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雲台書屋>>政治經濟>>經濟類>>經濟學原理

雲台書屋

第二章 土地的肥力 

  第一節 土地是大自然的贈與,而土地的產物是人類工作的結果,這個概念是不完全正確的,但卻含有真理在內。

  我們通常說生產要素有土地、勞動和資本三類:凡依靠人類勞動而成為有用的有形之物歸入資本一類,不依靠人類勞動而成為有用的有形之物則歸入土地一類。這個區別顯然是不精確的:因為,磚頭不過是略為加工的泥土而已;而久已有人居住的地方之土壤大部分經過人類多次的耕作,其現在的狀態實歸功於人類勞動。可是,這個區別卻包含科學的原理在內。人類沒有創造物質的力量,只是把東西變為有用的形態而創造了效用;如果這種效用的需要有了增加,人類所創造的效用在供給上也能增加:這種效用就有了供給價格。
  但是,還有別的效用,QI2供給是人類不能控制的;這種效用是由自然以固定的數量供給的,因此就沒有供給價格。「土地」這個名詞已由經濟學家加以擴大使用,以包括這種效用的永久源泉在內2,不論它是發生於土地——按照普通使用這個名詞的意義——還是發生於海洋與河流、日光與雨水以及風力和瀑布。
  如果我們研究了什麼是土地與我們看作是土地產物的那些有形的東西的區別,我們就可知道,土地的基本屬性就是它的廣袤性。使用一塊土地的權利就是對一定的空間——地面的某一部分——之支配權。地球的面積是固定的:地球上任何一個部分與其他部分的幾何學的關係也是固定的。人類無法控制這種關係,而這種關係也絲毫不受需要的影響,它沒有生產費用,也沒有能夠生產它的供給價格。
  使用地球上的一定面積,是人所能做的任何事情之初步條件;這種使用使他有了他自己活動的場所,享受自然給與這個場所的熱和光、空氣和雨水,並決定了他與其他東西和其他人的距離,而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與其他東西和其他人的關係。我們將會知道,土地的這一特性,雖還沒有受到十分重視,但它卻是所有經濟學的作家對於土地與其他東西不得不加以區別的最後原因。這個特性是經濟學中許多最有興趣和最為困難的問題之基礎。
  地面上某些部分之有助於生產,主要是由於對航海者所提供的服務;某些部分則對開礦者具有主要價值,還有一部分——雖然這種選擇是人類而不是自然作出的——對建築者具有主要價值。但是,說到土地之有生產力時,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它在農業上的用途。

  第二節 土地肥力之機械的和化學的條件。

  在農業家看來,一定面積的土地是維持一定數量的植物生命——也許最終是動物生命——的手段。為了這個目的,土壤必須具有某些機械的和化學的性質。
  以機械的條件而論,土壤必須如此鬆軟,以致植物的細根能在土中自由伸展;但它又必須堅實,足以很好地支撐植物。它不可失之太鬆,像砂土那樣,會使水在土中流得太快,因為這樣土壤往往就會幹燥,而植物的養料在土中一經形成或是被投入土中,差不多馬上就隨著水流去了。土壤又不可失之太硬,像堅硬的黏土那樣,會使水在土中不能相當自由地延伸。因為,新鮮的水之不斷流入土中,以及因水在土中的延伸而不斷注入的空氣,都是不可缺少的:水和空氣把礦物和氣體變為植物的養料,否則它們就會變為無用,甚至有毒。新鮮空氣、水和霜的作用,是大自然對土地的耕作;即使沒有其他幫助,它們也可及時使地面的任何部分相當肥沃,只要它們所形成的土壤能停留在原來的地方,而不是一經形成馬上就被大雨和洪水向下衝掉。但是,對於土壤的這種機械的形成,人類給予很大的幫助。人類耕作的主要目的,就是幫助自然使土壤能夠鬆軟地而又堅實地支持植物根部,並使空氣和水能在土中自由地延伸。綠肥使黏性土壤分化而變為鬆軟,對於砂性土壤,綠肥給它一種構造上非常需要的堅實性,並從機械和化學上幫助它保持作為植物養料的物質,否則這種物質就會迅速地從土中流出。
  以化學的條件而論,土壤必須具有植物需要的、並處於適合它吸收狀態的無機成分;在某些情況下,人類只要花一點勞動就能使土壤發生很大變化。因為,人類只要加進一點正是它需要的東西,就可使不毛之地變為非常肥沃的土壤;在大多數情況下,人類或是使用石灰的許多形態中的某些形態的石灰,或是使用近代化學所提供的各種各樣的人造肥料,也可使不毛之地變為肥沃:人類現在還利用細菌來幫助農業工作。

  第三節 人類改變土壤性質的力量。

  靠了所有這些方法,就能把土壤的肥力置於人類的控制之下。靠了充分的勞動,人類能使差不多任何土地生長大量作物。人類能從機械上和化學上使土壤適合於下一次要種植的任何作物。人類也能使作物適應土壤的性質,並使作物互相適應;選擇這樣一種輪種的方法:每次耕作會使土地處於這樣一種狀態和這樣一個季節,以致土地能被容易地耕作成為下一作物的適宜的苗床。人類甚至採用排水的方法,或是混合兩種土壤以補充成分不足的方法,就能永遠改變土壤的性質。迄今為止,這不過是小規模地進行;白堊和石灰、黏土和泥灰石只是薄薄地撒在田地上;除了園圃和其他得到優待的地方之外,完全新的土壤是很少做成的。但是,大規模地應用建造鐵道和其他大的土木工程所用的機械動作,以混合兩種具有相反缺點的貧瘠土壤來製造肥沃的土壤,到將來是可能的,甚至有些人認為這是會實現的。
  這一切變革到將來可能比過去更為普遍地和徹底地實行。但是,即在現在,古老國家裡大部分土壤的性質非常得力於人類的活動;剛好在地面之下的一切土壤,其中有很大的資本因素——人類過去勞動的產物。被李嘉圖歸入土壤之「固有的」和「不滅的」特性一類中的那些自然的贈與,已經大有改變了;一部分由於人類世世代代的操作而荒瘠,一部分則因而肥沃了。
  但是,地面上的東西卻不相同。自然對每畝土地的地面每年給予熱和光、空氣和濕氣,而人類對於它們卻沒有什麼控制的辦法。誠然,人類可用大規模的排水工程的方法,或是植林,或是森林採伐的方法略為改變氣候。但是,大體上,太陽和風雨的活動是由自然每年對每塊土地確定的。土地所有權就是每年給予土地以這種活動,並對植物和動物的生活和活動提供了所需要的場所;這場所的價值很受它的地理位置的影響。
  因此,我們可以繼續採用土地從自然界所獲得的原來或固有的特性,與土地得力於人類活動的人為特性之間的這種普通的區別,只要我們記住以下一點:第一種特性包括所論的地方之空間關係,和自然每年給它的日光、空氣和雨水;而且在許多情況下,這些東西是土地固有特性中的主要特性。田地所有權之具有它的特殊意義和地租理論之具有它的特徵,主要就是從這些東西中得來的。

  第四節 在任何情況下,因資本和勞動的增加而增加的報酬,遲早是要遞減的。

  關於任何土壤的肥力由於自然所賦與的固有特性的緣故到怎樣程度,和由於人類對土壤所加的改變的緣故到怎樣程度的問題,如果我們不考慮從土地所獲得的是哪一種產物,就不能加以充分研究。人力對於促進某些作物的生長所能做的,比對於另些作物大得多。人類最無能為力的是對於長成森林的樹木;橡樹如果種植得法,地位寬敞,它從人力的幫助中得不到什麼好處:要對它使用勞動以獲得巨大的收穫,是沒有辦法的。有些肥沃的河邊低地具有豐饒的土壤和良好的天然排水之利,那裡所長的草差不多也是同樣情況;野獸以這種沒有人照管的草作為飼料,並且照管這種草幾乎與人照管得一樣好;英國最肥沃的田地(一英畝付給六鎊及六鎊以上的地租)中,有很多使得沒有人力幫助的土地特性所產生的報酬,差不多與現在從這種田地所得的報酬一樣大。其次,就是雖不完全像上述那樣肥沃,但仍可作為永久牧場的土地。再次,就是耕地,對這種土地人類並不依賴自然的播種,而是為各種作物準備苗床以適合它的特殊需要,人類自己播種並除去對種子有害的東西。人類所播的種子經過選擇,以使這些種子具有迅速成熟和充分發育對人類最為有用部分的性質。這種仔細選種的習慣,雖然不過是近代才有的,即使現在尚不普遍,但是,幾千年的不斷操作已給與人類以與原始野生植物不大相同的植物了。最後,最得力於人類勞動和照管的那種產物,就是優良品種的水果、鮮花、蔬菜和牲畜,特別是作為改良品種用的那種產物。因為,如果人類不加過問的話,自然就會選擇最能照管自己及其產物的那些品種,而人類則選擇能最快地大量供給人類最需要的東西的那些品種;在最優良的產物中,有許多如沒有人類的照管本身是完全不能生存的。
  因此,人類在幫助自然種植各種農產物上所起的作用是多種多樣的。在各種情況下,人類繼續操作,直到資本和勞動之增加所產生的報酬之增加變為遞減,再增加資本和勞動不會再增加報酬為止。在這個限度很快達到的地方,人類幾乎把一切工作都委之於自然;而在有些地方則對生產出力很大,那是因為人類能夠長久工作而不會達到這個限度。因此,我們就要進一步研究報酬遞減律了。
  注意以下一點是重要的:現在我們所研究的資本和勞動的報酬,是以所獲的產物之數量來衡量的,而與同時可能發生的產物在交換價值或價格上的任何變化無關;例如,如果在附近的地方築成了一條新的鐵路,或是一個城市的人口大量增加而農產品卻不易輸入時,就會發生這種變化。當我們根據報酬遞減律來推論時,尤其是當我們研究人口增加對生活資料的壓力時,這種變化就將非常重要了。但是,這種變化與報酬遞減律本身並無關係,因為報酬遞減律與所得的產物之價值無關,而只是與它的數量有關。
  
上一頁 b111.net 下一頁
雲台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