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雲台書屋>>百科書籍>>姜奇平>>數字時代的人與商業

雲台書屋

3、計算機神話與人的自大


  人是偉大的,但這並不是由於他善於自誇,更不會是因為他之拆除輔助自己走向偉大的階梯。

  但我確實也看到了,在數字時代,有些人在計算機面前,表面出一種令人驚異的自大。

  這種自大,並不是基於對電腦的理解和掌握,以及由此對自己產生的那份自信。倒更像是一位半輩子沒出過村的老農民,第一次看到汽車時的那分鄙夷:噥,房子放在四個輪子上跑,肯定長久不了的。在技術面前擺人的老資格,令人聯想到阿Q理論:我祖上,比你們闊得多的。

  有幸在《計算機世界》上讀到一則有趣的大作《是誰製造了計算機「神話」?》。作者放言,「計算機在人類生活中到底屬於什麼角色。它不過是人們在生產勞動之中、在談天說地之餘的一個偶然發明而已」。這個定義,奔放則是奔放了,只是在「談天說地」之餘,有點上不著天,下不著地。

  請看作者的「歷史觀」:「今天又是誰製造了一個計算機的「神話」呢?說出來也許大家不信,製造這個神話的是商人而不是科學家。科學家只是把商人引進了門,而商人們就坐在沙發上開始編故事了。這些『故事』要說明的問題只有兩個字:賺錢。」好一個「故事創造歷史」論。幸好在這個歷史中,作者發現的,不是「吃人」——就像魯迅先生當初發現的那樣。

  不過按作者繼續的推論,賺錢離吃人其實也相差不了多遠。因為作者聳人聽聞地說道:「是誰說將來計算機比人更『聰明』?是誰說將來計算機不但要超過人、替代人,而且還要統治人?你相信人類會給自己發明一個活『棺材』,再服服貼貼地躺進去嗎?」不,我當然不要給自己發明一個活「棺材」。因此,我們必須服從作者的觀點。

  他們的觀點,我可以概括為:機器再能,也是卑下的;人,才是最可偉大的。作者對電腦的最高評價是:「計算機其實就是一台擁有記憶和比較功能的超級加法運算器。」如果這和說「人是90%的水加5%碳水化合物」沒什麼兩樣,因此看不太明白,作者有一個具體的例子:

  「有一首詩寫道:

  他看了她一眼

  她回眸一笑

  生命醒了

  計算機再多情,恐怕也只能望其項背。」

  這首詩,說實在的,我看不出有什麼特別出眾的地方。類似這樣的詩,電腦未必做不出來。比如,我就看過一首由LOGO語言自動「寫」出的詩:每一個清轍的池塘一隻鳥俯看著掛霜的冷杉荒野藍色的月亮如果說,這些都算不得數。那麼至少還可以聽聽作者理論上對人的高見。

  我們讀到的是:「實際上,人在一開始接受信息的時候,就並存著一個篩選過程,它時時刻刻都在進行中,有著無限多的『層次』,這個處理量是無法計算的。它比計算機僅在需要『解決』問題的時候,才做機械篩選要高級得多。它不但提高了思維的有效性,還積累了人的感悟能力,使思維得以成為一種『藝術』。說到底,這是一種『神』性。這種神性是計算機永遠也學不會的」。

  我只能說,我有點瞠目結舌。如果只是思維多了些「層次」,人就被抬到神的高度,我看這還超不過十八世紀對人的理解。我想談談我正面的看法:人高於機器,這一點我是贊成的。但不能通過貶低技術的方式來抬高人。因為技術並不外在於人,它是人自身的一個環節。從這個意義上說,計算和通信技術的發展,絕非偶然,更不是什麼「沙發上講故事」所能簡單概括的。否定技術,可能導致對人的內在進步和進化的否定。站在傳統的立場上否定技術,更多半會把人的本質降低到農業文明的水平上。脫離開社會的技術進步,及經濟行為背後的歷史動機,把人抽像到只剩下「性慾」,認為「人類社會的一大片天地,都是從這裡出發又都回到了這裡」,只能算是小市民的農民意識。

  在工業文明中,個人因技術的發展而有所失落,但人類社會卻在進步。在信息文明中,不是要通過貶損技術來找回個人失落的世界,而是要在肯定技術對提高社會本質作用的同時,否定技術壓抑個人的方面,通過揚棄,最終實現人的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人對自身價值的尊重,不是靠製造關於人的神話,當然也不是靠計算機神話。任何神話只是人的自大。在神話中,人其實並不大。

  
上一頁 b111.net 下一頁
雲台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