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雲台書屋>>百科書籍>>世界偉大考古紀實報告>>凱瑞·路易斯·托馬斯>>水晶頭骨之謎

雲台書屋

第12章 阿茲特克人與水晶頭骨


  儘管這個水晶頭骨與德意志之間的聯繫正威脅著人們以往對它的的認識,但擁有這個巴黎頭骨的人卻堅定地維護自己的立場,聲稱他所擁有的頭骨是「地地道道的阿茲特克」。大英博物館裡陳列的頭骨被稱做是「有可能的阿茲特克」,而尼克·那切瑞諾則堅持認為他所擁有的頭骨至少是與阿茲特克人同樣古老,並且絲毫不肯讓步。在進行檢測之前,我們還不能肯定誰是誰非。但我們仍然在等待,希望能證實這些檢測真的會發生。與此同時,我們也希望能從阿茲特克人留下的考古痕跡中尋找到更多的東西,並去探究神秘的多提哈罕廢墟。儘管尤金·波班的名聲頗有爭議,但我們卻想弄明白他的這次探究遺址之行,是否最終會與他一直兜售的水晶頭骨有著某種聯繫。

  阿茲特克文明於公元後13世紀早期起源於現今墨西哥城所處的地方,因此我們便決定先去那裡一趟。墨西哥城如今是座不斷發展的大都市,擁有將近2000萬人口。從飛機上看去,像是一片廣闊的混凝土海洋,在高原上連綿不斷,它的四周則被形形色色的火山山峰所環繞。火山中大多數為死火山,但是有一些(例如波帕卡特匹托火山)仍然時刻有噴發的危險。那裡煙霧瀰漫,窒息著這座龐大的都市,因此,我們的飛機著陸後,這些火山卻不見了。據說這裡的污染相當於每天抽掉40支香煙。眾所周知,這會使人的壽命縮短好兒年。

  剛一適應時差的變化,我們就立即動身前往國家人類博物館。從外觀上看,這座低矮的防震混凝土建築倒更像是一座核掩體,而不是一座真正的古跡寶庫,但實際上它的確是後者。非常幸運的是,帶領我們參觀這座博物館的嚮導是受聘於附近國立大學的教授傑色·薩羅梅茲·捨茲,他是專門研究考古學的。傑色像許許多多其他墨西哥大學教師一樣,在當今社會上不得不通過做嚮導這樣更能賺錢的生意來彌補他少得可憐的學術收入,以此來養活和資助他四個孩子中的兩個尚未成年者。

  凱瑞和我跟著傑色在博物館的走廊裡漫步,我們驚異地注視著那些不勝枚舉的古物。傑色的講解為我們構建了一幅有關阿茲特克人和他們祖先既生動又富有戲劇性的畫面。看起來阿茲特克人是把他們的整個文明建立在祭禮與對死亡的崇拜之上的。他們以宗教儀式上的人祭而著稱,並且對人類頭骨這一意象絕對地著迷。博物館裡滿滿地擺放著各種各樣、異乎尋常的物品,許多的古物都刻畫了人類頭骨這一意象。

  在阿茲特克帝國的鼎盛時期,它的版圖橫跨遼闊的美洲中部,西起太平洋,東至大西洋,北抵沙漠,南達叢林地帶。據估計它的人口約有1000萬,但是自從1519年西班牙人抵達美洲大陸以後,阿茲特克人就全部毀滅在西班牙人手裡了。

  阿茲特克帝國這一具有戲劇性的繁榮與衰落,實際上是一個充滿戲劇性的暴力、悲劇和背叛的故事。它講述了一小群流浪的農民如何在不足2oo年的時間裡改造自己,從而創造出全美洲最大最有影響力的文明之一。同時也講述了一名只擁有600個下手和16匹馬的33歲男子,如何設法征服了一個遠遠大於他本國西班牙的強大帝國。阿茲特克帝國曇花一現般的繁榮與衰落同時也是對預言之威力的一個實證。正如我們所要發現的那樣,這可能牽扯到了一個或是更多個水晶頭骨。

  多提哈罕人是居住於墨西哥中部地區的阿茲特克人的祖先。他們經常被看做是阿茲特克文化的最初締造者,由他們創造出來的文明被認為早在基督之前就己出現了,並且與歐洲的羅馬帝國幾乎同時抵達巔峰。然而它遺留至今的所有紀念物便是那座被毀掉了的多提哈罕城,它正好位於今天墨西哥城的北面。

  緊隨多提哈罕人之後的便是圖爾泰克人,他們因為是圖拉城的建造者而著名。圖拉城的一些遺跡目前在離墨西哥城不遠的地方仍然有保留(見插圖1)。同時他們還被看做是許多阿茲特克思想與信仰的創始人。阿茲特克人把圖拉城神化成一座壯麗繁榮的城市,在那裡工作著畫家和雕琢名貴石頭的雕刻家們。據後來的阿茲特克人記載,圖爾泰克人是「真正的智者」。他們崇拜眾神,但尤其崇拜掌管整個中美洲文明的偉大的神——「長有羽毛的蛇」昆茲奧考特。據說他領導的宗教實踐強調光明和學識,強調在人類與自然之間創造一種和諧與平衡。

  

  插圖1:古代中美洲地圖

  阿茲特克人認為,昆茲奧考特在他們祖先的藝術與文化發展方面給予了很大的幫助。據說他曾建造了朝向四個方向的宮殿,極為華麗壯觀。他教授人們宗教、農業和法律,還教人們學習數學、文字、音樂詩歌和工藝美術,尤其向人們傳授如何雕琢名貴金屬與石頭的技巧。西班牙早期的年代史記錄者德·薩哈昆這樣寫道:

  「在那個時代,昆茲奧考特發現了巨大的財富…真正的綠松石,金銀,珊瑚與貝殼…(和)名貴的石頭」

  因此,這位不凡的領袖極有可能教過阿茲特克人的祖先,如何用名貴石頭創造和雕刻出像水晶頭骨那樣的作品。

  對於昆茲奧考特的最初形象,有一點是一直模糊不清的,那就是他到底是完完全全的神還是一個真正的人。對他的描寫:「灰白的皮膚,並蓄著鬍子」。有人認為從前曾經有一個名叫昆茲奧考特的高大教士,領導著一個宗教派別,統治著一個城以外的小帝國。然而不管他是神還是人,故事都是這樣發展的:昆茲奧考特代表著光明的力量,與圖拉城的邪惡力量進行著鬥爭。代表黑暗力量的神有泰茲哈特利波卡或叫「煙霧鏡」,以及惠茨羅伯底裡——阿茲特克人的保護神,同時也是太陽神和戰神。很顯然,人祭這一宗教儀式那時已經在中美洲得到了推行——圖爾泰克幾乎對死亡和人祭儀式和阿茲特克人一樣著迷——但這並非是昆茲奧考特教義的一部分。據說正是在這個問題上他和周圍的許多人陷入了爭端。很顯然,他最終在這場與邪惡力量的鬥爭,尤其是與惠茨羅伯底裡的鬥爭中失敗了,以致於不得不逃往圖拉城。傳說他「掩埋了他的金銀財寶」,乘著由蛇做成的筏子「飄洋過海,駛向東方」。據一些文學記載,他發誓要再回來,但是那必須是在人祭這種宗教行為終止之後。也有其他一些記載說他會在古代曆法中ONE Reed這一年回來。

  聽完了這些有關昆茲奧考特和他反抗惠茨羅伯底裡城中黑暗勢力的故事之後,我很想弄明白水晶頭骨是否和這位偉大而又智慧、既懂美玉寶石又會雕刻的老師有著某種聯繫。水晶頭骨會不會是被看成是一種象徵美的東西,從而使這位神秘的老師教他的人民去製作的呢?或者說製作這些水晶頭骨是為了象徵惠茨羅伯底裡城的黑暗勢力?

  昆茲奧考特逃往圖拉城之後又過了些時候,在大約13世紀初的時候,一群遊牧者開始出現於墨西哥中部。最開始時,他們被稱為「無人認識的人們」,後來就成為大家所熟知的非凡的阿茲特克人。傑色·薩羅梅茲·捨茲解釋說,他們的原籍已經遺失於神話與傳說之中。據記載,他們來自傳說中的乞格摩茲特克,或者說是來自「有七個洞穴的地方」,人們一般認為這就是他們從最初的「發源地」開始長途跋涉所途經的高山區。他們的祖籍是個名為「阿茲特蘭」地方,經常被認為是這群在路上分裂為七個不同部落的人們所共有的原籍。據說阿茲特蘭是個「在海那邊的鄉村」,或者說是已經消失於東方某地的「一座建於島上的美麗小鎮或城市」。許多記載說阿茲特克人最初是來自北方的,但大家公認的事實卻是:最初來自阿茲特蘭的人們曾經長距離地遷徙,前後持續了好幾個世紀。他們在墨西哥的平原與高山上徘徊著,希望能找到一塊土地來建設自己的家園。有關他們遷徙故事的一些版本還說,阿茲特克人穿越了米猶坎這塊「擁有魚的人的土地」,接著也許經過了大西洋,最後才到達他們最終的家園。

  據說這次遷徙,是由部落裡的先知們引導的,他們告知部落裡的人們說,他們將會在看見一隻鷹用爪子抓住一條蛇的地方建立一座大城市。在13世紀早期,阿茲特克人到達了這片海拔在7,000英尺(2,240米)以上的高原。這片高原至今還是構成墨西哥山谷的因素。這一山谷現在相當貧瘠和乾燥,但是在當時卻擁有兩片寬闊的湖區,可以供大批人口在這裡生活,是個極其不錯的地方。實際上,在阿茲特克人到來之前,這裡已經聚集不少人口了,並且本地原有居民對這些新來者有點兒不太歡迎。當發現阿茲特克人是在尋找一塊安身之地時,這些本地人便把他們帶到了湖區的最邊緣,那裡到處是毒蛇,而本地人也指望以此來盡快消滅這些移民。

  但是1325年,在離湖的岸邊不遠處的一個小島上,阿茲特克人清楚地看見了他們一直在尋找的標記——只坐在仙人掌上,爪子裡抓著一隻蛇的鷹。這樣,他們非常高興地就在此安頓下來了,開始以蛇為食。他們對當地人充滿了感激之情,感謝他們為自己提供了一處享受美味的好地方。他們用蘆葦和樹枝建了一座很簡陋的神殿來供奉他們的雨神泰拉洛克——掌管水和豐收的神。他們還著手排干沼澤,在島周圍開挖灌溉渠,成功地發展了農業,尤其在種植玉米方面。

  與此同時,阿茲特克人的軍事力量也強大起來。他們以充當僱傭軍的方式使自己加入到本地區其他的小部落裡,從擔任這些小部落野蠻武力的外交家與顧問開始,最終逐一地推翻了這些小部落。他們很快地為自己的民族贏得了一個既精明又殘酷的名聲,毫無顧忌地運用著先禮後兵的外交手段。傑色·薩羅梅茲舉了一個非常令人恐懼的例子,說阿茲特克人曾經在邀請鄰國的一個國王時,要求把他的女兒引薦給他們,他們想以此在宴會上「向她表示敬意」。於是國王就先把他的女兒送了過去,接著他本人也接受邀請參加了這一盛會。等他女兒要在宴會上出現的時間到了的時候,國王卻驚恐地看見一名阿茲特克武士跳著舞進來了,身上披著剛剛從他女兒身上剝下來的皮。

  以這種方式,阿茲特克人很快就建立起了一個規模巨大的帝國。隨著財富的積聚,他們建起了兩座用黃金和石頭築成的大城市。一座是建在湖邊的泰諾克帝蘭,也就是今天的墨西哥城,另一座名為托特哥,偏北一些,是今天墨西哥城城區的一部分。每一座城市都建立在運河與水路縱橫的樞紐上,可以通過引水渠從附近的山上引入淡水。每一座城市的市中心都有龐大的神殿與宮殿建築群落,裡面住著新的國王、貴族和神職人員,那裡也是向許多要求定期人祭的阿茲特克神進行最終供奉的場所。在泰諾克帝蘭城中心,阿茲特克人建造了他們最宏偉的神殿,也就是現在著名的坦布勒·梅爾神殿(大寺廟)。

  在帝王與精明的武士國王的交替過程中,阿茲特克人始終把自己看成是神的特選子民。他們重寫了歷史,頌揚以往的勝利,毀掉曾被他們征服過的所有民族的歷史記載,這樣就不會有任何證明能夠留下來與他們阿茲特克人至高無上的統治相牴觸了。他們還負責改革了當地宗教,以昆茲奧考特為代價,賦予了那位令人恐懼的戰爭與太陽之神新的聲望。

  但是,阿茲特克人在墨西哥的霸權地位,只持續了不到一個世紀的時間,因為在16世紀初到達的西班牙人很快就動搖了這一帝國的統治基礎。這很顯然早已被阿茲特克的神職人員和一些貴族成員預見到了。他們的一位軍事領袖奈茲豪比利是一個很有名氣的巫師,據說他曾預言在16世紀早期會有「太陽之子」(西班牙人後來以此術語而著稱)的到來,他還警告過當時的帝王摩克台祖瑪二世說:「許多奇怪和不可思議的事情,必定會在你的統治時期發生。」據傳聞說,奈茲豪比利本人接著就在西班牙人到來之前,隱退到一個秘密山洞裡,以此來逃避死亡。

  摩克台祖瑪二世是個一絲不苟的宗教儀式和隱秘預兆的觀察者,並在這一方面有些名氣。據說他對自己所看到的一系列凶兆感到越來越憂傷。在西班牙人到來之前的10年左右,一顆眩目的慧星突然出現在天空上。德薩哈昆敘述了它對於阿茲特克人的意義:

  「…一個不祥的預兆出現在天空中。像是一條火舌,又像是一條火焰(或者是)拂曉時的一道光亮。它看起來像小雨滴一樣地降落下來,似乎要穿透天空。」

  接下來便是阿茲特克一位女神的神殿非常神秘地著了火,湖裡的水在沒有任何風的情況下卻掀起了巨浪。

  據說一塊神秘的石頭也「開始說話」,宣佈摩克台祖瑪的帝國行將滅亡。對於這塊石頭,除了知道它被稱為「祭祀之石」並被放在一個叫做阿茲卡帕查科地方以外,其他再一無所知。根據西班牙人迪埃格·杜元的早期記載:

  「這塊石頭…再一次說話:去告訴摩克台祖瑪已經沒有時間了…警告他說他的權力和統治都將結束,他將很快看見和親身經歷那正在等待著他的結局,因為是他想比統治萬物的神還要偉大。」

  摩克台祖瑪本人也有一面用黑曜岩製成的魔鏡,被他用來預測未來的事情。據說他曾注視著這面鏡子,發現了「騎在鹿背上全副武裝的人」——大概指的就是西班牙人的馬匹,那時候在美洲人們還不認識馬。

  摩克台祖瑪把他的神職人員和占卜者召集到一起來解釋他的命運,他說:

  「你們知曉未來…你們知道宇宙間發生的一切事情…對於隱藏於山脈深處和地球中心的事物,你們卻有辦法接近…水底下、山洞裡、土壤的縫隙裡、洞穴裡以及泉水的噴湧處,你們都能有所發現…我請求你們不要對我有所隱瞞,只管開誠佈公地對我講。」

  但是他們拒絕對他講任何事情。盛怒之下,摩克台祖瑪把他們統統關進了監獄。但當他聽說他的術士們並沒有對自己身陷囹圄感到絕望,而是「他們之間笑語不斷,洋溢著幸福歡樂的氣氛」,他便再一次去見他們,這一次只要他們肯說,他就會讓他們重獲自由。

  「他們回答說,既然他如此堅決地想知道自己的不幸,他們願意告訴他從觀測天空裡的星辰以及從他們掌握的知識中所得到的預兆;他將成為一個如此令人震驚的奇跡的犧牲品,以致於無人曾經有過類似的命運。」

  有些記載上說摩克台祖瑪聽完之後非常不快,接著就棄他們而去,任其餓死。

  1519年4月,首批西班牙征服者赫爾南多·考提斯和他的一小支部隊抵達了墨西哥海岸上的維拉克魯茲。當地人們看見他們的船正沿著海灣沿岸行駛,便把這一情況報告給摩克台祖瑪說「看見一座山脈正在海灣上的水面來回移動」。據稱這位殘忍的考提斯命令手下燒掉和鑿沉所有的船,以防他的部隊抵不住誘惑而企圖逃跑。因為當地人在數量上遠遠超過他們,是他們的成千上萬倍。

  但是考提斯是一個詭計多端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設法說服了當地的特拉科卡蘭和其他幾個早已對阿茲特克人統治不滿的部落聯合起來,共同對付強大的阿茲特克帝國。然而他並不知道,命運已經偏向他這一邊了。

  在0ne Reed這一年,摩克台祖瑪聽說一些「長著白色的手和臉,留著長鬍鬚」的陌生人,「騎在鹿背上」從東方抵達墨西哥海岸,他們的頭領想要和他會晤。毫無疑問他是把赫爾南多·考提斯,當成了預言裡所說的「偉大的神昆茲奧考特」,以為是他重返故土來,要求收回本應屬於他們的正當權力。這個錯誤不僅對於摩克台祖瑪本人,而且對於整個阿茲特克帝國都是致命的。

  最初摩克台祖瑪不大有把握該如何去做,是把考提斯當做眾神之神,還是當成一個不共戴大的敵人來對待?但是據說一旦昆茲奧考特本人回來要求收回權力,惠茨羅伯提裡的崇拜者們是不能再保住這一權力的。因此摩克台祖瑪歡迎考提斯和他的部隊的到來。他在考提斯的脖子上掛上用寶石和花朵製成的項鏈,給他獻上用長尾鳥的羽毛做的皇冠,並且向他表明,如果他要求收回權力的話,他願意畢恭畢敬地把整個帝國的統治權奉還於他。考提斯和他的部隊接著被護送到泰諾克帝蘭城的中心,在那裡人們聚集在一起迎接他們,向他們歡呼,並且把帝王宮殿周圍的豪華建築讓給他們居住。

  西班牙人幾乎不敢相信他們所看到的一切。阿茲特克帝國的首都比他們所熟悉的羅馬和君士坦丁堡要雄偉豪華得多。在那個時候,它擁有30萬左右人口,面積大約是倫敦的5倍。許多士兵拿它來和威尼斯相比較,或者是覺得他們偶然間闖進了神話中被施了魔法的城市,比如說亞特蘭蒂斯。考提斯的一個士兵博那爾·戴茲在他的日記中這樣寫道:

  「我們都驚呆了,都說這裡像是人們所講述的艾瑪迪斯中的妖術,因為在這裡一座座塔樓、建築從水面上拔地而起,並且都是用磚石築成的。我們中有一些士兵還問我們所看到的一切東西是不是一場夢。」

  城裡還有漂浮的花園。大規模井然有序的市場上有豐富的金、銀、玉和各種各樣的食品。帝王宮殿裡甚至還有自己幽僻的鳥場和動物園,這裡有美洲豹、美洲獅和鱷魚,都由訓練有素的獸醫們精心照料。這座城市的美麗、有序、整潔是這些西班牙人以前從來都沒有見到過的。

  但是,在士兵們為這座城市的美麗和整潔傾倒時,他們也同樣對他們在到達這座雄偉壯麗的城市中心泰普勒·梅爾之後所看到的一切感到恐懼。在這裡他們發現了兩座主要的金字塔聖殿,一座是供奉雨和豐收之神泰拉洛克的,另一座是供奉太陽和戰爭之神惠茨羅伯底裡的。通向金字塔頂端的台階有100多級,它們被染成了很顯著的黑色,上面沾滿已經凝固了的用來祭神的活人祭品的鮮血。而空氣本身也顯得沉重壓抑,充滿著潮濕的惡臭和死亡的腐敗氣味。

  阿茲特克人邀請西班牙人參加慶祝惠茨羅伯底裡節日的宗教儀式。當祭神舞蹈開始跳起來,阿茲特克人全神貫注投入到慶祝活動中時,西班牙人抓住時機發動了進攻。他們殺死了阿茲特克貴族階層裡最有名望的成員,據說僅在那一晚上就屠殺了至少1萬人。一些阿茲特克人奮力制止他們,把他們從城裡趕走,但是他們糾集了更多的本地同盟,接著又返回來。並且還建造了13艘大船,發起攻城戰。1521年8月13日,泰洛克帝蘭城最終被攻克了。摩克台祖瑪本人被抓進監獄,然後被殺死。成千上萬的人慘遭殺戮,街道上覆蓋著新西班牙人統治下的犧牲品們的鮮血。

  在接下來的幾年裡,許多在入侵者統治下倖免於難的人卻死於瘟疫和疾病。西班牙人所帶來的天花、霍亂、麻疹和黃熱病在美洲並不曾有過,因此人們對於這些病絲毫不具備免疫力。在戰爭與疾病兩方面因素的夾擊下,當地人口大批死亡,在短短的不到20年的時間裡從1千萬下降到幾乎不足2百萬人。

  回到博物館裡來,我們注視著一些按比例製作的模型,它們就是曾毀於西班牙人之手的阿茲特克首都模型。我們還看到了一塊巨大的石板,上面覆蓋著一層有地位人士的詳細雕刻,讓人看起來似乎能感覺出死亡的痛苦。傑色解釋說這是位於阿茲特克金字塔頂端那些人物的祭祀石頭,用於祭祀儀式當中。我們很想聽到更多有關阿茲特克人祭行為的敘述,因為我們設想這就有可能會涉及到水晶頭骨的一些事情。

  傑色解釋說,阿茲特克人很成功把他們的整個帝國建立在人祭的鮮血上,最主要的犧牲品是那些在戰爭中被俘的敵兵,為了能不斷地為首都奉獻活人祭品,他們還建立了一整套軍事機器。因此這兩個推動性的原則——戰爭與人祭——互相依存,從而使帝國處於不斷的擴張之中。

  沒有人能夠確切地說出阿茲特克人在祭祀中到底用了多少活人作祭品。早期的西班牙人很顯然從觀察阿茲特克人存放頭骨的架子中,能得出一些有關這一數字的啟示。一些這樣的架子,還依然很仔細地保存於博物館裡。祭祀中,活人祭品的心被挖出來高高地置於空中,在這之後,這些人通常被斬首,割下的頭顱用樁子串好,一排排平行地懸掛於頭骨架子上。

  

  插圖2:(西班人初抵時)阿茲特克首都泰諾克蒂蘭(今墨西哥城)一瞥。圖中英文 名稱意為:(上)大寺廟、(左)球場、(右)成排的頭骨架子。

  西班牙人最初抵達之時,博那爾·戴茲曾試著數了數擺放的頭骨數目,估計出至少有10萬個。他的兩位同事聲稱他們做了一次精確的調查,得出的數字是136,000個,它們都處於不同階段的分解與腐爛之中。

  然而,後來卻遇到一位名叫瑪斯諾·泰勒卡萊托的當代「阿茲特克術士」。他聲稱有關古代阿茲特克人祭的故事都被大大地誇張了。他告訴我們,西班牙征服者不得不把當地人們刻畫成野蠻殘酷的形象,以此來為自己那相當於對中美洲進行近乎種族滅絕的行為做辯護。他聲稱,那些擺放頭骨的架子實際上是古代阿茲特克人每年例行活動中的一部分,而擺放的頭顱卻是來自那些自然死亡的人們。這些架子很顯然是用來當做一個有點類似算盤的東西,記載著年代的流逝。

  不論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傑色進一步向我們提到的詳情卻似乎是肯定地向我們表明:古代阿茲特克人對待人祭的看法與我們西方人今天對於它的反感是截然不同的。

  為了保證能有足夠的俘虜充當祭品,阿茲特克人對周圍國家發動了一系列名為「花之戰」的儀式化戰爭。領導這些戰爭的有披著美洲豹皮的「美洲豹騎士」,頭盔為鷹頭的「雄鷹武士」,還有其他一些人僅僅在下頜戴上人類頭骨的下頜骨。在他們的領導下,阿茲特克武士們在戰爭上很少殺死敵人,而是把他們留做人祭時用。奇怪的是,一旦被俘,這些用來祭祀的囚犯就不再被當做敵兵而殺死,而是作為派往眾神之處的使者。當一名武士抓住一個俘虜時,他總是要宣佈:「這是我深愛的兒子。」而俘虜本人也按照儀式回答:「這是我尊敬的父親。」對於阿茲特克人和他們的許多鄰國來說,能成為祭品獻給神被認為是莫大的榮幸,犧牲品本人也被注入了神聖的尊嚴,幾乎能和神相比。

  實際上,能作為祭品而死看起來是如此令人深感榮幸,以致於它不僅僅是專門留給敵人的;阿茲特克人也從他們自己的人中挑選出一些祭品來。他們大多數是一個出生於某個日子,與占星術確切吻合的男孩,於出生時被挑選出來,然後送到另一戶人家裡去撫養,直到獻祭的這一天。對於這樣的男孩來說,他生存的真正和全部目的僅僅就是死在神殿裡。

  青春期剛過,離祭祀之日只有幾個月時,這個祭祀犧牲品將被獻上四個年輕漂亮的新娘與之生活,還會有人教他在管樂器上吹奏動人的歌曲。然後,當獻祭到來之時,他將穿上色彩艷麗的袍子,腳踝周圍繫著鈴鐺,脖子上則戴滿鮮花。當他走向祭祀的金字塔時,人們會聚集於集市場上向他歡呼。在攀登金字塔的同時,他會吹奏他美妙的音樂,然後在離塔頂很近的台階上停下來,把泥制的樂器砸碎。到達頂部之後,有人會獻上一杯名叫多蘿阿齊的飲品,用來止痛和鎮靜,這時術士們會聚集起來,準備儀式的開始。弗瑞爾·德·蘭達這樣描述:

  「他們用盛大的儀式來引導他…然後把他放在祭祀石上。他們中有四個人抓住他的胳膊和腿使其伸展開來…」

  喝下的飲品還能夠幫助作為祭品的青年胸膛鬆弛下來,並順應祭祀石的彎曲形狀而放開,這樣會使進刀時容易些(見圖片8)

  

  圖片8:十六世紀的西班牙阿茲特克人取活人的心臟作祭祀的場景。

  「接著執刀人來了,手裡拿著一把燧石刀(或者是黑曜岩刀刃)。他以熟練的技巧在左側乳頭下方的肋骨間切開,然後把手伸進去,像一隻餓虎似的掏出一顆還活著的心臟來。

  這顆還跳動著的心臟被舉向天空,獻給太陽神惠茨羅伯底裡。鮮血,或者叫「聖水」,從屍體中流出來。這時,心臟,又叫魁恩諾提裡或者「雄鷹仙人掌」,被放進一個鷹形的盤子裡,接著就被焚燬了。屍體被扔下金字塔,來重演一幕神話中惠茨羅伯底裡和他姐姐考約爾克兆圭之間的爭鬥,據說後者被他殺死了。從屍體上割下的頭顱被穿在尖樁上,置於擺放頭骨的架子裡(見圖片9)。屍體的其他部分被分割成幾塊,作為儀式裡的人肉餐,在貴族們中間瓜分完畢;他們把它當成是象徵性的考約爾克兆圭的肉來吃。

  

  圖片9:用真人頭骨製作的面具。鼻子用黑曜石巖片做成。在坦布勒·梅爾考古挖掘 過程中被發現,有人認為古人曾集多塊類似頭骨穿成一串,用於祭祀儀式。

  我們後來在坦布勒·梅爾的博物館裡偶然見到考約爾克兆圭的石像。它表現的是她在她弟弟手中陷入死亡境地的那個時刻。考約爾克兆圭的頭和四肢已經被割下來,她的腰際掛著一個巨大的頭骨。大多數考古學家認為,這一頭骨表現的是她的死亡時刻,以及在這個「中間世界」裡她將會留下的所有一切。我必須得承認,我在想它也許會是她掛於腰間的一個水晶頭骨的形象。

  對於阿茲特克人來說,在戰場上陣亡跟在聖殿裡被作為祭品,同樣地令人感到榮幸。畢竟有許多阿茲特克武士,在戰場上因為要抓獲祭祀用的祭品而死,因此對於那些戰死沙場的武士來說,他們的死也被賦予了相近程度的尊嚴。一首古老的阿茲特克詩歌很簡潔地體現出這一觀點:

  沒有什麼能比得上戰場上的死,

  沒有什麼能比得上榮耀的死。

  對於犧牲的人,死對他是何等珍貴。

  遠遠地,我望見了死亡,

  我的心啊,對它如此地嚮往!

  一個人到底是怎樣死亡的這非常重要,傑色解釋說:「它決定著該以何種方式來埋葬你,是按嬰兒的位置那樣放在一個泥罐裡,還是伸展開平放在別人的墓底。」

  但是,比這個更加重要的一點是,阿茲特克人認為是你死的方式,而不是你在世時活的方式決定你的來生,這跟我們通常的基督教信仰有所不同。作為武士而戰死或作為祭品而死,是最高貴的死,它能保證你在天堂裡擁有一席之地。戰死的武士死後,他的靈魂將會去往太陽的棲居之處。在接下來的四年裡,它將每天在那兒陪伴太陽從天空中穿過,通過向太陽射箭來促使它前進,完成天空之旅。在他們完成這一任務之後,武士們的靈魂將變為蝴蝶和蜂烏,在一個到處是鮮花的花園天堂裡平靜安逸地生活。在那裡,他們每天飲著蜜酒,唱著歌,講述著那永遠閃耀的太陽的壯麗與輝煌。

  在分娩這一「戰鬥」中死去的女人們,將會和武士們一樣經過同樣歷程,最後到達一個充滿陽光的天堂。如果你是淹死或是被閃電擊死的,那麼也會有一個類似的命運在等待著你,僅有的一點不同是你將最終到達一個由雨神泰拉洛克掌管的水上天堂。

  然而,如果你是一個普通的凡人,經歷的又是自然死亡,那麼只有到死後你的戰鬥才真正開始。在靈魂到達它最終的安息地之前,它將必須經受穿越陰間——「米克蘭」的既漫長又艱難的旅程。米克蘭是一個充滿著黑暗、恐懼與顫抖的地方,到處是令人作嘔的腐敗惡臭味。阿茲特克人所描繪的地獄是由死亡之神米克蘭特古利和他的妻子米克蘭茜華托統治的。

  

  插圖3:阿茲特克月亮女神考約爾克兆圭石刻雕像,脖子和腰上掛著一個頭骨。

  在博物館裡,我們能看到許多雕像,還有其他一些製品(多數為陶製品),是表現這兩位死神的。米克蘭特古利看起來一身有多形,有時是一個完美的人形,但大多數情況下他的身體除了骨架之外別無他物。看來關於這一形象唯一保持不變的一點是,他的面部總是被表現為一個無肉的人頭骨架,通常瞪著一雙眼睛。同樣地,他妻子也總是有著一副骷髏臉,她的許多雕像都表現為脖子上戴著一個頭骨,頭頂上則戴著用更小的頭骨做成的花環(見圖片10)。

  

  米克斯坦陶制小塑像,代表古代中美洲的死神——米克蘭特古裡。

  

  阿茲特克的米克蘭特古裡塑像,米克蘭特古裡的妻子是掌管冥界的女神。

  圖片10

  我問傑色,這些神是否有可能與水晶頭骨之間存在某種聯繫。他解釋說,在做出這樣一個結論之前,我們應當記住頭骨這一意像在阿茲特克藝術裡隨處可見,並且它與許多其他的神之間也有聯繫。

  昆茲奧考特的一個對手,黑色的泰茲哈特利波卡或者叫「煙霧鏡」,也被表現為長著一個骷髏頭。像惠茨羅伯底裡一樣,他也代表著衝突與變化的力量,被認為是具有一種不祥的邪惡力量。據說泰茲哈特利波卡沒有左腳,取代它的是一面暗色的黑曜岩鏡子,它是一面神奇的「煙霧鏡」,不論神與人類身居何處,他都能借助鏡子看得到他們的活動。他被描繪成長著骷髏頭,能看到其他世界裡的事物,這一事實也許同樣可以暗示他與水晶頭骨之間存在著聯繫。但是,正如我們已經在大英博物館時所看到的那樣,泰茲哈特利波卡的頭骨上通常覆蓋著紅的或黑的布條。

  我們現在已經走到一個高度超過15英尺(4米),重量超過10噸的雕像前。它最初被發現於19世紀初,但是墨西哥當局顯然是認為它看起來太令人恐怖了,於是又立刻把它重新掩埋起來。也有人解釋說把它再度埋入地下的真正原因是為了避免尷尬,因為他們不願意承認,自己無法解釋「原始的」野蠻的阿茲特克人,是如何製成這麼一件東西的,或者說這是一場政治舉動,目的是避免激起阿茲特克人後代對其文化毀於西班牙人之手的回憶。

  雕像是一位名叫考特利秋的原始阿茲特克人的女神,又稱「穿蛇裙的女人」。考特利秋是所有阿茲特克神的母親,是地球女神,因此也是掌管生命與死亡的女神。這尊雕像是著實令人不安的。它的頭沒有被表現出來——似乎是女神的面部太令人恐懼,凡人不敢注目——取代的是兩條相似的蛇,表示血從那裡噴湧而出。女神的裙子是用蛇做成的,通過蛇的蛻皮來表現不斷進行的死亡與復活過程。她還長有爪子,體現出她天性中毀滅性的一面。在她的脖子上掛著用割下來的手和心臟做成的花環,而在她腰間則也有一個骷骼頭盯住我們。和米克蘭特古利一樣,這個骷髏也是瞪著雙眼,很顯然這表明女神既掌管生命又掌管死亡,但是我再一次地想,這一形象或許真正是一個水晶頭骨。

  關於這一尊巨大雕像的令人著迷的一點是:儘管考特利秋是地球女神,因此也是生命女神,但是用來表現她的卻都是跟死亡相關的事物。傑色解釋說,在整個中美洲文化裡,在生命與死亡的力量之間,總是存在著一個奇怪的雙重性。地球女神能夠創造新生命,但也可以把它帶走。因為是地球母親賦予了我們生命,而當我們死去時,她又把生命帶走。

  這就是古代人們對生命與死亡的看法:它們是同一枚硬幣不可分割的兩面,你不可能只有其一而沒有其二。因此,與我們今天的西方人正好相反的是,中美洲的當地民族認為,根本沒有必要去懼怕死亡,或者把它當成忌諱,避而不談。死亡僅僅是通向另一個世界的過渡,通常都是很令人嚮往的。

  這對待生與死的不同態度,甚至可以從阿茲特克人對地獄的描繪中體現出來。儘管大多數人要去陰間,但它並非是基督教中永恆的地獄。就像人在生命之初在子宮裡的歷程一樣,在陰間的旅程是黑暗的,受約束的,但是最終當你到達自己最後的安息地時,甚至陰間也實際上並非是很糟的一塊地方。

  當我們注視著考特利秋的巨大雕像,思索著生存與死亡的意義時,傑色說他想給我們另外一種東西。他領我們來到博物館裡阿茲特克大廳旁邊的一個小側室,讓我們看其中一個櫥櫃裡存放著什麼。那裡懸掛著一小串項鏈,它是由12個用骨頭雕刻的小頭骨組成的,並且從留下的空間來看似乎還曾有過第13個小頭骨。項鏈上的標籤上註明它被發現於蓋溫羅州,製成於公元1000年左右(見圖片11)。

  

  圖片11:由12個用骨頭刻制的小頭骨組成的項鏈(第13個遺失了?),發現於墨西 哥溫羅州,可追溯到公元1000年。

  傑色把我們領到另外一個櫥櫃前,讓我們仔細看一下裡面的東西。透過玻璃,我們有些吃驚地發現裡面有兩個很小的水晶頭骨。這些頭骨僅有2英吋(5厘米)高,每一個都有一垂直的孔,從上穿到底。它們看起來做工很粗糙,但是每個都是晶瑩剔透,很是美麗。其中一個上面的標籤是「阿茲特克」,另一個則僅僅是「米克斯台克」(被阿茲特克人征服的一個鄰近文明)。除此之外,再無其他任何詳細註釋。

  

  插圖4:阿茲特克創造女神考特利秋的巨大石雕像,脖子上和腰間掛著割下的手、剜 出的心臟以及頭骨。

  我們感到很驚奇。我叫道:「這麼說水晶頭骨到底是阿茲特克的!」

  但是傑色卻幾乎是同時解釋說,事情並非那麼簡單。他說沒有人能夠真正地知道這些水晶頭骨代表著什麼,它們有何用處,以及它們到底是怎麼來的。他說這兩個頭骨的標籤上註明了阿茲特克和米克斯台克,是因博物館裡的記錄實際上只有這些,此外則無其他。這些記錄很顯然至少是在19世紀中期出現的,但它們卻沒有精確詳盡的內容來說明頭骨是在哪一處考古地點被發現的。或許它們根本就不是來自考古地點的。但博物館當局卻很有些自信地認為,這些小頭骨是真正的古物。

  然而,傑色說甚至是僅做一個假設,這裡面也會存在幾個問題。儘管從早期西班牙人的記載中我們得知,阿茲特克人和米克斯台克人善於雕刻名貴石頭,儘管這些記錄也確實專門地提到了水晶,但在那時候的墨西哥,水晶卻是很稀有的。傑色想不起來曾有大塊的古代水晶石被發現的例子。當然,我們也不能排除大水晶頭骨也是古物的可能性,尤其是頭骨這一意象本身還對於阿茲特克人有著極重要的意義,但是存在於中美洲考古研究中的一個真正問題是,早期的歐洲殖民者毀掉了太多的證據。

  西班牙人在控制了阿茲特克帝國之後,立即就開始了他們有步驟的毀滅活動,這不僅殃及帝國的大多數人們,而且還殃及整個文化——所有罪惡都是在基督的名義下進行的。毫無疑問,是人祭這一宗教行為刺激了西班牙人,使他們相信對這些「野蠻的」人們強加基督教的影響是完全正確的。但是對於本地居民來說,他們只能在皈依基督教和被殺死之間選擇其一。就像400多年以後的納粹一樣,早期的西班牙殖民者們甚至用孩子們做間諜來監視他們的父母,並且向新的當局報告他們是否涉嫌企圖堅持原來的宗教行為。

  幾乎所有以前的書籍與記載都被沒收焚燬了。中美洲文化最出色的作品,就這樣在瘋狂的焚書與毀滅「異教崇拜的神」中化為灰燼。士兵們也加入到這些由早期天主教方濟各會和多明我會僧人發起的活動。一位修道士這樣描述他的活動:

  「我們發現了許許多多的書…但是由於它們除了迷信和魔鬼的謊言之外一無所有,我們就把它們全部燒掉了,但是當地人卻對此很悲傷,這一行為讓他們極為痛苦。」

  然而在整個文明的珍貴證明幾乎完全從這個地球上銷聲匿跡的時候,很少一部分手稿倖免於難,成為今天的無價之寶。實際上,我們今天所掌握的有關古代阿茲特克人的資料,大多是來自那些嫉妒的僧人和修道士的文字記載,這多少有點諷刺的意味。他們需要記錄下來「異教」和「非基督教」的儀式、典禮以及信仰,從而分清楚他們要清除的是什麼。其他一些人在逐漸認識到展現在他們面前的是人類慘痛的損失之後,偷偷地保存了一些他們原本想全部毀掉的文化記載,儘管它們已是支離破碎或破爛不堪了。

  然而,幾乎所有的阿茲特克藝術作品、雕像甚至是建築都被毀掉了。考提斯命令手下人把泰諾克帝蘭城夷為平地,然後在上面建一座巨大的教堂。這一教堂的大部分至今尤存,聳立在市內廣場的主神殿頂部。所有的當地藝術表現形式都被毀掉和焚燒了。修道士們把阿茲特克人的文化藝術,他們的畫卷和優秀雕刻作品統統看做是「魔鬼的作品,是魔鬼用來哄騙印第安人,不讓他們接受基督教的」。貴金屬也被搜尋出來,熔化後被送回西班牙去增強西班牙帝國的財力。阿茲特克人顯然是對西班牙人掠奪「黃色金屬」的貪婪相異常驚訝。我想起了尼克·那切瑞諾在他的水晶頭骨裡所看到的一些幻象。

  早期西班牙殖民者博格神父描述了毀滅一個「異教崇拜的神」的過程。這個神像置於一個名為阿乞奧特蘭地方的神殿裡:

  「它的製成材料價值非凡…雕刻的技藝精湛高超…

  「這石頭晶瑩剔透,從它裡面折射出像蠟燭的火苗那樣的亮度。它是個很古老的珠寶,關於對它尊崇的起源,在現存的宗教教義裡已經找不到了。」

  博格神父還寫道,這塊石頭被貝尼托神父首先搶到手裡了,「儘管另一位西班牙人願意出三千個金市買下它,但他還是把它摔到地上,碎片落到水中,他又把碎片撈出來,用腳在上面踐踏」。很難想像那些水晶頭骨會在這樣的野蠻行為下完好無損,然而加州大學的約翰·波爾博士卻告訴我們說:「印第安人把水晶頭骨看得如此珍貴,他們會竭盡全力不讓西班牙人得到它們的。」儘管這樣,我們仍然是難以想像水晶頭骨會在如此野蠻的行為下完好無損。

  現存於此的極少數物品當中,有一些是巨大的石頭雕像和雕刻,例如考特利秋的雕像,巨大無比,又是用硬度大、耐久的火成岩製成的,因此它砸不斷、燒不毀,也無法用別的方法毀掉。西班牙人所能做的只有把它們掩埋起來,許多直到最近才被重新發現。但是,除了這些巨大的石頭製品以外,阿茲特克藝術幾乎什麼也沒留下來。

  傑色說,還有一件證據我們有可能感興趣,它暗示水晶頭骨有可能真的是阿茲特克的。我們陪伴他一同來到附近的恭梭·坦布勒·梅爾,即大寺廟的博物館,它坐落於墨西哥城市中心的扎卡羅廣場中央,周圍環繞著殖民時期的建築物,顯示出以前殖民統治的威嚴。建築物單調的灰顏色以及經過它們面前的滾滾車流多少讓我感覺有些壓抑。在靠近博物館的地方,就在大教堂的旁邊(它現在已經用架子支起來,以阻止它逐漸地沉入鬆軟的土裡),我們仍然能看到神殿的原始地基。它只是最近才剛剛被挖掘出來。

  我們走進博物館,立即映入眼簾的便是那些一排又一排上下羅列的石刻頭骨,這是頭骨架子的一個翻版,只不過這裡是用石頭雕刻和永久保存的,發現它們時它們被埋於大教堂的地底下。當我們看到一排架子上擺放著真正的人類頭骨時,很是吃了一驚。我們很想知道是什麼創造了這種對死亡的迷戀。阿茲特克人把這些頭骨擺放在那裡是僅僅作為一種戰利品,一種對權力的炫耀,還是另有其他原因?當然許多人都是認為這些翻版的石刻頭骨,與古代曆法之間的確存在著某種聯繫。

  傑色領著我們繼續往前走,經過成排的真人頭骨架子,各種各樣古代神的雕像(它們中許多都是用頭骨來做裝飾的),來到另一個小的玻璃櫥櫃前。裡面是一些水晶小製品,已經確定它們至少是和阿茲特克人一樣年代久遠,是於本世紀七十年代挖掘坦布勒·梅爾遺址時發現的。這一遺址處的金字塔都建有好幾層,然後隨著帝國的擴張再定期地往上增加層次,這是阿茲特克人很普通的一種行為。重建被認為是根據古代曆法的週期每隔52年進行一次的。一具玄武岩棺材置放於最裡層,位於一尊chac一mool雕像下面。這尊雕像通常被認為是代表巨神昆茲奧考特的。這就是那些水晶製品被發現的地方一一幾個水晶圓柱體被認為是昆茲奧考特長羽毛的「尾巴」,水晶嘴塞、水晶EAR一spooLS,還有也許是最有趣的,一排13個小水晶珠子,被認為是曾當做項鏈的一部分戴在頸上。放在金字塔最裡層的這些水晶小製品的年代可以追溯到1390年。

  阿茲特克人把重要人物埋在這樣的棺材裡,然後放火焚燒。棺材裡所放之人已完全化為灰燼,唯有這些小塊的水晶能免於被焚燬。考古學家們對這些發現有些迷惑,因為對於阿北台克人來說,水晶是很稀有的,只有那些處於貴族階層最高地位的人才能使用。最有可能的解釋是:這些水晶製品最初是被「天空觀察者」,即天文學家戴在身上的。他們當時處於社會的最高層,看來水晶被看成是上天賜予的神聖材料,與能看清楚的能力有聯繫,因此被留做給天文學家這一階層使用。

  對於阿茲特克人來說,天文學家們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他們把一生的時間幾乎都花在觀測天空上。用傑色的話來說,儘管實際上他們的所有極其有限,「僅僅是些石頭和軟金屬」,但他們「把自己抬升到與上天同等的位置上」,並在天文學方面獲得了很高的技能。在最初的遷徙過程中,他們利用北極星來辨明方向,這就跟後來的航海家們穿越大西洋時的做法一樣。當最初在墨西哥定居下來以後,他們按照指南針上的四個基本方向來定位所有的宗教建築。此外,他們的神與上天的各種力量並駕齊驅,他們的日常生活以及各種宗教儀式大典也都是在天體運動的指引下進行的。

  甚至人祭這一行為也被認為是在占星術方面有著重要意義。因為對於阿茲特克人來說,太陽並非可以長生不老。他們認為如果要讓它繼續發光,則幾乎每天都要給它餵食。這就可以解釋他們為什麼總是把活人的心臟放入一個供奉用的罐子或容器裡,把它點燃之後舉向天空。他們相信在做這件事的時候,一隻鷹的精靈會從天空中飛下來,用爪子抓住那顆心臟的靈魂,然後把它從地球上帶回到天空,送給太陽吃。他們相信,這樣的話作為祭品的青年的靈魂,就會與太陽在一起,使它一直有食可吃。

  阿茲特克人對於人祭的看法與他們對曆法以及時間會終止這些信仰之間存在著聯繫,傑色已經讓我們看過了那塊著名的阿茲特克歷石。這是一塊巨大的圓形石板,於1791年發掘於大寺廟遺址。開始時,人們認為它僅僅是一塊裝飾華麗的祭石,但是實際上,它卻是瞭解阿茲特克人對於世界歷史及時間終止這些信仰的鑰匙。

  這塊石頭的中心處有一張伸著舌頭的人臉,它表現的是太陽神托那迪尤向人們索要血和活人祭品的供奉。從中心分散出來的是幾個小的區間,它們中有一些代表一天分為八個部分,這與我們的小時相當,其他一些區間則表示阿茲特克人的月份,每個月有20天。他們每一個宗教年,或叫托那拉邁特年,有13個月。其中有一個區間甚至還是用人的頭骨表示的。

  

  插圖5:阿茲特克歷石

  這個週期日曆的最外四層代表著以前的四個「太陽」。這些太陽與地球上的不同紀元密切相關。因為和其他所有的中美洲民族一樣,阿茲特克人也相信地球在此之前曾被創造和毀滅過好幾次,按他們的日曆來看實際上是四次。阿茲特克歷石,加上其他一些石刻物品,還有保留至今的手稿,都表現出阿茲特克人相信他們目前生活在「第五個太陽」時代,也就是我們今天的這個時代。這四個世界,或者叫四個太陽,都持續了上萬年,但每一個也都最終在大災變中結束。關於這四個世界結束的確切順序,人們一直對此看法不太一致,但阿茲特克人的歷石也許是最可靠的指南。它給出下列順序:

  1.第一時代,或稱第一個太陽,是「巨人們」的時代,他們「吃掉我們的食物」。這些巨人有許多是指恐龍。今天的科學家們相信地球的確曾被一顆巨大的隕星撞擊過,結果是把恐龍徹底滅絕了。儘管這場災變被認為是發生於距今6500萬年以前,但這顆隕星卻創造了今天南墨西哥的齊克修萊伯隕石坑。隕石對地球的撞擊力相當大,它掀起來的塵埃和碎石形成巨大的雲狀物,遮住了太陽的光芒,從而導致氣候的急劇變化,使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慘遭厄運。有的人還認為這顆隕石甚至有可能穿透了地球的地殼,然後消失於地球的球心。從阿茲特克人的觀點來看,第一時代結束於巨人們被「老虎」吃掉之時,估計他們指的是被哺乳類動物代替。有一些資料說這個世界毀於洪水,另外一些說「這個太陽在一次日蝕之後就陷於寒冷和黑暗之中」。儘管各種說法不一,但它們卻一致認為,就跟以往幾個世界的結束一樣,太陽不再光芒四射,這次「是在13年發生的」。

  2.第二時代,或者叫第二個太陽,是「他們變成猴子」並生活在樹林裡的時代。「他們」指的是誰卻不太清楚,但據推測可能是人類的祖先。幾乎所有的資料都一致認為,第二個太陽是毀於一場兇猛的風,它捲走了一切東西,砂石遮住了太陽,甚至「太陽自己也被風捲走了」。然而,一部有名的書稿——萬迪科諾一拉丁考迪科斯(『CODex』的意思是一本象形文字和石壁畫的書)卻補充說:「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站在岩石上,他們是這場災難的倖存者。」

  3.第三時代,或者叫第三個太陽,開始於古代曆法的One FLINT年,據說那時被火神統治著。許多人把這一時代當成是人類學會開始用火的時代,但是相當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幾乎所有的資料都認為這一世界最終毀於一場「火雨」。根據里昂一波迪拉的觀點,「火像雨一樣降落到他們身上」,而「太陽也被火毀滅了」。很可能這裡指的是由於煙與火的遮擋,在地球上看不到太陽的光芒了。這也許是火山——或許也是人類的活動所造成的後果。

  4.第四個太陽經常被稱為臧特裡萊克或者「黑髮」時代。儘管萬迪科諾一拉丁考迪科斯這本書上說在這個世界的未日時,人類經歷了一場從天而降的血火之雨後死於飢餓,但是幾乎所有其他的記載都與歷石的觀點一致,認為這個世界在一場大水災中毀於水。經久不息的雨導致了洪水的爆發,「人類都變成了魚」。

  里昂一波迪拉給我們詳細描述了他所聽說過的有關世界末日的情況:「他們就這樣消失了,他們被水吞沒,然後變成了魚…洪水持續了52年,它結束了他們的生命…天空倒坍下來壓在他們身上…他們消失了」,連「所有的山脈也消失了」,都被這在地球上肆虐的洪水吞沒了。然而萬迪科諾一拉丁考迪科斯這本書又補充說,一對夫妻在洪水中倖免於難,因為「他們被一棵樹保住了生命」,這與聖經裡諾亞方舟的故事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5.第五個太陽開始於Thirteen Acatl這一年,一直持續到今天。但是阿茲特克人還認為這次的太陽是最後一個。

  根據里昂一波迪拉的記載,「第五個太陽有四道運動軌跡,被稱為運動的太陽,原因是它沿循著自己的軌道運行著。」但是在阿茲特克人的語言(尤蒂一阿茨帝克語族)裡,OLLIN這個單詞不僅意為「運動」,而且還有「地震」的意思。里昂一波迪拉接著敘述道:「…正如年長者們所不停說的那樣,在這個太陽時期將會出現地震與飢餓,人類的末日也會隨之來臨。」萬迪科諾一拉丁考迪科斯這本書中也提到:「地球將會經歷一次運動,我們將會因此而消失。」然而其他一些敘述則表明:將要毀滅現存的,也是最後一個世界的災變,是自然界裡地上、空中和水裡所有毀滅力量的結合。最終是一場極度高溫和乾燥的大火,以及「來自上天的火」,隨後便是黑暗與酷寒,相伴而來的有猛烈的颶風和驟雨。所有這些形成了地震、火山活動和毀滅性洪水的總爆發。再一次,我想起了尼克·那切瑞諾在他的頭骨中所看到的幻象,還有卡羅爾·威爾遜從米歇爾一黑吉斯水晶頭骨上所得到的信息。

  根據里昂一波迪拉的觀點,「阿茲特克人關於五個太陽的神話解釋了人類的命運以及最終不可抗拒的末日。」這表明阿茲特克人相信,我們的世界是可以滅亡的,並且時間是由一連串的時代組成,最後注定要走向毀滅。

  但是阿茲特克人似乎並不確切知道目前的這個太陽什麼時候會終結。他們認為它已經很古老了,有可能不久就會走向毀滅。但是他們同時也認為自己的行為能夠影響它所延續的時間,認為他們有責任去阻止它滅亡,並且可以通過人類做一些自我犧牲來保證太陽光芒四射和地球平安無事。他們的這種認識導致了以人心和血來餵養太陽。

  這就是為什麼對於阿茲特克人來說,人祭儀式是如此必不可少的原因。他們認為,在這第五個太陽之初,唯一能讓太陽重放光芒的辦法就是向它獻上最珍貴的禮物——把生命本身作為禮物。因此他們便不斷地奉獻自己的生命,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太陽長久不衰,以及避免那威脅著要吞噬整個地球的巨大災變。

  傑色認為阿茲特克人過分實踐了犧牲個人為大家、置個人於不顧而考慮所有人及神的利益這一思想,而這正是促使他們進行人祭行為的動機因素。因此,他表明阿茲特克人祭祀行為的本質實際上是世界上許多宗教的中心宗旨,那就是把自己奉獻給上帝。今天的基督教福音派宣揚「把你的心獻給耶酥」或者「把你的心獻給上帝」。阿茲特克人卻是從字面意思來理解了這一宗旨,把他們仍在跳動的心獻給了太陽之神。

  我能看出阿茲特克人血淋淋的祭祀儀式在今天看來似乎有些歪曲,但它也不是不合邏輯。然而一想起他們是如此地領會自我犧牲的字面意思,仍然禁不住不寒而慄。

  但是我仍然很想知道為什麼頭骨的形象出現在神秘的阿茲特克歷石上,有沒有什麼能證明水晶頭骨有可能與人祭行為有著某種聯繫呢?以及它是否與這些關於世界末日的信仰之間存在什麼關係呢?傑色解釋說,要想正確地理解頭骨的形象與歷石,我們真的應該深入研究一下阿茲特克人的祖先——托爾泰克、多提哈罕以及瑪雅人所創造的文化。阿茲特克人被認為是繼承了他們所創文明中的許多東西,例如曆法、宗教行為、信仰以及頭骨的意象。關於曆法,他們是從古代瑪雅人那裡繼承來的,他們對時間進行了最為詳盡的記載。但是,正如我們早已耳聞的那樣,他們的文化在阿茲特克人崛起之前的幾個世紀就已很神秘地崩潰了,其中一些城市的遺址坐落在墨西哥城以南數百英里的地方,因此我們去拜訪它們現在還有些困難。然而我們卻可以去拜訪圖拉城的遺址,它是托爾泰克人的名城,還有多提哈罕城,阿茲特克人認為那裡是我們目前的太陽誕生的地方。

  第二天我們驅車前往圖拉城。這座已毀壞的城市具有1000多年的歷史了,它周圍環繞著不高的山脈。原有的城市建築很少有保存至今的。聳立至今的最大一處遺跡是一座低矮的金字塔,它頂部是雕刻著複雜圖案的柱子,代表聳立的人或者神。這就是有名的「晨星神殿」或者叫「亞特蘭蒂斯神殿」,它的每一根柱子都與天體一一對應。就是在這裡,托爾泰克每52年舉行一次宗教盛典。

  根據古代曆法,宗教和太陽年每52年為一個完整的週期。這是由四組每組為13年的時間組成的週期,在此之後,這個由13個月即26o天構成的宗教歷便會重新回到最開始的地方,與一個太陽年的365天相應。每個52年時期的結束因此對於托爾泰克人以及他們的阿茲特克後代來說是極為危險的時期,因為這時是目前的太陽最有可能終結的時候。因而此時會有許多人祭行為發生。同時,據說每過52年,在日落之時,阿茲特克人的神父們會登上「星之山」頂部的神殿(也許就是指圖拉城的這座金字塔)。他們將會在那裡等待世界末日的到來或是「新的火焰的開始」,就這樣一直戰戰兢兢地等著,直到昂(宿)星團出現在天空。這一跡象表明太陽還會再放光芒,因此他們會點燃「新的火焰」,以此來慶祝新一週期時間的誕生。這些新火會像奧林匹克聖火一樣在整個帝國裡傳遞,最初點燃的火將會在緊接而來的52年裡一直燃燒不息。

  在亞特蘭蒂斯神殿的後面有一堵牆,它就是考特潘提裡,或者叫做蛇牆,很顯然,它以前曾經環繞著整個金字塔。牆上裝飾著石刻畫,看起來好像是蛇,但是每一條蛇都有人的頭骨作為頭(見圖片12)。每一個頭骨都表現為張著大嘴,似乎是要咬住或吞掉前面那條蛇的尾巴。

  

  圖片12:雕刻在墨西哥城附近,當時托爾泰克首府所在地,圖拉大西洋文化建築物上的石刻頭骨(同時也象徵著昆茲奧考特風格)。

  這一建築至今仍然讓考古學家們迷惑不解。它很明顯是獻給「亞特蘭蒂斯人」的,但是他們是誰卻不得而知,以及為什麼這些牆上的石刻要把中美洲最原始的神——昆茲奧考特的形象與頭骨聯繫在一起。傳統的表現手法是把昆茲奧考特刻畫成一條飛行的蛇,或是一條彩虹色長著羽毛的蛇,但是這座建築卻很明顯地表示出在這位神、一群神秘地被稱為「亞特蘭蒂斯人」的人以及人的頭骨這三者之間存在著某種聯繫。這又是為什麼呢?

  心裡帶著這裡找不到謎底的問題,我們又動身去了多提哈罕這座名城的遺址。這座城市就是阿茲特克人心目中「太陽誕生的地方」,「知曉神之路的人的地方」,或者「天與地交接的地方」。這一處遺址距離墨西哥城只有一小時的路程,當年尤金·波班兜售水晶頭骨時曾來這裡參觀過。出於某種原因,我感覺它也許會包含某種重要的線索來協助我們對水晶頭骨起源的探究。

  阿茲特克傳說裡講道,在目前的太陽之前有一段極為黑暗的時期。有兩個名叫泰庫西茲泰卡托和南阿提金的人使現在的太陽能夠放射出光芒。他們就在這座城市裡做出了最初也是最終的自我犧牲:把自己從金字塔上扔下去,扔到「神聖的火」裡。結果他們飛上了天空,分別變成了太陽和月亮之神。

  這座龐大城市的遺跡是一處十分令人難忘的考古遺址,它也是被一些不高的山脈環繞著,但它要比圖拉城大得多,建築規模相當大。這座城的遺址佔地約有八平方英里,中心處坐落著我所見過的最龐大的金字塔群。多提哈罕城實際上擁有著整個美洲最大的金字塔群落,其中有三個大金字塔列成一排,它們與埃及金字塔的相似程度給我很深印象。

  在它的鼎盛時期,這座城市約住有2oo,000居民,它的文化及貿易影響的程度也是巨大的。有關它的藝術及文化風格甚至在瑪雅人的城市,如距此6oo多英里以外的迪卡爾城都可找到蹤跡。就像對於瑪雅人知之甚少一樣,沒有人確切地知道多提哈罕人到底是誰,他們來自哪裡以及他們發生了什麼事。對於他們說什麼語言,他們的這座城市有多古老這些問題,也都找不出明確的答案。建築金字塔一般被認為開始於大約耶酥的時代,但也有許多人聲稱時間還要比這早得多。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這一整座城後來被神秘地拋棄了,時間在1000多年以前,大致處於公元後500至750年之間。

  阿茲特克人發現多提哈罕城時,它已經是一片廢墟了。他們很敬畏這座城市,井把那些大金字塔分別命名為「太陽金字塔」,「月亮金字塔」以及「昆茲奧考特金字塔」。他們還負責命名了城市中心的「死亡大街」。

  我們爬了將近150英尺(45米)來到月亮金字塔的頂部,在這裡據說能飽覽全城景色。我們站在一處以前曾建有神殿的地方,景色的確是很壯觀的。規劃整齊的城市展現在我們眼前:南面是死亡大街,極為筆直的路兩邊築有石頭路堤,還聳立著一些小金字塔。這條大街有50多碼(45米)寬,現存部分超過3英里(4公里)長。它在我們眼前延伸開去,最後消失於遠方的煙霧中(見圖片13)。修建這個大街的目的現在還是個謎。有一些人甚至認為它有可能是古代外星人飛船的跑道,但也有另一種也許更有道理的解釋是:它以前曾經被注滿了水作為一種古代地震儀來測量地震活動的。通過仔細測量穿越靜水的「持續波浪」就能得出發生於別處的地震強度及發生地點,因此這條大街有可能曾有一段時間被用來預測鄰近地區的地震。

  

  圖片13:位於多提哈罕的太陽金字塔及死亡大道。

  幾乎是毫無疑問地,金字塔都在宗教和天文學方面有著重要意義。然而儘管如此,人們對金字塔本身的用途還是不得其知。在那條寬敞的死亡大街東面,我們能看見那座高聳著的巨大的太陽金字塔,它的底基有700多英尺(215米)寬,高度超過了200英尺(60米),頂部原來曾建有一座聖殿。沿著死亡大街再往下看去就會發現昆茲奧考特金字塔。儘管它今天不足100英尺(30米)高,但人們認為它保存下來的部分是一個尚未峻工的金字塔,因為這個金字塔雖然相對較小,但它周圍環繞的地基甚至要比附近的太陽金字塔面積還要大。

  這些金字塔令考古學家們迷惑不解的原因之一,就是它們的面積、佈局,尤其是它們彼此之間的相對位置幾乎同埃及吉薩的三座金字塔完全相稱。太陽金字塔與這些金字塔的底基只相差幾英吋。此外,昆茲奧考特金字塔與太陽金字塔非常精確地處於一條直線上,因此,如果你把它們的頂端和直線連接起來,你會發覺這條線正好與死亡大道平行,而較小一點的月亮金字塔則處於這條大街盡頭稍微偏左一點的地方。這種佈局幾乎完全遵照著吉薩金字塔的模式。

  

  插圖6:多提哈罕古城中的死亡大街俯瞰復原圖。圖中英文名稱意為:(上方、自左 向右)太陽金字塔、神秘洞穴入口、昆茲奧考特金字塔、石製頭骨遺址、死亡大街; (下方)月亮金字塔。

  儘管多提哈罕金字塔與埃及金字塔相比稍矮一些,然而從飛機上往下看去,它們之間的唯一區別是埃及金字塔偏離中心軸線45度,而多提哈罕城的金字塔卻與中心軸線成直角。並且在多提哈罕城,死亡大街又正好與這條中心軸線完全平行,而在埃及卻沒有與這條大街相當的標記。然而,如果分別按比例畫出這兩處金字塔的平面圖,然後把埃及金字塔的平面圖放在多提哈罕金字塔的平面圖上,你會發現每座金字塔的面積以及頂點幾乎完全重合和一致。基奧普斯金字塔和昆茲奧考特金字塔,卡弗瑞金字塔與太陽金字塔,以及門卡爾金字塔與月亮金字塔分別相稱(見插圖7)。

  

  插圖7

  這種佈局到底具有什麼樣的意義呢?或許是宗教上的意義,但沒有一個人能完全肯定。對埃及吉薩金字塔的最新研究指出:這種佈局與獵戶座帶紋的三顆星星的相對大小與位置完全吻合,這表明古代埃及人也許曾經試圖在地球上複製另外一個天國。因此很有可能多提哈罕城這三座金字塔的佈局可能也與星體和獵戶星座之間存在某種聯繫。獵戶星座在古代中美洲曆法的複雜運作中確實起著它自己的一點作用。

  還有一處與埃及金字塔相似的地方,根據最新發現,太陽金字塔與埃及的基奧普斯大金字塔一樣,在它的建築尺度裡也包含一種數學密碼。金字塔的高度與它底基的周長之間實際上包含著名的數學常數π(在多提哈罕城,兩者之間的比例關係是π的兩倍;而在埃及卻是π的四倍)。這表明古代多提哈罕已經知道如何通過用π這個因子來乘以半徑或直徑算出圓或者球體(例如地球)的圓周長。這就說明早在歐洲人之前至少1000年的時候,多提哈罕不僅已經知道地球是圓的,而且還能夠確切地計算出它的尺度,從而用來進行精確的科學計算。

  實際上現在人們普遍認為整個多提哈罕城的佈局具有某種深刻的占星術上的意義。整個城市的建設都是根據一套不可思議般準確的聯合把這座城市與行星、恆星緊密地聯繫起來了。

  比如說,太陽金字塔很可能是由阿茲特克人命名的,命名的原因正是因為它處在一個重要的位置上,它的功能幾乎相當於一個巨大的太陽和天文鐘。它東邊的那個側面經過精心安排,只在春秋分,也就是3月20日和9月22日這兩天才能最充分地接受太陽的光芒。正如格來海姆·漢考克最近在他的書《神的指紋》中指出的那樣,在這兩天裡,上空西移的太陽還會沿著西側斜面的最低處漸次消失的筆直陰影移動,這條陰影直到正中午的時候才消失。這整個過程,從完全是陰影到完全光明,總是正好需要66.6秒鐘。據推測可能從金字塔建起來那時候起,每年就恰好需要這麼長的一段時間,並且只要金字塔依然屹立,它就會年年如此。用這種方法,古代人們就可以精確到秒地算出春分、秋分日正午的到來時間。

  但這些還不是唯一的天文學意義。這座城市在每一個方位上的佈局都與多提哈罕人所理解的宇宙相互協調,甚至有一項最近的研究還表明,這一佈局就是我們的太陽系的精確比例模型。如果把昆茲奧考特金字塔的所在認為是代表太陽的位置,那麼沿著死亡大街延伸開去直到遠方的建築,實際上就該表示每顆行星的軌道與太陽之間的精確距離。例如,太陽金字塔表示土星所處的位置與太陽之間的正確距離,而月亮金字塔則表明天王星與太陽之間的確切距離。這表明在當時多提哈罕人不僅已經知道許多我們最近才發現的行星,而且還能夠很準確地算出它們離太陽有多遠。

  這一專門研究目前仍然頗有爭議,但是人們現在普遍能接受的是它最令我們感興趣的天文學意義,這也涉及到了頭骨的意象。這裡是一尊巨大的石刻頭骨雕像,有著一幅兩維的面孔,既可怖又很莊嚴的樣子。有一個看起來似乎是小孔的東西,大概算作鼻子,還有一張咧開了的大嘴,從裡面伸出一條染成紅色的舌頭。整個頭骨周圍環繞著一個雕刻得很深的圓圈,看起來似乎是代表太陽的光芒,它也是被染成了紅色(見圖片14)。人們經常猜測這僅僅是一尊太陽神的雕像而已,但是,傑色早就指出,太陽神通常表現為擁有一張完整的人臉。

  

  圖片14:刻於多提哈罕太陽金字塔下通往秘密洞穴洞口處的石刻頭骨。

  有趣的是這尊巨大雕像最開始時被發現的地點。它被發現於太陽金字塔西側面的底部,位於中心處,沿著死亡大街的邊緣,指向西方地平線的某個地方。實際上,整個城市是按照兩條軸線來規劃的:一條是死亡大街,另一條東西向的軸線是由這個頭骨和金字塔所面對的方向標出來的。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猜測,這個石刻頭骨表現的僅僅是太陽的西沉,它在被人們發現時所處的位置指向地平線上的某一點,在太陽從正上空經過的那一天裡,它照樣也會在那一點按時地落山。拿多提哈罕的位置來說,太陽通常從它南面上空經過,但在夏季的幾個月裡卻是從北面。太陽從正上空經過的日子是5月19日和9月25日。實際上,人們很早就認為太陽金字塔是經過專門定位的,這樣就可以使它不僅能標出春分、秋分日,而且還能標出太陽從正上空經過的日子。很久以來人們就一直認為在這兩天裡,太陽金字塔的西側面,當然還有那個巨大的石刻頭骨,正好指向太陽落山的地方。

  但是最近,一些考古天文學家們,例如考蓋特大學的安東尼·艾維尼,通過各種各樣的研究,對這一理論進行了檢驗。他的小組觀察到:在太陽從正上空經過的那兩天裡,昂(宿)星團在一年中第一次出現於黎明前。他們還發現在一年中的這兩個重要日子裡,金字塔的西側面以及那個巨大的石刻頭骨實際上與西沉的太陽之間並無關聯,而是與昂(宿)星團消失於地平線以下的準確地點有著關係。對於古代多提哈罕人來說,在頭骨的意象與昂(宿)星座之間很明顯地存在著某種聯繫。

  安東尼和他的小組發現太陽也是在地平線上的這一點落山的,但這僅限於8月12日或13日晚上。很是奇妙的是,這又正好是古代中美洲曆法中最後一個大週期起始日的週年紀念,這一起始日被認為是在公元前3114年的8月13日。對於古代人來說,這是「太陽誕生的日子」,這麼說的話,也許這座大城市的產生可以追溯到那個時候?

  另一項研究表明,那條寬闊的死亡大街有可能「在多提哈罕建城之時是面向昂(宿)星團的」。因此當凱瑞和我的目光穿越這一處城市遺址時,我突然覺得也許整個多提哈罕城的佈局像一個巨大的鐘面,其中心就是太陽金字塔。死亡大街像是鐘面上的一根時針,指向公元前3114年8月12日昂(宿)星團從南方地平線上落下的地方,而太陽金字塔下面的頭骨則像是另一根時針,指向今天昂(宿)星團在西方地平線上落下的地方,並且那根指向昂(宿)星團的時針似乎在滴答滴答地逐漸走向頭骨所面向的地平線上的那一點。再一次,我們在頭骨這一意象與昂(宿)星群之間找到了另外一處聯繫(見插圖8)。

  

  插圖8:多提哈罕古城的「鐘表面」,其中方形圖分別表示:(自上向下)月亮金字 塔、太陽金字塔和昆茲奧考特金字塔;縱向直線表示「死亡大街」走向,箭頭直指公元 前3114年8月12。」13日晚昴(宿)星團落下的位置;橫向直線表示太陽金字塔下的頭骨 的面向,箭頭直指現時昴(宿)星團落下的位置。

  我還在想弄明白如果多提哈罕城的三座金字塔是來代表獵戶星座的三顆星的話,那麼太陽金字塔下面的石刻頭骨是否有可能指向夜空中的某一處地方,而昂(宿)星團或許曾經有一段時間坐落在這一處地方,與獵戶座三顆星星的位置相應。

  但是在這個巨大的石刻頭骨被發現的地方還有其他一些發現。當我們向太陽金字塔的塔腳行進的時候,更多令人驚奇的事還在等著我們。我們從昆茲奧考特金字塔下經過。最近在它地底下發現了一些人體骨架,它們被認為是祭祀犧牲品,在每一個骨

  架的脖子上都裝飾著用整個人頜骨做成的完整項鏈。在死亡大街的兩旁以及在太陽金字塔的底基周圍,我們可以發現考古學家們最近已經開始挖掘經過精心掩埋的一整個城市地下層。環繞太陽金字塔的很明顯是一整套錯綜複雜的地下通道和完整的洞穴網。但是最令人驚訝的發現是在1971年。

  在緊挨著曾經發現石刻頭骨那一處地方的後面,考古學家們極其偶然地發現一道門直通向太陽金字塔的地底下。儘管我們被禁止進入那條通道,但是後來我們聽說「此入口有可能就是對於城市規劃至關重要的東西向直線的最初起點」。一條只有7英尺(2米)高,但卻有300多英尺(90米)長的隧道,從位於金字塔西面樓梯底部的入口,一直通向幾乎是隱藏於金字塔正中下方的一個神秘天然洞穴裡。後來我們在《國家地理》雜誌上讀到:「因此這個洞穴有可能是聖中至聖——它是多提哈罕人所相信的世界誕生的地方。」

  這個神秘的天然洞穴「很寬敞,由人工把它加寬到一個類似有四片葉子的三葉草的形狀」。洞穴裡四個大隔間的每一個周長都約有60英尺(18米)。加州大學裡弗賽德分校的中美洲專家卡爾·陶比博士評敘道:「多提哈罕人肯定是用這個洞穴做過什麼,因為它的牆壁經過重新整形,有些地方還重新做了屋頂。」洞裡還有一部分連結複雜的用岩石鑿刻出的管道,這有可能是一處排水系統,儘管說那裡以前沒有、現在也仍然沒有任何水的跡象。僅有為數不多的一些用雕刻過的石板和黑曜岩製成的人工小製品保留下來並且大多數都己毀壞,好像這個洞穴曾經在什麼時候被洗劫一空或是被清過場似的。

  我想弄清楚這一神秘的管道技術,是否與多提哈罕城的另一奇怪發現之間存在著某種聯繫。太陽金字塔最頂的幾層中,有一層最初是用非同尋常的材料——雲母巖建成的。儘管這一層曾在20世紀初的時候遭到洗劫,但在坐落於附近的「雲母神殿」石頭地板的下面,仍然可以發現兩塊完好無損的巨大雲母巖,每塊有90平方英尺(27平方米)大。這一發現令人百思不解的一點是:這些雲母巖被置於此處時約在1000多年以前,而這一品種雲母巖的產地距此地最近也有2000英里遠。古代的多提哈罕看起來是把這些材料從巴西一直運到這裡來的。考古學家們對此很覺得奇怪:為什麼他們把這些材料從很遠處運來以後,卻置於人們根本看不見的地方呢?這樣做幾乎不能讓人認為是用來做裝飾的。今天,雲母主要用於電子工業,例如用於電容器、熱和電絕緣體,科技用途相當廣泛。我立即想起了製成頭骨的材料——石英晶體那不可思議的電子性能來。

  那麼金字塔下面那個神秘洞穴到底是被用來做什麼的呢?墨西哥著名的考古學家愛德多·馬托斯·摩克台祖瑪這樣評敘道:「儘管我們尚不能斷定裡面曾發生過什麼,但從它的位置及隱密程度來看,它有可能是這座城市裡一處極為神聖的地方」。然而據《國家地理》雜誌稱,這個洞穴有可能是一個「秘密宗教信徒們的至聖處或集會處」。很顯然,沒有人能真正肯定它實際的用處,但有一點卻是肯定的,那就是在通向這一秘密洞穴的入口處把守著一個頭骨的形象,它是指向昴(宿)星團的。

  在我們離開前回過頭來再望一眼這處遺址的時候,我的心思又回到了傑色在博物館裡所告訴我們的那些事情上。當摩克台祖瑪對阿茲特克帝國的未來產生了一種預感時,他去請教他的祭司們,那些能知道「隱藏於山脈間」任何事情的先知們。既然多提哈罕人對於阿茲特克人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那麼這所謂的山脈會不會就是指這些金字塔,即人工建築的山脈呢?阿茲特克人的巫師們也許就是在這裡預測占卜的吧?或者說這裡就是水晶頭骨曾秘密隱藏的地方吧?

  
上一頁 b111.net 下一頁
雲台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