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雲台書屋>>百科書籍>>李河>>得樂園?失樂園

雲台書屋

不必面對面


  網絡上有一個WWW軟件,現代交流理論也有一個WWW三要素:即Who 、What和Whom。翻譯過來就是:誰、說什麼和對誰說。這三個要素可以構成一個完整的交流過程。

  在日常生活中,交流的主要方式總是對話。對話者最起碼是兩個人,即我與你。換句話說,我與他人沒有直接意義的對話。因此,法國思想家列維納把我與你當做一個重要的生存問題,在他看來,我與你的最本質特徵就是面對面(face toface)。

  面對面的交流很直接,每個對話者都與對方面面相覷。我不僅聽你說話,也看你的姿態和眼神,所以中國古人才有胸中正,眸子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焉的判斷。交流的目的決不僅僅為了過說話和寫字的癮。嚶其鳴矣,求其友聲,所謂求其友聲,就是尋求心靈的接近和理解。理解就是就是直指人心的交流。在英文中,理解一詞是understanding,這個詞的後半部分standing 指的是表面媒介物,如語句、文字或表情,而under則指向媒介物背後的東西,即意思。比如聽話聽聲,鑼鼓聽音,這聲和音就是一句話蘊涵的意思。聽不出這意思就是不理解。

  在許多人看來,網絡實現了個人對個人的直接交流。前些天在外刊上看到了一個詞:PCSpace(PC 空間),有人把它直接理解為Personal Space (個人空間)。一般來說,這種理解是不錯的。PC 空間不就屬於每個人嗎?或許根據這種理解,我的朋友認為,PC to PC的網絡交流方式,意味著person toperson(個人對個人)的交流。這裡消除了傳統中介媒體的代理權,使人與人的交流更加直接化和個人化。不過在我看來,PC對PC的交流恰恰使個人對個人的交流失去了面對面的特徵。人通過PC機交流,如果他願意的話,PC就成為他的面具。《中國青年報》上有一篇題為《上網的感覺》的文章,作者愉快地說:許多人問我初次上網的感覺,我說,很有意思,有點像做地下工作似的,也有點像與一幫蒙面人交談。我的回答得到了許多人的附和,他們說他們也有大致一樣的感覺。對此,那位寫《京城網蟲兒》的劉一達先生說得更明確:幾乎所有網員在網上都不露自己的真實姓名,他們只有用英文拼寫的化名,用他們的話說就是'網名'。有的甚至不透露自己的性別、年齡、職業。有人說:在網上做人很容易,……你可以撕去許多偽裝,當然也可以披上許多偽裝。使用假名或匿名也許是現代社會的時尚之一。有個詐騙犯落網後,一位記者採訪他問:你為什麼用假名?他竟振振有詞地反問道:許多作家寫文章都用筆名,我為什麼就不能用假名呢?顯然,這個騙子尚不知網絡為何物,否則他會更有理由了。難怪網絡上會出現黑客一類蒙面大盜,在一個蒙面人社會中,任何人不是都有蒙面搶劫的嫌疑嗎?我有時候很喜歡琢磨一些網絡活躍分子的名字。如Anywhere,它的意思是隨便是哪兒;All,用北京土話說就是愛(是)誰(是)誰,也就是管我是誰!這兩個名字顯然把我埋沒在隨便什麼地方或什麼人之中。

  還有LQLQ這個名字,它的意思無疑是遛遛即過客。總之,這些名字的共同含義是:

  你別想找到我!

  許多帶著面具的人即使真誠地面對面,也只構成一台熱鬧的假面舞會。在這個舞會上,我所面對的你和你所面對的我都消失了,我們都成了似曾相識的他人。

  這種假面舞會上不乏佳話:報載有兩個叫做青梅和竹馬的年輕人在網上成為莫逆,他們終於耐不住蒙面交流的障礙,於是要在網絡外認識一下。結果發現兩人是同一個公司裡的同事。我不知道他們在以前共事時為什麼沒有成為戀人,也不知道他們摘下假面後是否依然感覺良好。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只有在面對面後,他們才可能是認真的。更為麻煩的是,在假面舞會上,人們既然可以隨意地偽裝自己,也可以隨意地編造故事,這就不免讓我們對網上所有美好的事情就抱以似信非信的態度。中國的網民大都知道1996年初在贏海威情感小屋欄目中發生的一件感人故事:一位名叫Rose(玫瑰)的年輕姑娘,從小患有心臟病和血液病。她在20歲攻讀外貿專業時,意外地發現自己患有腦瘤。不願連累父母的姑娘隻身出走,到北京一家公司打工。然而禍不單行,她又因煤氣中毒而癱瘓了。在生命的最後14天,她主持了情感小屋專欄,留下了幾篇哀婉動人的絕唱。她最後告訴人們:請記住我的名字叫小雪。Rose的故事打動了許多網民,直到這朵美麗的玫瑰在多雪的冬天中凋謝以後,他們仍在癡情地打聽著她的消息。這個故事最初深深打動了我。但在一次與朋友交談時,他卻打著哈哈說:你何必這麼認真?一個身患絕症的少女,一個為她治病傾家蕩產的男友,連同少女那美麗的網名Rose和純潔的名字小雪,所有這一切多像茨威格《同情的罪》或電視劇《血疑》的複製品。這絕對是個再古老不過的故事!這真是褻瀆之語,但我卻挑不出它的毛病!事實上,除了新聞報導中說這是一個發生在網絡上的真實故事之外,我怎麼也看不出它真實在哪兒。那位玫瑰小姐和提供她彌留時刻故事的人一直隱身在網絡後面。除了那些由漂亮文字寫成的信件和富於文學色彩的主治醫生病程紀錄外,我其實對這件事本身一無所知。

  當然,可以想像其他網民們或許又要對我說:你何必那麼認真?--你看了這個故事,被它感動了,這就夠了!何必非要問真不真!?當然,如今的網絡已不再僅僅是文字文本交流的場所。電腦顯示器的存在注定會使人們更多地通過圖像方式交流。目前已經有電視會議、可視電話等信息交流工具問世。可以預料,在不久的將來,人們將在網上回到面對面的交流。然而,有些人對此不以為然。

  《網絡為王》一書的作者認為:在(目前的)網上,如同《紐約客》的漫畫所畫的,沒有人知道你是一條狗。(不幸的是,Internet添加上圖像,會去除純文本交換所允許的對社會、種族和性別等等的盲目性。)顯然,該書作者更希望保留網絡交流的神秘性,並認為這種神秘性是網絡之中人人平等的基本保證。

  不過在我看來,假面舞會中的人人平等只是一種虛假的平等原則。在這個缺少我與你的世界上,一切都是故事。這故事沒有見證!
上一頁 b111.net 下一頁
雲台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