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雲台書屋>>百科書籍>>李河>>得樂園?失樂園

雲台書屋

虛擬化的創世力量


  電腦和網絡給人們提供了一個虛擬現實空間,但虛擬化活動並不僅僅與電腦和網絡有關。

  虛擬現實的對立面是現實--人們更願意把它稱為真實世界。現在的問題是,既然有一個真實世界在,人類幹嘛要製造像假冒產品一樣的虛擬現實呢?我們知道,人是有製造癖的動物。在他剛剛能直立行走時,舉目所見的現實只是一個榛莽遍地、野獸出沒、山川阻隔的自然界。如果安於這種現實,那麼人就永遠是茹毛飲血的動物。從這個意義上看,我們可以把人製造的第一件工具和器物,建造的第一座房屋,點燃的第一個火堆,連綴起來的第一件樹葉或獸皮衣服,開闢出的第一條道路,繪製的第一幅巖畫,講述的第一個神話,統統視為創造虛擬現實的努力。這個虛擬現實就是打上人的印跡的現實世界,人因此成為人。古人把自己的創造力出讓給神或上帝,於是他們相信,神完成了世界的第一次創造,人則要在這個基礎上完成第二次乃至更多次創造。由於上帝創造的世界被稱為自然或現實,人的創造反而被視為虛擬或模擬活動!我們通常所說的模擬是一種照貓畫虎似的拷貝式模擬,例如象形文字、狩獵巖畫、器皿上的動物圖案乃至後來的繪畫、雕塑以及戲劇表演。在這裡,被模擬的原型是一個已有的現成物,而模擬品則是對這個原型的複製或表現。

  然而,還有一種比較複雜的觀念化模擬。兩千多年以前,那位發現了勾股定理和黃金分割律的古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曾經感歎:整個宇宙竟是那樣對稱和諧--數學就是對這種和諧秩序的模擬。蘇格拉底認為,木匠在製造一個床時腦子裡已先行具有了床的藍圖,同理,世上任何事物都有這樣的藍圖,他稱這種藍圖為理念,並相信一切都是對理念的模仿。

  觀念化模擬是技術的本質。在古希臘語中,技術(techne)這個詞同時包含著製造(teucho)和創作(poiesis)這兩種含義。

  創作就是用一定的觀念知識或模式來重新組合物。因此,技術不僅是一種實際操作活動,而且還是一種知道訣竅(know-how)的知識。數學演算、物理化學法則和各種機械技能知識,人們根據這些知識製造了許多自然界中原本沒有原型的器械。美國史學家J.B.布羅諾斯基在《文明的躍升》一書中提到,自然界的風雲雷電本來是一種自然的能量搬運過程,但近代機械力學專家根據力和能量法則設計了各種動力機械藍圖,又根據這種藍圖製造了現實的動力機器。這些機械是對自然能量的模擬和控制,它們造福於人類。從時間維度上看,觀念化模擬與考貝式模擬正好相反:它是先有設計,才有實物;先有虛擬,才有現實。

  因此,虛擬現實表達著一種複雜的相互模擬關係:它既可以是對已有現實的模擬,又可以反過來成為現實世界的模擬對象。一個人在電子化虛擬空間中流連過久,很自然地會把現實世界看成對虛擬世界的模擬:如果你在航空模擬器上學會了駕駛飛機,那麼坐在現實飛機的駕駛室中就會感覺這不過是對航校課程的模擬。

  90年代初,聯合國多國部隊對伊拉克實施了毀滅性打擊。我們從電視上清楚地看到美軍飛行員是怎樣用電子瞄準鏡對準地面目標的,那感覺的確與電腦中的空戰遊戲沒什麼兩樣。在電子鏡頭前面,地面上一系列真實的攻擊目標和成千上萬士兵的鮮血和肉體統統虛擬化了,它們在模擬中失去了真實存在的意義。

  其實早在兩伊戰爭之前,美國專欄作家埃裡亞·多爾夫曼就已經指出了電子遊戲的道義問題:那些熱衷於在電子屏幕前製造假想的毀滅、讓自己的閒暇時間充滿火藥味兒的電子遊戲迷們,早已把正義感和道德尺度置諸腦後。在當今社會中,大規模的殺戮被當做遊戲,4000萬人的死亡(指第二次世界大戰)被視為勝利。我在這裡不想討論電子遊戲的道德問題。上述例子表明,電子技術提供的虛擬現實正在淡化著我們在傳統生活中形成的那種實實在在的現實感。這並不表明人們開始進入非現實的時代,而恰恰說明現實的含義發生了巨大變化。

  假定一個在網絡中長大的孩子與傳統的成年人交談:這個成年人指著孩子正在玩的《2020年的戰爭》遊戲說,這是對現實戰爭的模擬。這孩子一定會反駁說,不對,應該說一切戰爭都是對我玩剩下的遊戲的模擬!

  這個虛擬故事告訴我們:在成年人頭腦中,現實是過去性的、事實性的,因此他習慣於按照拷貝式模擬的方式,把遊戲當做現實之外的虛擬(=虛構)世界;

  但這個虛擬世界恰恰就是這個孩子的現實生活,他會把過去和未來發生的一切都當做對遊戲的模擬!應該說,孩子的看法更接近虛擬一詞的本意。一個建築工程師在電腦中設計圖紙、放大樣、觀察樣品效果。人們說這是一項虛擬化活動。但明天在地面上拔地而起的建築不正是對這圖紙的模擬嗎?

  人類文明已經經歷了5000年風風雨雨的洗禮。如果我們把今天的世界與當初那個原始自然作一個比較,一定會發現最初的現實早已被人類模擬得面目全非!

  它已經喪失了作為摹本、原型的意義,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真實。

  對人來說,最真實的倒是那個一向被視為假冒產品的虛擬世界。現實是一個相對概念,它是不斷變化的。而虛擬也是個相對觀念--今天的虛擬世界很可能就是明天的現實!同樣,這裡也根本不存在虛擬世界與現實生活的對立。一些教育學家總提醒人們,不要讓孩子沉溺在虛假的電子遊戲之中,要讓他們多參加現實生活實踐。這無疑是說:上機和入網還不是生活。這種說法不無道理--因為目前電腦和網絡尚未普及;這種說法並不準確--因為對代表著未來的孩子來說,電腦和網絡將日益構成他們的生活世界。人的活動具有強烈的虛擬化色彩--虛擬化就是人類活動和人類世界的本質。它使這個世界不致成為一張發黃的老照片!電腦和網絡把拷貝式模擬和觀念化模擬集於一身:從拷貝式模擬的角度看,我們可以把網絡購物或儲蓄視為對現有商場和銀行的模擬,把網絡檢索視為對傳統圖書館的模擬,把網絡漫遊視為對旅行的模擬,就連網絡不也被當做對高速公路的模擬嗎?

  然而,隨著網絡的普及,商場和銀行肯定會相繼變化其職能,傳統圖書館正在被改造成電子圖書館,學校漸漸被網絡教育所取代,人們的大量時間生活在由電子屏幕和其他電子設施包裝的電磁空間中,未來的這一切現實不正脫胎於我們今天所說的虛擬現實嗎?不過那時的人們將把它當做天經地義的真實世界。這正是觀念化模擬的範例。

  因此,我從虛擬現實這個詞中看到,人是一個喜歡弄假成真的動物。《紅樓夢》描寫太虛幻境時有一楹聯云:假作真時真亦假。變化多端的人類世界與這太虛幻境多麼相似!
上一頁 b111.net 下一頁
雲台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