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雲台書屋>>百科書籍>>姜奇平>>數字時代的人與商業

雲台書屋

5、浮現中的數字經濟


  浮現中的數字經濟冰山正向工業文明的泰坦尼克號撞來,光靠增加GNP噸位已不再能防範冰海沉船。正是數字經濟這不能承受之輕,帶來21世紀最沉重的話題。

  4月17日前後,美國主要網上媒體紛紛報道了一條重要消息。美國商業部公佈了美國政府第一部研究信息技術的經濟影響的報告《浮現中的數字經濟》。系統闡述了美國官方的數字經濟理論,這是繼美國去年「全球電子商務框架」和克林頓不久前「網絡新政」講演後,又一部里程碑式的重要文獻。至此,美國邁向21世紀的理論和綱領全部準備完畢。「浮現中的……」令人想到冰山,一座正慢慢飄向工業文明的「泰坦尼克」號的冰山。

  在「原子」的時代,美國有「獨立宣言」、「解放黑奴宣言」和「人權宣言」;如今進入「比特」的時代,美國又搞出了它的「電子框架」、「數字報告」和「網絡講演」。我聯想到一幅有趣的漫畫:一個女人在摩天樓頂向全世界自豪地高喊:「我和克林頓……」,旁邊摩天樓頂上一個傢伙手持彈弓怒喝:「不許干擾總統正事!」連續出台具有歷史意味的綱領性文獻,看來克林頓的目光,早已越過了眼前緋聞的纏繞,投向了永恆的拉什莫爾山,他要為自己建立一座沒有原子形式的總統石像。

  美國媒體似乎還沒有充分意識到報告的意義,只是匆匆從報告中摘取一些數字當作新聞:路透社為CNET NEWS.COM寫的專稿叫《電子商務正促進經濟》;「今日美國」的標題叫《電子商務以每百天一倍的速度增長》;INTERNET.COM的標題是《信息產業增長兩倍於整個經濟》。這些消息都談到報告首次透露的一些數字:網上貿易正以每百天一倍的速度增長,到1997年底,美國和加拿大在線購物人數從六個月前的47萬人增加到100萬人,到2002年電子商務將達到3000億美元規模;現在在線人數超過1000萬人,「數字經濟」正以超過整個經濟一倍的速度增長,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8%;等等。這與其說就是數字經濟的浮現,不如說只是浮現了一些背景。

  t為了進一步探究,我從美國商務部網址4月16日公佈的備忘錄中,找到商務部長William Daley的一段說明:「我今天公佈的這份報告,叫《浮現中的數字經濟》,它證明信息技術對我們經濟的重要性、對我們企業的重要性和對我們消費者的重要性。這是一個正在進行中的工作。它將幫助我們做出更好的政策決定,使你們在企業中做出更好的商業決定,而美國人民也需要聽聽互聯網的這個方面。」這多少說明了報告的主旨。

  我花了大約5分鐘,把這本書全部下載到硬盤上。《浮現中的數字經濟》厚達259頁。令我感到震驚的是,初讀的感覺,就好像是在讀費裡茨.馬克盧普《美國的知識生產與分配》,或馬克.波拉特《信息經濟:定義與測量》,一派為新學科奠基的氣度,所不同只在於《浮現中的數字經濟》完全是以互聯網為背景的。4月14日公佈的《浮現中的數字經濟》分為八章,分別談的是「數字革命」、「建設互聯網」、「企業間電子商務」、「商品和服務的數字傳送」、「有形商品的零售」、「數字時代的顧客」、「數字時代的工作者」、「前方挑戰」。此外還有五個包含分析和案例的附錄。例如,第一章附錄有五小節,其中第四節「數字和方法論」包括以下論文:「信息技術相關產業的定義」、「信息產業(貢獻率)衡量初步」、「1990年至1995年信息產業的附加值」、「1996年至1998年信息產業的附加值估算」、「信息產業對低通脹的貢獻」、「信息產業設備投資與網絡資本股票」、「就業趨勢與計劃」和「信息產業內總的工資和所得水平」等。由此可以大致看出書的內容。

  美國商務部長William Daley高度概括了「浮現中的數字經濟」對美國經濟的影響:第一,對增長的影響:「在過去五年中,信息技術在實際經濟增長中的貢獻率已超過1/4。」

  「我們發現,計算機和通信業的增長超過經濟增長率的兩倍。」第二,對通脹的影響:「你們可以看到信息技術產品價格的下降已經成整點百分比地降低了整個通貨膨脹率。」第三,對就業的影響:「最後,這很重要:工作報酬良好——非常好。有740萬人工作在這個領域。他們每年每人掙了接近46000美元」。

  William Daley充滿激情地說:「在一個創造了1500萬個新工作、失業率24年來最低而通貨膨脹率30年最低的時代,讓我再一次說:超過1/4的增長來自於信息技術。」這正是「新經濟」的全部要點,而「新經濟」是當今美國經濟學界準備用來全面取代凱恩斯以來經濟學的21世紀信息社會經濟學。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商務部長William Daley提出:「政府應反思它看待經濟的方式。」「為了這個目的,我希望改進我們觀察GDP的尺度,以便更好地抓住這些技術的價值。」為此他還向國會請求提供基金。為什麼這件事很重要?原來這涉及到國內外高層決策中普遍討論的一個核心問題:信息對經濟到底有什麼用?反對者認為計算機、網絡「看不見摸不著」,沒有給產值增加帶來什麼明顯效果,因此不主張向信息化方面投入,還要對信息高速公路重重課稅、尋租。說來也奇,信息技術與工業文明中的技術有一個極大的不同:通過信息技術減少了材料的浪費和迂迴的消耗,結果竟可能是減少產值。因為浪費性生產在工業文明中都是要計入產值,算作「成績」的。William Daley上述話中的「話」是:問題出在以產值為核心的工業文明經濟體系中,所以要改變以產值增長為中心論成敗的舊體系,代之以鼓勵信息技術創新的「新經濟」體系。僅此一句話,就可以看出《浮現中的數字經濟》中思想的深度和力度。《浮現中的數字經濟》正是「新經濟」體系的宣言書,它宣示:以產值為中心被去掉後,對經濟來說什麼叫「好」,答案就在於「新經濟」三要素——高增長、低通脹、高就業——的統一。《浮現中的數字經濟》用數學模型完整準確表達了這一點。「以產值為中心」的經濟和「以信息為中心」的經濟同場較量,結果是什麼,William Daley沒有說,自然的結論是:數字經濟之輕,將撞沉產值經濟之重。

  當然,《浮現中的數字經濟》並非無懈可擊。我個人看法,它還沒有從根本上解決William Daley提出的那個需要國會提供基金才能解決的問題。GDP這個尺度不好,換成GDI就能解決問題嗎?縱觀《浮現中的數字經濟》,各種論證仍是圍繞產值數字和信息數量。而沒有把信息在淡化波動和週期中的作用充分揭示出來。從根本上來說,這是用信息數量論的眼光看世界,而缺乏關於信息處理水平的經濟分析框架的必然結果。但這是整個時代的局限,不是這個報告本身的問題。

  《浮現中的數字經濟》對我們意味著什麼?這裡不想用數字和公式來說明,我只想談談感覺。讀著《浮現中的數字經濟》,我有一種不寒而慄的感覺。不管你相信不相信,在密密麻麻由PDF格式的表格和數據構成的叢林中,我聽到了美國國歌:

  「透過稠密的霧,隱約望見對岸,頑敵正在酣睡,四周沉寂夜闌珊。」

  我猜想,「泰坦尼克」號沉船前,恐怕也大致如此吧?數字本是一種不能再輕之輕了,但一旦成為「浮現中的」超級經濟冰山,那重得不能再重、實得不能再實的「非數字」經濟,如「泰坦尼克」號,又算得了什麼呢?我們大抵上,也該忙忙數字經濟這回事了;不要等到連忙的機會都沒有了。

  
上一頁 b111.net 下一頁
雲台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