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一上網,我驚訝地發現,「雅虎中文」不聲不響地出現了:中國的網絡門戶被打開!
與1840年英軍攻打虎門不同,那一次伴隨著隆隆炮聲;這一次卻悄無聲響,沒有盛大的宣佈儀式,沒有廣泛的廣告宣傳;上一次打開的是口岸門戶,這一次打開的是網絡門戶(webportal);上一次是爭奪市場佔有率,這一次是爭奪「心靈佔有率」(mindshare);上一次是工業社會用武力打開農業社會中國的門戶;這一次是信息社會用「文雅」的方式打開工業社會中國的門戶。
兩件事的意義同樣重大。先看戰爭目標。上一次,英軍攻打虎門,迫使琦善答應割讓香港,義律拿著擬定的「穿鼻草約」副本送到英國,但倫敦認為打開中國大門的目的沒達到,於是另派他人取代義律,直到簽定《南京條約》。由此可見,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目標明確:要求中國割地、賠款、通商,打開中國大門。而中國方面,沒有明白英方這一戰爭意圖。開始還誤以為是林則徐禁煙引起戰爭,誰知查辦林則徐後,英軍還是繼續戰爭。由於戰爭的目標不明確,清政府只能打到哪算哪。這一次,網上爭奪目標同樣不同。雅虎中文直撲中國網絡門戶,它的戰略目標,是讓中國人把雅虎當作上網第一站(即「網絡門戶」),控制中華文明的數字化入口。而國內網站還根本沒有webportal意識,只是胡亂把信息堆上網去,建一個站算一個站。
他們沒意識到:如果中國人都從雅虎中文上網,那麼由此打開這個民族的心靈空間和市場空間將是輕而易舉的事。再看兵力配置。上一次,中方兵力總體上多於英方,但在每次關鍵戰役的戰場上,英軍兵力都多於中方。如定海之戰,英方3000人,中國只有1000人;虎門之戰,英方3個團,中方僅200人;鎮江之戰,英方12000人,中方僅2400。這一次,中文網站由中國人辦的,雖然總體上比外國人辦的多。但在關鍵處,情況卻倒過來。「網絡門戶」是當今互聯網爭奪的焦點,它的基本要求,是必須有免費電子郵件和搜索引擎,因為這是讓大流量用戶經過這裡上網的最穩定保障。雅虎中文這兩者都具備,而中文網站中兩者都具備的竟一個也沒有。國外凡企圖成為「網絡門戶」的網站,這兩樣都在缺什麼補什麼。微軟缺免費郵件,補!於是買了HOTMAIL。缺搜索引擎,於是買了Inktomi。網景這兩周也在匆匆忙忙在這兩方面補課:在它的Netcenter網站上推出免費E-MAIL服務;與Yahoo!、Excite、Lycos 和Infoseek重新談判合作協議。反觀國內網站,有免費郵件缺搜索引擎的,不補搜索引擎;有搜索引擎缺免費郵件的,不補免費郵件;既沒有免費郵件也沒有搜索引擎的,既不補免費郵件也不補搜索引擎。於是,網絡「定海之戰」、網絡「虎門之戰」、網絡「鎮江之戰」,只好一個個失利。最終讓人打開中國的網絡門戶。1840年12月,琦善以欽差大臣身份到廣州與英方談判。琦善派去同英軍統帥義律交涉的特使張喜,不知英國在哪,逢人就打聽:「英國在中國之何方?」「英國與中國陸路相通否?」我深怕在21世紀數字化生存中的小孩子也給我來個E-MAIL:「中國在雅虎之何方?」「中國與賽佰空間網路相通否?」
|
|