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雲台書屋>>百科書籍>>李河>>得樂園?失樂園

雲台書屋

加速升級的文明


  不久前我從電腦CD盤上看了一部美國影片Speed。

  港台譯制人員給它配上了一個很有味兒的漢語片名:《生死時速》。

  把速度與生死聯繫起來,這是很耐人尋味的。由此即彼,我聯想到現代文明似乎也正經歷著這種生死時速。

  我們都知道,速度是距離與時間的比:V=s(距離)/t(時間)。1583年,伽利略發現擺可以作為計量時間的可靠手段,由此出現了比沙漏、日晷要準確得多的機械性鐘表。它的出現是科學史上的一件大事。因為沒有準確的時間,就無法測定和描述事物變化的規律。鐘擺的擺動使表針可以在一個刻度盤上均勻移動,如果一個物體的運動距離與表針的移動刻度一一對應,人們就說該物體處在勻速運動之中;反之,如果一個物體在每一單位時間中運動的距離都大於在前一時間段中的距離,人們就說它處在勻加速運動狀態。

  伽利略的鐘表指針是勻速移動的。不過我們也可以反過來設想出另一種鐘表:

  它的距離與時間之比直接反映著物體的移動距離的比:假設某物第1秒行進10米,第2秒行進20米,第3秒行進30米,第4秒行進40米……第N秒行進N*10米,那麼在這個鐘表上,每秒刻度距離的比就是1/2/3/4……,用一個近似螺線圖形表示就是:有人從生物進化史的角度作過一個計算:如果我們把生命進化的35億年當做一天,並把一天分割成86400秒,那麼人類只是在最後1秒鐘內(約4萬多年前)開始從舊石器時代進入新石器時代的,又是在最後1/10秒內(約4、5千年前)進入文明社會的。1/10秒,用佛教術語來說就是一剎那!顯然,人在生物進化史中正如莊子所說的那種朝菌夏蟲,其生存僅僅是短短的一瞬間。見圖2應當說明的是,這只是個示意圖,它表達的時間刻度遠遠不夠準確,因為即使用1毫米來代表1秒鐘的時間長度,這條線也要長達86.4米!而在這條長線中,人類文明所佔據的時間刻度只相當於0.1毫米!人類真是個匆匆過客!更有意思的是,美國未來學家托夫勒在《未來的衝擊》一書中似乎有意對這個話題進行了補充。

  他說:如果把人類經歷過的5萬年(從舊石器時代晚期開始--作者注)分成世代,每個世代約為62年,那麼到現在已經有大約800世代了。

  在這800世代中,人有整整650個世代是在山洞裡度過的。只是在最近的70個世代,由於文字的出現,世代與世代之間的信息溝通才成為可能;只是在6個世代之前,人們(指歐洲人)才看到印刷文字;只是在4個世代以前,人們才開始比較準確地計算時間;只是在兩個世代前,人們才開始使用馬達。

  而我們今天使用的絕大部分產品,都是在最後這第800個世代發展起來的。圖3在《第三次浪潮》一書中,托夫勒又給出了另外一種說法:人類農業文明經歷了大約8000到1年,工業時代延續了300多年,而電子時代至今僅100多年,相比之下,所謂後工業時代、信息時代僅僅只有幾十年或十幾年的光景。顯然,如果用傳統的時間刻度來衡量,所謂信息時代至今還遠遠稱不上是一個時代。

  然而它的時間雖然短暫,但卻顯示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能量和創造力。美國人類學家約翰·普拉特在60年代末就說過:當前變革之巨大猶如十次工業革命和基督教改革加在一起發生在一代人之內!過去的情形如此,美國白宮分析家小查爾斯·威廉斯又對將來的發展預測說:未來30年的變化在規模上可能等於過去的兩三個世紀。而大名鼎鼎的約翰·麥克黑爾則在《將來的將來》一書中告誡說:今後50年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關鍵的時期。看了這些說法,你會得出什麼印象呢?顯然,人類文明自誕生之日起,或者說自工業革命以後,或者更準確的說,自本世紀中葉以後,呈現出了明顯的加速發展趨勢。加速發展日益成為區別進化與進步的一個重要標誌。英文中的進化(evolution)一詞脫胎於evolute,它特指數學上的漸進曲線,這條曲線是均勻伸展開來的。這正如生命進化過程,雖然其中有突變和爆炸,但在總體上可以給出一條平滑的發展曲線。但進步(advance或progress)這個詞就不同了。

  它或者指朝著更高目標發展的過程(progress),或者指超出人們預料的加速升級過程(advance)。

  顯然,只有具有理性、會製造工具的人才談得上進步二字。進步像自由一樣,是人類理想詞典中最高貴的概念。在中國,一個孩子不要求進步,那他多半是沒救了。即使是同在一個地球村中的人,我們也要區分出所謂進步人類,並把諸多美德加在他們身上。從進步這個詞派生出革命。所謂革命就是棄舊圖新。人類歷史上有各種各樣的革命,如經濟革命、政治革命、文化革命和藝術革命,當然本書談論最多的還是技術革命或信息革命。人們通常認為,革命就是進步,而且是不可抗拒的、在道義上不可懷疑的進步,所以馬克思說:革命是歷史的火車頭。

  有趣的是,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就始於一場革命:公元前843年,西周京畿中出現國人暴亂,昏庸的周厲王被市民和大臣趕走,史稱共和革命。

  歷史學家對這個事件極為重視,因為在那之後,中國出現了文獻歷史。然而,正如當時所謂共和與現代意義上的民主共和政體毫無關係一樣,當時所謂革命也不具有我們這裡所說的進步含義。

  推而廣之,在政治領域中,歷史上的許多革命並不具有進步含義。它們不過是改朝換代,也就是重打鼓,另開張。一部中國二十四史記載了無數這樣的革命,現代史學家認為,這些革命無非是朝代循環的繼續,它使中國的農業社會延續了幾千年!但科技革命就不同了。人類史上每一次重大技術革命都帶來一個新的時代,它同時把相關的經濟革命、政治革命和文化革命都納入歷史進步的軌道。因此,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技術革命是歷史進步的策源地。不過前面的圖表告訴我們,以往的重大技術革命常常要經歷成千上百年才出現一次。但進入本世紀以來,人們發現技術革命已經日益變成一種常規。這十幾年來,科技發展的速率很有些像一個危重病人的心電圖,圖上的T 波改變時間頻度越來越短,但振蕩力卻越來越大!這時大夫會走過來說:病人開始感到頭暈、胸悶。這讓我想起科學史家講過的一個軼聞:當史蒂文森設計歷史上第一個火車頭時,一些專家特別認真地告誡說--別玩火!任何人坐在時速達30英里的機器上,都會馬上窒息。現代人自然沒有因為這種加速度發展而窒息,但在已經坐上這趟接近第三宇宙速度文明列車的乘客中,有不少人出現了暈車的症狀。他們還來不及欣賞窗外的風景,一切就已經成為過去。因此他們會問:為什麼這麼快?這列車將開到什麼地方?但駕駛著這列加速列車的司機卻不大理會這個問題,他們像那位傑克遜將軍一樣只要快!再快點!為什麼要快?這是一個問題。
上一頁 b111.net 下一頁
雲台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