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雲台書屋>>百科書籍>>世界偉大考古紀實報告>>夏爾奈·西拉姆>>法老的復活

雲台書屋

第五章 古文明輪廓的初現

○冒險家貝爾佐尼


  現代考古學家霍華德·卡特提到喬萬尼·巴蒂斯塔·貝爾佐尼(1778——1823)時說他是「自有古埃及學以來最難以評價人物之一。」貝爾佐尼早年在倫敦的一家馬戲團裡做過大力士。卡特的評價主要是指貝爾佐尼的為人,而不是他在專業上的成就。眾所周知,業餘愛好者在考古學上曾起過重要作用,而貝爾佐尼在業餘愛好者當中可能是最特殊的一個人。

  貝爾佐尼在埃及做了5年搜集古物的工作,先是替薩爾特搜集,後來就是自己做。從刻有聖甲蟲的寶石到方尖碑,只要看到的東西他是從不放過的。一次不慎把一塊方尖碑落在尼羅河裡,他竟下水把它撈了出來。當時埃及是出名的全世界最豐富的古文物的寶庫,因而遭到盲目的掠奪。人們紛紛到埃及去挖掘古代的黃金製品,其手段的野蠻不下於幾十年以後加裡福尼亞和澳大利亞的黃金潮。當時可能根本沒有什麼法律約束這類活動,即便有幾條規定也可以置之不理。不止一次由於意見分歧發生過開槍鬥毆的事件。

  這種完全不顧考古價值的古物搜集熱,其結果必然是大量破壞而甚少發現。即便偶爾有人獲得一知半解,也遠抵不過他們造成的破壞。貝爾佐尼在搜集過程中雖得到一些零星的知識,但他也和別人一樣,大量使用鎯頭和鐵釬。遇到密封的古墓需要打開時,他就不顧一切地用夯把封頂打得粉碎。

  儘管貝爾佐尼的手段非常粗暴——任何現代的考古學家都會為之毛骨悚然的——但霍華德·卡特對他還是滿懷敬意。有一次卡特竟然說過貝爾佐尼的發掘工作和「採用的方式方法」都是值得讚揚的。這種說法好像不可理解,但我們評價貝爾佐尼不能脫離他生活的年代;而且不能忘記有些重要的發現主要是他的功勞。而人們又從這些發現開始做了長期的調查研究工作,有的至今還在繼續進行。

  1817年10月,貝爾佐尼在底比斯附過的畢班·埃爾——穆魯克山谷發現了一批古墓,其中有西索斯(西蒂)一世的陵墓。西索斯一世在拉美西斯之前征服過利比亞、敘利亞和赫梯人的國家乍蒂。空石棺現存倫敦索恩博物館。這座陵墓實際上早在3000年前已經是一座空墳,貝爾佐尼並未探清木乃伊被人運往何處。西索斯墓的開掘為國王谷中後來的許多重要發現開闢了道路。多年來這個地區到處進行發掘工作,及至得到最重要的收穫已經是20世紀的事了。

  半年以後,1818年3月2日,貝爾佐尼打開了吉薩的第二座金字塔即柴夫倫墓,直接到安放國王遺體的墓室。金字塔是最偉大的古代建築,貝爾佐尼的初步調查帶動了後來人們對金字塔的研究。埃及上古史本來是一片混沌,那巨大的幾何形體的內部蘊蓄著人類早期的痕跡。

  貝爾佐尼並不是第一個進入國王谷的人;金字塔裡的探測也並非自貝爾佐尼開始。然而儘管貝爾佐尼的目標主要是獲取黃金而不是求知識,但他至少是第一個在兩處墓室和金字塔裡揭示了一些問題,而這些問題直到不久以前才得到解決。

  貝爾佐尼於1820年回到倫敦後,在皮卡迪利大街上8年前建起的埃及廳裡舉辦了展覽會,主要展品是西索斯的雪花石膏棺和他的墓室模型。幾年後,貝爾佐尼在前往廷巴克圖探險途中逝世。他在底比斯拉美西斯博物館的拉美西斯的寶座上刻了自己的名字。我們今天可以諒解他的這種做法,糟糕的是他開了破壞古物的先列。


○萊普西亞斯的貢獻


  按照旅行家、博物學家亞歷山大·洪堡的建議,普魯士國王弗裡德希·威廉四世撥出大批款項資助埃及遠征,並選中31歲的裡查德·萊普西亞斯擔任領隊。萊普西亞斯1810年出生於德國瑙姆堡,研究過歷史語言學和比較語言。32歲在柏林大學任講師;一年以後啟程赴埃及。

  埃及之行計劃用三年時間,即從1843年至1845年,時間、條件是其他遠征隊所不能比擬的。他們的目的不是盡快搞到一批東西,而是對古文物進行編目和更多地瞭解。由於時間充裕,他們可以在一切有希望的地方進行挖掘。這樣他們單在孟斐斯一地就停留了半年,在底比斯停留了7個月。

  

  任人掠奪的廢墟:貝爾佐尼的繪畫,表現了卡納克廢墟的混亂情景,近處第一個塔門頗難辨認,左面是塔哈爾卡(Taharqa)圓柱及第二個塔門。右面是拉美西斯三世的神廟,以及一連串設在通往盧索爾的路上的塔門。 萊普西亞斯的第一批收穫是舊王國時期的幾處遺跡。舊王國時期是埃及歷史上的早期,是修建金字塔的時期,年代為公元前3200年至公元前2270年,他發現了以前無人得知的30座金字塔的痕跡和殘餘,從而把金字塔的總數增加到67個。他還調查了130處平頂墓,這是在他以前的考古學家忽視了的古跡。平頂墓是一種斜邊的長方形建築,裡面有祭室,並有豎井通向下面岩石裡鑿出的墓室。這些平頂墓建於舊王國時期,死者都是當時有地位的人。萊普西亞斯在德勒阿瑪爾納發現了一批資料,可以初步說明偉大的宗教改革家阿門諾菲斯四世的生平。他是第一個量出國王谷各處古跡尺寸的人。他指導人們把寺廟牆上的浮雕和無數銘文翻制了模型,並錄下了載有帝王姓名的許多裝飾圖案。萊普西亞斯探索的範圍直到公元前4000年,他把見到的一切理出時間的順序,把埃及歷史看成一個整體,把一切古跡理解為一定的發展過程的產物,在這些方面都是前無古人的。

  柏林埃及博物館裡的珍貴文物都是萊普西亞斯這次在埃及的收穫。他在這次遠征期間對古埃及典籍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寫出12冊巨著《埃及和埃塞俄比亞古跡》以及許多專著,內容均是有關各種古奧的題材。

  萊普西亞斯於1884年逝世,終年74歲。他的傳記作者喬治·埃伯爾斯是一位著名埃及學者,寫過許多法老時期的傳奇故事,深受20世紀初期感情奔放的少女們的歡迎。萊普西亞斯被他奉為現代考古學的奠基人,這是當之無愧的。作為偉大的分類專家,他的兩部著作是可以永世流傳的,一本是1849年出版的《埃及編年史》,一本是一年以後出版的《埃及歷代國王》。


○艱難的考證


  同一切古民族一樣,埃及人沒有現代的習慣,不曾留下任何現代意義上的史書。他們根本沒有史學家,也從不根據某一固定的年代來計算時間。他們使用「國王的年號」,按照當年發生的大事給每一年取一個名字;並且分朝代把所有國王編成名冊,從第一王朝的第一位國王開始。

  現存最早的史料實物叫做巴勒莫石刻,是舊王國時期留下的殘片。《紙草國王錄》的材料是以新王國為起點的,原物也殘破不堪。要想恢復埃及歷史的本來面目,就像根據公共建築上的銘文、牧師的記錄和格裡木兄弟的童話整理出一部相當準確的歐洲編年史,而早期的埃及學家們恰恰是這樣做的。編纂埃及編年史是值得一提的一個問題,因為從事這項工作的考古學家必須非常巧妙地利用他們佔有的一切零星的材料,達到弄清楚4000年的人類歷史的目的。由於他們的出色的成績,所以我們今天才能比希羅多德對埃及歷史的年代瞭解得更為準確,儘管他在2500年前親身到過埃及。

  所有古典埃及作家都應該得到重視,但是埃及史最早的資料是一位埃及祭司的作品,這個祭司名叫曼內索,生活在公元前300年左右。當時亞歷山大大帝去世不久,約當托勒密王朝第一、二代國王在位時期。他用希臘文寫了一本埃及歷史,名叫《埃及史冊》或《埃及歷史》。這部書至今完整無損。朱利亞斯·阿弗利坎努斯、尤塞拜厄斯和約瑟弗斯都對曼內索作過簡單的介紹。曼內索把他所知道的所有法老分為三十朝,這種劃法一直沿用至今。

  美國考古學家布累斯特把曼內索的這部史書叫做「民間童話集」。這種粗暴的評語恐怕是值得推敲的。不能忘記,曼內索是在沒有前人可資借鑒的條件下編寫3000年歷史。現代的希臘歷史學家想要編寫特洛伊戰爭史,而又只有民間故事可以遵循,他的處境大概很像當時的曼內索。幾十年間,曼內索編寫的法老人名表是考古學家唯一可以用為根據的資料。

  祭司在古埃及地位顯赫,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有時法老也不得不遷讓他們。他們壟斷了王國的書寫工具——象形文字,它們是記載王國歷史的唯一人選。托勒密時期大祭司曼內索所寫的《埃及史冊》,至今仍是埃及學學者們劃分古埃及歷史的重要依據。

  這尊祭司像現藏於埃及國立博物館。

  (那時和現在一樣,研究古代事物的科學統稱「考古學」。由於埃及的古物和銘文極為浩繁,需要專門研究,所以從萊普西亞斯時起,這種專門的考古學單獨稱為「埃及學」;同樣地,後來又有了專門研究美索不達米亞古文化的「亞述學」。)許多西方學者在埃及史的年代問題上是同曼內索分歧很大的,如曼內斯王統一埃及標誌著真正的埃及歷史的開端,也可以看作埃及進入朝代統治時期的開始。下表是一些史學權威考證的這一歷史事件的不同年份:

  商博良:公元前5867年;

  萊索爾:5770年;

  伯克:5702年;

  翁格爾:5613年;

  馬利耶特:5004年;

  布魯格施:4455年;

  勞斯:4157年;

  沙巴斯:4000年;

  萊普西亞斯:3892年;

  班森:3623年;

  愛德華·邁爾:3180年;

  威爾金森:2320年;

  帕莫爾:2224年。

  近代學者又把這段歷史的年代向前推移:布累斯特把曼內斯的年代確定為公元前3400年;喬治·斯丹道爾夫認為是公元前3200年;最近研究的結果是公元前2900年。

  愈是古老的歷史就愈是難於確定年代。較近的埃及史——指新王國時期或晚期,這個時期的結果正是凱撒迷戀克婁巴特拉的時候——可以利用波斯、希伯來、希臘和亞述——巴比侖歷史裡的年份進行對比研究。

  1843年卡納克碑的出現,給上古史的對比研究提供了新的資料。當時卡納克碑存巴黎國家圖書館,碑上刻著從舊王國時期到第十八王朝全部埃及統治者的名字。另一批豐富的資料來自撒卡拉碑。這塊碑從一座古墓出土,現存開羅埃及博物館。碑的一面刻著給地獄之神奧賽裡斯的讚歌,一面是寫碑人獻給58位埃及王的禱詞,這些國王的名字排成兩行,從米厄畢斯直到拉美西斯大帝。

  但更為有名;而且對埃及學更為重要的資料是阿拜多斯浮雕。浮雕是在西索斯廟的走廓裡發現的,上面刻著拉美西斯二世和西索斯一世像,拉美西斯二世作太子裝束。畫面為祭祖場景,西索斯手裡舉著香爐。祖先的名字刻成兩行,共76人。畫面逼真地表現出麵包、啤酒、羊肉、鵝肉、香和其它祭把用品。阿拜多斯浮雕對於核對埃及國王世系極有幫助,但在按照現代曆法確定大事年份方面是不起作用的。

  埃及各地的古跡和廢墟上到處可以找到零散的銘文和其它資料。有的記載某一國王在位多少年;有的記載修建某廟用了幾年等等。運用的所謂「單位時間積累法」——把所有帝王的統治時期加在一起,就逐漸摸索出一部埃及歷史的輪廓。

  然而最早的準確記年方法還是有的,它的根據是比埃及還要古老、比人類歷史甚至人類的存在還要古老的東西,即星體的運動。埃及人有一種按季節變化編製的年歷,從遠古以來就用它預見埃及的命脈——尼羅河的氾濫期。這還不是最早的曆法,下文要談到這一點。愛德華·邁爾說這種曆法至遲在公元前424l年已經普遍使用,後來這個年代因過早而被否定了。這種埃及曆法是公元前46年羅馬制定的尤利安歷的基礎,而尤利安歷一直是西方各國普遍採用的曆法,到公元1582年才改用格裡歷。

  考古學家們求助於數學家和天文學家,並把有關天象的古代文獻、銘文的抄本和象形文字的譯文供他們參考之用。現在的7月19日,天狼星出現的一天是古埃及的新年,天文學家對此加以分析,結果相當準確地推算出,第十八朝是從公元前1580年開始的,而第十二朝的第一年是公元前2000年,誤差為3、4年。

  在埃及學研究中更為重要的資料,來源於埃及各遺址中豐富的浮雕。眾多浮雕的銘文,記載了各個法老在位的時間,神廟修建的年代等等。歷史學家與考古學者們由此得以推斷古埃及文明史的輪廓。

  這樣就找出了確切的年份,可以作為編年史的根據,所有已知的古埃及王的在位年代也可以算出來了。由此很快就發現,曼內索所說的幾個朝代的起止年份是遠遠地誇大了。從這3000年的歷史的輪廓出發,人們就逐漸弄清了埃及歷史的本來面目。


○歷史的面目


  埃及文化離不開尼羅河。隨著最初的政治聯盟,北方王國在三角洲地區成立,而南方王國在孟斐斯(開羅)和尼羅河的第一處大瀑布之間崛起。這兩個早期的王國合併之日就是真正的埃及歷史開始之時。那是第一王朝曼內斯王在位期間的事,時間在公元前2900年左右。

  為便於理解,史家把後來的各朝分為若干組,每組叫做一個王國,這些王國的起訖年份很不準確,愈古出入愈大,有的偏差達幾百年。這裡所舉的新王國以前的年份和朝代的劃分悉從德國埃及學者喬治·斯丹道爾夫。新王國以後朝代劃分適當從簡,年份仍從期丹道爾夫。

  第一過渡時期(公元前2270——2100年)從舊王國崩潰開始。這個時期可以看作是走向封建社會的過渡期,其間孟斐斯給終存在著有名無實的王朝。第一過渡時期從第七朝持續到第十朝,先後有30多個國王在位。

  中間王國(公元前2100——1700年)是一個發展時期,這時底比斯王公推翻了赫拉克利奧波利特王朝並取得統治地位,再次統一了全國。這個時期是從第十一到第十三王朝。可以肯定這時文化相當繁榮,無數優美的建築是先後在四個統治者在位時建成的,一個名叫阿門農赫特,三個名叫賽索斯特利斯。

  第二過渡時期(公元前1700——1555年)是海克索人統治時期。海克索人屬閃米特人「牧羊國王」,他們從外入侵尼羅河的這個國家,征服了它;並且統治了一個世紀,最後他們被底比斯王公(第十七朝)趕出埃及。直到不久以前,人們普遍認為海克索人被逐的事和聖經裡以色列的子孫出走的故事有關,現已徹底否定。

  新王國(公元前1555——1090年)是政治上的強盛時期,統治者是從第十八朝到第二十朝的「專治獨裁」的法老。托特米斯三世征服全國以後同近東各國建立了聯繫,迫使外國納貢,使得大量財富湧進埃及,許多優美的建築是這一時期建造的。阿門諾菲斯三世同巴比侖王和亞述王結盟。他的繼承人阿門諾菲斯四世(奈菲爾蒂蒂的丈夫)是偉大的宗教改革家,他決心廢除原有的宗教,代以新的拜日教,因此他自號「埃赫那吞」,意思是「阿頓(天陽神)感到滿意的人」。他在沙漠裡另建都城,取名德勒阿瑪爾納,和底比斯對立。後來由於內戰新教未能推廣,國王死後新教也不復存在。阿門諾菲斯四世的繼承人是他妻子前夫的兒子圖特卡蒙,他即位後把都城遷回底比斯。

  第十九朝是埃及政治上的極盛時期。拉美西斯二世(後稱拉美西斯大帝)在位66年期間修建了無數壯麗雄偉的建築,地區遍及阿布辛博、卡爾納克、盧克索、阿比朵斯和孟斐斯,另外在底比斯為自己修建了祠堂,稱為拉美西斯博物館。

  拉美西斯死後國家陷入無政府狀態,隨後拉美西斯三世即位,恢復了和平和秩序。拉美西斯三世在位21年,他死後統治埃及的是權勢日盛的阿門教士。

  第三過渡時期(公元前1090——721)是局勢混亂、權力更迭的時期。從第二十一朝到第二十四朝的國王中,捨尚克一世是較為突出的一個,因為他征服了耶路撒冷並劫掠了所羅門廟。第二十四朝期間埃及一度為埃塞俄比亞所統治。

  埃及歷史上著名的「異端法老」埃赫那吞,以其宗教改革著稱於世。他摒棄古埃及傳統諸神,改奉太陽神。下面這幅浮雕描述了埃赫那吞法老夫婦及其3個子女在燦爛陽光下取暖嬉戲的場面。同時可以看出,此浮雕一反以前古埃及雕刻風格,法老不再莊嚴肅穆,而是更人情味。

  後期(公元前713——公元前525年)埃及在第二十五朝內被埃撒爾哈頓領導下的亞述人征服。第二十六朝再度統一全國,但已經失去埃塞俄比亞。埃及同希臘結盟後促進了貿易和文化的交流。第二十六朝末代國王普撒美提克三世在培路西厄姆戰鬥中敗於波斯王坎比西斯,隨之埃及淪為波斯的一個省。埃及真正的歷史和文化的生命力到公元前525年就結束了。

  波斯統治埃及時期的波斯王是坎比西斯、大流士一世和薛西斯一世,到大流士二世告終。這時的埃及文化完全依靠它往日的光輝,而埃及則淪為「強大民族的戰利品」。

  希臘—羅馬統治時期(公元前332年——公元638年)是從亞歷山大大帝征服埃及和創建亞歷山大市開始的。亞歷山大市從創建以來就是希臘文化的中心。後來亞歷山大帝國逐漸衰微,但到了托勒密三世埃及又取得政治自主,國力也有所上升。托勒密王朝爭奪王位的內部傾軋持續了200年,直到耶穌紀元,而埃及也就一步一步地淪為羅馬的領地。在後來幾代羅馬皇帝統治時期埃及還保留著自治的名義,實際上不過是羅馬帝國的一個省而。它是羅馬帝國的穀倉,是長期遭受掠奪變得日益貧困的一塊殖民地。

  基督教很早就傳入埃及,但公元640年以後埃及受制於阿拉伯的哈里發,繼之又成為土耳其的屬國。拿破侖征埃以後,埃及才最後納入歐洲歷史的範疇。

  
上一頁 b111.net 下一頁
雲台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