘情願地丟掉人的本性,而去一味追求『幸福』,只想吃得好,喝得好;它把醜惡的物質享受提到至高無上的地位,毀掉了一切精神內容。」這種以自我、小我為中心的個人主義幸福觀認為,死——哪怕是為了集體的利益和正義的事業,都是最大的不幸,只有自己活著才是幸福的,如果自己不在裡邊,即令最好最完美的世界,也是毫不足取的。這種觀點是多麼的自私自利啊。
個人主義幸福觀不顧及大我,只注重自我、小我、是不是容易得到「幸福」,容易得到某種滿足呢?且看這樣的一個故事:從前有個農民,他窮得上無片瓦,下無寸土。他朝思暮想:「要是我有幾畝地,自種自收,該有多好啊!」後來他的希望達到了,他有了幾畝地。這地種了幾年,他又想:「要是我有幾百畝地,雇幾個長工,自己不下地,該多好啊!」他的願望又成真了,他成了地主,吃喝玩樂,成天不幹活,按說他應該滿意了吧,但他依然不滿足,他在想:「出門得自己走路,要是有馬騎,有轎坐,該多好啊!」他的目的又實現了,出門能騎馬坐轎了,論理他應該感到十分的「幸福」了吧,可是,他的慾念還有膨脹,他這時又想:「要是能在朝中作官該多好啊!」這個哲理性的故事昭示我們,以自我、小我為中心的個人主義者所需要的幸福難以達到,其無限膨脹的慾望是始終滿足不了的。
以自我、小我為中心的個人主義幸福是要不得的,因為它產生的私慾會永無止境,持有這種幸福觀的人必然把自己的幸福建築在別人痛苦的基礎之上,危害社會,妨礙人類大我的幸福。我們應該像彭湃、方志敏等革命者那樣,為了大我,為了共產主義事業,甘願遭遇苦難禍害,犧牲自我、小我。當然,現在我們正處於和平建設社會主義的環境中,既然沒有炮火、硝煙,又沒有敵人屠刀的逼迫、嚴刑的拷打,更沒有刑場上壯烈的犧牲,但我們仍應該學習他們的精神,把他們處理自我、小我與大我關係的原則和精神運用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來,時時以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為重,不搞本位主義和分散主義,發揚社會主義協作精神和友愛精神克己讓人,先公後私,當個人志趣和國家的需要有衝突時,無條件地服從國家的需要,在日常工作中把榮譽讓給別人而把困難擔在自己肩上,多貢獻而少索取等等,所有這些,和過去英雄人物為革命犧牲個人生命的行動在本質上是一樣的。雷鋒及近年來湧現出來的張海迪、朱伯儒、蔣築英、羅健夫、雷雨順等先進人物正是做到了以上這些,才受到人們的敬仰。
張海迪認為,人生的意義在於為社會作貢獻,而不在於向社會索取。誰能夠正確處理自我、小我與大我的關係,誰就能在工作的生活中得到無窮的樂趣和幸福。懂得奉獻和肯於奉獻的人是幸福的,因為,他們得到的回報也是奉獻。
事業一詞具有多種涵義,但主要是指從事某處職業、勞動、工作、業務和活動及其所取得的成就,今多指從事有利於人民大眾和社會發展進步的工作。它具有這樣一些特徵:第一,事業的廣泛性。它包括人們從事的各種各樣的職業、行業、專業、工作、業務和活動。第二,事業的層次性。它既有一般性的職業,也有專業性很強的行業和重要的工作,還有對人民大眾和社會發展產生重要影響的工作和活動。第三,事業的特殊性。狹義的事業是特指與生產企業相對而言的單位、組織。
事業與勞動有著密切的關係。人們的勞動,主要表現在每個人所從事的事業上,而每個人的勞動也主要通過自己的事業表現出來,雖然如婚姻家庭生活中也有家務勞動;休閒活動中,例如打獵、釣魚等也有勞動的意義,但它們不是主要的勞動方式。當然對於廚師、化妝師、縫紉工和獵人、漁人來說,這些勞動又是他們的事業。總之,事業是每個人所從事的最主要的勞動,是他謀生的主要手段,也是他的自我實現和對社會進行貢獻的主要領域、主要方式。
青年朋友們現在存在或準備從事各自不同的事業,這些各種不同的事業都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偉大事業的組成部分。那麼,我們所從事的事業和我們所追求的幸福是什麼關係呢?應該說,幸福是從我們的勞動、工作中產生的,事業是幸福最主要的源泉。很多民間諺語形象生動地說明了幸福來自勞動的真理:
「千萬不要認為勞動可恥,因為,凡是認為勞動可恥的人,在眾人眼裡反而是最可恥的人。」(古代波斯諺語)
「光靠禱告,葡萄是長不起來的,必須用鋤頭和鏟子來勞動。」「不懈的勞動才能蓋起大廈。」(阿爾巴尼亞諺語)
「樹以果子出名,人以勞動出名。」(俄羅斯諺語)
「勞動出智慧,勤奮有幸福。」(巴西諺語)
「祈禱從天堂中取出幸福,勞動從大地中挖出幸福。」(德國諺語)
這些諺語從不同的角度和方面通俗地說明了勞動、事業和幸福的關係,禱告從上帝那裡獲得幸福是虛幻的,只有從勤奮的勞動中獲得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勞動和事業是獲得幸福最可靠的途徑。
蘇聯著名文學家高爾基在談到勞動的作用時說道:「我知道什麼是勞動:勞動是世界上一切歡樂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我們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都是由勞動、由人們勤勞的手創造出來的。只有人的勞動才是神聖的。」
勞動所以是神聖的,是因為勞動創造了人,創造了人類社會,創造了人類社會的一切。人類產生的歷史告訴我們:是勞動使得類人猿的手和腳分了工;是勞動使得原始人產生了交流思想的語言;是勞動使類人猿的腦髓逐步發展成為人的大腦,從而使人成為世界上的「萬物之靈」。
勞動不僅創造了人類,而且還創造了人類社會。眾所周知,人類要生存和發展,就要向大自然索取生活所必需的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而要取得這些資料,依靠孤立的個人活動是不能實現的。人們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結合起來,共同勞動,去改造和征服大自然,才能獲得人類生存和發展所需要的資料。
意大利著名作家笛萬尼奧裡在其歷史小說《斯巴達克思》中講道:「勞動是產生一切力量、一切道德和一切幸福的威力無比的源泉。」蘇聯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如果你能成功地選擇勞動,並把自己的全部精神灌注到它裡面去,那麼幸福本身就會找到你。」他又說:「愉快只是幸福的伴隨現象,愉快如果不伴隨以勞動,那麼它不僅會迅速地失去其價值,而且也會迅速地使人們的心靈墮落下去。」世界著名畫家達·芬奇在總結自己的一生成功的經驗時指出:「光榮產生於不懈的勞動。」法國著名作家左拉是這樣讚頌勞動的:「勞動是多麼令人欽佩的調節器!到處是它的統御之地,它帶來了良好的秩序!它是和平、快樂,正如它是健康的衛士一樣。」
居里夫人是世界著名的科學家,她一生勤奮忘我地工作,對原子物理學的發展作出了傑出貢獻。她在談到幸福與工作的關係時講道:「我認為人們在每一個時期都可以過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我們應該不虛度一生,應該能夠說:『我已經作了我能作的事。』人們只能要求我們如此,而且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有快樂。」文學家別林斯基把幸福的實現視為為事業奮鬥,建立功績的過程,他指出:「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人,虛度年華;另一種人,過著有意義的生活。在第一種人的眼裡,生活就是一場睡眠,如果這場睡眠在他看來,是睡在既柔和又溫暖的床鋪上,那他便十分心滿意足了;在第二種人眼裡,可以說,生活就是建立功績……人就在完成這個功績中享受到自己的幸福。」
科學技術的發展,是和科學工作者的獻身精神分不開的。
在科學技術發展史上,在現實生活中,都有大量的事例說明了這一點。現代原子物理的奠基人、放射性元素鐳的發現者居里夫人,年輕時生活極為困苦,冬天睡在閣樓上太冷,便把所有衣服穿在身上睡覺,有時還把長椅子壓在被子上,抵禦嚴寒。天剛亮,就帶上麵包到圖書館看書去了。她同居裡結婚後,生活、工作條件仍然很差,就是實驗用的原料也很缺乏,連實驗也是在一間不蔽風雨的破棚裡進行的。正當她在科學上做出貢獻的時候,一個意外的打擊發生了,同她一起從事放射性鐳研究的丈夫居裡在一次車禍中死去。她悲痛萬分。但當她想到歷盡千辛萬苦從幾噸鈾礦渣中提煉出來的幾克純鐳急需繼續深入研究時,就以堅強的意志,克服了感情上的痛苦,一個人擔負了兩個人的工作,堅持科學試驗,終於在她丈夫遇難四年後,完成了《放射性論》這一科學巨著,成為世界上最有成就的科學家之一。放射性對身體的摧殘很大,居里夫人長期接觸鐳,身體受到嚴重損害。她的眼睛八年開過四次刀,耳朵常常覺得有強烈的叫聲,雙手也被鐳射線燒得傷痕纍纍,最致命的是得了嚴重的貧血症。這些都沒有把居里夫人嚇倒,她一刻也沒有停止科學研究工作。就這樣,她帶病工作直到逝世,實現了她「把一生獻給科學」的志向。
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是實現遠大社會理想的關鍵。
美好的未來離不開個人的努力,把理想變為現實,就要從我做起。從我做起是主人翁精神的表現,也是歷史對青年的要求。青年,今天是建設四化的生力軍,明天則是建設四化的主力軍。列寧說:「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真正建立共產主義社會的任務正是要青年來擔負」。每個有志青年應該意識到自己不可推卸的歷史使命,以當家做主的高度責任感,為國家強盛,為民族興旺,竭誠以赴。在革命道路上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是唉聲歎氣,牢騷滿腹,還是振作精神,滿腔熱情地為國分憂擔愁,是區別一個人是否有主人翁感的一個重要標誌。我們應該向魯迅講的那樣,「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比如,我國經濟還比較落後,就努力生產,革新技術,為提高社會生產力貢獻自己的力量;我國科學技術水平還不高,就刻苦學習,努力掌握現代科學技術知識,為科學技術現代化出力,現在社會上還存在著不正之風,就要積極鬥爭,並且嚴於律己,用自己的模範行動促其改變。總之,不能等待觀望,而是扎扎實實地從眼前做起,從點滴做起,以便逐步達到我們的目的。
古語說:「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向著遠大的目標前進,必須從現在做起。
謝覺哉同志曾經說過:「最好不是在夕陽西下的時候去幻想什麼,而要在旭日初升的時候即投入工作。」如果現在還繼續虛擲年華,浪費青春,就會犯歷史性的錯誤。過去做出了成績的,要戒驕戒躁,揚帆遠航;被耽誤了的,要當機立斷,爭起直追;跌過跤的,要改弦更張,做「金不換」的「浪子」。只要團結一致向前看,大家動手立即干,我們的前程就是十分美妙的。
「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道理是對的,可是一個人有多大作用呢?」有的同志這樣說。不錯,一個社會不會因為你一個人多做了某件事情,就扭轉乾坤;反之,也不會因為你一個人少做了某件事,就改變歷史發展方向。但是,也不能否定個人的歷史作用。一個人的能力有大有小,只要他為人民做了好事,就一定會對社會產生或大或小的積極影響。俗話說:「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千萬顆似乎無足輕重的水滴,能夠穿通堅硬的岩石。一絲絲涓流,可以匯成澎湃的江河。反覆證明,許多看起來似乎無足輕重的「個人」,在同一旗幟下,朝著同一目標努力,就會形成推動歷史前進的不可阻擋的力量。現實生活中的事例同樣表明,許多重大事情,對於個人來說,似乎是無能為力的。比如,改變社會不良風氣,一個人起來反對,起不了多大作用;如果多數人都以身作則,並群起而攻之,就可以收效甚大。即使開始只有少數先進分子做到,但他們可以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作用,只要堅持下去,就可以擴大影響,使更多的人受到感染,從而形成抵制和克服社會上不正之風的群眾力量。因此,輕視個人的作用或價值是不對的。在今天,要使個人真正發揮作用,就要把個人的有限生命投到實現四化的事業中去。魯迅說:「巨大的建築,總是一木一石、疊起來的,我們為什麼不做這一木一石呢?」世界上的事情是複雜的。一個人的進步作用,有時可以在當時當地的條件下比較清楚地展現在人們的面前,為社會所公認;有時卻在當時當地看不清楚。
但是,只要他堅持的是正義的事業,最終還是能推動歷史的進程,為廣大人民群眾所肯定。
「我是普通一兵,有啥用,還是先從領導做起吧!」有的同志這樣說。這也是不對的。干革命,搞建設,不僅是領導的事,也是全體公民的事。從我做起,既是對領導的要求,也是對每個普通群眾的要求。當然,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對全局的影響、對事業的成敗,負有更重要的責任,他們更應該高標準、嚴要求,做出表率。如果他們敷衍塞責,消極怠工,甚至違法亂紀,那就失去了群眾的信任,革命事業會就遭到損失。然而,實現四化是不能沒有群眾參加的,是離不開群眾的自覺性和積極性的。否則,就成了少數領導人的空忙。只有領導帶頭,上下齊心,大家動手,各顯其能,才能造成既轟轟烈烈,又扎扎實實的生動活潑的局面,從而把我們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推向前進。
卡耐基認為,一個企業的經營者,不能光著眼於大處,而忽略了小處,遠在的目標是從一點一滴做起的,因此,必須從平凡的小事做起。三國時代的劉備,臨死以前曾經囑咐他的兒子劉禪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說是壞事雖小,也不要去做,好事不要以為小就不去做。這句古語,對我們如何實現遠大理想,也很有教益。共產主義戰士雷鋒不是從一件件默默無聞的瑣事中體現了他的崇高精神境界嗎?很難設想,一個連「善小」都不為的人,怎能夠實現他的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列寧說:「要成就一件大事業,必須從小事做起。」實現我們的遠大理想,就要從平凡的小事做起。
有的青年也有幹一番事業的雄心壯志,但缺乏實幹精神;
有的人講起四化慷慨陳詞,但好高鶩遠,不願意幹那些被認為平凡瑣碎的工作。這些都不對的。平凡孕育著偉大,偉大來自平凡。英雄人物並不是天生的。大凡英雄總是從「平凡人」成長起來的。他們的事跡也都是由一件件平凡但卻十分有意義的事情彙集而成。
俗語說:「七十二行,行行出狀元。」關鍵在於是否有志氣、有理想,並且捨得花氣力、用心血。在我們國家裡,國家領導人與掏糞工人,影壇名星與農村社員,科學巨匠與人民子弟兵等等,只是分工不同,都是社會所需要,各個崗位都有用武之地,都可以做出成績。如養豬是件平凡的工作,但北京部隊某部裝甲連戰士葉洪海卻把它同無產階級的遠大理想聯繫在一起。就在這樣一個又髒又累的平凡工作崗位上,他刻苦鑽研,反覆試驗,終於製造成功了一種既能夠節省糧食,又促進豬增瞟長肉的「中曲」發酵飼料,為祖國養豬事業的發展做出了不平凡的貢獻,被中央軍委授予「模範飼養員」的光榮稱號。站櫃台,是個平凡的工作崗位,被一些人看作「低人一等」,但北京市百貨大樓營業員張秉貴卻幹得出色,受到顧客的歡迎,被選為勞動模範、全國人大代表。當農民,也是平凡的勞動,被一些人看作是「修理地球」的沒有出息的工作,但吳吉昌卻成了棉花專家。其他如青年廚師陳愛武、「垃圾千金」楊希聰以及「蘑菇狀元」、「捕鼠專家」、「爆破大王」、「竹編能手」等等。正是他們用青春的年華和奔騰的心血澆灌的「狀元」、「專家」、「大王」、「能手」之花,在神州大地怒放,使我國的四化園地越發花團錦簇!他們的事跡有力地說明:一個有志青年,只要胸懷無產階級的遠大理想,不管在什麼工作崗位上,都可以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都可以對祖國、對人民做出貢獻,受到人民的尊重。
有的青年認為,他的理想就是當科學家,至於服務行業如理發、做飯、修鞋是沒有意思的。有志當科學家,搞尖端技術,這種打算並不錯,建設四化也很需要科學家。問題是,社會主義現代化需要各種科學家,也需要各行各業的工作者。
如果認為只有當科學家才有意思,別的工作都沒有多大意義,那就錯了。我們所講的理想,是為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謀幸福的理想。實現這個理想,沒有各行各業的密切配合,共同奮鬥,怎麼能行呢?理發、做飯、修鞋等這些工作,與尖端技術相比,似乎細小瑣碎,無足輕重。但是,這些工作都是社會生活和建設四化所必需。試想,離開大量的平凡工作,社會能維持下去嗎?更不用說實現新時期的總任務了。實現四個現代化,需要勇攀科學高峰的「千里馬」,也需要做埋頭平凡工作的「老黃牛」;需要陳景潤那樣摘取數學皇冠上珍珠的科學家,也需要張秉貴那樣站櫃台的售貨員。即使實現了四個現代化,也還有大量的平凡工作需要人工操作。在我們國家裡,儘管各人的職業不同,能力大小不一樣,只要努力工作,都是為四化大廈添磚加瓦,都會對社會主義建設有所貢獻。
一個人有無出息,不在於工作崗位是否平凡,關鍵在於是否有理想、有抱負,是不是腳踏實地去積極幹好本職工作。
在不平凡的四化建設事業中有許多許多平凡的工作,但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可以作出不平凡的貢獻。
我們介紹了卡耐基的經商之道,但世上沒有完全相同的成功之路,每一個企業經營者,都應當有自己的成功秘訣,就好像有自己的一副面容一樣,也應有自己獨的成功之路。因此,我們所介紹的卡耐基經商之道,僅供人們參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